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個月進口達4.3萬億!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

2020-12-06 央視網

前4個月進口達4.3萬億!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

原標題:

  中國擴大進口跑出了加速度!據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4月,我國進口達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7%;貿易順差同比收窄近1/4,到5062.4億元。

  「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國主動擴大進口,是推動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產業升級、滿足消費者對高質量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說。

  從穩步擴大「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朋友圈到打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從鞏固外貿穩中向好勢頭到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中國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水平上推進自主開放,開放之門越開越大,贏得國內外廣泛關注和普遍點讚。

  市場準入大幅放寬——

  5月8日,野村控股株式會社等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野村控股株式會社擬持股51%。此前,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覆工銀安盛人壽發起籌建工銀安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我國提出加快保險業開放進程以來獲批的首家合資保險資管公司。

  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亮出汽車等製造業對外開放時間表、宣布儘早完成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修訂工作、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中國放寬市場準入的鼓點緊湊,以更積極的姿態向世界敞開懷抱。

  投資環境更有磁性——

  4月底,全球最大的互聯繫統製造商之一美國安費諾集團在浙江海鹽的投資項目正式奠基。佔地60畝、總投資2.3億元的工廠,將主要從事電子元器件、電子連接器件等產品的研發和製造。「這是我們在海鹽的第一個項目。當地政府盡心盡力為企業辦事,給我們吃下定心丸。」安費諾的項目負責人說。

  投資環境越來越「親」,也越來越「清」。中國吸引外資完成了從以前主要靠優惠政策向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的轉身。據世界銀行報告,中國的營商便利化程度5年來上升了18位。

  中國仍是外商投資的熱土。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4340家,同比增長124.7%;實際使用外資227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5%。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2.8%,佔比達19.3%。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24.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

  擴大進口邁開步伐——

  今年11月,中國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態度,得到世界各國和企業的積極響應。截至4月底,來自10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100家企業已正式籤約,展覽面積達18萬平方米以上。加上準備籤約的企業,總數已超過1800家。4月份新增籤約企業數約400家,新增展覽面積約5萬平方米。

  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國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產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加快加入世貿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

  堅持開放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中國擔當、注入中國紅利。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2萬億美元。「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惠及中國經濟和中國人民,更能帶動所有貿易夥伴的共同繁榮,惠及全球經濟和世界各國人民,使人類命運共同體更加緊密。」高峰說。

