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鉀遇水爆炸 發生了啥?好神奇啊

2020-11-22 驅動之家

這是化學課上的經典演示反應:取一小塊金屬鈉或金屬鉀放入水中,就能看到如「爆炸」一般劇烈反應的現象。雖然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都看過這個反應,甚至在實驗室中親自操作過,但此前人們對這個反應機理的理解卻並不完善。

近期,發表在《自然·化學》(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澄清了人們此前對這一反應現象的誤解。


金屬鈉與水的反應

論文作者帕維爾·瓊沃思(Pavel Jungwirth)等人指出,鹼金屬遇水發生爆炸並不僅僅是因為反應中釋放出了氫氣。當然,最終結果確實是這樣,但是在反應剛開始的階段還有更加奇怪的事情:電子急速外流,在電斥力的驅動下鹼金屬也會隨之發生「爆炸」。

神經科學家、作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同時也是一個化學愛好者,他在著作《鎢舅舅》(Uncle Tungsten)中,將這一現象描述為「具有復仇之魂的化學反應」:一個小男孩和他的朋友們從當地化學用品供應商那買到一小塊金屬鈉,並丟入了位於北倫敦的海格特池塘,鈉塊瞬間著火,像一顆失控的流星一般在水面一圈又一圈的跳躍,表面還帶有一大團黃色的火焰。

鈉是一種銀白色的金屬,室溫下較軟,與水接觸時便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而鉀遇到水時的反應更加劇烈。這些反應會釋放出大量的熱,因此之前人們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燃燒和爆炸都源自氫氣被點燃的過程。

瓊沃思指出,要發生劇烈程度足以產生爆炸的化學反應,前提條件是反應物之間要迅速、高效地混合,然而在鹼金屬與水反應時,迅速生成的氣體應該會形成一層「氣體膜」,包覆在鹼金屬表面,將鹼金屬與水隔絕開。

這種情況下,沒有了水的接觸就斷絕了氫氣的「來源」,反應應該趨於逐漸減緩,但我們看到的現象卻並非如此。

瓊沃思的同事菲利普·梅森(Philip Mason)決定通過實驗找出爆炸的真實原理。在開始的實驗中,他使用了固體的金屬鈉,不過有時候金屬鈉的表面會在空氣中被氧化,被氧化的部分遇水並不會發生非常劇烈的反應。為了更好地觀察劇烈的「爆炸」反應,梅森最終使用了一種在室溫下為液態的鈉鉀合金進行實驗。

藉助高速攝像機,研究者們得到了反應初期具體機制的線索。他們發現,在鉀鈉合金液滴從注射器滴入水中後不到1毫秒的時間內,反應便開始了。在短短的0.4毫秒後,合金液滴表面就開始向外噴射,形成「尖刺」狀。

這個「爆炸」過程發生得實在太快了,因此它不可能是由反應放熱引發的。更重要的是,高速攝影機拍到的影像顯示,在0.3~0.5毫秒之間,在這個帶有「尖刺」的金屬液滴周圍,局部水溶液呈現出了深藍色和紫色。


實驗中拍攝到的鈉鉀合金液滴入水時的變化,右側為作為對照的水滴

瓊沃思的同事弗蘭克·尤利格(Frank Uhlig)利用計算機模擬了由19個鈉原子組成的原子簇的反應,在此之後,上述現象背後的原因終於得以顯現:這些原子簇表面的鈉原子會在幾皮秒(10-12秒)的時間內就失去一個電子,而這些電子會跑到周圍的水裡面,並被水分子包圍,形成「溶劑化電子」(Solvated electron)。

溶劑化電子是自由電子「溶解」於溶液中的一種現象,電子與周圍的溶劑分子形成平衡態構型的定域化電子。這種現象時常發生,但持續時間很短,難以被直接觀察到。鹼金屬與水反應時,電子濃度偏低則呈現為深藍色,電子濃度偏高(>3mol)時呈現為銅褐色。

此前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在水中溶劑化的電子會呈現出深藍色,這種現象短暫地出現在之前捕獲的影像中,而當這些電子離開金屬進入水中時,鈉原子簇就變成了一堆帶正電的鈉離子。這些離子彼此之間會產生強烈的排斥,這種排斥力轉化為動能,由此就引發了「庫倫爆炸」(Coulomb explosion)

密西根州立大學無機化學家詹姆斯·戴伊(James Dye)表示:「我已經進行了許多次這樣的實驗展示,我也很想知道究竟為什麼金屬鈉會在水面上『跳舞』,而金屬鉀則會發生『爆炸』。這篇論文對這一反應的早期階段給出了完整而有趣的解釋。」

 

