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傲!困擾西方哲學幾百年的康德二律背反被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消解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無用學派

來源:無用學派

副標題:康德的二律背反命題的消解

任何所謂的真理都有著極強的遮蔽性

而看破遮蔽性的

都是最偉大的人物

康德是古典哲學、也是整個哲學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改革家之一,他在18世紀末,經過長達十餘年的醞釀準備,推翻傳統形上學,即所謂舊形上學的革命,開啟了新的哲學時代.

也正是從康德開始,西方開啟了的理性運動.

所以王東嶽稱其為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儘管康德在西方哲學中有非常大的貢獻,不過那個時代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也是因為在進化論沒有被提出之前,康德有著很大的局限,而最大的局限無非是那個時代所有的人局限.

即僅有橫向觀念去觀照世界,沒有縱向的觀照角度去看待世界,所以康德才會有很多二律背反的問題.

在古典哲學時代,康德開啟了理性運動之後,於是就會動用這層思緒去追問世界,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一定是去追問這個世界,究竟這個世界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這個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旦思考就立即就被套進去了,你說有限也對,你說無限也對,那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

再比如說有些事物是單一的,比如說石頭、水等都是相對單一,簡單的組成,但是又發現人類、其他動物的組成又極度的複雜,那麼為什麼有些單一,有些卻這麼複雜,如果知道的進化論的人,可能會說人類是從其他單細胞進化而來,但是生命之前呢?卻無法再往前推了.

類似這樣二者互為矛盾的例子,康德舉了四個,但是,直到王東嶽出現之前,沒有任何人能夠徹底解決這些問題,為什麼?

因為任何人都是橫向觀念去看待這個世界,導致回答這些問題的思緒都將被繞於其中,無法自拔,既往西方那麼多哲人都無法解答,更別說大多數的普通人了.

如果要解答清楚這個問題,其思想就得遠超以往思想高度,否則低於以往哲人的思想高度,怎麼可能回答清楚這些問題.

那麼基於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我們來看看這些悖論究竟是如何被消解的.

先看第一組二律背反

談世界是有限還是無限?

正命題: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有限的

反命題:世界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無限的

康德這個命題的來源於,認為人類感知就是客觀世界,所以他說世界有限無限,可是人的感知是否為真?而且世界或者說宇宙是否與時空有關,這是不知道的.

要知道按照當代的物理學來說,奇點或者奇點以前是沒有時空的!

那麼一旦找準這兩個基點,還有轉換為橫向觀念來看待這個悖論,康德的第一組二律背反自然消解.

消解如下

其一:人類自身感知有限

因為感知中的時空有限無限,只是感知主體存在度或低或高的表達;而無論是感知主體,還是作為主體感知結果的時空,都是有限的、相對的存在.

也就是說存在有限於主體認知的極限內涵,所謂無限只是有限擴展到一定程度無法以具體的數值計量而已,歸根結底還是有限,所以表面上的有限與無限仍然都是特定主體其邏輯有限性的表達.

其二:宇宙或者說世界作為絕對存在也是有限的集合

因為我們的世界作為絕對存在只是一個抽象的、無限的概念,而這個無限本身其實就是有限的、相對存在的總和或抽象,哪怕「無」有」的「無」其實也不是絕對的「無」而是因為主體的「知」有限於對奇點存在以後的存在物具有感知而已.

同時,也正是世界或存在的有限決定了所有作為感知主體的具體存在者「知」的有限.

其三、世界的有限、無限與時空無關

有限指的是有限於奇點確定的存在度.

而所謂無限,只是邏輯抽象的空洞和誤區,歸根到底也只能是有限的總和或抽象,實際上還是有限的,即任何物種的感知都是有限無界的邏輯模型,我們的認知邊界(主體有限的存在度)決定了其世界的有限邊界.

總結來說:世界可以理解為無限的,但是基於主體的認知,即是有限的,所以縱向的看,康德的二律背反命題不成立.

