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的哲學真能站得住腳嗎,該如何理性看待?

2021-01-13 授漁與授愚

王東嶽到底是誰,為什麼許多的人都在熱議他呢。王東嶽其人我知道的也並不多,在網上偶然看到他的一段視頻演講,覺得挺新鮮,後來去網上系統性地看了他的視頻演講,也了解了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寫了一篇關於王東嶽及其哲學著作該怎麼看待的文章,只是從大意上簡單了談了下,沒想到引來許多人的質問和討伐。於是決定我又從新整理,從各個細節詳細分析王東嶽哲學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到底該如何理性地去看待!

主旨上:王東嶽提出「遞弱代償」的哲學觀點,首先搞清楚什麼是弱,弱又該如何理解?弱本來就是一個相對概念,強和弱經常是關聯在一起,即相互依存又可相互轉化,而且強和弱一般也是具體的環境具體的事物中去探討。可是王東嶽從38億年的尺度上去探討「強」「弱」,你能明白他真正要探討是什麼?

然後王東嶽繼續解釋「遞弱代償」是指,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那麼什麼又是「生存強度」,生存強度難道是指生存方式、生存空間、抗病毒能力、抗天敵能力等等的一個總和嗎,又怎麼證明生存強度是在減弱的呢?王東嶽可以旁徵博引,小到原子大到宇宙來精彩紛紜解釋一通,可是他卻從來沒有拿具體某個物種來實驗證明。比如說狼,怎麼證明現在的狼比一萬年前的狼「生存強度」減弱了!如果說物種的種類變多了,物種之間的競爭變激烈了,生存空間更狹窄了,天敵也更多了因此「生存強度」變弱了,可是地球上有新物種出現,也會有老物種滅絕,地球的總質量是不變的,怎麼拿38億年的尺度來論證遞弱呢?

如果說物種的滅絕是「生存強度」減弱的一個表現,地球上曾經經歷過幾次冰河時期,出現過幾次物種大滅絕,可是又數次出現新物種。地球是一個不斷變換的星球,連這個變化的因素都沒有探索清楚,還怎麼下定論萬物是「遞弱代償」呢?

用萬物來說「遞弱代償」漏洞太大,因為地球上有「永生」的物種,如海底的單細胞生物燈塔水母。既然永生了就壓根沒有遞弱之說了!

王東嶽這種模糊性的概念後來還有許多許多,這樣詞彙讓人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可是細細推敲卻弄不明白到底是在表達什麼!

「遞弱代償原理」是王東嶽率先提出來的嗎,這個詞也許是他率先整合出來,但是類似的原理卻並不是,早在上個世紀有個學者寫過一本書《大歷史·虛無與萬物之間》,提出了從宇宙誕生到近代人類文明產生中的八個「門檻」概念。每過一個門檻,便是發生了一次裡程碑式的「遞弱」變遷。

科學界是怎麼描述這個基礎理論的呢,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埃裡克·蔡森提出了能率密度的概念,即測量體系當中單位時間單位質量內流過的能量。一顆恆星整體上能率密度約2爾格/(克·秒)(1爾格=10-7焦耳),遠低於一棵室內植物的3000~6000爾格/(克·秒)。這看起來似乎很不合常規,但實際確實如此,因為恆星只是輕質氣體組成的大氣球。人體的能率密度則更高,大約在2萬爾格/(克·秒)。人類社會同樣也可以用此來描述。蔡森估計,原始狩獵-採集社會的平均能率密度為4萬爾格/(克·秒),而現代工業社會則為200萬爾格/(克·秒)。

能率密度背後,有一個簡單但是強大無比的力量,是真正支配萬物的規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一切系統,在沒有外來能量輸入的前提下,必然從有序走向無序,而一切系統的演化,都在向著越來越複雜,但是內部高度有序的系統邁進——這就需要能量的輸入。

一個低熵系統,若要存續,必然演化;若要演化,勝出者必然逆熵增定律而行;若要逆熵增定律,必然增大其能率密度。因此,低熵體對能量輸入及其依賴,依賴將越來越嚴重,這是脆弱之一。此外,低熵體的質量不可能太大,除非它能夠開發足以支撐它繼續擴張的能量來源,這是脆弱之二。這和王東嶽的「存在度遞減」效應本質上是一回事。

有人說王東嶽就有涉嫌抄襲熵增定律的嫌疑,他只是用了哲學的概念來解釋,因為它的思想本質並非是原創!而也有人評他說,王東嶽不應該是哲學家,充其量是一個教師,用自己理解方式講解科學概念的本質!

