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各地的地名很多都來自於山川河流,比如名字中很多帶陽的地名,是古代按照「山南水北為陽」的規則命名的,洛陽、衡陽、溧陽、遼陽、安陽、南陽、信陽、滎陽、淮陽、泌陽、沁陽、汝陽、益陽、宜陽、濟陽等等,其中濟陽就是來自於河流「濟水」,不僅僅是它的名字來自於濟水,還有濟水之源有濟源,濟水之南有濟南,濟水南側有濟陰,盼望濟水安寧有濟寧,甚至齊河、齊東兩個沒有濟字的名字也是來源於濟水,只不過後來慢慢轉變成現在的名字罷了。在這些名字裡有的今天已經消失。那麼這條給今天留下了很多名字的濟水是什麼情況?今天為何消失了呢?
明代輿圖上以濟為名的城市及濟水河道
濟水今天雖然在地圖上找不到了,但是在我國古代它卻鼎鼎有名,由於古人的視野有限,他們認為在自己身邊有四條大河,也就是所謂的「四瀆,分別是」江、河、淮、濟」,江是長江,河是黃河,淮是淮河,濟就是本文的主角濟水。由於這幾條江河流域廣闊,並且先民們生活在它們周圍,還把這四條江河賦予了神靈,享受著人們的貢奉。
夏朝時的濟水及河水
濟水是條神奇的河流,濟水發源於河南濟源市王屋山上。據傳濟水出了源頭之後,先以地下河形式潛流70多裡,流出地面之後,到了黃河邊又潛入地下過黃河,在黃河南岸的形成滎澤向東流出,在山東省西部形成巨野澤也就是宋朝的梁山泊、今天的東平湖的前身,出巨野澤後濟水流向東北入渤海。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濟水「過九郡,行千八百四十裡」。
濟水河道示意圖
這樣的一條大河留下了以它為名的一串城市,後來又是怎麼消失的呢?
它消失的原因是由於另一「瀆」造成的,就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黃河以「善決、善徙、善淤」著稱,在春秋戰國之後黃河的一次次改道、決口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同時,也給濟水帶來了嚴重傷害。從5世紀後,濟水的上段逐漸堙塞。濟水下段則以大野澤和汶水為源,唐代之後被稱為清水。北宋時梁山泊以北的濟水又稱北清河,與汶水合流後又名大清河。從此,濟水下遊河道雖然還在,但濟水之名卻消失了。清朝鹹豐年間,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改道之後,奪取了大清河道,徹底把濟水存在的痕跡在大地上抹去,就這樣這條在古代聲名赫赫的大河自此消失的毫無蹤影。
北宋時已稱大清河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