第二組二律背反

談世界一切的構成

正命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單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構成的

反命題:世界上沒有單一的東西,一切都是複雜的、可分的

這就是不可分的單一和複雜可分之間的二元對立矛盾.

康德談論一切存在的組成,是橫向觀念的看待世界萬物,那麼肯定看到的萬物有些單一、有些複雜, 自然會有此悖論,但是如果是縱向的看宇宙萬物,那麼世間萬物都是在演化序列上.

由此,在遞弱代償的簡一律邏輯模型下得以消解;

萬物本為一系,本為同一,世界的本原是簡單的,始基存在是單一的、不可分割的存在,而後衍的萬物都是這個一的分化構合而成.

世界的複雜是在於內在分化,結構屬性、感知屬性增益的屬性繁華的複雜,是各個複雜結構下或不同衍存層級下萬物彼此隔膜的複雜,也是後衍存在與本原存在越來越遙遠、背離的複雜,是人及其人類社會作為最後衍的存在結構即感知方式都最為複雜所致.

所以在縱向的遞弱代償存在論模型下,第二個背反定律消解.

第三組二律背反

談自由

正題,世界上存在自由,一切都是偶然的;

反題,世界上沒有自由,一切都是必然的;

同樣,和第二組命題一樣,自由的觀念來源於橫向觀念的看待自由,但是如果在縱向觀念的看待自由,那麼此二律背反不成立.

在縱向觀念中

1、自由作為一個任何生命體來說的能力是存在的,在橫向對比上,如生物性自由是生物得以存在的基礎,每個人在都有自己可選擇的能力,都有自己的意志,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橫向角度自由存在,故正命題成立.

2、但任何物類,甚至每個主體的自由在縱向上都是衍存的必然結果,人類的能動性自由、社會性自由都是由社會衍存位相所決定,是物質演化從無機存在演化到人類社會的必然結果,即「從自由的物理性必然「演化到」必然的生物性自由「,所以從縱向的角度來看,橫向的自由都是被縱向衍存所決定,而人的自由意志不過是自然意志的彰顯,故反命題成立.

由此,將橫向自由劃入縱向的總體衍存之中,此項二律背反消解.

第四組二律背反

探討必然性

正命題:存在著世界的最初原因

反命題:沒有世界的最初原因

在遞弱代償的模型中消解,如下:

1、作為後衍存在的世界在縱向衍存進程中是有元因的,是遞弱代償的存在性自行滾動展開的必然結果,即縱向上存在的世界有其縱向必然性,而康德為什麼提出?是因為在那個時代都是橫向的看待世界,所以會有此背反.

要知道每個具體存在在縱向上對自己都是無可選擇的,如作為一個人存在著,你無法選擇你是不是人,你的父母、你周遭環境,而你的成長也完全被你的環境所塑造,而你作為人所擁有的所謂「自由」即橫向上的選擇能力,不過是你作為人被先驗規定的求存方式,也就是說無論你選擇誰作為配偶,都是秉承當今時代思維的人.

所以你橫向上所謂的自由全都被這個社會縱向衍存的必然性所規定,其原因也不過是遵循遞弱代償的自然法則,推動社會巨輪的進一步前行.

--即橫向所謂自由的選擇,無非都是縱向衍存的必然,所以正題消解

2、存在所謂的因,就是存在本身或者說存在性;換句話說,「道法自然」,存在本身和「原因」的內涵相同,故無所謂「因」,也可以說成是沒有原因.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存在所謂的因就是存在性,而存在性是什麼?就是存在本體有固有的缺陷,如果自身無缺陷那麼何來後衍的世界萬物,但是這個缺陷本身就是自然所存在的,所以不構成因,那也就是本沒有最初的原因,是自然必然的演化所致.

故,反命題消解

自此,康德的四項悖論消解.

困擾哲人幾百年、幾千年的問題終於在王東嶽的物演通論中被消解,這是中國人對西方西方的首次突破,當然並不限於此一點,如果你有興趣,繼續關注.

