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在太空怎麼散熱?

2020-12-07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肯定有鍵盤俠上來就要說,太空中溫度這麼低還需要散熱?

請跟我溫習溫度的定義: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太空沒有物質哪裡來的溫度高低?

  太空中由於沒有大氣層,被太陽照射的物體升溫很快,而在「陰涼」處沒有被照射的物體則熱量散發很快。

  好了我們開始討論正題。衛星在太空怎麼散熱?

  首先衛星的熱量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需要把它散出去。一個是太陽的熱輻射,另一個是衛星中有很多電器元件,都會產生熱量。熱量堆積無法散出去的話,輕則影響元件效率,重則燒毀。

  從衛星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初訪太空的時候由於對溫度控制的疏忽,導致了早期衛星壽命很短。早期衛星設計溫控是各國的一個大難題。

  例如法國和日本當時溫控技術不過關,在衛星上天后工作不久就失靈了。法國當年的衛星是溫度太低凍壞了,日本是溫度太高熱壞了。

  我國發射的第一個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其衛星溫度控制系統是由閔桂榮院士負責,他當年是真正的零基礎開始,解決了其他國家遇到的溫控問題。

  我翻閱的紀錄片和資料中沒有透露具體是怎麼解決的,我只能做一些猜測。可能是對在太陽照射下的過高溫度和沒有太陽照射下過低溫度做了平衡。例如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散發的熱量差不多等於被太陽照射時候吸收的熱量。這樣繞一圈下來整體溫度差不超過元件所能承受的範圍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太空水冷散熱 360奇酷手機成功馴服高通810
    周鴻禕剛剛發布的360奇酷手機尊享版也用了驍龍810,但是既沒有降頻也沒有關核,他是怎麼馴服這條火龍的呢——這就要好好了解一下來自太空的水冷散熱技術了。  安卓手機發熱、耗電主要受到硬體、軟體兩方面影響。硬體方面是手機搭載的CPU功率過大以及手機本身的散熱性能。
  • 從太空散熱到The Nine液冷 8102年國產手機又把熱管吹了一遍
    國產品牌中較早宣傳水冷散熱技術的公司還真不是小米、華為、魅族等,360公司早在2015年的奇酷手機發布會上就提出了「太空水冷散熱系統」,而且還詳細介紹了太空水冷散熱系統的原因——奇酷手機的太空水冷散熱系統原理來自衛星散熱裝置:衛星在真空中工作時,由於缺乏流通的空氣做散熱介質,對著太陽的陽面溫度非常高,而背對太陽的陰面溫度極低。
  • 奇酷手機「全球首創」的「太空水冷散熱系統」到底是個啥?
    把360天機做了N久的BYOD系統用在奇酷上了,牛掰;手機盜搶險跟個人資料安全扯到一起,管他呢,反正牛掰;360 OS真輕巧還不卡機,牛掰;1200萬找夏普定製的TFT窄邊框屏幕,牛掰;航空鋁鎂合金全金屬一體機身,牛掰;彩色+黑白夜視智慧雙攝,牛掰;指紋、快充、HiFi,牛掰;全球首創太空水冷散熱系統,牛。。。。。等等,這是個什麼鬼?
  • 太空中零下200多度,這麼冷的天,為什麼太空飛行器還要散熱?
    太空中的溫度非常低,宇宙中有些星雲的溫度更是低至零下270度左右,差不多接近絕對零度(零下273.15攝氏度)了。在常壓下,這麼低的溫度,連空氣也會被凍成固體。在這麼冷的環境中,太空飛行器通常還要考慮散熱問題。按理說,這麼冷的天根本熱不起來呀!那為什麼要散熱呢?
  • 衛星需要穿衣服嗎?衛星又是靠什麼來調節體溫呢?
    如果覺得熱就開空調,如果開空調覺得冷就加件外套,總之怎麼涼爽舒適怎麼來。那麼,太空中的衛星是否要穿衣服?衛星又是怎麼調節體溫呢?其實,衛星不僅要穿衣服,而且也有類似人類的體溫調節系統。人造衛星一般運行在離地面300km以上的高空,由於所處空間環境基本上為真空,沒有空氣不存在大氣對流效應,因此面向太陽的一側溫度可達80℃~200℃,而背向太陽側的溫度基本在-200℃上下。
  • 零下270攝氏度的太空,為何空間站還要增加散熱?今天算明白了
    零下270攝氏度的太空,為何空間站還要增加散熱?那為什麼太空中這麼冷,還是要在空間站增加散熱呢?我想這是很多人存在的問題吧,這麼低的溫度連熱量都不會產生,為什麼要增加散熱呢?其實綜合各種信息之後,我們可以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我們應該知道溫度,它其實是因為分子在做無規則的熱運動而產生。 分子運動的速度越快,那麼產生的溫度也就越高。
  • 零下270攝氏度的太空,為何空間站還要增加散熱?今天算明白了
    那為什麼太空中這麼冷,還是要在空間站增加散熱呢?我想這是很多人存在的問題吧,這麼低的溫度連熱量都不會產生,為什麼要增加散熱呢?在空間站裡面需要增加散熱的。第2點原因就是空間站與太空之間是不存在介質可以傳導熱量的。
  • 動物森友會火箭飛機衛星怎麼製造 太空系列家具製造方法一覽
    動物森友會火箭飛機衛星怎麼製造?相信很多玩家都不怎麼了解遊戲裡面有很多高科技家具吧,火箭、飛機、人造衛星等等這些都是屬於比較罕見的家具,那麼這些家具是需要什麼材料製作的呢?一起來看下吧.
  • 太空水冷散熱並不是一個傳說,其實很多手機用上了
    【PConline雜談】當初360公司發布360奇酷手機的時候,將自己手機散熱方案一本正經地描繪成太空水冷散熱系統,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類似於宇宙飛船的散熱系統手機上自然不可能存在,但是採用水冷技術散熱的手機還是有的。
