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如何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最強大腦」的點評報告

2020-11-05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時表示: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願同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作視頻致辭。圖|WLF獨家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極端氣候和環境事件頻發、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當下,「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意義更為凸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10月30日在上海召開,300多位科學界「最強大腦」齊聚中國,共議共商如何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第三屆世界頂尖論壇現場布置。圖|WLF獨家

1、共同需求:全球戰「疫」從共識到共治

經歷了14天的隔離期後,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傑·科恩伯格如期抵達上海參加論壇。

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全球300多位科學家,包括61位諾貝爾獎得主參會……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不僅如約而至,而且人數有增無減,創造出全球15億的線上流量。

獨行快、眾行遠。當下,合作戰「疫」正成為全球面臨、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尤其需要打破合作壁壘。多位與會科學家談到,與其在疫苗研發上競爭,不如鼓勵各國合作組成全球疫苗聯盟,共享研究成果。

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文卡·拉馬克裡希南說,當疫苗和藥物被研發出來時,擺在面前的是嚴峻而共同的話題:如何確保其分配公平?如何讓貧窮國家獲得成果?如何避免疫苗的使用分發引起政治問題?放眼更遠的未來,如何確保各國能夠抵禦可能更為嚴重的另一種疫情?我們如何協調全球對此類事件做出快速反應?

WLA副主席文卡·拉馬克裡希南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接受媒體群訪。圖|WLF獨家視頻截圖

「戰勝疫情需要全球合作,而且是比現在更高級別、更緊密的合作。」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未來可能暴發的其他疫情面前,人類更需要共同面對,「這不是一般的漂亮話,而是需要很認真地切實執行、長久堅持。」

2、共謀合作:中國開放為全球科學家「搭臺」

國際協作,可以解決基礎研究「最先一公裡」和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最後一公裡」有機銜接問題。

通過國際合作以利用資源、達成科學突破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科學家的合作,在歐洲核子研究所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使物理學家得到根本問題的答案:質量的基礎。

在全球開放、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連續三年間,從創始到推進,作為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東道主,中國一直以開放舞臺推動跨國合作,為科學家們提供更多可以純粹思考的場所。

今年論壇期間,上海特別向全球頂尖科學家伸出「橄欖枝」:在上海建立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為全球前沿研究創造機遇;頂科社區正式啟幕,全球科學家無論國界、不分年齡,都可以入駐,在學術交叉和思想碰撞中尋找解決人類共同難題的辦法。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只有通過國際合作,匯集全人類的智慧一起進行生物醫療的研究,才能生產出成本低廉的治療方法,讓細胞和基因的療法,以及生物藥品在全球範圍內為大家所共同使用。」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雷蒙德·查爾斯·斯蒂文斯說。

雷蒙德·查爾斯·斯蒂文斯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圖|WLF獨家

面向未來,中國科技開放合作的步伐只會越邁越大。「這樣的跨國論壇交流應該常態化,全球科學界保持開放的溝通生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指出,雖然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發展計劃,也存在競爭,但是在創新技術領域,跨國界的通力合作才可以讓科研進步加快,這是造福全人類的事。

WLA副主席朱棣文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接受媒體群訪。圖|WLF獨家

3、共創未來:傳承科學精神為全人類造福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期間舉辦的「桌布論壇」上,「小科學家」和諾獎得主們有機會交流探討。

「桌布論壇」上的「小科學家們」。圖|WLF獨家

來自上海中學的高中生吳君陶,小時候產生了「變化物質」的夢想,在中學時期毫不意外地愛上了化學,如今她已經參與了《廢棄電子材料衍生的銅基催化劑用於電化學二氧化碳的還原》項目研究;來自廈門外國語學校的湯傑在《流浪地球》的啟發下,跟隨廈門大學教授展開《木星與地球之間的洛希瓣雙星吸積模擬》研究,以科研實踐暢行童年時期關於星際穿越的想像……

