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關於對「真實」的認知,其實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
如有人認為「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即凡是眼睛看得見的就是「真實」;也有人認為凡是相信的都是「真實」,凡是不相信的,都是非「真實」;甚至有人認為,除了自己之外,一切皆不可信,即非「真實」,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是這樣的人,因此,他最後得了「疑心病」。
當然,也有人比他疑心得更徹底,即否定一切,如莊周,他就懷疑一切,認為一切皆不「真實」,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莊周還是蝴蝶。
但是,在王東嶽老師看來,莊子的懷疑也仍不夠徹底,因為他仍然相信自己的感官,正是由於感官帶來的感受,才會牽引出各種懷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所認為的「真實」,並不是「真實」本身,而是由感官所牽引出的「真實」。
因此,所謂「真實」,本質上就是沒有「真實」,正如《金剛經》所說,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也就是說,按照佛教的說法,一切事物的存在,並沒有所謂「真實」這樣的說法,即一切我們所認為的「真實」,本質上,每時每刻都處於流轉變化之中,方生方死,從未有過固定不變的「真實」狀態。
我們之所以認識不到這一真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肉眼無法識別以及無法覺悟到的認知而已。
從另外方面講,「真實」本身不過是人為提出的一個概念,一個名相而已,並非就是「真實」本身。
所以,所謂「真實」,實際上,就是不存在所謂的「真實」,一切不過是由感官而形成的產物而已,算不得「真實」,甚至可以說,若是拋開感官這個層面,一切所認為的「真實」,當然,也就不復存在了。
或許正因為如此,在王東嶽老師的書中,所謂「真實」,不過是由感官而造成的產物而已,事實上,並不存在任何「真實」的東西。
因此,我個人認為,關於「真實」這一概念的詮釋,王東嶽老師講得太到位了。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內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讚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知魚之樂》《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