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研究員 黃一靈)「A股不歡迎微信公眾號」,這一戲謔的玩笑話將有可能一語成讖。
11月20日晚,驊威文化公告稱,由於資本市場環境發生重要變化,目前的客觀條件不利於繼續推進交易,公司決定終止終止收購旭航網絡100%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旭航網絡是一家移動端網際網路廣告精準營銷解決方案的提供商,2017年開展城市新媒體業務,主要依託微信社交平臺,通過打造多領域、多區域微信公眾號組成自媒體矩陣。其旗下自營的微信公眾號有「最愛杭州」「印象杭州」「魅力上海」「北京大北京」等。
財聯社發現,驊威文化是繼瀚葉股份和利歐股份後又一家終止收購微信公眾號的上市公司。截至目前,在所有欲聯姻微信公眾號的上市公司中,僅有星期六(17.88億元收購遙望網絡89.4%股權)還在繼續推進收購事宜。
40天內三家公司終止收購公眾號
短短40天內,已有三家上市公司終止收購微信公眾號。
10月12日晚,利歐股份表示,將終止23.4億元收購蘇州夢嘉(一家主營微信自媒體的內容營銷公司)75%股權的計劃。利歐股份在公告中解釋稱,鑑於近期證券市場的巨大波動,協議各方對標的公司估值存在較大差異,經友好協商,協議各方決定終止該收購項目。
10月31日晚,瀚葉股份發布公告稱終止38億收購量子云(一家依託「微信生態圈」的新媒體公司)100%股權,終止原因是「當前資本市場環境及產業政策發生變化,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面臨一定的不確定因素」。
11月20日晚,驊威文化15億的收購生意也泡湯,其在公告中表示由於資本市場環境發生重要變化,決定終止收購旭航網絡100%股權。
雖然以上三家公司均稱終止是因為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但這很有可能只是表面說辭,財聯社注意到,監管層對於利歐股份、瀚葉股份和驊威文化均有發布關注函。
其中,交易所對利歐股份曾連發兩道關注函,要求利歐股份進一步披露標的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財務指標情況、用戶的數據來源,並詳細說明本次交易的定價依據與合理性等;上交所也曾要求瀚葉股份說明量子云短期內估值大幅上漲的原因及合理性;深交所則對旭航網絡持續盈利能力提出質疑,要求驊威文化說明標的公司相比同類別微信公眾號營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標的公司經營模式是否易於複製和模仿,是否存在合規性障礙,是否存在對單一網際網路平臺的重大依賴,是否具有持續和穩定的盈利能力。
對於這一封監管函,驊威文化曾經5次發布延期回復,直至終止收購,驊威文化都沒有回應深交所對於旭航網絡的質疑。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仍在堅持收購微信公眾號公司的,大概只有星期六了。8月13日晚,星期六曾宣布擬以17.88億元的價格收購遙望網絡89.4%的股權。資料顯示,遙望網絡手握覆蓋微信、微博和今日頭條等矩陣的千萬級流量資源。2018年5月,遙望網絡聯合創始人、85後方劍還以「一年積累7000萬微信粉絲」的專訪標題登上了各大自媒體的頭條。
根據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16日,這項收購申請已被劃為審慎審核通道,證監會要求星期六說明本次交易遙望網絡估值上漲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遙望網絡的持續盈利能力。目前,星期六正在落實反饋意見中。
公眾號持續盈利性備受質疑
上市公司收購微信公眾號之所以備受質疑,是因為其天價估值以及持續盈利能力。數據顯示,像蘇州夢嘉預估增值率為2164.90%。量子云增值率達2818.96%、旭航網絡增值率更是高達4793.84%。
當下,微信公眾號平均閱讀量日益下滑。因閱讀量帶來的廣告收入是微信公眾號主要的變現方式,閱讀量下降意味著微信公號的估值也將受到影響。退一步來說,即便閱讀量沒有下滑,可數據造假在自媒體行業中也是常見問題。據央視報導,存在數據造假行為的公眾號中,平均的數據真實度,只有顯示閱讀數的30.7%。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閱讀量都是刷出來的。數據如此不透明,估值又從何談起呢?
從公告表述來看,高溢價是因為標的公司給出了高業績承諾。拿旭航網絡來說,其承諾2018年-202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不低於1億、1.5億、1.8億元、2.16億元。而旭航網絡2016年-2017年的淨利潤僅為4557.38萬元、5137.7萬元,也就是說,旭航網絡2018年要完成業績承諾,淨利潤幾乎要翻倍,可謂壓力山大。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內容創業者數量變多,微信公眾號早已由藍海變成紅海,競爭愈發激烈,自媒體公司想要維持前幾年的高增長大概率不可能。同時,隨著監管趨嚴,公眾號的封號風險也與日俱增,財聯社整理了近一個月以來監管政策,發現力度前所未有。
11月12日,國家網信辦官方網站發布自媒體帳號集中清理整治專項行動情況通報。通報稱:專項行動從10月20日起,已依法依規全網處置9800多個自媒體帳號。經查,這些被處置的自媒體帳號,大部分開設在微信微博平臺,其中一些同時開設在今日頭條、百度、搜狐、鳳凰、UC等平臺。
隔日(11月13日),微信便發布了《關於開展自媒體清理整治專項行動的公告》,稱將進一步加強內容及資質審核,自查自糾,積極整改。
14日,國家網信辦再次集體約談了百度、騰訊、新浪、今日頭條、知乎等10家客戶端自媒體平臺,明確要求各平臺立即對平臺自媒體帳號進行「大掃除」,清存量、控增量,嚴禁問題帳號「轉世」、「重生」。
為配合嚴禁「轉世、重生」的整改行動,11月17日,微信團隊又發布公告稱,即日起,個人主體註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2個調整為1個;企業類主體註冊公眾號數量上限由5個調整為2個。
這意味著,一旦封號,微信公眾號再也無法起死回生,這勢必將增加微信公眾號持續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
如此看來,屬於自媒體的好日子已經過去,微信公眾號想要上市恐怕沒有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