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評王東嶽的《物演通論》

2021-01-11 飄來的貝殼

如果你對繽紛複雜的世界思緒混亂,如果你對人類社會找不到美感,那麼請讀《物演通論》。

第一,物演通論的大概內容

為什麼叫《物演通論》,因為他講的是宇宙存在的演化進程,而物質是演化的載體。書的內容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從宇宙的初始狀態開始到人的誕生,這中間究竟是怎麼發生的過程,以及從中導出一個規律——遞弱代償原理。

再複雜一點來說,從宇宙爆炸的「奇點」開始,等一下,「奇點」好好的,怎麼會爆炸呢?是因為它失去了原有的存在能力,必須以另外一種方式生存,而爆炸是通往另一種存在方式的行為方法。於是有了後邊的一系列演化:夸克和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無機分子——有機分子——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植物——動物——人——精神——社會。

這個過程我只做了簡單的劃分,而書中用哲學邏輯推理,詳細說明了他的過程,他講述了越靠前的物種生存能力越強,能力越弱,代償度越低,越後演的物種生存能力越弱,越不穩定,能力越強,代償度越高。他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原來我們的思維活動和社會制度,原來也是存在的物,這是因為人的存在度降低,已不能維持原來的存在,但又不得不去掙扎,而代償出的產物,以維繫存在。

但是越後演的產物,代償能力越強,掙扎的越厲害,破壞性越強,這讓我擔憂的是,未來「人工智慧」,就是把人的精神能力給單獨複製出來,以求存在,這必然給人類本身帶來威脅,如果人類處理得好的話,會退居幕後,可能相當於今天大熊貓的待遇,但處理不好,可能就是《三體》中「二向箔」的待遇,或者成為「人工智慧」的奴隸或材料,因為從現實來看,後演物種都把前邊的物種當能量,比如人吃羊,羊吃草,草吸取有機物,水,和光。

第二,《物演通論》的地位

《物演通論》屬於思想體系,他在哲學上屬於存在論,他比認識論和後現代哲學古老的多,作者王東嶽大師可能受東方人的思維方式的影響,從宏觀整體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宇宙,得出了宇宙歷史的規律。《物演通論》也是在物演的序列裡邊,他的前一個物種是《進化論》和《道德經》,然後加上西方哲學的思辨能力,最後把哲學上「存在」問題給交代清楚,他跳出了西方人的思維怪圈,回答了西方人至今不能回答的存在的證明。

在現有的思想體系中,《物演通論》幾乎表達了宇宙的方方面面,是最宏觀的世界觀,但《物演通論》作為一種思想,偏向於「道」的範疇,我多次思考這種知識怎麼用在現實生活中,可幾乎很難找到切入點,除了在對事物發展判斷上能做出指引以外,不能實際應用,因為它支配著你,而你無法支配它。王東嶽大師說,他的書可能在兩百年以後發揮作用,這是極有可能的,因為每一個思想的誕生都屬於演化進程,而哲學書的影響往往會推遲到一二百年,因為要等待與之匹配的社會科學的進步。

第三,《物演通論》的真偽

《物演通論》的爭議很大,但在這裡我不得不說,要想推翻《物演通論》,你必須在道理上和思辨上推翻他,要想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有極高的哲學修養。

在現實中,很多人根本沒有讀過《物演通論》,就大加指責,所舉例子根本不值一駁,甚至冠以民間哲學家一說來貶低作者,那我就不明白了,民間哲學家比你專業學者讀書多,怎麼就不能比你懂了。你啥也沒弄出來,我倒是很像看到你的學說,可你的學說很淺薄。

不過任何學說終究還是要討論一番的,我就試著用比較的方法來探討一下。

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說,他導出的規律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生存下來的都是適者,你看不到不適者,你找不到反例,但是《進化論》中的進化動機是競爭,認為競爭能力強大的會活下來,可是恐龍的競爭能力強,但滅絕了,鯨魚在海裡沒有天敵,但岌岌可危,貓吃鼠類,但鼠類比貓多得多,這些問題在《進化論》上不能解決,《進化論》沒有看到,低級物種在質量上比高級物種多很多,也就是說在質能上基本粒子比原子多,原子比分子多,分子比有機物多,有機物比生物多,可見競爭能力弱的反而越多。因此,《進化論》不能說明問題的全部。