一個讓宇宙都絕望的定律

王東嶽的書《物演通論》我個人是不建議大家去看,太多生造字生造詞,花費大量的精力時間都不一定弄的明白他在講什麼,像是設了一個文字迷宮,你找不到迷宮的寶藏是什麼!王東嶽說「我不是有意要寫得這麼艱塞,不是有意去生造字詞,而是有些思想必要要另造詞才能很好闡釋」,例如老子在寫《道德經》就用了大量原來的字去表達其他心中所要說的意思,因為那個時候哲學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完全沒有可借鑑可供參考的,現如今就完全不一樣了。有成熟的哲學體系,有多如牛毛的哲學著作,可供參考的詞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然而王東嶽為何還要生造詞彙,我不相信原有的哲學思想哲學詞彙不能夠很好解釋他的觀點,無非是他生造詞彙能顯現出他的學說是獨創的,不是抄襲別人的,是別具一格的,舍此無他!再看王東嶽的態度是,拒絕批評、拒絕探討,無視外界一切聲音。這樣做的目的不是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王東嶽視頻課程感興趣朋友可以選擇性去看下,如《中西哲學啟蒙課》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人類文明史的科普課程,對哲學發展的脈絡是有一些理清作用的,至少你可以很清晰地理解西哲從本體論到認識論到語言論的兩次轉向。也能明白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笛卡爾-休謨-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的聯繫和發展,但是學生就不建議看了,因為他的整體哲學觀和宇宙觀都是消極的。其二王東嶽的視頻提出大量有趣的觀點,如「文化是社會為了求存的產物而不是人們選擇的產物」,「人類社會是自然發展的產物,而不是人選擇的產物」等等,通過這些觀點你能學到很多你以前在課堂上體會不到的知識。

那麼什麼又是知識呢,知識體系是無數代人一點一滴的積累而來,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繼承前人的知識體系。王東嶽正是如此,他把中國古代《易經》,先秦諸子百家,程朱理學,儒釋道三家都用自己理解方式解讀了一遍。西方古希臘眾多名人,哲學家,醫學家,近代天文學家,科學家等他也都解讀一遍,在演講總無數次舉這些人物的例子,從而使自己眼界寬廣,思想淵博!

但是王東嶽演講視頻卻存在著大量不實的誤導人的信息。例如1.現代智人的遷徙是從非洲到地中海岸阿拉伯,再到印度,穿越雲貴高原到達中國,並不是從兩河流域再到西域穿越西和走廊到中國的。2.中國清康乾時期經濟總量就佔據世界三分之一,而美國鼎盛時期才佔世界總量22%。王東嶽這個說法錯的有點離譜,首先中國農業時期GDP怎麼計算?其次美國在2000年的時候GDP就佔據世界總量的30%,此後慢慢下滑,到2019年佔世界總量24.4%,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網上很容易就查到的。3.地球上有三個生物磁場最強的地方,中國、美國和印度,所以這三個地方能生,證據就是一對俄羅斯夫婦結婚三年之後沒生娃,到中國來一年就懷上了。這個說法更顯得荒謬了,任何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說法扯淡吧!

4.王東嶽說俄羅斯的強大是因為近代俄國出現一批世界級的大家,所以俄國必將強盛。這說法咋一看似乎有理,那麼對比一下鄰國波蘭,波蘭近代名人不少吧,居裡夫人,蕭邦,瓦迪斯瓦夫·雷蒙特等,可是波蘭強大了嗎?俄國的強大這些世界人名僅佔很小一部分因素,主要還是俄國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完整的軍政體系。簡單看下歐洲近代革命都發生在哪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也只有英法俄有完整的文化、軍事、政治體系,所以此三國家在歐洲十分強大。還有很多例子,文章篇幅有限就暫舉這些。

