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孩子數學成績的,不是天賦和努力,這一點往往被家長所忽視!

2020-12-04 王老師教育說

天賦,能讓孩子學數學,起點比別的孩子高,學得輕鬆,但天賦就像井裡的水,總有枯竭的時候,所以要持續的考好成績,還不夠。

學習很勤奮很努力是不夠的,如果你不懂得利用技巧,還是很難考出好成績,而且一直考不好的話,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惡性循環,成績就會不理想,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那真正讓你的孩子在數學方面取得好成績,要靠什麼呢?或許我們可以從一些有才華的學生身上找到原因。

惲之瑋,北京大學2000年數學黃金一代代表,曾代表國家隊參加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並獲得滿分金牌。後來出國留學,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世界領先大學任教。

除了菲爾茲獎,他幾乎還獲得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幾個數學獎項:2012年的拉馬努金獎、2017年的「科學突破獎」、更入選了「2017年中國留學生50名名單」。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惲之瑋一樣,可以為祖國和家鄉爭光。

那他的成功取決於什麼呢?

他是靠天賦和努力工作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嗎?讓我們看看他的老師,校長和他自己的分享,我們就知道答案了。

他的班主任任小慶是江蘇常州高級中學的老師,他回憶說:「數學老師給他出幾個數學難題時,他除了上課時間,其餘的都專研其中,不斷思考琢磨著,經常一兩個星期來研究一道數學題。沒有興趣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江蘇常州高級中學校長石品南也表示,有一年暑假回來,請他回母校分享。

他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失敗是一種常態,成功是一種偶然。」他堅持不放棄,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怕吃苦,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探索和嘗試,以便一次又一次地取得突破。

惲之瑋在接受常州電視臺採訪時,無私地分享了自己的學習經驗:我有很多學習習慣,這些習慣是在中學甚至小學形成的。在中學時代,我從各方面學到了很多知識,並在各個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仍然是我的良好基礎。而這些都是興趣使然。

無論是老師、校長還是惲之瑋本人,無一例外,他們都沒有提到天賦,而是都提到了「興趣」二字。

這給我們廣大家長提了個醒: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熱情去不斷的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上高等學府,學到更多的知識,為父母爭光,報效社會,報效祖國。

這也是近年來國家的政策,一直倡導「素質教育」。

什麼是素質教育?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而不是為了成績來學習。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愛上學習並取得好的成績。

你找到他們之間的關係了嗎?不是因為成績才去學習,而是因為興趣去學習,這樣孩子才能取得好成績。

有遠見的家長,從不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成績靠興趣,孩子的未來發展,更要靠興趣。

近年來,中國人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活躍在國際數學界,各大數學、科學獎項也都有中國人的身影。

例如,和惲之瑋同是北京大學「數學黃金一代」的他們,都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數學人才。

上圖左起,劉若川(榮獲「科學探索獎」)、惲之瑋(科學界「奧斯卡獎」的美國科學突破獎得主)、袁新意(第一個獲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宋詩暢、肖梁、許晨陽(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是什麼樣的驅動力,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惲之瑋的話也告訴了我們興趣的重要性。

他說:中國人在國際上學術界的地位的確越來越高。這裡面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做學術還是比較苦的,收效不是那麼明顯,又需要長期投入。西方人慢慢地不願意做,他們中只有極少數的,為科學而生的一類人才會完全憑興趣來做。

是的,他們都是通過興趣來學習和做的。他們都沒有顯赫的家室,他們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因此,只要你們注重兒童的興趣培養,你們的孩子也可能成為優秀的人才,為祖國爭光。

那麼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呢,使他們成為未來的精英?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教授,告訴了我們答案。

楊振寧不是天才型,但他從小時候開始就非常喜歡數學,那他是怎麼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呢?

他在一次給中學生的講座上告訴了我們答案:因為看了一個數學家的文章,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動,可以把十分枯燥無味的數學說得妙趣橫生。他就是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先生。

楊振寧教授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之後,楊振寧瘋狂地愛上了數學。

可以看出,一本好的數學書能讓孩子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然後取得好成績。

劉薰宇先生是誰?