從神學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由於他超越了「奇點」的理論範疇,不能在人的認知上進行證明,所以在思辨上無法和哲學溝通,但在物種的演變上,生物學家能找到明確的進化鏈條,因此不能說是上帝的行為所致,但不妨礙說有第一因的存在,神學裡一直探討第一因,但似乎《物演通論》的弱化或殘化,就是第一因。因為他是萬物演化的動力。

從佛學的角度來說,派生世界的動因是「業」,佛教有一個比現實宇宙更宏觀的世界,這個世界由「四大」組成。佛教認為我們的這個世界是「空」,他解剖世界物質說人能看到最小物質是「塵」,再小一個級別是「微塵」,然後是「臨虛塵」,最後是「虛空」,這與現代物理學所說的基本相同,到了最小的單位,只是一幀一幀的畫面組成,也就是說,我們的世界是無中生有。而人出現在人道的世界,是因為你業力的原因,感召而來。可見,佛教所說的世界完全是從精神上探討的,他把世界比喻成「夢」和「幻」。而《物演通論》是綜合了精神,物質,感知能力,來探討世界的存在,他更接近人所能知的範疇。

《物演通論》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豐富了中國文化知識,作者的思辨能力和思辨方式,給普通中國人帶來了新的認知。希望中國在發展的道路上,能夠出現更多像王東嶽這樣的大師,這種新的思想體系,能夠保證中國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崛起。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知乎網友懟王東嶽《物演通論》,我就不服
    雖然沒有看王東嶽前輩的《物演通論》,百科了一下這本書和相關資料。知乎上「眼尖」的網友評論:劉德華第一梯隊的大神水平果然是高啊。另一位網友: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80年代前普裡戈金一伙人的遠平衡熱力學比他這個應該深刻多了。更有甚者,貶其為民科或民哲。很高興看到你們這幫師爹炮轟真正的哲學家,沒有爭議就沒有未來。
  • 物演通論:為什麼說一個「演」字,道出萬物變化的本質?
    眾所周知,《物演通論》是王東嶽先生的大作。在這部大作中,他著重的探討了「萬物」的存在以及變化,用哲辯的方式為我們講解「萬物」的存在狀態,並揭開了其變化的本質。王東嶽先生講課圖那麼,在王東嶽先生的眼中,「萬物」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或者說「萬物」是如何變化呢?其實在這部著作中,王東嶽用一個「演」字,其實已經道出了「萬物」變化的本質。為什麼如此說呢?
  • 難懂的《物演通論》
    作者是王東嶽,筆名「子非魚」,自由學者。宇宙演運即造成物類衰變,生物進化就導致種系殘弱,文明前行則促進入寰危機;精神增益是載體趨弱的反比變量,信息擴張是物演分化的邊際效應,知識拓展是背離本真的天然尺度;社會結構是自然實體結構的一脈延伸,文明現象是生物智質代償的後續惡果,歷史進步是人類自取禍殃的必由之路。
  • 困擾西方哲學幾百年的康德二律背反被王東嶽的物演通論消解
    所以王東嶽稱其為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儘管康德在西方哲學中有非常大的貢獻,不過那個時代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也是因為在進化論沒有被提出之前,康德有著很大的局限,而最大的局限無非是那個時代所有的人局限.
  • 《物演通論》所謂的遞弱代償根本解釋不了人類文明
    王東嶽《物演通論》所講的核心思無非是:西學是對國學的解釋。遞弱代償無非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包裝,引入進化論加以混雜而成的另類。解決不了任問題,最多是給那些沒時間讀書,不願讀書的人普及一下哲學名詞與一些原理,沒有什麼創新,故弄玄虛而矣。
  • 如何閱讀物演通論
    下面是我對如何閱讀物演通論的一些看法。我從2012年開始研究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到如今也有好幾年了。先生曾講,讀書=與作者對話。為什麼說讀書的本質是對話呢?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讀書,讀的是文字,文字的本質是什麼?文字的本質=語言的延伸=思想的延伸所以我們讀書讀的是思想。
  • 《物演通論》
    而《物演通論》就是將既往哲學、生物學、社會學、甚至博物學,以當代大信息量為基準,重新整頓翻新,建立一個歷史從未有過的思維高度而且為未來提供全新的基礎理論的一本哲學大作.可以說,如果你真正研究讀懂了物演通論這本書,你完全可以俯視西方的一切哲學書,看懂任何哲學書再也沒有任何難度.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王東嶽先生的物演通論解決了以往那些認識論、精神論的問題?
  • 《物演通論》作者王東嶽:中國文化絕不產生科學
    演講者|王東嶽(哲學家,《物演通論》作者)東西方文明從起點上看來差別極小,一個是純粹的農業文明,一個是半農業半工商業文明。可是就像兩支箭,在它們射出的起點上雖然夾角很小,可是等到飛向遠方兩者的距離就會變得極大。兩種文明的生存結構一旦形成,文明內在的規定性就會逼迫著它朝一個既定方向運行。