  • 太空考古學是什麼鬼?怎麼還要用雷射和間諜衛星?
    太空考古學是什麼?太空考古學家是太空人嗎?這門學問聽起來很是神秘,其實,從事太空考古學既不需要火箭,也不需要太空服。然而,它有時也會用到雷射、紅外攝像機和間諜衛星。歡迎來到太空考古學的世界!帕納克是一位考古學家和人類學教授,她已經從太空繪製了世界各地的遺址。她利用衛星來捕捉這些圖像,這些衛星來自NASA和一些私人公司,它們都在高高的空間軌道上運行著。從那麼高的地方,高度靈敏的儀器可以顯示出地面上的科學家所看不到的細節,標記出被埋了幾千年的城牆,甚至整個城市的位置。
  • 北鬥衛星在太空中故障後怎麼維護?
    衛星能不能用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衛星所攜帶的燃料耗盡,二是衛星上的設備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發射的衛星數量高於實際需要的數量,一旦其中一顆北鬥衛星出現故障,其它的備份衛星馬上就能頂替過來,繼續提供定位服務。資料顯示,北鬥衛星系統的可靠性每年中斷0.4次,按照這樣推算下去,一顆衛星的定位故障每兩年半才會發生一次。
  • 怎麼判別散熱風扇抽風的方向?
    散熱風扇具體的散熱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送風,一種是抽風,相對於送風而言,散熱風扇抽風效率更高。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呢?a. 送風均勻,適用於發熱器件分布比較均勻,風道比較複雜的情況.b.6.用煙做測試:點上一支煙,開著了風扇,把煙放到風扇前面,如果煙被抽進去了,那就是吸,如果吹出來了,那就是是吹以上就是關於怎麼判別散熱風扇抽風的方向?的全部內容,具體還想了解更多散熱風扇只是,請關注深圳市荃翰電子有限公司。
  • 微生物燃料電池散熱過程是怎麼進行的
    微生物燃料電池散熱過程是怎麼進行的 ,「iyufk」  無錫冠亞恆溫製冷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致力於製冷加熱控溫系統、超低溫冷凍機、新能源汽車部件測試系統、VOCs冷凝回收裝置、加熱循環系統等生產銷售,微生物燃料電池,節能環保,性能穩定,歡迎新老客戶來電選購!
  • 木質衛星,太空探索新思路
    近日,日本京都大學和住友林業公司宣布將合作生產一枚木質衛星,預計2023年發射升空。據稱,該木質衛星邊長10釐米,是個「小個頭」,選用不易變形的木蘭科植物厚樸作為原材料。發射後,它將在和國際空間站相同軌道停留半年至一年,並定期向地球發回木材變形信息。科學家稱,如果這一嘗試取得成功,未來衛星製造的材料將有更多選擇。
  • 太空幻想——一艘載有流浪狗的太空衛星
    1956年,蘇聯成功研製並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這讓美國芒刺在背,美國總統艾森豪正式批准成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推動水星計劃,美蘇太空競賽開始。美國於1957年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了美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
  • 木質衛星,太空垃圾終結者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空的探索,隨著我國北鬥系列、天空系列、嫦娥系列……一顆顆衛星的冉冉升起,我國進入了太空領域世界強國的範疇。中國人真正實現了把天上月亮摘下來送給你的壯舉。但隨著我們航空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太空的了解越來越深入,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實現星際旅行甚至星際文明。
  • 為什麼人類將發射12000顆衛星到太空
    ,現在StarLink已有420顆衛星運行於地球軌道。這12000顆衛星是人類有史以來發射的衛星總和的3倍!但是這麼多衛星在太空裡面其他的影響可能還包括:衛星反光可能嚴重幹擾光學和近紅外觀測、衛星通信波段電磁輻射對射電天文觀測造成汙染、衛星與天基天文臺發生碰撞等等。你覺得馬斯克是在造福人類,還是在埋藏隱患呢?
  • 衛星抓衛星,史上第一次!私人公司捕獲太空墓地軌道衛星
    你以前可能聽說過太空中的衛星被反衛星飛彈擊中,碎片滿天飛,嚴重影響太空安全的案例,卻從未聽說過墓地軌道上的衛星不能使用了,派飛船上去修理,然後又重新投入使用的故事。2018年,法國也批評俄羅斯操縱衛星靠近法國的雅典娜·菲杜斯(Athena-Fidus)衛星。俄羅斯人真的太好奇了,太空裡都要去窺視一番。
  • 中國發射一顆衛星,被稱為「太空清潔員」,為何會讓美國這麼害怕
    比如中國曾經發射了一架衛星,就讓美國很生氣,這是怎麼回事呢?從那以後,中國科學家決定要建設一套屬於自己的衛星系統,最後中國北鬥衛星系統應運而生,已經成為了全球頂尖的衛星系統,就連美國也想和中國合作。北鬥的成功也標誌著中國航空已經逐漸領跑世界。
  • 中國高分衛星新增成員,長光衛星太空拍高清視頻,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長光衛星拍攝的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爆紅,我們第一次以"上帝視角"觀看到了火箭從地面騰空而起,飛向太空的精彩視頻,以這樣角度觀看火箭發射現場,有一種十分直觀的"太空美學"。在太空拍攝地面圖片、視頻有哪些作用呢?它們是怎麼做到高清晰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