相關焦點

  • 遼寧一藥廠發生爆炸起火 系金屬鈉遇雨水導致
    本報訊(華商晨報掌中瀋陽客戶端記者於芷懿)停產十個月的藥廠內,200公斤化學原料金屬鈉遇水發生爆炸。200公斤金屬鈉遇雨爆炸燃燒8個消防中隊參與撲救當日,瀋陽市公安消防支隊瀋北大隊接到報警後,瀋陽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立即調派8個中隊、22臺消防車、130名官兵到達現場參加撲救,經查勘,發現為已停產十個月的廠房內存放的200公斤金屬鈉遇雨水後爆炸燃燒。
  • 鈉和鉀的反應沒那麼簡單
    金屬鈉與水的反應論文作者帕維爾•瓊沃思(Pavel Jungwirth)等人指出,鹼金屬遇水發生爆炸並不僅僅是因為反應中釋放出了氫氣。當然,最終結果確實是這樣,但是在反應剛開始的階段還有更加奇怪的事情:電子急速外流,在電斥力的驅動下鹼金屬也會隨之發生「爆炸」。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
    一位中國核生化救援部隊的士兵稱,8月12日當晚爆炸原因初步確認,系倉庫內金屬鈉遇水發生反應後引發爆炸,但目前為止,爆炸前著火的原因尚不清楚。對於上述說法,天津市宣傳部相關人員稱,爆炸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並未確認。國務院調查組正在展開調查,結果會很快出來。「工業金屬鈉具有強烈的化學活性,一旦遇水劇烈作用,會引起燃燒爆炸。」
  • 天津爆炸原因或為金屬鈉遇水(圖)
    一位中國核生化救援部隊的士兵稱,8月12日當晚爆炸原因初步確認,系倉庫內金屬鈉遇水發生反應後引發爆炸,但目前為止,爆炸前著火的原因尚不清楚。對於上述說法,天津市宣傳部相關人員稱,爆炸具體原因還在調查中,並未確認。國務院調查組正在展開調查,結果會很快出來。「工業金屬鈉具有強烈的化學活性,一旦遇水劇烈作用,會引起燃燒爆炸。」
  •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屬較穩定晶體遇水不爆炸—新聞—科學網
    氰化鈉並非爆炸「元兇」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李建榮)15日上午,當有媒體確認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現場疑似存放有
  • 「老賴」拿90公斤金屬鈉抵債 遇水可能就爆炸
    可對於饒某提出拿90公斤金屬鈉來抵債(抵執行款)時,程法官說自己一時間還真的不知該怎麼答覆對方。饒某看起來是認真的,她特地在今年8月5日給程法官寄來一封信,聲稱:「程法官,接到貴院執行通知書後,我積極配合貴院執行……」在信裡,饒某的意思就是,現在自己幾乎一無所有,值錢的東西也就那90公斤鈉了。
  • 一公斤鈉扔進水裡會發生什麼反應,老外作死實驗,結果場面失控
    朋友們還記不記得鈉這種金屬,相信大家在初中的實驗室裡,都做過鈉和水的反應,鈉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將一丁點的鈉放燒杯中,然後就能和水產生激烈的化學反應。鈉雖然是一種金屬,但是這種金屬非常的軟,用刀一切就能切下來,如果是大塊的金屬鈉和一些反應物接觸,甚至會產生爆炸,這也是為什麼初中化學老師,一再強調千萬不要拿鈉開玩笑,實驗室中的鈉都保存在石蠟中,這麼活潑的一種金屬,愛做實驗的老外怎麼能夠放棄呢,這不老外又產生了一個神奇的想法,可能是實驗室中的燒杯太小,實在滿足不了老外的好奇心,鈉不是會和水激烈的反應嗎,如果將一公斤的鈉扔進河裡,那麼會和河水產生怎樣的反應呢
  • 鉀與水反應
    鉀與水反應 2009-08-25 19:58:15 來源:網絡資源
  • 乾燥劑遇水可能會發生爆炸!
    某省一名5歲男孩將海苔中的生石灰乾燥劑倒在彩虹糖的瓶子裡兌水吹泡泡,搖晃瓶子後發生爆炸,噴濺出的液體灼傷男孩眼部,已致失明。受傷男童的母親描述,短短兩分鐘時間,男童右臉就出現紅腫脫皮。家人立即將其送往醫院,醫生表示,男童右眼屬於乾燥劑灼傷,整個右眼結膜、眼瞼肌肉都有不同程度受傷。     乾燥劑為什麼會爆炸,而且威力如此之大呢?
  • 美媒:研究發現鈉鉀電池有望替代鋰電池
    參考消息網6月21日報導美媒稱,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報導稱,現在,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表明以鈉和鉀為基礎的電池有望成為鋰電池之潛在替代品的新證據。喬治·W·伍德拉夫機械工程學院以及材料科學和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馬修·麥克道爾說:「鈉離子和鉀離子電池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與其他電池相比,它們的衰減和老化速度往往較快,而儲存的能量較少。但我們發現,情況並非始終如此。」
