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世界頂尖物理學大佬,20世紀最強大腦,匯集全球三分之一智慧

2020-12-04 愛生活的小姑娘

盤點一下15位世界頂尖物理學大佬,20世紀的全球最強大腦,匯集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智慧。 愛因斯坦(德國→瑞士→美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普朗克(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大約1894年起開始研究黑體輻射問題,發現普朗克輻射定律,並在論證過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數h(後稱為普朗克常數),成為此後微觀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極為重要的普適常量,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由於這一發現,普朗克獲得了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洛倫茲(荷蘭)--近代卓越的理論物理學家,經典電子論的創立者。他填補了經典電磁場理論與相對論之間的鴻溝,是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間的一位承上啟下式的科學巨擘,是第一代理論物理學家的領袖。他與同胞塞曼共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導出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基礎的變換方程,即現在為人熟知的洛倫茲變換。

居裡夫人(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裡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

海森堡(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主要創始人,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海森堡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有作為的科學家之一,得益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思路而於1925年創立起了矩陣力學,並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及矩陣理論。此外,他還完成了核反應堆理論。由於他取得的上述巨大成就,使他成了20世紀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和原子物理學家。

玻爾(丹麥)--著名物理學家,192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玻恩(德國/英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因對量子力學的基礎性研究尤其是對波函數的統計學詮釋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埃倫費斯特(荷蘭)--1906年,埃倫費斯特開始研究普朗克輻射定律的統計力學基礎。愛因斯坦對他的思想評價頗高,1914年稱埃倫費斯特的原理為「浸漸假說」。玻爾也充分肯定埃倫費斯特的貢獻,承認在自己後來的工作中浸漸原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說,玻爾的對應原理是在經典物理學和量子力學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那麼,埃倫費斯特的浸漸原理則是兩者之間的又一座橋梁。

德拜(荷蘭)--德拜早期從事固體物理的研究工作,1912年改進了愛因斯坦的固體比熱容公式,得出在常溫時服從杜隆-珀替定律,在溫度□→0時和□□成正比的正確比熱容公式。他在導出這個公式時,引進了德拜溫度ΘD的概念,每種固體都有自己的ΘD值。

德布羅意(法國)--理論物理學家,波動力學的創始人,物質波理論的創立者,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薛丁格(奧地利)--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時在固體比熱、統計熱力學、原子光譜等方面享有成就,1933年因薛丁格方程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如電子等)在運動速率遠小於光速時的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在量子力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與經典力學中的牛頓運動定律的價值相似。

狄拉克(英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者之一,並對量子電動力學早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他給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費米子的物理行為,並且預測了反物質的存在。1933年,因為「發現了在原子理論裡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薛丁格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薛丁格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康普頓(美國)--著名物理學家,「康普頓效應」的發現者。康普頓效應是近代物理學的一大發現,它進一步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光子理論,揭示出光的二象性,從而導致了近代量子物理學的誕生和發展;另一方面康普頓效應也闡明了電磁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因此,無論從理論或實驗上,它都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康普頓因此獲得192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郎之萬(法國)--主要貢獻有朗之萬動力學及朗之萬方程。朗之萬以對次級X射線、氣體中離子的性質、氣體分子動理論、磁性理論以及相對論方面的工作著稱。朗之萬以其對順磁性及抗磁性的研究而聞名,他提出用現代的原子中的電子電荷去解釋這些現象。1905年提出關於磁性的理論,用基元磁體的概念對物質的順磁性及抗磁性作了經典的說明。1908年發展了布朗運動的漲落理論。