註:以上大量詞彙出自物演通論,如果你讀過書,則更容易理解

相關焦點

  • 淺評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如果你對繽紛複雜的世界思緒混亂,如果你對人類社會找不到美感,那麼請讀《物演通論》。第一,物演通論的大概內容為什麼叫《物演通論》,因為他講的是宇宙存在的演化進程,而物質是演化的載體。第二,《物演通論》的地位《物演通論》屬於思想體系,他在哲學上屬於存在論,他比認識論和後現代哲學古老的多,作者王東嶽大師可能受東方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宇宙,得出了宇宙歷史的規律。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知乎網友懟王東嶽《物演通論》,我就不服
    雖然沒有看王東嶽前輩的《物演通論》,百科了一下這本書和相關資料。知乎上「眼尖」的網友評論:劉德華第一梯隊的大神水平果然是高啊。另一位網友: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80年代前普裡戈金一伙人的遠平衡熱力學比他這個應該深刻多了。更有甚者,貶其為民科或民哲。很高興看到你們這幫師爹炮轟真正的哲學家,沒有爭議就沒有未來。
  • 第一本中國味道的狹義哲學書!《物演通論》
    作者:無用學派來源:無用學派副標題:你讀幾百本書,不如認認真真讀研究一本「好」書本文分兩篇:這是第一篇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狹義哲學書的,除了老子的《道德經》,就是這本物演通論了,其尺度之大、構思之巧妙、邏輯之精密、洞悉之深邃,沒有任何一本書有如此力道,說它是中國當代最有思想的一本書也不為過.
  • 《物演通論》所謂的遞弱代償根本解釋不了人類文明
    王東嶽《物演通論》所講的核心思無非是:西學是對國學的解釋。遞弱代償無非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包裝,引入進化論加以混雜而成的另類。解決不了任問題,最多是給那些沒時間讀書,不願讀書的人普及一下哲學名詞與一些原理,沒有什麼創新,故弄玄虛而矣。
  • 物演通論:為什麼說一個「演」字,道出萬物變化的本質?
    眾所周知,《物演通論》是王東嶽先生的大作。在這部大作中,他著重的探討了「萬物」的存在以及變化,用哲辯的方式為我們講解「萬物」的存在狀態,並揭開了其變化的本質。王東嶽先生講課圖那麼,在王東嶽先生的眼中,「萬物」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或者說「萬物」是如何變化呢?其實在這部著作中,王東嶽用一個「演」字,其實已經道出了「萬物」變化的本質。為什麼如此說呢?
  • 難懂的《物演通論》
    作者是王東嶽,筆名「子非魚」,自由學者。宇宙演運即造成物類衰變,生物進化就導致種系殘弱,文明前行則促進入寰危機;精神增益是載體趨弱的反比變量,信息擴張是物演分化的邊際效應,知識拓展是背離本真的天然尺度;社會結構是自然實體結構的一脈延伸,文明現象是生物智質代償的後續惡果,歷史進步是人類自取禍殃的必由之路。
  • 《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
    為什麼科學和哲學領域的集大成者,基本都出現在西方?王東嶽先生說,因為中國的具象思維,產生不了建立在抽象基礎上的科學和哲學。文字的具象與抽象源起,導致東西方思維的巨大差異。演講者|王東嶽(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可是就像兩支箭,在它們射出的起點上雖然夾角很小,可是等到飛向遠方兩者的距離就會變得極大。兩種文明的生存結構一旦形成,文明內在的規定性就會逼迫著它朝一個既定方向運行。
  • 超級社群主網際網路日誌:物演通論
    最早接觸物演通論是混沌大學推薦,那個時候聽東嶽老師課程,被先生淵博的知識折服,真乃天人,先生說:《物演通論》正是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學思辨的結合。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宇宙進化過程中,越原始,越低級的物質或物種存制度越高,越高級,越進化的物質或物種,存在度反而越低。
  • 如何閱讀物演通論
    下面是我對如何閱讀物演通論的一些看法。我從2012年開始研究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到如今也有好幾年了。先生曾講,讀書=與作者對話。為什麼說讀書的本質是對話呢?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讀書,讀的是文字,文字的本質是什麼?文字的本質=語言的延伸=思想的延伸所以我們讀書讀的是思想。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近年來,網絡上頻頻出現一個人的名字:王東嶽。此王東嶽非明星王東嶽,可是他的光輝遠比明星還要閃耀。今天你可以不認識王東嶽,或許多年後,世界上無人不識王東嶽,就像無人不知達爾文一樣。王東嶽的名氣就跟達爾文有關,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達爾文生物進化的漏洞。從此他塌陷了進去,拋棄了令人豔羨的職業,一頭扎進哲學海洋。
