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到底是誰,為什麼許多的人都在熱議他呢。王東嶽其人我知道的也並不多,在網上偶然看到他的一段視頻演講,覺得挺新鮮,後來去網上系統性地看了他的視頻演講,也了解了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寫了一篇關於王東嶽及其哲學著作該怎麼看待的文章,只是從大意上簡單了談了下,沒想到引來許多人的質問和討伐。於是決定我又從新整理,從各個細節詳細分析王東嶽哲學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到底該如何理性地去看待!
主旨上:王東嶽提出「遞弱代償」的哲學觀點,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弱,弱又該如何理解?弱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概念,強和弱經常是關聯在一起,即相互依存又可相互轉化,而且強和弱一般也是具體的環境具體的事物中去探討。可是王東嶽從38億年的尺度上去探討「強」「弱」,你能明白他真正要探討是什麼?
然後王東嶽繼續解釋「遞弱代償」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那麼什麼又是「生存強度」,生存強度難道是指生存方式、生存空間、抗病毒能力、抗天敵能力等等的一個總和嗎,又怎麼證明生存強度是在減弱的呢?王東嶽可以旁徵博引,小到原子大到宇宙來精彩紛紜解釋一通,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拿具體某個物種來實驗證明。比如說狼,怎麼證明現在的狼比一萬年前的狼「生存強度」減弱了!如果說物種的種類變多了,物種之間的競爭變激烈了,生存空間更狹窄了,天敵也更多了因此「生存強度」變弱了,可是地球上有新物種出現,也會有老物種滅絕,地球的總質量是不變的,怎麼拿38億年的尺度來論證遞弱呢?
如果說物種的滅絕是「生存強度」減弱的一個表現,地球上曾經經歷過幾次冰河時期,出現過幾次物種大滅絕,可是又數次出現新物種。地球是一個不斷變換的星球,連這個變化的因素都沒有探索清楚,還怎麼下定論萬物是「遞弱代償」呢?
用萬物來說「遞弱代償」漏洞太大,因為地球上有「永生」的物種,如海底的單細胞生物燈塔水母。既然永生了就壓根沒有遞弱之說了!
王東嶽這種模糊性的概念後來還有許多許多,這樣詞彙讓人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細細推敲卻弄不明白到底是在表達什麼!
「遞弱代償原理」是王東嶽率先提出來的嗎,這個詞也許是他率先整合出來,但是類似的原理卻並不是,早在上個世紀有個學者寫過一本書《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提出了從宇宙誕生到近代人類文明產生中的八個「門檻」概念。每過一個門檻,便是發生了一次裡程碑式的「遞弱」變遷。
科學界是怎麼描述這個基礎理論的呢,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埃裡克·蔡森提出了能率密度的概念,即測量體系當中單位時間單位質量內流過的能量。一顆恆星整體上能率密度約2爾格/(克·秒)(1爾格=10-7焦耳),遠低於一棵室內植物的3000~6000爾格/(克·秒)。這看起來似乎很不合常規,但實際確實如此,因為恆星只是輕質氣體組成的大氣球。人體的能率密度則更高,大約在2萬爾格/(克·秒)。人類社會同樣也可以用此來描述。蔡森估計,原始狩獵-採集社會的平均能率密度為4萬爾格/(克·秒),而現代工業社會則為200萬爾格/(克·秒)。
能率密度背後,有一個簡單但是強大無比的力量,是真正支配萬物的規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一切系統,在沒有外來能量輸入的前提下,必然從有序走向無序,而一切系統的演化,都在向著越來越複雜,但是內部高度有序的系統邁進——這就需要能量的輸入。
一個低熵系統,若要存續,必然演化;若要演化,勝出者必然逆熵增定律而行;若要逆熵增定律,必然增大其能率密度。因此,低熵體對能量輸入及其依賴,依賴將越來越嚴重,這是脆弱之一。此外,低熵體的質量不可能太大,除非它能夠開發足以支撐它繼續擴張的能量來源,這是脆弱之二。這和王東嶽的「存在度遞減」效應本質上是一回事。
有人說王東嶽就有涉嫌抄襲熵增定律的嫌疑,他只是用了哲學的概念來解釋,因為它的思想本質並非是原創!而也有人評他說,王東嶽不應該是哲學家,充其量是一個教師,用自己理解方式講解科學概念的本質!