參加本次論壇的科學少年共有55位,來自全國17個省區市,年齡集中在15歲至18歲。交流中,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對青少年們的寄語樸實無華:「要有『不要聽我的話』的叛逆」「科學並不有趣,但它一定值得你探索」「堅持和享受熱愛」「充滿熱情、不要放棄、做冒險的事情、勇於犯錯誤,也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基礎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相信全世界有數不清的年輕人,以今天與會的很多專家為偶像,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鍾南山認為,「青年人應多問為什麼,讓更多潛在的獎項得主真正為人類社會服務,讓科學服務大眾。」

鍾南山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作視頻演講。圖|新華網

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少年教育聯盟正式組建,將積極探索培養青少年科學興趣的途徑、提升科學精神的方法、增強探究能力的手段,目前1024所中小學成為聯盟實驗基地校。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接力賽」,正在一棒接著一棒傳承。

(作者:姜微、周琳、楊有宗)

排版|Kai

編輯|羽華

責編|小文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習話」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
    本文轉自【央廣網】;習近平:在當前形勢下,各國科學家尤其需要開展新冠肺炎藥物、疫苗、檢測領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這段話出自2020年10月30日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作的視頻致辭。
  • 沈向洋:駕馭科技 造福人類
    沈向洋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捷興 11月1日,在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沈向洋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生產力——人才 發展 創新》作主題演講,對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發展從研究方向、人才培養、創新機制等方面提出見解。
  •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開幕 科技如何託起人類共同命運?
    各國科學家藉助論壇平臺發表主題演講,呼籲國際合作,探討人類科技與命運發展。當今世界面臨多種共性問題,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們看來,如何集聚全球頂尖科技力量,讓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類?「最強大腦」齊聚上海,將帶來怎樣的科創新動能?
  • 最強大腦修行圖,來看看愛因斯坦的最強大腦的構成
    愛因斯坦是如何鍛鍊大腦的?他的大腦修行地圖是什麼?如何才能像愛因斯坦一樣思考?這些問題都是腦科學屆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如果非要給最強大腦下一個定義,我們該用什麼文字來描述和定義它呢?如果單從大腦功能上定義,比如超強的記憶能力,過人的思維能力等,會顯得非常片面和生硬,因為大腦只有與外在環境比如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和世界有所連結才能稱之為完整的個體。如果現代科技可以讓達文西、牛頓、愛迪生、愛因斯坦等天才科學家復活,他們也不一定能夠在最強大腦挑戰中成功。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加強數字合作,讓「網際網路+」更好造福人類
    從2014年到2020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走過了7個年頭,這裡成為了縱論網絡空間發展大勢、展示信息技術創新成果、共商網絡空間開放合作的「世界客廳」,更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一直是網際網路人的盛大聚會,是網際網路行業健康高效發展的思想盛筵。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帶動數位技術快速發展。
  • 普通人也能練成「最強大腦」嗎?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腦力開發、訓練的關注度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在記憶力、辨別力、想像力等方面表現出彩,那麼,普通人通過系統訓練能否練就「最強大腦」呢?2014年江蘇衛視推出的國內首檔大型科學類真人秀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 一部「最強大腦」的八季簡史,是如何練就的?
    反映在節目裡,每個選手在本季《最強大腦》中不僅需要思考「挑戰如何完成」,還需要精確評估「『我』能夠在什麼樣的狀態下去完成挑戰」。科學的多維面孔科學性,是《最強大腦》節目邏輯自洽不可動搖的基礎。如果說節目的可變項是不斷升級的挑戰和出自民間的「大神」選手,那麼其不變項無疑是對科學性矢志不渝的追求與捍衛。如何在表現科學性上做文章,是每季《最強大腦》必須面對的母題。
  • 科技倫理是科學造福人類的導航儀
    科技倫理是理性的產物  科技倫理是科技創新和科研活動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關係的思想與行為準則,它不只是涉及科學研究中的倫理,也不只是科研人員要遵守科技倫理,還包括科技成果應用中的倫理。例如,手機App下載的同意條款和醫院治病時的知情同意等。如果把人類文明的演化當作一個永無止境的徵程,人類奔向更高文明的原動力就是科技和創新。
