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12月3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各方意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9日。徵求意見稿在總體部署中明確提出了2025年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的佔比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以資本市場為依託,發揮各類基金的協同作用,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等零部件企業優化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也被列入規劃當中。
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公司總裁曹鶴分析表示,「在資本市場日趨理性的今天,提出這樣的規劃意見是鼓勵更多資本能夠進入到新能源產業。」
2025年新能源新車將佔四分之一
徵求意見稿首先肯定了以純電動車為驅動力的發展路線,並提出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於普及,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提升。」
從具體目標看,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千瓦時/百公裡,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至2升/百公裡。
「如果按2016年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規劃的2025年汽車總銷量3500萬輛計算,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875萬輛(3500萬輛x25%),較之前的計劃一年就增加了175萬輛。」在汽車行業分析師田永秋看來,徵求意見稿的這一目標「雄心勃勃」。
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62萬輛,同比增長61.74%,但僅佔全年汽車總銷量2808.06萬輛的4.47%。2019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4.7萬輛,同比增長10.2%,僅為同期我國汽車整體銷量的4.59%。
「按照25%的銷量目標,預計當年新能源車銷量至少將達到600萬輛以上,2019到2025年複合增速將超過30%。」安信證券電新行業一位研究員分析表示。
「如果新能源領域沒有重大的變化,五年的時間完成這一目標還是大有希望的。」曹鶴表達了自己樂觀的判斷,「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消費者使用習慣也將慢慢建立起來,接下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鼓勵資本進入,推進產業鏈融合
徵求意見稿中特別提到了「以資本市場為依託,發揮各類基金的協同作用,推動新能源汽車整車、動力電池等零部件企業優化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伴隨著市場的日益壯大,集中度不高確實是新能源產業正面臨的問題。」招商證券汽車行業高級分析師馬良旭表示,「提高產業集中度,是為消除產業無效資源、提升效率。比如一些生產停滯的殭屍企業,產能能利用的就利用,能重組的重組,實在不行就退出。」
圍繞新能源汽車的上下遊產業,徵求意見稿也提出了今後的發展路徑,並提出了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標準對接,促進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徵求意見稿還在關鍵系統創新應用、動力電池、充電設施以及車路協同等方面提出了較為明晰的規劃。
以動力電池為例,未來將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提高鋰、鍥、鑽、鉗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加快突破關鍵製造裝備,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
「徵求意見稿多處提出,要發揮龍頭企業作用。接下來還將大力推動產業鏈企業上市。」曹鶴給出了更為直接的判斷。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對燃料電池技術以及相關聯的氫能產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規劃,並指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範運行。」
「現在對於燃料電池汽車來講,車輛本身的問題不大,最主要的問題是從制氫、運氫、儲氫、加氫這套體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出臺更多的政策,投入更多的資金。」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表示。
五大措施保障規劃實現
除技術層面外,徵求意見稿的第八章分別從深化行業管理改革、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組織協同等5個層面,為規劃的實施提供保障措施。
具體的政策法規體系則包括:完善雙積分,建立與碳交易市場銜接機制;完善新能源車購置稅等稅收優惠,優化分類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險等支持措施;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增獲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
與此同時,徵求意見稿中明確了「補貼」不再是行業發展的動力。
「到2025年,新能源補貼早已完全退出,燃油車排放標準由『國六』向『國七』過渡,限購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基本飽和,新車增長乏力。」 田永秋表示,「如果上述政策組合拳的有形之手,加上新能源車的競爭力和產品優勢(成本、使用、性能)的市場無形之手一起發力,相信至2025年一年八、九百萬輛的銷量還是可以實現的。」
此外,徵求意見稿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也面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發展動力亟待轉換、核心技術供給不足、質量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產業生態尚不健全等新形勢、新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徵求意見稿提出「提升智能製造水平」,具體則包括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等。
「為規劃實施提供保障措施,是推動新能源產業穩健發展的方式。」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需要向市場化的方向推動。與政府引導性的手段和市場化的方式相結合,可以更好地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