王東嶽的書《物演通論》我個人是不建議大家去看,太多生造字生造詞,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都不一定弄的明白他在講什麼,像是設了一個文字迷宮,你找不到迷宮的寶藏是什麼!王東嶽說「我不是有意要寫得這麼艱塞,不是有意去生造字詞,而是有些思想必要要另造詞才能很好闡釋」,例如老子在寫《道德經》就用了大量原來的字去表達其他心中所要說的意思,因為那個時候哲學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完全沒有可借鑑可供參考的,現如今就完全不一樣了。有成熟的哲學體系,有多如牛毛的哲學著作,可供參考的詞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王東嶽為何還要生造詞彙,我不相信原有的哲學思想哲學詞彙不能夠很好解釋他的觀點,無非是他生造詞彙能顯現出他的學說是獨創的,不是抄襲別人的,是別具一格的,舍此無他!再看王東嶽的態度是,拒絕批評、拒絕探討,無視外界一切聲音。這樣做的目的不是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王東嶽視頻課程感興趣朋友可以選擇性去看下,如《中西哲學啟蒙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人類文明史的科普課程,對哲學發展的脈絡是有一些理清作用的,至少你可以很清晰地理解西哲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到語言論的兩次轉向。也能明白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的聯繫和發展,但是學生就不建議看了,因為他的整體哲學觀和宇宙觀都是消極的。其二王東嶽的視頻提出大量有趣的觀點,如「文化是社會為了求存的產物而不是人們選擇的產物」,「人類社會是自然發展的產物,而不是人選擇的產物」等等,通過這些觀點你能學到很多你以前在課堂上體會不到的知識。
那麼什麼又是知識呢,知識體系是無數代人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來,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繼承前人的知識體系。王東嶽正是如此,他把中國古代《易經》,先秦諸子百家,程朱理學,儒釋道三家都用自己理解方式解讀了一遍。西方古希臘眾多名人,哲學家,醫學家,近代天文學家,科學家等他也都解讀一遍,在演講總無數次舉這些人物的例子,從而使自己眼界寬廣,思想淵博!
但是王東嶽演講視頻卻存在著大量不實的誤導人的信息。例如1.現代智人的遷徙是從非洲到地中海岸阿拉伯,再到印度,穿越雲貴高原到達中國,並不是從兩河流域再到西域穿越西和走廊到中國的。2.中國清康乾時期經濟總量就佔據世界三分之一,而美國鼎盛時期才佔世界總量22%。王東嶽這個說法錯的有點離譜,首先中國農業時期GDP怎麼計算?其次美國在2000年的時候GDP就佔據世界總量的30%,此後慢慢下滑,到2019年佔世界總量24.4%,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網上很容易就查到的。3.地球上有三個生物磁場最強的地方,中國、美國和印度,所以這三個地方能生,證據就是一對俄羅斯夫婦結婚三年之後沒生娃,到中國來一年就懷上了。這個說法更顯得荒謬了,任何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說法扯淡吧!
4.王東嶽說俄羅斯的強大是因為近代俄國出現一批世界級的大家,所以俄國必將強盛。這說法咋一看似乎有理,那麼對比一下鄰國波蘭,波蘭近代名人不少吧,居裡夫人,蕭邦,瓦迪斯瓦夫·雷蒙特等,可是波蘭強大了嗎?俄國的強大這些世界人名僅佔很小一部分因素,主要還是俄國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完整的軍政體系。簡單看下歐洲近代革命都發生在哪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也只有英法俄有完整的文化、軍事、政治體系,所以此三國家在歐洲十分強大。還有很多例子,文章篇幅有限就暫舉這些。
所以看王東嶽視頻帶著娛樂心情最好了,認真你就會帶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