所以看王東嶽視頻帶著娛樂心情最好了,認真你就會帶偏了。

相關焦點

  • 困擾西方哲學幾百年的康德二律背反被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消解
    、也是整個哲學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改革家之一,他在18世紀末,經過長達十餘年的醞釀準備,推翻傳統形上學,即所謂舊形上學的革命,開啟了新的哲學時代. 也正是從康德開始,西方開啟了的理性運動.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在筆者的印象中,哲學是一門無比高深的學問。但凡是能把哲學搞清楚的人,無疑都是「業界大牛」。就當代研究哲學出名的學者而,首推復旦大學陳果、「自由學者」王東嶽。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是正確的嗎,要如何倡導科學發展?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因為把宇宙萬物都總結為一系,其眼光之大,讓人嘆為觀止。然而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詳細了解吧,看看到底是神奇還是荒謬!什麼是遞弱代償原理呢,王東嶽總結為: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王東嶽提出「遞弱代償」的哲學觀點,他把尺度拉大到宇宙的138億年,從而分析出宇宙的一切都符合「遞弱代償原理」,可是王東嶽從138億年的尺度上去探討「強」「弱」,你能明白他真正要探討是什麼?138億年,宇宙的尺度,可是宇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直到現在科學家都並沒有探索明白,比如現代最先進的量子力學,可是量子力學所觀測的是飄忽不定的,很難確定世界的本真面貌。
  • 王東嶽:「遞弱代償」剽竊《道德經》,矇騙誤導也能成大師?
    實際上大師心裡還是很明白的,字裡行間明示暗示都要宣傳一下某某大學我是客座教授,哪個學校給我發過什麼獎狀,在哪個大學辦過演講,聽講的有當今哪些著名的哲學教授……一邊標榜「獨立」,另一邊又想方設法碰瓷,實際咋回事您心裡沒點*數嗎?那天到會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周國平、趙汀陽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陳嘉映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金鋒博士,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學者和朋友。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王東嶽的真理觀是誤導人的
    所以正確和真理是兩回事,這是另外一個哲學話題,咱們不談,但是我們至少得明白,科學不是真理。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都信科學,我們覺得科學就是真理,還用客觀規律這個詞。如果是客觀規律,當年託勒密做出來客觀規律,你從此就地心說,你別再搞什麼日心說了。 託勒密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你們今天別把他當笑話,他是第一個用數學模型做出天(體運行規律的人)。
  • 如何看待「哲學王子」王德峰教授課上吸菸?黃侃:跟我比不算啥
    細探之下,王教授躥紅網絡原因有二:其一,王教授才學斐然,口燦蓮花,能把常人眼中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的哲學理論和生活日常糅合,講出來通俗易懂,風趣幽默,妙義紛紜,使聽者有醍醐灌頂之感悟,因此倍受追捧。復旦大學如何看待王德峰教授課上吸菸王德峰教授現在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同時也是復旦學院副院長,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名復旦大學的老師。王教授在課上吸菸已有多年,學校不可能不察,顯然校方對王教授在課堂上吸菸是默許了的。
  • 知乎網友懟王東嶽《物演通論》,我就不服
    有一位知乎網友更搞笑:哪用得著熱力學出動,我勒夏特列原理第一個不服。此處笑到肚子疼,哈哈哈哈!好吧,你們都是愛學習的好孩子,智商爆表,連隱居20年潛心研究出的成果都敵不過「不服」二字。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王東嶽前輩的這個觀點很有意思。越是微觀、原始的物質存在度越高,越複雜、現代或超前的事物存在度越低。
  • 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還是學術騙子?為何沒有一位專家公開反對
    引言:喜歡在各大平臺看歷史、哲學類內容的朋友,可能會關注到王東嶽。此人的哲學理論引起很大的熱議,一部分人稱他為隱藏的掃地僧,一部分人稱他為不入流的民哲,但至今沒有一位主流學者公開站出來反對他的言論,這是為何?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近年來,網絡上頻頻出現一個人的名字:王東嶽。此王東嶽非明星王東嶽,可是他的光輝遠比明星還要閃耀。今天你可以不認識王東嶽,或許多年後,世界上無人不識王東嶽,就像無人不知達爾文一樣。王東嶽的名氣就跟達爾文有關,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達爾文生物進化的漏洞。從此他塌陷了進去,拋棄了令人豔羨的職業,一頭扎進哲學海洋。