他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他最大的魅力在於,他非常擅長教孩子們數學,他總能以一種易懂幽默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中國的科學大師,幾乎都受到了他的影響,可以看出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他的幾本數學書在中國聞名。很多香港、新加坡、歐美華人,都會特意買來給孩子們看,用來培養他們的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其中,有三本書最負盛名,《給孩子的數學三書》之《數學趣味》、《馬先生講數學》、《數學的園地》。

不久前,我姐姐向我求助。我淘氣的外甥數學不好,現在他越來越討厭數學了。所以我很快給他買了一套。

讀完了他的書,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大師,為什麼這麼多偉大的科學家都讀過他的書。裡面的函數知識全被他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段子。我外甥邊看書邊笑,他說,「太容易理解了,如果我早點讀這本書,我就不會那麼討厭數學了。「現在他的數學成績經從班上的最後一名上升到了全班的前十名。

劉薰宇先生這些書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可以作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自我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因為它是我們中國本土數學家寫的,裡面有很多中國的數學妙題。比如,什麼是「八仙過海」、「韓信點兵」等等。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名中小學生,你可以給他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這對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非常有幫助。#楊振寧#

而且價格不貴,包裹郵寄到家,比補習班便宜很多了,而且輔導班也不會有劉薰宇這麼好的老師。

點下面的橫條參團,培養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真正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成績。

