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場疫情衝擊了整個民航業。
這種情況下,賺錢的成為珍稀動物,賠得少的成為稀有動物。
所以,當翼哥寫某公司艱難、不易時,就有網友反問,還有哪個公司不難的?
說實話,確實都很難。
但也是差別。
有的可能到了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的光景了,
有的大概到了舉債度日日漸艱難的境地了,
有的幾乎到了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地步了.
看民航業,大的看四大航.
中的看四大地方航空。
小的則看一些民營航空。
就比如四大地方航空,深航、廈航、山航、川航,當下誰更艱難?
一、資產負債率最高:川航
雖然川航的飛機數量不是最多,但是川航的資產負債率最高。
截止2020年6月底,川航:
總資產365.3億元
總負債336.6億元
淨資產28.7億元
資產負債率高達92.1%,比3月底又提升了2個百分點。
按照這個趨勢,到年底,川航的資產負債率極有可能超過95%。
川航負債率最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最多的寬體機,寬體機的價格是窄體機價格的2-3倍,航空公司引進飛機主要靠融資,所以就推高資產負債率;此外寬體機經營的遠程航線虧損居多,又加重了川航的債務負擔,所以川航的債務負擔最大。
債務高企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財務費用高,流動性風險大。
深航資產負債率比川航也低不了多少。
720億元的總資產,淨資產僅58.3億元,資產負債率91.9%。
二、上半年虧損最多:深航
深航的飛機最多,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深航虧損最多也並不奇怪。
不過今年深航主基地深圳市場恢復較快,此外深航大飛機數量並不多,虧損卻最多,就有些令人奇怪了。
深航利潤總額:-29.7億元。
深航淨利潤:-23.1億元。
緊隨其後的是川航,利潤總額-26.4億元,淨利潤-22.3億元。
三、帳面資金最少:廈航
廈航是民航業的明星企業,連續33年的盈利記錄不僅創立國內民航業的記錄,在全球範圍內也非常罕見。
不過目前廈航帳面資金最少,僅有2.2億元,令人有些驚訝。
其他幾家公司至少都在15億元以上。
對於帳面資金多少這個問題,可以從正反兩方面來看。
正面看待:公司資金利用效率高,有充分的自信能滿足後續資金需求,畢竟資金是有成本的,理論上只要不發生資金斷裂問題,資金零庫存是最高境界。
反面看待:公司債務壓力山大,資金捉襟見肘,難以獲得足夠的貸款。
個人認為,廈航第一種可能更大。
四、收入降幅最大:深航
上半年,深航收入66.4億元,同比下降57.5%,降幅最大。
降幅僅次於深航的是山航,收入41.9億元,降幅53.4%。
反之,那麼哪些表現較好呢?
一、資產負債率最低:廈航
截止6月底,廈航:
總資產532億元。
淨資產177億元。
資產負債率66.7%。
沒有上市的廈航在今年大虧之後還能保持如此低的資產負債率還令人欽佩的。
這要得益於廈航連續33年的盈利業績。
資產負債率低帶來較低的財務費用,同樣對其業績帶來正面影響,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虧損金額最低:山航
山航利潤總額-17.4億元,淨利潤-13億元。
山航在四家中規模最小,此外又無寬體機,因此虧損金額也最小。
廈航虧損略比山航多,利潤總額-19.3億元,淨利潤-15.2億元。
三、帳面資金最多:深航
資產最多的是深航,負債最多的也是深航,因此深航加大融資力度,確保資金需求。
截止6月底,深航帳面資金高達79億元,而其他三家之和也不過31.3億元。
五、收入降幅最小:廈航
廈航恢復得最快,收入降幅也最小,如果與規模相配比,廈航應該是四大地方航空中表現最優異。
上半年廈航收入85億元,同比下降45.8%。
當然主基地在西南的川航也因西南地區民航恢復較快,收入降幅48.1%,也不錯。
那麼您認為哪個公司上半年表現最好呢?誰又更艱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