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邊檢助力海工裝備走向世界 自升式鑽井平臺「亞洲奮進者1號...

2020-12-06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葉真於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9時,由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製造的重達9600多噸的自升式鑽井平臺「亞洲奮進者1號」,掛上了馬紹爾群島旗,經半潛作業,被裝載在「華興龍」號半潛船上,踏上了遠赴新加坡的航程,曾經的H1368平臺,今天的「亞洲奮進者1號」,更換了新名字,開啟了新徵程。

圖說:重達9600多噸的自升式鑽井平臺「亞洲奮進者1號」。葉真於 攝

為幫助這一重型裝備順利出境,洋山邊檢站協同口岸聯檢單位靠前服務,窗口前移35海裡,冒著酷暑,兩次換乘船艇跨省跨海,登上滬上唯一具備半潛作業條件的對外開放錨地——綠華山錨地,共同對這個「大塊頭」做出境查驗,協助這一海洋工程平臺走向新生。這是上海自貿區新片區設立後臨港重裝產業園區出口的第一臺高端海洋重型裝備,也是國資委旗下國海公司首次參與處置滬上海洋工程資產。

圖說:「亞洲奮進者1號」開啟了新徵程。葉真於 攝

困境:油價所累致交付困難

據了解,海上鑽井是使用機械在海床下鑽井,以準確探明並開採海底巖石中的石油。油價就成了海上鑽井平臺設計、建造和順利交付的晴雨表。2013至2014年,當時國際原油價維持在100美元/桶以上,海工裝備市場火熱,各大船東紛紛訂購鑽井平臺等海洋工程設備,擴大市場份額。

不料,從2014年7月開始,國際原油價格呈現持續下降趨勢,並長期在40-60美元/桶附近盤整,低於海上油田鑽探開採約70美元/桶以上的成本線。海工平臺日租金也逐漸跌破運營成本。用一次虧一次的局面,使在役海工平臺使用率逐漸降低甚至閒置,以東南亞地區為例,各海洋工程船型的閒置率均高於36%。此前,出手闊綽、財大氣粗的船東們再無接收新平臺的意願,也無接收新平臺的資金,甚至出現破產重組等情況,「交付難」成為了海洋工程設備製造企業的共性問題,海工項目頻繁的撤單、改單,給國內相關製造企業帶來了沉重虧損,各大企業紛紛主動放緩建造節奏或以轉賣、租賃的方式自行處置平臺。

圖說:裝載在「華興龍」號半潛船上的「亞洲奮進者1號」。葉真於 攝

生機:國家參與和市場甦醒

為了幫助各大海工企業解決已經建成卻交付無門的海工裝備,今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了一家單一目的公司——北京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組建了海工裝備資產整合平臺,涉及80多座鑽井平臺,累計資產2000多億元,自此,海工資產處置有了國家隊,海工裝備也被列為《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方向之一,各製造企業將立足供給側改革,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升級總裝製造水平。

同時,6年來,「一帶一路」倡議逐步走深走實,為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了歷史機遇,據悉,本次「亞洲奮進者1號」出境後,將參與沿線印尼海域海上油氣勘探開發項目。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國家搭建平臺,企業積極參與,打開了海工資產處置的新渠道,讓閒置的海工平臺「活」了起來。

