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撞破太子姦情,鄭春華唱那首歌是什麼意思?奇女子

2020-12-05 影視劇試析

《雍正王朝》在熱河狩獵當晚,太子和鄭春華繼續私會,被康熙無意撞破,隨後鄭春華唱了一首歌四句話:

阿媽阿媽月光光,阿兒阿兒在夢鄉; 東照流水西照河,莫驚夢中小兒郎。

這首歌是原創歌曲,從字面上看前面兩句話是哄孩子入睡,唱給阿兒聽的安眠曲

孩子看著窗外的月亮說「阿媽快看,月光光」,阿媽輕輕拍著孩子說「快睡吧,做個美夢」。

而後面兩句話,就體現鄭春華這個「奇女子」的氣魄了

「東照流水西照河」指的是風波,驚濤駭浪,形容孩子遇到的任何苦難,結合最後一句「莫驚夢中小兒郎」,應該是指無論有什麼風浪都朝我來吧,不要去傷害我的孩子。形容一名勇敢的母親為了保護兒子挺身而出,用單薄的身軀迎接驚濤駭浪的挑戰。

前面兩句話應該是唱給太子聽的,安撫太子因姦情洩露的魂不守舍

最後兩句話明顯是唱給康熙聽的,意思是:不管有什麼懲罰,我一個人受了,不要傷害我所守護的人

結合,隨後太子命令老十三去暗殺鄭春華,鄭春華說的一番話,可以看出,鄭春華早已視死如歸,只要太子安好,自己無論受什麼折磨都心甘情願。

這首配樂用的年羹堯被賜死時的背景音樂,柔腸百轉,悠揚空靈,百聽不厭。

鄭春華當屬《雍正王朝》第一奇女子,跟老十三一樣的性格,也難怪老十三會義救鄭春華了!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公選太子,鄔思道讓老四推舉胤礽,一箭三雕手段高明
    《雍正王朝》中胤礽被廢除後,康熙要求文武百官推選新太子,上書房三大元老重臣佟國維、馬齊都支持八爺,為何張廷玉支持廢太子胤礽,而四阿哥胤禛有爭位的想法,卻也要推舉廢太子胤礽呢?(此文只說劇,不說史!)讀懂帝王心術的高手在《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實際上只分為兩派:太子黨和八王黨,老四胤禛和老十三阿哥是太子一黨,而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是一黨,而當時朝中呼聲最高的是八爺一黨。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周培公的暗示之下確立了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那麼聰明果斷的康熙為什麼會在這種國本問題上聽從一個漢臣周培公的提議呢?那當時康熙處在什麼環境之下呢?電視劇中周培公是如此說的,周培公說:「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這就是康熙當時所處的局勢環境,康熙削藩引起了吳三桂的三藩叛亂,這是當時的外部壓力,而內部壓力則還有皇宮內鬼勾結朱三太子企圖謀害康熙。
  • 《雍正王朝》裡,康熙為何挖苦胤禛「你這人一向以精明自詡」?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康熙這輩子,常把「清勤慎」作為考核官員的標準,「清廉」更是頭等標準,但發展到康熙晚期,大清各級官員,卻是相互請託送禮成分,只要逢年過節,就要找個名目送一送。比如見上司要有「見面禮」,過節要有「年禮」,離任就任要有「別禮」。那不送行不行?那可是「以饋送之厚薄,定官評之賢否」?想升遷?就得咬牙往外送。
  •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
    清朝:太子朱慈炯到底有多少能力?雍正乾隆康熙都被搞得腦袋疼。在看清朝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是明朝皇帝的三個兒子叫朱慈炯,在鄉下有這麼一種說法。朱慈炯是皇上的第三個兒子。所以都稱他是朱三太子。這個人很神秘。
  • 讓康熙雍正都膽戰心驚的朱三太子到底有多少能力?吳三桂都服從他
    清朝統治者最怕的就是明朝的皇族後裔,清朝取得江山來得過於「僥倖」,根基不穩,又加上祖先一直在關外生活,無論從精神凝聚力上還是從文化歸屬感的營造方面,清朝統治者跟漢人王朝的統治者相距甚遠。再者說滿清當時也沒什麼文化,畢竟是關外進來的,對漢人傳統的文化不甚熟悉,所以康熙非常用功學習漢人文化,他也需要漢臣為朝廷效力,但另一方面,皇帝又對漢人多加防備,重用滿人來壓制漢人,害怕漢人的勢力坐大。不過他們擔心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的,明朝在民間依然有很高的威望,經常有人打著大明皇族後裔的旗號在民間秘密結社,而且這些人似乎殺不光,剛殺了一波又出來一波。
