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無神論指得是否定神的存在,甚至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最早在古希臘哲學就有這種無神論主張的存在,如早期的自然哲學(蘇格拉底之前)、詭辯學派和後來的伊比鳩魯學派,在中國則有東漢時期的王充等人為代表哲學家。基本上他們都是唯物主義思想,反對宗教用鬼神迷惑人們,所以在他們的想法中,一切都是物質所構成的,沒有所謂的精神實體,更別說有一絕對的精神體(神)的存在。而根據感覺經驗而言,這些物質體也會隨身體的死亡而毀壞,所以人應當尋求現世的物質世界。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
另外一種無神論則是反對人格神存在,卻以一種真理的存在為追求的無神論,通常是在科學開始蓬勃發展的時代。法國哲學家孔德認為人類歷史由神學走向哲學(形上學),再由哲學走向科學。於是科學界開始認為,只有實驗、經驗檢證才是一切的準則。同樣如近代的哲學家羅素認為,人們不應該相信那些未經證實的東西。人格神對他們而言,只是人類歷史上所經歷的一個階段,在近代以來科學理性時代,上帝已經不存在。這種一方面否認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不知不覺的以其他理性真理為絕對預設的說法,可以稱之為科學主義的無神論。
構成人體的主要化學元素
無神論的唯物主義認為,人既是物質結合體的動物,死後物質的人體腐化朽壞了,人就隨之歸於烏有,人死如燈滅,死了就完了。此派說法,根本不相信入的靈魂是有永存性的。因唯物論是解釋宇宙的一種思想方法,是偏重物質而不著重精神,即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所以無神論者認為,在物質(當然,這個物質概念不僅僅只是物理、化學意義上狹隘的物質概念)的身體死了以後,而依託肉體的精神也隨之消失(可以理解成U盤被損壞後,裡面存儲的信息也必然隨之消失),因之說人死如燈滅,死了就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