泡利(奧地利)--科學成就主要有泡利矩陣、泡利不相容原理和β衰變。

相關焦點

  • 1927年全球最強大腦合影——匯集全球三分之一智慧
    此張就是攝於國際索爾維物理研究所,也就是號稱匯集全球三分之一智慧的照片。雖然已經過去90多年,但是至今沒有第二張照片能出其右。19世紀末,揚棄古典物理學的觀念已提上日程。因而消除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電磁場這兩大理論之間的不一致,就成為二十世紀物理學發展的前提。普朗克此時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在科學界一鳴驚人。這一假說認為輻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種連續的流,而是由小微粒組成的。他把這種小微粒叫做量子。普朗克的假說與經典的光學學說和電磁學說相對立,使物理學發生了一場革命,使人們對物質性和放射性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 《最強大腦》參賽者最強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工作?
    說起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立馬浮現在我們腦海的就是蔣昌建老師的那句「我們要在這裡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在節目當中,讓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水哥」王昱珩,「蜂巢迷宮」鮑雲,「記憶大師」王峰這三位頂尖大腦。那麼這三位現在在做什麼呢?
  • 全球「最強大腦」聚申城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開幕。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和76位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在內的137位「最強大腦」,以及20多位中國兩院院士通過「線下+雲端」的方式匯聚在本屆論壇上。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全球「最強大腦」青睞上海?
    開幕,全球最強大腦「雲端」相聚,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影響頂尖科學家與會的熱情。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如是說。基礎科學,四字千鈞。在創新鏈上,最先一公裡越深,最後一公裡越廣。如果「山裡沒柴」,轉化的「刀」磨得再怎麼鋒利,也是沒有用的。
  • 全球「最強大腦」為何青睞上海?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剛剛落幕,全球最強大腦「雲端」相聚,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影響頂尖科學家與會的熱情。從第一屆到第三屆,頂尖科學家人數從35到65再到137位,其中諾獎得主從26到45再到61位,論壇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 科學盛會彰顯開放熱力「最強大腦」呼籲全球協作
    距離國家會展中心(上海)20餘公裡的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內,「雲聚」百餘名世界頂尖科學家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正在召開。一周之內,兩場盛會將在黃浦江兩岸輪番啟幕,彰顯中國開放熱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要將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其他與會者集聚一堂,難度可想而知。「可能眼下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表示。疫情之下,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仍決定來到上海。
  • 這八所高校有ESI全球前萬分之一學科數:每一所都是頂尖高校
    近日,著名學術研究機構科睿唯安根據《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公布了2020年5月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並統計了各大高校擁有ESI萬分之一、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一學科數。根據統計顯示,中國科學院大學超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居國內高校首位,全球第71位,同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所高校也進入全球100名以內。最新一期的ESI高校排名前十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最強大腦」的點評報告
    圖|WLF獨家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極端氣候和環境事件頻發、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當下,「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意義更為凸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300多位科學界「最強大腦」齊聚中國,共議共商如何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正在進行,來看史上「最強大腦」匯聚上海
    橫跨四大洲、11個時區、25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座城市,今天,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論壇「雲」集了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全球頂尖科學家,陣容堪稱「史上最強」。這是特殊之年的一場世界級科技盛會,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正在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
    社區規劃東至南港大道,西至海港大道,南至海基一路、北至環湖南三路,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銜接臨港科技城及總部灣。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最強大腦」緣何青睞上海?
    在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頂尖科學家和大家一起,關注人類當前與未來面臨的科技挑戰,發布最頂尖的科技成果和思想理念。聽到第三屆論壇召開的消息,不少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獲得者紛紛表達了來上海參會的意願。疫情讓主辦方不得不婉拒了大部分科學家的熱情,這些海外「最強大腦」將以在線形式雲端參會。
  • 「最強大腦」雲集上海 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匯力提速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鍾源 王文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最強大腦」雲集,其中,諾貝爾獎得主61人。
  • 100多位全球頂尖科學家聚在一起,會聊什麼?
    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展開理性的交流、進行智慧的激蕩。黑洞、引力波、糖生物學……黑洞是近年科學領域的熱門話題,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了三位進行黑洞相關研究的科學家。除此之外,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也在學術界引起高度關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到拍下這張照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負責人謝普德•多爾曼,介紹黑洞研究的最新進展。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召開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召開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最強大腦」齊聚山城 2019年08月24日 22:27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 諾貝爾獎得主,世界級科學大佬楊振寧,對物理學的影響和貢獻。
    楊振寧在科學史上的準確定位是前20。具體多少位,這個很難排,前10~前20位都可以。我個人和其他朋友,大致給他排在第16~18位。這個排位,得到絕大多數專業人士的認可。我找了幾個物理學教授和科學史研究員,他們也都認可這個名次。其實,前20名也好,前2000名也好,這些大科學家到了那麼大的歲數,早已經看淡了名次了。他們關心的是解決科學難題,而不是排所謂的名次。
  • 《最強大腦》定檔,64位腦力精英名單公布
    南都訊 記者黃曉雅 實習生陳子丹隨著新一季《最強大腦》的定檔,節目組公布了64位選手名單,其中有小小少年,還有雙人搭檔,情侶檔、父子檔……還不乏學霸們的加盟。據悉,節目將於5月15日起每周五21:10江蘇衛視播出。
  • 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啟幕,全球「最強大腦」從此在上海有「家」了
    包括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等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在雲端齊聚滬上展開理性的交流、智慧的激蕩。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社區規劃東至南港大道,西至海港大道,南至海基一路、北至環湖南三路,規劃面積2.5平方公裡,銜接臨港科技城及總部灣。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美國1/3的頂尖AI科學家來自中國,為何我們的最強大腦在建設他國
    中國擁有14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有研究結果稱:世界上有兩個種族是最聰明的,一個是猶太族,一個則是漢族。中國: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既然我們人口又多,又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那為什麼我們沒有世界級的頂尖人才呢
  • 2019重慶全球科學家高峰會開幕,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雲集山城,展開一場最頂級的智慧碰撞。此次高峰會是第二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