圖說:洋山邊檢站協同口岸聯檢單位對「大塊頭」作出境查驗等。葉真於攝

重生:掛旗出境走向新生

據了解,「亞洲奮進者1號」之後,年內還將計劃交付另外2座鑽井平臺,未來,將有更多的海工設備將走出去,迎來新生。為幫助國內海工平臺在逆境中重生,使更多的海工資產走向世界,成為屹立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鋼鐵巨人,洋山邊檢站在堅持嚴密管控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服務舉措,在綠華山錨地為海工平臺和作業人員一次性辦結平臺換旗和半潛船及其隨輪工程作業人員的出境手續,為船廠節約成本近30萬元,並針對特種船舶出境研究形成遠赴錨地「靠前辦」、各聯檢單位「協同辦」、換旗及出境查驗「一次辦」等便利措施,立足臨港新片區開放新步伐,跑出邊檢「放管服」改革加速度,用實際行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支持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和臨港高端重裝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上海產石油鑽井平臺遠赴波斯灣採油
    龔軻軻 攝中新網上海10月27日電(陳靜 葉真於)27日,滬產石油鑽井平臺「能源顯現者」(Energy Emerger)出境「服役」,將赴波斯灣採油。這次平臺的出口是經歷了近年海工製造業寒冬後,上海地區海工企業首次自主出售大型海上石油鑽井設備。
  • 上海首制自升式鑽井平臺「勘探5號」命名交付
    上海首制自升式鑽井平臺「勘探5號」命名交付 2014-05-28 13:15:52  這座為挪威船東設計和建造的JU-2000E型自升式鑽井平臺,當天被命名為「勘探5號"。它是繼30萬噸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海洋石油117」和3000米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之後,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開發建造的又一高端海洋裝備。標誌著上海向世界海工裝備建造中心邁出了裡程碑式的一步。
  • 「上海製造」重型石油鑽井平臺啟航赴波斯灣探油
    洋山邊檢站「窗口」前移35海裡,民警奔赴綠華山錨地,對載運兩座平臺的「創新之路」號大型半潛船實施了出境查驗, 周曉東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陳靜葉真於)13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兩座總重近3.1萬噸的重型石油鑽井平臺交付出口
  • 租賃新範本:「東疆模式」助力海工平臺出口阿聯
    租賃新範本:「東疆模式」助力海工平臺出口阿聯 2020-08-26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海 五年九座半潛平臺
    在中集來福士碼頭和船臺上,有5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正在建造,包括3座可在北極海域作業的GM4-D半潛鑽井平臺和2座D90第七代半潛式鑽井平臺,同期在設計階段的還有3座半潛式深水平臺。加快轉調步伐煙臺海工高端製造走向「深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工程裝備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發展方向。建設海洋強國,必須裝備先行。中集來福士無疑是煙臺市乃至全國「裝備先行者」。它擁有煙臺、海陽、龍口三大生產基地,擁有世界一流的海工建造設施,技術水平已在國內領先。
  • 海工裝備巨頭雲集 青島崛起世界級海工裝備製造基地(圖)
    亞洲最大的樁基式海工平臺青島造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控股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註冊資金30億元,主要從事鋼質導管架平臺、自升式鑽井平臺、深水浮式平臺等重要海上油氣田生產設施以及陸地模塊化工廠的陸地建造工作。
  • 海工裝備製造逆勢而上 聚焦中國海工裝備展
    本次展會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中國船級社、中國船東協會、北京振威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展會面積達90000平米,吸引了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家企業,世界500強企業近50家,專業觀眾達60000 人次。  在全球航運業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海工裝備製造業卻逆勢而上,呈現出一股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 山東加快發展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 助力...
    「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是山東省海洋產業體系的新興戰略產業,產業規模走向1000億元層級。」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介紹,海洋工程裝備主要指海洋資源(特別是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運、管理、後勤服務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裝備和輔助裝備,處於海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環節。
  • 新加坡海工裝備與船舶產業做大做強的三大經驗
    新加坡是世界主要的海工裝備及船舶建造國之一,特別是在自升式鑽井平臺和半潛式鑽井平臺建造領域具備全球領先優勢。半個多世紀以來,新加坡海工產業經歷了從承接產業轉移到做大做強的整個過程,其「創新設計+工程服務」的發展經驗值得中國海工裝備及船舶建造企業關注和借鑑。