相關焦點

  • 給擴大進口算算帳:中國年進口值佔全球1/10左右
    11月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交易額最終定格在578.3億美元,這不僅讓全球看到中國擴大進口的行動和決心,也讓各國企業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和紅利。今年以來,在已然不小的基數上,我國進口再次跑出加速度——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口1.9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8.4%。
  • 2021年中國有望實現8.2%經濟增長 綠色金融將跑出加速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21年中國有望實現8.2%經濟增長,綠色金融將跑出加速度隨著主要經濟數據陸續出臺,中國經濟展望愈發清晰。1月12日,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在第21屆瑞銀宏觀經濟專場媒體電話會議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能至近6%,中國經濟則有望實現8.2%的增長。
  • 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
    原標題:俄媒:中國擴大石油進口 俄羅斯沙特展開市場爭奪戰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導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20日報導,沙特與俄羅斯奮力爭當中國的第一大供油國。報導稱,儘管新冠疫情在世界範圍內造成石油需求下降,但中國對「黑金」的胃口沒有減弱。
  • 73.4%!2020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創下新高
    近年來,由於中國國內生產的迅猛發展和石油勘探開發事業的相對緩慢,導致中國國內對原油進口的依賴程度不斷上升。同時,隨著美國大力發展頁巖油氣產業,甚至一度使美國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輸出國,中國消耗的逐漸增大,讓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目前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 ...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前三季度進出口增速同比轉正
    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8.88萬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出口5萬億元,增長10.2%,進口3.88萬億元,增長4.3%。從貿易規模看,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
  • 海關總署:為支持國內生豬產業恢復生產 海關正積極開拓相關進口來源
    中國海關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AEO互認安排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14日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海關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海關和檢驗檢疫機構籤署合作文件72份。截至目前,中國海關已與41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AEO互認安排,其中18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 對話白明、趙萍:擴大進口對國內市場形成鯰魚效應 - 財經 - 新京報網
    今年前三個季度,進口增速也均高於出口增速,一季度進口增速比出口增速高4.3個百分點,上半年進口增速比出口高6.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進口增速比出口高7.6個百分點。如何評價我國進口持續擴大的態勢?近年來我國在擴大進口方面的舉措取得了哪些效果?擴大進口是否會對國內市場產生影響?
  • 進口原料皮以及皮化產品成本將降低
    中國與14個亞太經濟體籤署RCEP自由貿易協議進口原料皮以及皮化產品成本將降低本報訊(記者 史曉菲)11月中旬,中國與其他14個亞太經濟體籤署了RCEP自由貿易協議。其他14個國家包括越南、日本、韓國、菲律賓、紐西蘭、新加坡、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汶萊、寮國和緬甸。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並將在未來兩年內生效。對此,中國皮革協會相關人士分析指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承諾在所有15個國家建立更緊密整合的供應鏈。製鞋業評論人士指出,新的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產品出口日本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中歐班列跑出互利共贏「加速度」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歐班列開行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往返綜合重箱率達98.3%。今年4月以來,德國杜伊斯堡港平均每周約有50趟班列往返德中之間,創下該港中歐班列運輸量新紀錄。德國聯邦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協會主席舒曼表示,「通過中歐班列,中國提供的大批抗疫物資得以快速運抵,為德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抗疫提供了重要支持。」
  • 「豬堅強」又來 短期漲價出現擴大跡象 什麼情況?進口...
    在不發生重大疫情疫病與重大政策變動的前提下,2021年下半年開始產能釋放或加速,豬價或呈現整體下行態勢,預計到2021年9月全國生豬價格或在21.5-22.5元/公斤。進口凍肉麵臨消費難題,生豬價格上漲有進一步擴大跡象2020年12月31日,中國養豬網豬價系統數據監測顯示,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35.67元/公斤,較前一日上漲了0.19元/公斤。
  • 初創企業如何做好進口跨境電商?入門篇:新政解讀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達12.7萬億元,2020中國海淘用戶規模預計達2.11億人。試點城市新增後,各地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正大力新建,更好服務於商戶、服務商和顧客。 2、自2019年1月1日起,延續實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現行監管政策,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不執行首次進口許可批件、註冊或備案要求,而按個人自用進境物品監管。 小編解讀:有效減少新品類商品進口手續,降低企業前期準備工作的成本。
  • 2020-2024年中國進口食品市場投資分析
    當前,57.5%的消費者在進口食品上的消費金額佔整體食品消費的比例超過了10%,這一比例比一年前增長了近5%。  1.1.2 進口規模狀況  一、2019年  2019年1-12月,進口酒類市場繼續下行,受春節因素影響,量額跌幅較2019年前11個月略收窄。全年進口量15.9億升,進口額50.1億美元,同比(與2018年全年相比,下同)分別下降40.1%和13.3%。
  • 「一帶一路」帶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 五股火
    (原標題:「一帶一路」帶動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一帶一路」帶動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比海運省時間,比空運省運費」。
  • 金融業對外開放跑出「加速度」 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擴大金融開放,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步伐明顯加快。儘管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中國按既定節奏履行承諾,以真抓實幹的態度和決心,持續擴大金融開放,取得顯著成效。
  • 前8月進出口接近「轉正」,內循環下對外貿易將有哪些變化?
    整體來看,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接近「轉正」。 外需改善、政策加持,出口增速創5月以來新高 今年5月以來,我國貨物貿易出口不斷擴大,5月-7月,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5%、4.3%、10.4%,至8月,出口實現1.65萬億元,同比增長11.6%。
  • 2019上半年PCR中標盤點 4大進口品牌包攬80%訂單
    >  本次統計一共出現31個PCR儀品牌,其中12家為進口,19家為國產,總計成交金額達1.02億元。進口品牌PCR儀佔到本次中標總量的8成,國產品牌佔比不到2成。從PCR儀中標量來看,Top19中有11個為國產品牌,但僅有博日比較靠前,其餘品牌PCR中標量均靠後。  中標數量和中標價格具有一致性。從中標數量來看,賽默飛以接近35%的佔比穩坐頭把交椅。其次是伯樂(20%)、羅氏(11%)和賽沛(7.6%),這4家廠商的PCR儀數量佔到本次總統計量的71%。
  • 「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天津6月24日電 題:「新引擎」跑出「加速度」——從世界智能大會看中國經濟新動能以「無人經濟」為例,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無人零售相關企業新註冊1986家,同比增長29.7%;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新註冊7167家,同比增長53.1%。  「科技是疫情防控鬥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支撐,也是化危為機的戰略力量。」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說,智能正積蓄產業變革新動能。
  • 60%靠進口,日本糧食憑什麼比中國安全?
    據全球土地交易聯機公共資料庫和非政府組織GRAIN的統計,截至2017年6月,世界一大半國家都有或多或少的海外屯田,涉及的投資國有89個、東道國有87個,涉及的耕地面積超過5700萬公頃。其中,日本一國就佔據兩成,達到1200萬公頃。這個數字,已經是日本國內農田的3倍!日本海外屯田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治維新時期。
  • 上半年中國石油產量0.97億噸,進口2.687億噸,這意味著什麼?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開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商品中「晶片」總金額高達1.0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進口總額最大的單一商品類型」。之後就是石油原油,上半年進口額約為6414.6億元人民幣。上半年,各月份進口石油簡介如果再加上「成品油」,那上半年的進口額就提升至6900億元人民幣左右,仍排第二名。其中,前2個月,中國進口的石油原油約為8608.8萬噸,同比增長5.2%;3月份,進口石油4110.14萬噸,同比略微放緩至4.5%。
  • 人民日報評論部:擴大開放,共建一帶一路
    從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再到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日益跑出加速度,擘畫出一幅全面開放新圖景  面向未來,我們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既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