  • 雍正王朝:李紱結黨亂政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是什麼意思?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很多聖人之言。康熙也非常推崇聖人之言。在李紱、田文鏡互參案中,李紱朋黨一派所說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出自《孔子》,究竟是電視劇中所表達的那個意思麼?雍正:國庫空虛,百姓獨擔賦稅,這樣的成例,這樣的祖制,難道不應改麼?李紱一黨:不應該改,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是聖人的話。雍正:那麼民為重呢,又是誰的話?
  • 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如何
    下面我的回答可能會引起很多人的不適,因為過於真實,把愛新覺羅一家子內褲都給扒拉下來了,不厚道,但是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只能這樣,對不起了康熙皇帝和他的「能」兒們。問:歷史上的「斃鷹事件」,遠比《雍正王朝》精彩,事件真相到底是什麼?答:歷史上的「斃鷹事件」不精彩,只悲涼;不複雜,只是有點髒。
  • 雍正王朝:大阿哥詛咒太子,如此隱秘之事,三阿哥為什麼瞭若指掌
    木蘭圍場太子被廢之夜,絕對是《雍正王朝》裡的一大看點。在那個波雲詭譎的夜晚,我們見識到了,同室操戈的兵戎相見;也領略到了,康熙皇帝的冷靜睿智。在感嘆政治鬥爭殘酷無情同時,這裡面依然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比如說,大阿哥「魘鎮」太子,如此隱晦之事,肯定做得人不知鬼不覺。
  • 康熙心目中真正的繼承人究竟是誰?雍正是矯旨篡位的嗎?
    當然必須是雍正啦。雍正繼位歷來被妖魔化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一是康熙死的突然,二是雍正登位之後對兄弟們的殘酷處置,三是雍正的性格與改革所帶來的反彈。但其實三點,並不能完全證明雍正繼位的不合法。但以當時雍正的情況來看,並沒有以上三種可能。繼承皇位這個事情,不是說幹掉皇帝你就能上位,要真那麼容易,康熙的兒子們早就這麼幹了。何況,康熙作為威望極高的皇帝,那是那麼容易被兒子內外勾連給幹掉的?他沒有真正死透,是沒有人敢染指他帝位的。所以雍正幹掉康熙這種說法不合邏輯。
  • 雍正王朝:叫花子出身的雍正頭號寵臣李衛,在歷史上果真如此嗎?
    歷史上的李衛人高馬大還是一個富二代出身李衛這個人物其實隨著《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等電視劇熱播,大家對他都有一定了解,尤其是二月河先生在小說中將李衛塑造成了乞丐出身,卻機緣巧合的李衛成了還是皇子的雍正手下的包衣奴才,替還是皇子的雍正辦了幾回事,展現出聰明機智一面從而成為了雍正手下得力幹將。那麼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 雍正皇帝:大清得天下於李自成,為什麼總有人以朱三太子為名作亂
    看過《康熙王朝》的都知道,康熙初年,朱三太子在京城作亂,還曾將康熙皇帝騙出京城,差點將其殺死。其實這只是民間以朱三太子名號反抗清朝的案例之一。於是便在雍正七年(1729),假託朱三太子之名,到處宣傳鼓動士紳百姓追隨他作亂。後被步軍統領衙門抓捕。其他諸如此類還有很多。雍正皇帝就曾說過:「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
  • 《雍正王朝》演員集錦,配角雖沉寂,配音那是相當給力
    筆者今天要說的《雍正王朝》也算一個。客觀說《雍正王朝》整部電視劇裡幾乎沒有短板演員的存在,每一個演員不論角色大小普遍表現很好,這和導演有關也和演員本身素質有關。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再看看這些當年的好演員們吧,另外我們也關注一下他們身後的配音演員,看看神劇裡他們的表現。