  • 浴霸遇水會爆炸?真相來了
    「就是不會爆炸?」 「對啊,只是會裂開,它不會裂,它只是裡面的燈絲會壞, 它不會爆炸嘛。 」這家店的店主表示,大品牌的浴霸燈泡質量相對有保障,普通的很可能遇水會發生爆炸。記者選購燈泡期間,無論是售價便宜一些的浴霸燈泡,還是價格相對較貴一些的浴霸燈泡,商家都表示安全能夠得到保障,遇水並不會發生爆炸。
  • 當鈉皂遇到鉀皂
    炭灰是鹼性的,與油混在一起後發生了化學變化,生成了肥皂。其實這個故事呢就涉及到了皂的生產過程,油脂與鹼的皂化反應,但是使用的皂化鹼成分不同產生的皂也是不一樣的,像市面上我們常見的香皂、手工皂屬於鈉皂的一種,今天介紹的天然皂液則屬於鉀皂的一種。
  • 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不是所有的乾燥劑遇水都會發生爆炸 破解朋友圈食品安全謠言之乾燥劑爆炸 謠言 近來, 有關食品乾燥劑爆炸導致孩子眼睛受傷或失明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裡頻頻轉發,有的內容稱:據央視新聞報導,一名5 歲男童因將零食包裡的小包幹燥劑拆開,   原標題:乾燥劑真的會爆炸嗎?
  • 中國人飲食中的鈉與鉀
    點擊查看 來源:中國循環雜誌低鈉高鉀飲食可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病發生風險。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成人年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5克,鉀攝入量應≥3.5克,兒童每天的食鹽和鉀攝入量需根據其能量需求和年齡而定。
  • 專家:硝酸銨或是爆炸事故真正的元兇 非金屬鈉
    白天的勘查結果,印證了此前指揮部掌握的瑞海危化品的數量及分布情況,位於爆炸核心區大坑中心原擺放的800噸硝酸銨和500噸硝酸鉀極有可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爆炸現場新發現300多噸金屬鈉,由於這是易燃易爆物,很有可能成為現場的一顆不定時炸彈,為事故救援處置帶來新的難題。
  • 食品乾燥劑遇水會爆炸? 專家:遇水會釋放熱量
    記者實驗 乾燥劑放入礦泉水瓶後瓶底發熱  為了求證乾燥劑遇水究竟會不會爆炸,華商報記者特意做了一個實驗:取出食品袋中不同的乾燥劑小包,將包內的乾燥劑倒入礦泉水瓶中,擰緊瓶蓋並輕輕晃動。經過觀察,其中一瓶乾燥劑入水後迅速沉到瓶底,瓶身沒有溫度變化;而另外一包幹燥劑遇水後,瓶中液體變成了奶白色,瓶身開始是微溫,放置一會兒,乾燥劑沉澱到瓶底,且瓶底變得燙手但並未發生爆炸,再放置一段時間,水溫開始變涼。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原標題: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新的二次電池技術彌補鋰電的不足,鈉以及電荷數大的鎂、鋅、鋁金屬子都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 網傳塘沽又著火,現場專家稱系下雨後少量鎂和鈉遇水燃燒
    網傳塘沽又著火,現場專家稱系下雨後少量鎂和鈉遇水燃燒 @天津日報 2015-08-31 22:33 來源:澎湃新聞
  • 中國食鹽量世界第一 「高鈉低鉀」遭痛批
    文章還特地圈出了北方的各位爺,非常光榮地獲得了「全球鈉攝入量世界第一」稱號!啥玩意兒?咋還世界第一了,咱來好好看看這研究咋說。所以,小編友情提示,少吃點高鈉食物~講完鈉,再來講講鉀。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一定範圍內多攝入鉀能夠幫助高血壓患者有效降低血壓[5]。而鉀攝入不足,會導致頭痛、噁心、心悸,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室顫、室速等。是不是還挺可怕?其實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鉀含量較高的食物,諸如牛油果、紫菜、香蕉等。
  • 【嚇人】食品乾冰遇水爆炸?實驗結果,嚇死寶寶了
    可是...這個真的能爆炸嗎???小編的求知慾又蹦出來了!好吧!那我們來做個實驗看一下吧...話說...這要是真的爆炸了也挺危險的...(●ˇ∀ˇ●)嘿嘿,機智的小編是一定要排除這些危險因素滴~~乾冰遇水會不會爆炸呢???要不...我們還是請消防員來將乾冰放到水裡吧~~小編絕對不是害怕哦!!絕對不是!!!人家只是膽子比較小而已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