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在與梁冬的對話中說,我們今天所有人都相信科學,大家覺得科學就是真理,其實科學不是真理,科學是不停地犯錯的。所謂科學,西方有一個科學哲學家叫波普爾,他提出了證偽主義學說,他說什麼叫科學?就是能夠證明是錯了的東西叫科學。比如你看託勒密的學說正確了1400年,哥白尼的學說正確了400年,牛頓的學說正確了200年,愛因斯坦就趕緊說,他的學說只是短命的過渡。
就是說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不停的能夠證明你前面的那個是錯的,但並不能夠證明我是對的,它只是證明我當時是對的。所以正確和真理是兩回事,這是另外一個哲學話題,咱們不談,但是我們至少得明白,科學不是真理。那麼我們今天為什麼都信科學,我們覺得科學就是真理,還用客觀規律這個詞。如果是客觀規律,當年託勒密做出來客觀規律,你從此就地心說,你別再搞什麼日心說了。
託勒密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你們今天別把他當笑話,他是第一個用數學模型做出天(體運行規律的人)。你現在拿眼睛看太陽,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不就是太陽繞地球轉嗎?他還做出數學模型。當年哥白尼做出日心說的時候,他沒有證據的,他只是一個邏輯模型,他後來死後上百年,這個證據才出現,這個話題我們放在以後再說,現在不說了。但是我們得知道,科學就是錯的,科學是越來越錯的,錯的越來越快的東西,可是大家現在都覺得科學是真理,為什麼?科學教。我們大家現在信的都是科學教,我們被科學暗示了,全面暗示了,以至於我們相信,科學就是真理。
詭辯的基本套路就是改變人們日常對概念的理解,比如我們認為科學是真理,這裡的真理是相對真理的概念,沒有幾個人會認為科學是絕對真理。既然是相對真理,就是有一定適用範圍的真理,超過了其適用範圍就會出現錯誤。比如牛頓物理學只適合宏觀低速,宇觀高速則需要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微觀世界則需要量子力學。
王東嶽卻說科學不是真理,他這裡的真理應該是絕對真理的意思。他首先將「真理」這個概念限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範圍內,繼而論述科學達不到這個狹小的真理概念的標準,因此都是錯的。為了避免他的這個陷阱,所以千萬不能順著他的這個陷阱走,否則就會被他牽著鼻子。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日常用語的概念。
王東嶽說,「科學是不停地犯錯的」,這就純屬於歪曲事實了。牛頓物理學在宏觀低速運用的好好的,哪點錯了?相對論的出現只是確認了牛頓物理學的適用範圍——宏觀低速,而不是證明牛頓物理學是錯的。如果是證明牛頓物理學是錯的,那麼牛頓物理學在宏觀低速也不能用。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實是,相對論不僅適用於宇觀高速,同樣也適用於宏觀低速,在宏觀低速,牛頓物理學只是相對論的近似解。也就是說相對論包含了牛頓物理學,是牛頓物理學適用範圍的擴大化。量子物理學同樣如此。
王東嶽還借用波普爾的證偽主義為自己證明,說什麼「什麼叫科學?就是能夠證明是錯了的東西叫科學」。但王也是讀過很多書的人,他怎麼不說波普爾的證偽主義並沒有流行多少年就被科學革命綱領學派和科學歷史主義學派取代了。波普爾的學說為什麼很快會被取代?還不是因為他的證偽主義太片面了,並不能很好的說明科學的發展。科學的發展有證偽,但更有大量的證實,單用「可證偽」來說明科學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可檢驗性」。科學理論在其適用範圍內會被大量的證實,但超出了其適用範圍則會被證偽,但這裡的證偽也決不是王東嶽所說的「能夠證明是錯了的」,而是說確認了舊理論的適用範圍。
王東嶽還說,「託勒密的學說正確了1400年,哥白尼的學說正確了400年,牛頓的學說正確了200年,愛因斯坦就趕緊說,他的學說只是短命的過渡。」並進而得出結論,「科學就是錯的,科學是越來越錯的,錯的越來越快的東西」。
首先,王東嶽得指出愛因斯坦什麼時候說過,「他的學說只是短命的過渡」?一個學者說話要有理有據,不可胡亂說。王東嶽本人說過是事實,但不可將自己的話強加於別人,特別是強加於一個已經去逝了的人。
其實,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漫長的積累期,當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突破性進展,即進入快速發展期。當這個突破性效用用完之後又會進入新的漫長的積累期。科學之所以在近現代得以快速發展,就是因為它在近代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這個效用目前看來已經快要用完了。因為科學的基礎領域已經很多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了,很多人盼望出現一個新的愛因斯坦,但一直沒出現。所以不能從以前的發展簡單的得出某個結論,這樣是很容易出錯的。
王東嶽還將人們信科學的原因歸為「科學教」,歸為「暗示」。這更是胡扯!人們信科學的原因恰恰是因為科學是建立在大量的觀察和實驗事實之上的,是經過多次檢驗了的,而不是什麼「科學教」和「暗示」。
王東嶽否定科學,進而否認真理,認為真理不存在,有真無理有理無真。王東嶽說,「真理早已消失,實踐不能檢驗真理」。那如果人們反問到,既然真理不存在,那麼你王東嶽建立的一套「遞弱代償」原理、「萬物一系演化」理論是個什麼東西呢?王東嶽為了避免這個悖論,只好另找一個詞——「相對正確」來代替真理一詞。
王東嶽說,「在面對人類文明的未來時,應該認識到人類所有的知識和學說只不過是一個在時間範疇內相對正確的假說,只有持有這樣的觀點,你才不會封閉自己的思路」。我的天!哪那麼麻煩,認為科學是(相對)真理的,哪個不是認為「人類的知識和學說只不過是一個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相對正確的假說」?搞得跟發現了新大陸似的。認為科學是真理的人,也沒哪個封閉自己的思路,反而都想發現適用範圍更大更廣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