  • 雍正王朝中五個意味深長的小細節,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
    《雍正王朝》是一部經典的劇作,劇情精彩、細節豐富,裡面的演員貢獻出了極為精湛的演技,其中細節更是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只有反覆觀看,仔細分析,才發現一舉一動皆有深意,個個都是人精,一舉一動大有深意。一.雍正的細膩心思因為重新舉薦廢太子,十三爺與十四爺打了起來,因為言語衝撞,氣得康熙拔劍要殺了老十四。這時四爺前去制止,徒手抓住了康熙的劍。事後,德妃帶著老四老十四兩個兒子去給康熙請罪,四爺這時候故意把受傷的手放在了門檻上,好讓康熙看到。
  • 朱三太子隱姓埋名幾十年,被康熙一個套路釣出,75歲慘遭凌遲
    其中有一個幸運兒,崇禎五兒子朱慈煥(後來被稱為朱三太子)機緣巧合,逃出魔窟,假扮成一個可憐的乞丐一路南逃。乞丐的裝扮,擋不住細皮嫩肉的雙手,乞丐的衣服擋不住昔日王者的氣質。當朱慈煥逃到一個王姓鄉紳家中,被王鄉紳一眼認出。朱慈煥逃命生涯也有點厭倦,就把自己皇子身份和盤託出。不知道王鄉紳是出於故國情懷,還是和呂不韋一樣認為皇子奇貨可居,總而言之收留了他。
  • 歷代王朝中,為何只有清朝不立太子,看完發現清朝統治者真聰明
    說起太子,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絕對熟悉這個名詞。太子作為儲君,是皇帝的接班人,在封建王朝來說地位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皇帝親政之後,都會設立太子。即使自己不想立太子,大臣們也會催皇帝立的,畢竟關係到國家的未來。所以歷朝歷代都會對立太子非常重視。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康熙大帝可謂明君,擒鰲拜、收臺灣、御外敵、安四方。凡是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不過,事有例外。有個人成了他的陰影,他無處不在,四處興風作浪。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
  • 還原康熙「斃鷹事件」真相,原來八阿哥也是受害者!有三個嫌疑人
    康熙晚年出現了九子奪嫡的局面,從大阿哥到太子、到十四阿哥都參與到了奪嫡當中,還分成了幾個派別,其中八爺黨的實力看似最強,陣中有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但笑到最後的還是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雍正皇帝。大家特別喜愛的《雍正王朝》就演繹了九子奪嫡的激烈鬥爭。
  • 雍正韜光養晦奪江山,鄔思道功不可沒
    二月河寫的《雍正皇帝》一書中,四皇子如何突破眾皇子競爭問鼎皇權那一段,其實在民間傳說中也有各種版本,《童林傳》甚至以評書的方式講述了民間豪傑幫助胤禛坐穩江山的故事。 那麼在歷史上,幾乎每個成功的帝王背後都有一兩個軍師,為當局者勘破迷霧指明方向,一舉奠定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 假若康熙傳位於他,清朝很可能成超級大國,八國聯軍恐怕不是對手
    ——康熙 中國封建王朝的巔峰在清朝的康雍乾時期,康熙開創了盛世,雍正改革了康熙留下的弊端,乾隆則是將自己父親和爺爺的基業發揚光大。這三位皇帝也一直是清宮戲當中的主角,大部分的清朝歷史電視劇都圍繞著這三位皇帝而展開。 康熙絕對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君主,彼時的清朝才剛剛入關不久,統治還不夠鞏固。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他成為了康熙皇帝心中最大的心魔,這個人也成為大清最具威脅的隱患,他就是傳說中的明朝滅亡僥倖逃脫的朱家後代「朱三太子」。一,明朝滅亡留下的隱患清王朝是建立在壓迫漢人的基礎上,當清王朝軍隊入關之後,各地的漢人百姓就激烈的抵抗。甚至當清王朝一統天下後,漢人反清復明的聲音依舊是一聲更比一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