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建立竹亞科青籬竹族新分類系統及一獨特新屬

2020-11-29 中國新聞網

圖為基於ddRAD數據的青籬竹族系統發育樹簡圖。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中新網昆明6月3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網站3日發布消息:該所科研人員利用雙酶切簡化基因組測序方法,獲得了竹亞科青籬竹族30餘屬200多個個體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構建了該族具有高解析度的系統發育樹框架。

竹亞科是禾本科12個亞科之一,包含1600餘種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生態和文化價值。竹亞科3個族中,箣竹族和莪莉竹族的亞族劃分已得到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證據較好的支持,但青籬竹族的亞族劃分一直不明確。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銖和郭振華研究團隊利用雙酶切簡化基因組測序方法,獲得了青籬竹族30餘屬200多個個體(約佔該族種數的40%)的單核苷酸多態性,構建了該族具有高解析度的系統發育樹框架。在該系統發育樹中,青籬竹族的屬間關係得到較好解決,大多數屬的單系得到支持,包括5個主要分支,即真鞭分支、假鞭分支、貢山竹分支、ADH分支和紀如竹分支。

基於簡化基因組測序研究結果以及形態學證據,該研究團隊與西南林業大學博士張玉霄合作,共同提出了青籬竹族的一個新的亞族分類系統。該分類系統將青籬竹族劃分為5個亞族,分別是青籬竹亞族(真鞭分支)、筱竹亞族(假鞭分支)、貢山竹亞族(貢山竹分支)、懸竹亞族(ADH分支)和紀如竹亞族(紀如竹分支)。該系統顛覆了經典分類中以花序類型為主要分類依據的方法,而是以APG系統的單系原則作為主要標準,結合各主要單系分支的形態共衍徵,進而劃分不同的亞族。

圖為雷文竹形態特徵。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

此外,在新界定的青籬竹亞族中,在《中國植物志》(第9卷)及其英文版記載的鄂西箬竹具有非常獨特的系統位置,結合形態特徵及地理分布,將其另立為新屬——雷文竹屬。該種的模式標本系英國探險家E.H。威爾遜1901年5月在湖北房縣採集,分布在海拔2000-3000米的地帶,是新界定的青籬竹亞族分布海拔最高的竹種。在119年後,這個獨特的竹種終於有了正確的系統學歸宿。

