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套曲終之旅,一共24首藝術歌曲,作品間既有一定聯繫,又獨立成曲。其排序完全按照作曲家的意圖設定,較完美地再現了作家的原著所要表達的意境,同時,也非常合乎藝術歌曲套曲特徵的特徵。晚安作為它的首篇作品,曲子旋律優美,情緒憂鬱悲涼,從而建立了整部套曲悲劇性的基調,而這種悲劇性的基調僅在6小節的前奏中就確定了下來歌曲主體的格局和6小節前奏的伴奏節奏型保持一致,速度中板,平穩而近似呆板的八分音符在固定的節奏型的支配下,固執地貫穿在整個作品裡。
連綿不斷的八分音符形象地勾畫出流浪者拖著沉重的步履踏在雪地一樣;而連續的近乎單調的動態律動,就像是流浪者麻木而漫無目的的佝僂前行。閉上眼睛,人們仿佛從作品中看到流浪者疲倦前行的背影,透過流浪者的背影,我們更能深感舒伯特內心世界裡對自由的渴望、愛情生活的失望和對生命的絕望。因此,可以說晚安這首開場白註定了終之旅將會以一個悲劇收場。
旋律線條流暢自然,極具歌唱性,是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一大顯著特點,詩歌中多種不一樣的情愫,迥異的藝術形象均能在他筆下變成具象的旋律而得以充分表達。充滿悲涼而憂鬱色彩的歌曲晚安,聲樂聲部一開始就採用暗淡的d小調旋律,小調的本身就具備陰暗收縮的特質。作品是從弱拍的弱位開始的,鋼琴與聲樂完美地交融一體。一個樂句結束,接著又是這一樂句的完全重複。音樂從一開始就暗示了這首歌的整體情緒,當唱到「那母親準備嫁妝,少女情意纏綿時」,旋律由灰沉的小調轉換進入明朗的大調性旋律,然而僅僅只是曇花一現,馬上又回到了小調旋律,下行的走向似乎是流浪者在嘆息和懷念往日的美好時光。
由於晚安採用分節歌的創作特點,第二段旋律是第一段旋律的重複,而第三段旋律又是第二段的變化重複。曲子旋律線起伏平穩,速度也相對穩定,以平緩的中速貫穿於整首歌曲。四二拍的節拍以附點和二八的節奏性為主,更加確切地體現了流浪的意境。在結尾段調性雖然有變化,可旋律還是沿用了前面的旋律,這種特色是舒伯特藝術歌曲一貫運用的創作技法。
聲樂套曲佟之旅以其獨特的鋼琴伴奏把聲樂與鋼琴做到完美互補,使得聲樂與鋼琴完美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晚安》中,作者特別注重其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使歌詞、旋律、伴奏融為一體。碗安的鋼琴伴奏織體,在詩歌和音樂間不僅起到描繪外景的用途,在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上也有著別樣效果。伴奏音型層次豐富,採取諸如美術的寫意、造型等多種技法,既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又烘託作品意境。這樣的氣氛和意境有著豐富與獨特的內涵,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理解音樂內涵,瞬間讓歌唱者情感投入到歌曲的境界中,使歌唱與伴奏的表現力融為一體。
歌曲嗍安》速度中速,小調調性,鋼琴織體以憂愁、帶著沉重嘆息的下行音階開始,弱而平穩的八分音符貫穿全曲始終。前奏僅6小節,為了形象地體現孤獨的旅行者在夜裡艱難前行的腳步聲,左手織體大膽地採用了連續的八分音符斷奏的彈奏形式,右手高聲部的主旋律由弱拍弱位起,手法獨具匠心。兩條旋律看似錯位,卻吻合得恰到好處。
下方左手鋼琴聲部是d主音持續地推進,上方右手音型是樂曲主題的濃縮。在和聲的配置方面,舒伯特技法也很獨到,為營造一種悲涼灰暗的氣氛,他在第2小節的最後一拍編配了一個七級七和弦,接下來是幾個連貫的重音運用,沉重的重音打破了一味地沉寂、打破了音樂律動的規則,可是這並不影響樂曲的繼續前進。當旅人回憶起「美麗的姑娘曾經提到愛情母親甚至提到了婚姻」時鋼琴聲部在第18小節的低聲部,20小節的高聲部都運用了主題倒影的復調手法,接著在第22小節鋼琴聲部出現了動機源於主題的半音級進。
豐富的和聲運用及調性的變化,既讓聽眾感受到旅行者一種渴望幸福的內心世界,同時又讓我們對旅行者痛定思痛的思想境界感同身受。在聲樂演唱中,伴奏與演唱者應合二為一。所以鋼琴伴奏的彈奏尤為重要,完成一首藝術歌曲的表演工作,是鋼琴彈奏者與演唱者共同努力的結果,這就要求二者呼吸統一,聲音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