  • 王東嶽:我們應該如何讀書?
    授課老師|王東嶽獨立學者、《物演通論》作者本文由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授權轉載。至於讀完以後是批判還是認可,批判什麼,認可什麼,那是以後的事,是你基於對別人思想充分的理解,且能站在更高的視角上才有權利去做的事。第三, 思想性書籍必須精讀讀思想性書籍是用腦過程,不是用眼過程,是深度的思維過程,不是淺層的泛讀過程。讀書即讀思想,要和作者的思想流契合,且需要一步步深化。
  • 宋冰專訪:中國哲學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儒釋道立場有別
    儒、釋、道看待機器人的立場有哪些區別?中國傳統哲學的智慧,在未來仍然有效嗎?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智能與智慧:人工智慧遇見中國哲學家》一書的編者宋冰。自2017年年底以來,宋冰所在的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就一些根本性問題,在北京大學組織了一系列哲學家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的對談和工作坊,她在此基礎上,編撰了本書。
  • 中國哲學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儒釋道立場有別丨專訪宋冰
    儒、釋、道看待機器人的立場有哪些區別?中國傳統哲學的智慧,在未來仍然有效嗎?新京報記者專訪了《智能與智慧:人工智慧遇見中國哲學家》一書的編者宋冰。自2017年年底以來,宋冰所在的博古睿研究院中國中心就一些根本性問題,在北京大學組織了一系列哲學家和人工智慧科學家的對談和工作坊,她在此基礎上,編撰了本書。
  • Find X2的「3K」能否站得住腳?
    那麼手機解析度該如何定義,沈義人說Find X2是3K解析度,又能否站得住腳呢?首先來看看手機解析度的定義,現在市面上對於1080P、2K、4K這幾種常見的表述,一般都是默認特指在16:9的電視標準。而在通用的命名規範中,所謂的幾K,幾P不是指某一個固定的解析度,而是指橫向或者縱向的像素行數或列數。而且由於現在市面上各種設備尺寸大小不一,因此大多數的設備都會遵循這一通用命名規範。
  • 達爾文進化論不再站得住腳
    在達爾文那個時期並沒有現在的電子顯微鏡也情有可原,到了90年代電子顯微鏡逐漸發展,進化論越來越站不住腳。達爾文有一個設想,如果把哺乳動物放在水裡面養就會變成具有水性的動物會變成鯨魚或者其他水生生物當然需要一定時間進化,自然選擇,為什麼達爾文進化論這麼被廣泛接受呢,原因是找不到人來起源的答案暫時先有一個說法頂上,第二個是一些作證不被重視和研究。
  • 怎樣理解王東嶽先生的科學論?
    我們首先看下王東嶽先生對科學的表述第一: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第二:分科之學第三:高度動蕩的邏輯模型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王東嶽的意思是說哲學是科學的母親如果想要了解科學是什麼首先得了解哲學是什麼?這裡所說的哲學僅指狹義哲學,我們知道哲學分為廣義哲學和狹義哲學。我們中國古人在《易經》就說過「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就是指哲學,意思是說只要是達成對萬物的抽象總結就可以稱為是哲學,但是這裡的哲學指廣義哲學。什麼是狹義哲學?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現在網上最火的兩個哲學學者大概就是王德峰和王東嶽了。如今,王德峰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曾經擔任復旦大學復旦學院副院長、任重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意義。他講課風趣幽默,經常能聯繫現實生活闡釋深奧哲理,被復旦學生稱為「哲學王子」。他也不乏學術上的創見,例如他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創見性的稱為「社會權力哲學」。
  • 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大師,還是不入流民科?主流學術圈有話說
    王東嶽的架勢與論點,極像那位寫《人類簡史》的尤瓦爾赫拉利,還有國內的姨學,異人奇書,自我定位只怕是「大師」級的。對王先生評價,兩極分化嚴重,核心在其「學說」觀念不一。他的理論與講學,最大的特徵,說起來至少有三:一,宏大敘事,話題重大,動輒自然宇宙前景咋樣,人類走向如何如何。
  • 淺談王東嶽老師是大師還是?
    所以,評價王東嶽,若能先儘量剝離自己所在的群體或組織,儘量客觀去看(但恐怕永遠也做不到真正客觀),也許會得出一個相對接近真相的答案。01所以,不要理所當然認為自己當下腦殼裡裝有的東西就是標準,就是真理。但幾乎無人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