  • 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佳都科技發布城市大腦研究報告
    在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袂發布《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一一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旨在探索智慧城市經濟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其內涵和外延業界還未形成統一共識的階段,通過報告向外界傳達雙方對城市大腦的思考與實踐,為地方政府、企業單位開展城市大腦研究建設提供有益工作參考和經驗借鑑,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 科技創新如何更好助力每個人的發展
    面對當今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理解科技創新與每個人的關係,科技創新如何更有效地助力人的發展,助力於地區和國家的發展呢?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就此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題:生命科學之光造福全人類--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陳芳、王昆全球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社會各界如何參與、源頭創新的靈魂在哪裡……在29日閉幕的2018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國內外生命科學健康領域頂級科學家共聚一堂探尋生命科學創新的源泉,期待共同為增進人類福祉提供更多公共產品,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新動能,實現世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最強大腦千絲萬縷
    最強大腦千絲萬縷是一款十分考驗玩家智力的休閒益智類手機遊戲,在這款遊戲中有著很多的解密類問題和關卡需要玩家去挑戰,通過挑戰更多的關卡來獲得獎勵,玩家隨著對關卡的熟悉,通過關卡的速度也會逐漸的上升,遊戲的玩法十分簡單!
  • 《最強大腦》參賽者最強人,現在都在幹什麼工作?
    說起江蘇衛視的《最強大腦》立馬浮現在我們腦海的就是蔣昌建老師的那句「我們要在這裡讓智慧飛揚起來,讓科學流行起來」在節目當中,讓小編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水哥」王昱珩,「蜂巢迷宮」鮑雲,「記憶大師」王峰這三位頂尖大腦。那麼這三位現在在做什麼呢?
  • 科技創新賦能智慧城市,看深圳寶安如何「煉出」最強大腦
    作為深圳的國土大區、人口大區,五年來,寶安區利用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擦亮「寶安製造」名片;巧用智慧寶安「最強大腦」,讓城市運作更聰明、更智慧;高品質打造濱海岸線、高標準規劃一區一城,讓「公園之區」成為現實,串聯起寶安人的宜居夢。
  • 世界頂尖科學家大會|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最強大腦」雲集上海 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匯力提速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鍾源 王文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最強大腦」雲集,其中,諾貝爾獎得主61人。
  • 細分市場錯位競爭 「最強大腦」聯手打造單詞超級記憶法
    融入網際網路思維,細分市場錯位競爭 「最強大腦」聯手打造單詞超級記憶法   全球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10強出爐,《最強大腦》人氣選手申一帆向本報獨家揭秘創業項目  作為智博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由豬八戒網和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承辦的全球「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複賽日前在北京中關村舉行。經過四個半小時的激烈角逐,分貝通、通宿科技等10個項目成功入圍。
  • 《最強大腦》特別專訪 遊戲與智力開發
    《最強大腦》自從開播以來,秉持著科學性、娛樂性、觀賞性的製作風格,收視一路飄紅。在同時段的電視節目中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均獲第一,引領了科學類節目的潮流,讓更多的人觀眾了解到人類大腦的神秘與記憶力的無限可能!  相信各位觀眾在3月31日最新一期的《最強大腦》的國際賽最終戰中已經被國內外的「最強大腦」們的智慧所折服。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
    以「領先未來20年的科技戰略力量,儲備未來50年的科學資源」為戰略使命,以「全球極具特色的新時代重大前沿科學策源地」為定位,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將打造國際領先的科技策源地、聯通世界的科學創新港、聚智全球的科學組織總部基地、機制靈活的離岸創新區。
  • 郭麒麟《最強大腦》被嘲是初中生,看他如何機智回應,高情商上線
    今年中上旬開始,網上就有各種各樣的綜藝開始播出了,而且郭麒麟在今年參加了特別多的綜藝節目,比如《密室大逃脫》,《奔跑吧》以及《最強大腦》等等,但是前幾天播出《最強大腦》之後,郭麒麟卻被嘲諷是初中生,看他如何機智回應,高情商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