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的研究發現,包括在不同的行業中,比如金融,音樂,文學,科學等領域,一個人的運氣和機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
賦的正態分布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義大利物理學家 Allesandro Pluchino、Andrea Raspisarda 和義大利經濟學家 Alessio Biondo 經過數學模型分析研究發現:
人們往往會低估隨機因素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榮譽和獎勵並沒有賦予最有能力的人。而是給了運氣最好的人。
只有天賦是絕對不夠的,因為那些最有天賦的個體只有極少數也是最成功的。
通常情況下,平凡卻幸運的個體要比有天賦而不幸的個體更加成功。那些最成功的個體往往只有稍高於平均值的天賦水平,卻在生活中充滿了運氣。
高度不平衡的成功值分布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所以,教育不應該是以成功為導向,因為一個人的成功除了與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之外,運氣也是不可忽略的必要因素。從這份研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機會是留給那些做好準備的人
這句話的前提條件是我們是處在相同的機會概率中。比如生活在上海,鄭州,長春,桂林這四個城市中的人,即便做了同樣的準備和努力,上海的機會就是比其他地方多,這也是為什麼年輕人都願意去大城市的一個原因。每個人的出生,只能看「運氣」。
當然你也可以在選擇,但在同樣準備和努力的情況下就已經晚人一步了。
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以成敗論英雄,而是人盡其才。
誤區二:成功是因為聰明
成功的確需要一定的天賦和能力,但是運氣也是我們能夠最大應用這些天賦和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正如研究作者所說:
「在不幸的怒火面前,即使擁有極高的天賦也無濟於事。」
在戰火紛飛的戰爭時期,有很多懷才不遇的人被生活所埋沒,被戰爭所摧毀。
所以,教育是要引導珍惜當下,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才能更有運氣來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
誤區三:簡歷優秀的人將來也必定優秀
簡歷的優秀只是代表過去的成就,當然也反應了這個人的能力。同時也不要忘記了其中的運氣因素。而且把有限的資源過於集中在這些人的手中,反而會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的現象。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社會的這種認同感。但是我們卻可以不必自暴自棄。
所以,教育的作用不是單單掌握知識,而是懂得正確認識自己。
結語
那麼我們是否就可以不去努力和奮鬥了呢?
當然不是,努力和奮鬥才可能成功!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成功就驕傲自大,因為運氣不是我們賺來的。就像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不是我們努力換來的,是我們「運氣」好,出生在這個偉大的國度。
教育,就是讓我們正確認識自己,懂得感恩,學會獨立思考,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