再發重磅文章!李紅良團隊在新冠診療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2021-01-11 網易

2021-01-10 09:58:40 來源: iNature前沿

舉報

  2021年1月7日,Cell出版社旗下新子刊Med 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題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isk Score Using Complete Blood Count toPredict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COVID-19 Pati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構建了一個僅基於血常規檢查指標便可準確且動態判斷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風險的評分模型,即PAWNN評分。該評分作為一個簡便易行、準確高效的風險預測工具,能夠幫助臨床醫生及時判斷病人風險動態變化,及時調整救治方案及優化醫療資源分配。Med 是由Cell 出版社新創辦的臨床和轉化研究月刊,主編由Nikla Emambokus擔任(原Cell Metabolism 主編),主要發表對臨床治療產生直接影響的研究成果。

  

  另外,2021年1月5日,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多單位合作,李紅良,張曉晶,楊娟及張鑫等共同通訊在Cell Metabolism 在線發表題為「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determines clinical efficacy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明確了新冠肺炎治療中糖皮質激素(以下簡稱「激素」)用藥的邊界。這一「明確邊界」在臨床中的應用,將有望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並大幅減少激素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具體來說,該研究將來自湖北省21家醫院的12,862例COVID-19病例平均分配給了培訓和驗證隊列。該研究發現入院時嗜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之比(NLR)> 6.11可以判別死亡率較高。然而,重要的是,在此類個體中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可降低60天全因死亡率的風險。相反,在NLR≤6.11或2型糖尿病的個體中,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治療與死亡率降低無關,而與高血糖症和感染風險增加相關。這些結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隊列中,皮質類固醇治療與非糖尿病且具有NLR定義的嚴重症狀的一部分COVID-19患者的有益結果相關。

  腎臟損傷是新冠的常見併發症,然而,疫情早期並不清楚腎損傷和新冠的預後是否相關。2020年10月2日,武漢大學李紅良團隊Med 上發表了題為「Kidney Function Indicators Predict Adverse Outcomes of COVID-19」的重要研究成果,該項研究提供了明確臨床依據,證實血尿素氮升高與死亡風險高度相關,並且在全球首次闡明了入院血尿酸水平降低與新冠患者死亡率及不良結局密切有關。面對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及醫療資源緊缺的困境,該研究成果為新冠入院患者的早期風險分層、臨床資源調配、臨床診治方案確定提供了直接指導。該研究於2020年12月入選Med 主編推薦的2020年度五大高關注研究論文。

  

  

  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不斷蔓延,尤其是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在多個國家陸續出現和傳播,導致感染人數進一步增加。這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醫療系統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個簡單經濟、準確且能隨時隨地預測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工具。血常規檢查是臨床上最常見、簡便、快速而經濟的檢查之一。新冠肺炎患者中外周血血細胞的變化非常常見,且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那麼能否通過血常規檢查指標實現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風險的預測呢?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該研究收集了湖北省16家醫院超過12000名新冠患者的血常規數據及其他相關臨床資料。通過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嚴格的建模計算、分析與驗證,該團隊成功構建了基於年齡和血常規檢測指標的新冠肺炎風險預測評分:PAWNN評分。這5個指標分別是血小板(P)、年齡(A)、白細胞(W)、中性粒細胞(N)和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

  該研究構建的這一最新評分,不僅能在患者入院時判斷死亡風險,還能在整個住院期間的任何時間點對死亡風險進行動態地預測,這將有助於一線醫生及時、高效地調整患者治療方案。

  為了進一步探究PAWNN評分能否適用於更廣泛的人群,該研究還在227名義大利新冠患者臨床數據中進行了驗證,發現PAWNN評分仍展現了良好的預測效果。

  這一研究結果意義重大,首次開發了基於血常規指標的新冠風險預測評分,該評分能夠廣泛適用於不同新冠患者,並能夠實現對病人整個住院期間死亡風險的動態監測。最關鍵的是,血常規指標是最容易獲得的臨床數據之一,其臨床使用簡便、高效、易行,使得該評分在醫療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也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對降低這些國家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將產生重要積極的作用。