相關焦點

  • 學好數學,真的需要天賦嗎?聽聽數學家怎麼說……
    當一個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家長心中會感到十分憋屈,總想找個負責的東西。怪孩子嗎?捨不得,再說孩子可能也盡力了,不是故意不學。怪老師嗎?可是同一個老師教的,怎麼有的孩子數學就很厲害,好像也不是老師的問題。找來找去,不知道怪啥。算了,怪天賦吧。這種時候的「怪天賦」,其實就是「誰知道這孩子為什麼數學不好?反正我真的搞不清楚」的意思。如果就此放棄努力,未免有些令人遺憾。
  • 決定人能力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因素,不是天賦,而是長期刻意練習
    接下來的這節課,我將為你講述的是,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天賦對於傑出人物又意味著什麼。首先,我們來看天賦和練習,誰的影響更大。作者認為,在一個人成為傑出人物的過程中,天賦也許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帶來一點優勢,但總體作用微乎其微。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他能掌握這麼多門語言,肯定是有語言天賦。」
  • 「數學皇帝」丘成桐:數學成績好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當然丘成桐教授除了自身數學能力驚人之外,其教學能力更是非常強大,培養出來的孩子90%都去了世界著名的學校,但是在教育他人的過程,丘成桐教授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他所教的學生裡,數學成績好都會孩子幾乎都有著3個特徵。
  • 《給孩子的數學四書》:孩子數學成績差,關鍵點在這裡
    2020年創造了一個歷史,最晚開學期,在家裡面呆了足足兩個月的孩子們雖然有上網課,但網授和面授所形成的教學效果差距也是明顯的。特別是像數學這樣的科目,一不小心就落下了,想要補起來非常困難。看著孩子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差,許多寶媽寶爸們滿頭焦慮。家長們無法迴避一件事,那就是孩子大部分成績被拖下,主要就是數學成績不理想。
  • 孩子學習不努力怎麼辦?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和方向感
    經常拿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是許多家長正在犯的錯誤,這很愚蠢!別人家孩子再好,和你有什麼關係?我們要比較的是:孩子今天比昨天多一點進步,孩子這門課比別的課有進步,這才是正向的引導方式。孩子努力很重要嗎?重要,但是也不重要。努力,從來就不是孩子學習好壞的主要因素。學習方法,學習目的和方向感才是!
  • 據調查:如果寶寶有這7種特徵,說明他的天賦很高,家長別埋沒了
    在語言表達方面,每個寶寶之間都存在差異,具有語言天賦的寶寶在背詩和讀有韻律的句子時,表現得都很出色,當你說話時用錯詞時他還會給你糾正,而且還能講很精彩的故事,這就是很好的語言天賦,家長一定要注意。2、寶寶具有很好音樂天賦表現。
  • 小學數學基礎不好?貴州名師張德民:孩子差的就在這一點……
    相較於更需要「記憶」的語言類學科,很多家長會將數學學得好不好歸結為孩子聰不聰明、有沒有天賦,並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在這種傳統觀念之下,家長們往往忽略了後天學習慣的養成對於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事實上,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循序漸進、夯實基礎的學科,高年級的數學完全是建立在熟練掌握低年級內容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學好。
  • 要求孩子做IQ測試,否則不能參加考試?智商真的決定孩子成績嗎?
    不可否認,人與人之間可能確實存在一定的IQ差距,但完全用IQ高低來給孩子劃分一個層級,對孩子來說也不是很公平,私立學校對「好老師」的唯一評判標準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老師,則把IQ高低作為孩子成績好壞的絕對影響因素,這顯然是不對的。那麼,除了IQ,還有什麼能夠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呢?
  • 家長是理工科專業,孩子的語文成績就差?老師:和家長沒關係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面對的家長們其實很多都非常優秀。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也關注家校關係的建設,懂得和老師進行溝通,也願意進行教育反思。作為高學歷家長,均來自理工科研究專業。這一類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輔導孩子學習上挺自信,英語、數學早期啟蒙教育都做得非常好。
  • 數學就是學不會,沒天賦還是智商低?給天賦異稟的你智商討個說法
    老師家長紛紛找原因,有說學習態度有問題的,有說學習方法不對的,還有說沒上補課班的,可是想盡一切辦法就是挽救不了數學的成績,仿佛學生被數學徹底拋棄,判了死刑。數學既強調天賦,又需要努力1.神經科學家發現,有5個不同的認知系統控制著數學思維。
  • 教育專家:數學成績好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幼小銜接的過程中最令家長頭疼的往往就是數學,在小學的學科中,數學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個科目,因此在幼升小的過程中,面對難度迅速提升的數學,家長和孩子都非常無奈。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所以家長不要剝奪孩子的選擇權,要讓孩子順應天賦成長,才能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擁有理想的未來。 這說明孩子會選擇他所感興趣的事物,並因熱愛而堅持,因為興趣是天然動力。
  • 家長問:孩子學習很刻苦用功,成績卻原地踏步甚至後退,怎麼辦?
    1,家長的困惑越來越多的家長很困惑:自己的孩子學習很努力很刻苦,學習都學到了深更半夜,看著孩子做做數學,做做英語,再留點時間去背生物、地理,背著、背著不知不覺就趴在桌上睡著了。但是,學習成績確實原地踏步,甚至越來越後退了,看著孩子拼死拼活的學習,心疼孩子但是也幫不上什麼忙,非常著急。
  • 他是智商230的數學神童,比天才愛因斯坦和霍金聰明,如今咋樣了
    三歲的陶哲軒進入小學以後,他的父母才發現這是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和同學的年齡差距太大,而且他在數學上的天賦也讓其他孩子很嫉妒,所以陶哲軒在學校裡經常挨欺負。再加上陶哲軒雖然在數學上有很高的天賦,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實還是個三歲的孩子,沒辦法適應學校的生活,他的老師只好勸他的父母把他接回家。
  • 數學成績提升不上去,家長無所適從,剖析根本原因對症下藥
    學生時代會面臨很多場不同學科的考試,從小學開始我們就要接觸數學,初中要學習數學,高中和大學仍要繼續學習,可以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重要的。 社會文化水平的提升,家長重視孩子的教育,重視孩子的學習和考試成績,每個家長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理,他們希望孩子能夠通過學習知識改變命運,並且社會普遍學歷越來越高,深知低學歷將來會被社會所淘汰。
  • 義大利研究發現:成功不是天賦和努力的結果
    Alessio Biondo 經過數學模型分析研究發現:人們往往會低估隨機因素的作用,在實際生活中榮譽和獎勵並沒有賦予最有能力的人。只有天賦是絕對不夠的,因為那些最有天賦的個體只有極少數也是最成功的。通常情況下,平凡卻幸運的個體要比有天賦而不幸的個體更加成功。那些最成功的個體往往只有稍高於平均值的天賦水平,卻在生活中充滿了運氣。
  • 孩子明明很努力,為啥成績總上不去?不重視這1點,再努力也白費
    這其中的差距有多大呢?比如,每個班裡都會有這麼一群學生,他們看起來很努力,每天學習十幾個小時,課間也在埋頭苦讀,熬夜在小檯燈下兢兢業業地複習做題,花了別人2、3倍的時間,卻還落後於人……而作為家長,看著孩子每天背著一大堆作業,寫到深夜,一邊心疼,一邊又滿心期待著孩子,能在考試中取得一個好成績。可誰曾想,孩子的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一降再降。
  • 初中數學總是翻車?作為一位學霸家長,聊聊我兒子的數學逆襲史
    平時做作業很輕鬆,難題看了答案也都能看懂,但是缺乏「深究」——他們更像是在「背題」,像是機械性堆積知識點,而不是針對考點見招拆招,學習效率很低。很多考點明明不是重點,或者明明已經爛熟於心了,可是為了完成作業,他們還是浪費時間在寫,而在家長眼裡,這樣的孩子反而是「努力」的代名詞。
  • 這5類孩子看似平凡,智商往往高於常人,你家孩子是嗎?
    曾經有科學家研究證明:孩子的智商在2歲以前是可以提高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通常覺得孩子的智商是一生下來就決定的,是不能人為改變的。孩子有沒有高的智商,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得看出來。這5類孩子看似平凡,智商往往高於常人,你家孩子是嗎?
  • 沒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清華碩士生潘佳生:在小學先做好這3點
    對於數學這一科目,我想應該是很多孩子的噩夢,家長愁孩子愁,一家人都為了數學而煩惱。甚至很多家長都覺得:數學這事兒拼的是天賦,沒有天賦的孩子學不好數學……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這裡,必須認真地告訴家長們:沒有天生數學差的孩子!清華本碩連讀的學霸潘佳生就給出了答案:數學,拼的不是天賦,而是思維,幸運的是,思維是能通過後天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