相關研究成果以「A new subtribal classification of Arundinarieae (Poaceae, Bambusoideae)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genus」為題發表在Plant Diversity上。(完)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竹亞科青籬竹族一個新的分類系統及一獨特新屬
    隨著分子系統學以及系統發育基因組學研究的發展,竹亞科在族級水平的分類系統已達成一致,即包括3個族,青籬竹族(Arundinarieae)、箣竹族(Bambuseae)和莪莉竹族(Olyreae)。在竹類植物的3個族中,箣竹族和莪莉竹族的亞族劃分已得到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證據較好的支持,但青籬竹族的亞族劃分卻不明確。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建立中華盔甲魚類新屬種
    郭肖聰 繪圖 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通過對江西修水志留系(約4.3億年前)西坑組發現的中華盔甲魚類新材料深入研究,建立了中華盔甲魚科一新屬「裂吻魚屬」,並建立新屬下的一新種「石盤裂吻魚」。
  • 球蘭屬植物的分類及分布範圍
    球蘭屬植物的分類及分布範圍球蘭屬Hoya R. Br.由英國著名植物學家Robert Brown於1810建立,其屬名Hoya是為紀念他的好友,英國園藝家Thomas Hoy(圖1)。自球蘭屬建立至今,已陸續發表了600餘種,僅2014年就發表了30餘個新種,這其中雖然存在了大量相同物種被重複發表的問題,但也說明了還有很多種類未被發現。1885年, 英國植物學家Josepen Dlton Hooker在他編寫的英屬印度植物志(The Flora ofrishndia )中,對收錄的球蘭屬植物進行了分類,這是球蘭屬植物的第一個較完整的分類系統(Hooker, 1883)。
  • 唇形科研究提出12個亞科和22個族新分類系統
    唇形科為被子植物第六大科,全球有 230 餘屬 7000 餘種,中國是多樣性分布中心之一。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獲悉,我國科研團隊聯合多國唇形科分類學者,歷經四年時間對唇形科開展了全球範圍的廣泛取樣,獲得了 79 屬 175 個代表類群的葉綠體全基因組序列,取樣覆蓋了目前已界定的 12 個亞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BMC 生物學》(BMC Biology)雜誌。唇形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烹飪、藥用、園藝、建材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與人類健康生活息息相關。
  • 科學家和哲學家呼籲建立可反映形成歷史的礦物分類系統
    因此,卡內基大學的Robert Hazen和Shaunna Morrison與CU博爾德科學哲學教授Carol Cleland合作,建議科學家們通過一種新的礦物分類「進化系統」來解決這一缺陷。新系統應包含歷史數據並反映多樣性和分布的變化。
  •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小組發文:為何這樣命名新冠病毒
    圖1:基於系統發育的推理方法命名新型冠狀病毒定義病毒的新穎性是病毒分類的課題之一。RNA病毒的分類需要考慮其固有的遺傳變異性,該特性往往導致兩個或多個基因組序列不完全相同但相似的病毒被視為同一病毒的變種。
  •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中國科學家建立可用於新冠病毒感染測試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2 23:49:37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楊興婁等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表達人類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hACE2)的轉基因小鼠,
  • 新冠病毒到底是不是SARS?一文讀懂冠狀病毒分類
    在國際病毒分類系統上,統一採用的是目、科、亞科、屬、種分類階元。因此,冠狀病毒科又分為兩個亞科:Letovirinae亞科和正冠狀病毒亞科,而正冠狀病毒亞科又下分為α、β、γ和δ四個屬。,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7個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2019-nCoV屬於β冠狀病毒屬的Sarbecovirus亞型,並在遺傳學上與SARS-CoV不同,且2019-nCoV與SARS-CoV在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基因系統發育上有著明顯區別。
  • 恐龍家族添新屬種:晉地甲龍
    多年來,通過與國內外專家開展合作,山西地質博物館先後研究命名了3個新屬種的恐龍。今天新公布的「晉地甲龍」化石,於2011年發現於大同市左雲縣白堊紀的地層中,化石保存了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龍骨架,經過精心修復和全面研究,得以展現在公眾面前。一同發布的還有山西三疊紀主龍形類「擇義王氏鱷」化石和二疊紀鋸齒龍類化石。
  • 科學網—中國科學家從分子系統學角度為部分哺乳動物「尋根」
    小熊貓姓「熊」還是姓「貓」
  • 雲南德宏發現天南星科海芋屬新種
    新華網昆明10月12日電(記者 趙珮然)我國科研人員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進行野外考察時,發現天南星科海芋屬新種,命名為「運氣海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植物分類》(《Phytotaxa》)上。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冰介紹,運氣海芋是狹域分布種,被發現於雲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分布於熱帶季雨林林下、路邊等生境,推測在鄰近的緬甸也有分布。
  • 【中國新聞網】科研團隊在西雙版納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
    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公眾號21日發布消息,中國科研團隊利用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數據,對過樹蛇屬物種進行野外採集、分類釐定和分子系統發育關係的構建,研究認為採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侖的過樹蛇應為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 樟科植物新屬——北油丹屬
    Li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中國哺乳動物分類研究任重道遠,白腹鼠屬、姬鼠屬喜添新成員
    在近期的工作中,研究者們檢視了國內、外主要動物博物館的大量標本,核對了館藏於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模式標本,並結合近10年的野外積累和採集工作,綜合分子、形態和現生種與化石的地理分布數據對白腹鼠屬和姬鼠屬進行研究,以闡明其起源與擴散路徑,並從分類學上對這兩個類群中國分布種類的分類歷史和地位進行了系統回顧和釐定。
  • 中國科學家重建世界上迄今最完整全骨魚類進化樹
    中國科學家重建世界上迄今最完整全骨魚類進化樹 2019-07-08 19:09: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種新恐龍     大爪子 短胳膊 體型「迷你」  據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記者屈婷)中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和命名了兩種新的恐龍
  • 成都生物所發現過樹蛇屬一新種——沃氏過樹蛇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團隊利用形態學和分子系統學數據,對過樹蛇屬Dendrelaphis物種進行野外採集、分類釐定和分子系統發育關係的構建,研究認為採自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侖的過樹蛇應為一新種——沃氏過樹蛇D. vogeli,同時將銀山過樹蛇D. ngansonensis作為藍綠過樹蛇複合種D. cyanochloris complex。
  •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
    中國科學家發現「神奇靈武龍」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徐星團隊的最新研究認為,來自中國中侏羅世早期即1.74億年前,生存著一種名為「神奇靈武龍」的梁龍類新屬種——這一發現挑戰了關於梁龍類恐龍和其他新蜥腳類恐龍的起源和擴散的傳統觀點
  • 樟科植物新屬發現——北油丹屬
    樟科植物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系統分類學研究難度大、物種界定棘手難把握的木本植物類群(草本寄生的無根藤屬除外),估計全球約有50個屬,包含2500-3500個物種,主要分布於亞洲與美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該類群植物在區域生物多樣性組成、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