  參考消息:

  https://www.cell.com/med/fulltext/S2666-6340(20)30079-9

  https://www.cell.com/med/fulltext/S2666-6340(20)30017-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武大李紅良涉造假舉報者:遞95處質疑,數小時官方即出結論
    杜巍巍 攝就在兩個小時之前,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李紅良團隊被舉報學術不端的調查意見》(下稱「《調查意見》」),認為李紅良團隊被舉報的相關內容不存在學術造假行為,但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存在個別疏漏。引發這樁調查的正是同校的霍文哲。
  • 李紅良辭武大基礎醫學院長,自稱「清白」
    似乎,李紅良也回應了關於團隊的學術質疑。編輯部看到的現場圖片顯示,李紅良的回應包括暨南大學(碩士階段)、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階段)、武漢大學的三次調查和四次核查以及國家層面對所有的質疑調查,但並不清楚回應的具體內容。過去兩年,李紅良深陷學術造假風波。
  • 秦川團隊建立國際首個新冠動物模型,轉基因小鼠做出重要貢獻
    剛剛,記者從中國醫學科學院獲悉,該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應用hACE2轉基因小鼠闡明新型冠狀病毒的致病性,建立了國際首個新冠動物模型。5月7日,秦川團隊聯合來自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的團隊,在Nature上正式發表了研究論文。此次新冠科技攻關,動物模型是五大主攻方向之一。由於秦川團隊在非典以來歷次傳染病動物模型研製和應用中的積累,科技部安排該團隊主持動物模型攻關任務。
  • 阿里推出全新AI診斷技術 能快速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
    打開APP 阿里推出全新AI診斷技術 能快速準確地對新冠疑似案例CT影像做出判讀 快科技 發表於 2020-02-17 14:18:42
  • ...丨全國勞模李紅勇:持續探索水下爆破技術 為長江航道建設做貢獻
    李紅勇先後被評為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重慶市首屆巴渝十大工匠、全國水運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勞動模範。「震撼!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激動,特別是通過這次慶祝大會,更讓我們為祖國70年來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
  • 李蘭娟團隊抗新冠藥物建議遭質疑:目前不宜進入《診療方案》
    上述生命科學領域教授也表示,「60倍和280倍數字聽起來很大,但實際上毫無意義,因為不知道本體的病毒數量是多強」。阿比朵爾此前已投入使用,臨床試驗正在路上這並不是阿比朵爾首次出現在新冠病毒治療的選擇中。
  • 【氫療治新冠】丨鍾南山作序徐克成主編的《氫氧吸入治療COVID-19》重磅發布!
    ,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總結出的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寶貴經驗和診療方案並分享給世界各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疫情剛開始,鍾南山院士根據臨床表現做迅速做出了判斷:新冠病毒對肺部病變與其激發的炎症風暴與氧化應激相互促進。熟悉氫醫學的人應該知道,經過大量的臨床和實驗室研究表明,氫醫學的作用,簡而言之吸氫氣的醫學作用也恰恰是在抗炎症和抗氧化方面,從而調節免疫力和保護身體細胞。而新冠病毒的臨床表現為肺泡和支氣管內的炎症滲出,應用氫氣吸入治療該種疾病在理論上是完全合理的。
  • 第四屆國之名醫榜單揭曉|新冠病毒|武漢大學|...
    (健康時報)【無錫五院再回應:我們需要張文宏這樣的人才】近日,某博主發布張文宏獲贈獎金一事引發關注。16日,無錫五院副院長邱源旺接受採訪時稱,引進張文宏專家團隊是希望醫院在檢測能力、臨床救治能力、整體科研水平及團隊人才培養方面得到提升。(新京報)
  • 陳薇院士 | 研發團隊新冠疫苗專利獲得國家授權
    8月11日,國家主席籤署主席令,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陳薇院士因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其他三位工作者同時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還是這一天,陳薇院士團隊遞交的疫苗專利申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這是我國在新冠疫苗領域獲得的巨大突破,陳薇院士團隊,百折不撓,從「非典」到伊波拉,再到新冠病毒,一路走來,從未退卻。這件專利申請於今年3月18日,也就是Ad5-nCoV疫苗開展臨床試驗後的第三天。
  • 中關村論壇掀新冠肺炎診療前沿風暴