  • 怎樣理解王東嶽先生的科學論?
    我們首先看下王東嶽先生對科學的表述第一: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第二:分科之學第三:高度動蕩的邏輯模型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王東嶽的意思是說哲學是科學的母親如果想要了解科學是什麼首先得了解哲學是什麼?這裡所說的哲學僅指狹義哲學,我們知道哲學分為廣義哲學和狹義哲學。我們中國古人在《易經》就說過「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就是指哲學,意思是說只要是達成對萬物的抽象總結就可以稱為是哲學,但是這裡的哲學指廣義哲學。什麼是狹義哲學?
  • 我看王東嶽以及他的《物演通論》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關王東嶽的視頻,非常震撼。就好像衝塞天地的一陣風一樣,鋪天蓋地,幾乎把我生平所學全部蕩盡、巔覆了。他對歷史、地理、醫學、哲學、以及古文字學都相當精通,而且見解獨到。讓我們先來看看他不同尋常、驚世駭俗的言論。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進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不是人類自主選擇和設計的結果,並且這個過程很大程度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他以封建社會代替氏族社會為例。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然而當代獨立學者王東嶽卻認為,人類越發展文明越敗壞,科技越進步系統性危機越大,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王東嶽《物演通論》最早是在2003年自費出版,定價售36元,2009年再版,定價68元。始終無人問津,於是王東嶽在2018年左右,做了一個系類性的講座,其後講座的視頻流向網絡。這兩年隨著短視頻的崛起,王東嶽的講座視頻被人們剪輯成小段落,自行添加吸引眼球的標題,活躍在各大視頻平臺。
  • 王東嶽:「遞弱代償」剽竊《道德經》,矇騙誤導也能成大師?
    文丨阿硬本不打算寫這個話題,直到前兩天看到有文章說王東嶽是學術騙子,反而遭到網友痛罵。一說王東嶽的不好,有些人就會情緒失控,仿佛穆斯林看到安拉被侮辱要拼命一般。王東嶽在百度百科上的簡介是這樣的:「男,筆名「子非魚,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自由學者。著有《物演通論》等。」
  • 王東嶽的哲學真能站得住腳嗎,該如何理性看待?
    王東嶽到底是誰,為什麼許多的人都在熱議他呢。王東嶽其人我知道的也並不多,在網上偶然看到他的一段視頻演講,覺得挺新鮮,後來去網上系統性地看了他的視頻演講,也了解了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寫了一篇關於王東嶽及其哲學著作該怎麼看待的文章,只是從大意上簡單了談了下,沒想到引來許多人的質問和討伐。於是決定我又從新整理,從各個細節詳細分析王東嶽哲學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到底該如何理性地去看待!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現在網上最火的兩個哲學學者大概就是王德峰和王東嶽了。雖然他有良好的醫學教育背景,但他對哲學問題卻更感興趣,上大學期間由生物滅絕問題的思考,引發了他關於哲學的朦朧思想,後來在終南山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探索與思考,終於提出具有創見性的哲學理論——遞弱代償理論,並出版了專著《物演通論》,隨筆集《知魚之樂》,以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王東嶽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在筆者的印象中,哲學是一門無比高深的學問。但凡是能把哲學搞清楚的人,無疑都是「業界大牛」。就當代研究哲學出名的學者而,首推復旦大學陳果、「自由學者」王東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