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肯定有鍵盤俠上來就要說,太空中溫度這麼低還需要散熱?
請跟我溫習溫度的定義: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太空沒有物質哪裡來的溫度高低?

太空中由於沒有大氣層,被太陽照射的物體升溫很快,而在「陰涼」處沒有被照射的物體則熱量散發很快。
好了我們開始討論正題。衛星在太空怎麼散熱?
首先衛星的熱量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需要把它散出去。一個是太陽的熱輻射,另一個是衛星中有很多電器元件,都會產生熱量。熱量堆積無法散出去的話,輕則影響元件效率,重則燒毀。

從衛星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初訪太空的時候由於對溫度控制的疏忽,導致了早期衛星壽命很短。早期衛星設計溫控是各國的一個大難題。
例如法國和日本當時溫控技術不過關,在衛星上天后工作不久就失靈了。法國當年的衛星是溫度太低凍壞了,日本是溫度太高熱壞了。

我國發射的第一個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其衛星溫度控制系統是由閔桂榮院士負責,他當年是真正的零基礎開始,解決了其他國家遇到的溫控問題。
我翻閱的紀錄片和資料中沒有透露具體是怎麼解決的,我只能做一些猜測。可能是對在太陽照射下的過高溫度和沒有太陽照射下過低溫度做了平衡。例如在沒有太陽的時候散發的熱量差不多等於被太陽照射時候吸收的熱量。這樣繞一圈下來整體溫度差不超過元件所能承受的範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