    諾獎得主格雷戈裡·溫特:技術創新給測試領域帶來巨大推動在開幕式暨全體會議現場,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前院長格雷戈裡·溫特爵士,發表了《攜手科技合作,應對全球挑戰》的主題演講「這些測試的可靠性當然還有待觀察,我們目前尚不知什麼時候可以進行量產,但是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創新已經給測試領域帶來巨大的推動,快速和平價的病毒診斷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打破一些其他的,比如說像普通感冒和季節流感等帶來的挑戰,和其他病毒帶來的傳播鏈。」格雷戈裡·溫特說。
  • 科學家做出了巨大貢獻
    科學家做出的貢獻
  • /閔軍霞團隊等發布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死亡風險薈萃分析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新冠病毒(SARS-CoV-2)已成為全球「大流行」。
  • 【科技前沿】浙大王福俤/閔軍霞團隊等發布全球最大新冠肺炎重症及...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World ,作者BioWorld BioWorld解讀前沿科學進展,報導趣味研究發現,普及生命科學知識新冠病毒(SARS-CoV-2)已成為全球「大流行」。
  • 印度飛武漢航班現4例確診病例;鍾南山強調生物技術對新冠防控貢獻...
    (人民日報客戶端)【世衛組織: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4659萬例】根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月3日9時45分(北京時間11月3日16時45分),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6591622例,累計死亡病例1201200例。(央視新聞客戶端)
  • 美媒只說了他對美國新冠疫苗的貢獻,卻沒提他是中國人
    近日,美國兩款使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給美國近乎失控的新冠疫情帶去了希望的曙光。 而這背後一位中國科學家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位科學家也出現在了《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裡。只是《華盛頓郵報》悄悄地抹掉了他的國籍——中國。
  • 杭電科研團隊為乳腺癌無創精準診療提供新解決方案
    杭電科研團隊為乳腺癌無創精準診療提供新解決方案 2020-10-1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頂尖科學家共識:聯合科學力量抗擊新冠疫情
    但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科學家無法迴避這個全球矚目的話題,聯合科學力量對抗新冠疫情成為與會科學家的共識。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在致辭中表示,要解決當前危機以及未來疫情大流行需要依賴科學,疫情應對是全球科學合作典範。大學、研究所、工業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病毒,探索新的診療手段防止疫情傳播。
  • 鍾南山團隊:連花清瘟有抑制新冠病毒細胞複製的作用
    記者23日獲悉,國外期刊《藥理學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F 5.572)近日在線刊出名為《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的研究文章,論文作者包括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研究員楊子峰等。
  • 天大張裕卿女兒、武大李紅良女兒、西南交大陳玉鈺,都是學二代
    李紅良的女兒李紅良女兒的事爆出來在今年的夏天。7月份的時候,有人爆料說,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造假的重災區。青少年科創大賽獲獎名單被人貼了出來,大家一看傻了,小學生做的全是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的課題。這件事引發了很大的關注,料越挖越多。李紅良曾是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裡面有個料是關於李紅良的兩位女兒。
  • ...清華團隊從新冠患者血漿中分離到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可將S蛋白...
    ▲ 新冠病毒(圖源:NIAID-RML)不過,關於「新冠病毒康復者的血漿究竟能不能用於治療」的爭論一直存在,之前我們曾寫過一篇文章詳細的介紹過。總之就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長。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超連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