  • 振華重工進軍高端海工市場公司
    自主設計建造的300英尺海洋自升式鑽井平臺昨日開工
  • 油價大跌,為何上海造鑽井平臺還接二連三交付?
    5月2日下午,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CJ50型自升式海上鑽井平臺「ENERGY EDGE」號,安全拖離位於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碼頭,正式交付山東海洋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公司。
  • 上海製造:一座鑽井平臺交付離廠 兩船試航凱旋
    今天,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實現了一座JU2000E型海上自升式鑽井平臺交付離廠、兩艘21萬噸紐卡斯爾型散貨船試航凱旋等三大生產大節點計劃,加上2月11日一艘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輪、一艘21萬噸紐卡斯爾型散貨船的相繼開工,至此,外高橋造船在僅一周多的復工復產時間裡,出色完成了五大生產大節點,為全力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穩步恢復生產、完成年初確定的經營目標和重點任務增添了信心和決心。
  • 大船集團:苦練內功打造頂級海工產品
    A5000型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開始海試。這些正在建造以及等待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和生活服務平臺,是大船集團自主研發的品牌產品,多款船型填補了國內空白。  4年前的8月2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一到大連,便冒著滂沱大雨來到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考察。
  • 世界最大最深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三大厲害之處是哪些?
    什麼是藍鯨1號?是中國研製成功的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一號」,是中國人創造的一項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國神器。 藍鯨1號是2017年2月13日,由中集集團旗下山東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半潛式鑽井平臺,在當時"藍鯨1號"正式命名交付。該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最大鑽井深度15240米,適用於全球深海作業。
  • 全球最大海工製造商呼之欲出?
    本報資料室供圖繼「南北船」宣布戰略性重組之後,日前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和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國際」)的船舶海工資產擬進行整合。若整合完成後,3家央企的船舶海工業務將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工業)統一運營,組建一個擁有12家船廠的中國第三大修造船集團,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海工裝備製造商。
  • 煙臺壯大海工裝備製造業 為海洋經濟注入新動能
    (資料圖) 王嬌妮 攝中新網煙臺6月9日電 (王嬌妮)中集來福士、傑瑞集團、中柏京魯船業……在山東加快建設海洋強省的背景下,煙臺海工裝備製造業成為亮點,該市作為中國五大海洋建造基地之一,近年來培育起大批優秀海工企業。
  • 走近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可抗17級颱風(組圖)
    如今看來,「新型多功能半潛式鑽井平臺研製」揭開了中國進軍深水開發的序幕。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02年,中國新增石油產量的85%來自海洋。只是當時,大多數人還未關注到它打開的全新世界。由於國際油價低迷和其他複雜因素,此前20年中國的先進深水海洋鑽井平臺一直處於空白狀態,這也是當時整個中國海洋工程低迷狀況的一個縮影。
  • 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5206億載重噸,同比增長39.5%,比**年年底增加16.1%。**年**半年,我國承接各類海洋工程裝備訂單81艘(座),其中自升式鑽井平臺11座、半潛式鑽井平臺3座、鑽井船3艘、生產平臺3座、海工輔助船59艘,合同金額79億美元,世界市場份額佔比提高到32%,居全球**。
  • 精銦海工:從小作坊到小巨人,「直道」打造海上陸地
    從2007年中海油的第一筆訂單開始,精銦海工成功研發自升式鑽井平臺鎖緊系統、升降系統、懸臂梁滑移系統、環梁提升裝置升降系統等,多項自主研發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被業內譽為海洋工程行業中的「小巨人」。精銦還作為第一起草人,與中國船級社合作制定海工裝備產品的國家標準,逐步填補我國海洋裝備設計製造標準的空白。
  • 金海重工首制海工平臺
    金海重工首制海工平臺 2013年03月26日 04:27:50   浙江日報訊 近日,隨著等離子切割機下火花四濺,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制90米海工自升式作業平臺正式投產。該平臺是目前國內第一座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帶動力定位的自升式平臺,標誌著金海重工成功進入海工裝備市場。  90米海工自升式作業平臺是海上油田作業的自升助航式作業平臺,可提供海上修井和海洋工程施工服務,並設有生活區等功能區域。據悉,該平臺主要設備除發電機採用進口以外,其他均採用國產設備。在國內90米海工自升式作業平臺製造中,如此大量使用國產設備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