  • 超級社群主網際網路日誌:物演通論
    最早接觸物演通論是混沌大學推薦,那個時候聽東嶽老師課程,被先生淵博的知識折服,真乃天人,先生說:《物演通論》正是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和西方哲學思辨的結合。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宇宙進化過程中,越原始,越低級的物質或物種存制度越高,越高級,越進化的物質或物種,存在度反而越低。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近年來,網絡上頻頻出現一個人的名字:王東嶽。此王東嶽非明星王東嶽,可是他的光輝遠比明星還要閃耀。今天你可以不認識王東嶽,或許多年後,世界上無人不識王東嶽,就像無人不知達爾文一樣。王東嶽的名氣就跟達爾文有關,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達爾文生物進化的漏洞。從此他塌陷了進去,拋棄了令人豔羨的職業,一頭扎進哲學海洋。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表面上看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兩種對立的觀點成立,但是從深層看這個觀點不成立,應該說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是對達爾文最適者生存理論的覆蓋。《物演通論》王東嶽王東嶽先生讀大學期間讀的是醫學,他偶然讀到一篇醫學文章討論的是生物滅絕問題,但是這篇文章沒有結論,但是字裡行間暗示越高級的物種死滅速度越快從這個假設出發。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光速不變,質量和能量是一回事可以相互轉化。
  • 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物演通論》王東嶽王東嶽先生讀大學期間讀的是醫學,他偶然讀到一篇醫學文章討論的是生物滅絕問題也就是說能量是不斷衰減的,而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又告訴我們質量和能量是一回事,那我們必然得出結論質量也是衰減的,《物演通論》從138億年的尺度為我們揭示不緊生物階段進化,從粒子階段就開始進化同時質量不斷衰減:粒子-原子-分子-有機大分子-單細胞--腔腸動物-脊椎索魚類-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物演通論》核心觀點:質能方程+殤增定律=遞弱代嘗。
  • 我看王東嶽以及他的《物演通論》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有關王東嶽的視頻,非常震撼。就好像衝塞天地的一陣風一樣,鋪天蓋地,幾乎把我生平所學全部蕩盡、巔覆了。
  • 怎樣理解王東嶽先生的科學論?
    我們首先看下王東嶽先生對科學的表述第一: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第二:分科之學第三:高度動蕩的邏輯模型哲學邏輯遊戲的產物王東嶽的意思是說哲學是科學的母親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生活在形而下的社會中,我們都是用五官來感受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的都是具體的老虎、具體的狗、具體的人,具體的橘子,具體的杯子,但是在哲學家這裡他們把這些具體的東西統稱為存在物。比如讀先生的《物演通論》如果事先對哲學沒有了解的人,那麼你每次讀物演通論讀出來的意思都會不一樣,你不知道物演通論到底在講什麼。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然而當代獨立學者王東嶽卻認為,人類越發展文明越敗壞,科技越進步系統性危機越大,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王東嶽《物演通論》最早是在2003年自費出版,定價售36元,2009年再版,定價68元。始終無人問津,於是王東嶽在2018年左右,做了一個系類性的講座,其後講座的視頻流向網絡。這兩年隨著短視頻的崛起,王東嶽的講座視頻被人們剪輯成小段落,自行添加吸引眼球的標題,活躍在各大視頻平臺。
  • 王東嶽:「遞弱代償」剽竊《道德經》,矇騙誤導也能成大師?
    文丨阿硬本不打算寫這個話題,直到前兩天看到有文章說王東嶽是學術騙子,反而遭到網友痛罵。一說王東嶽的不好,有些人就會情緒失控,仿佛穆斯林看到安拉被侮辱要拼命一般。王東嶽在百度百科上的簡介是這樣的:「男,筆名「子非魚,獨立於任何黨派和學術機構之外,無固定職業,無確定職稱,自由學者。著有《物演通論》等。」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王德峰(左),王東嶽(右)#現在網上最火的兩個哲學學者大概就是王德峰和王東嶽了。雖然他有良好的醫學教育背景,但他對哲學問題卻更感興趣,上大學期間由生物滅絕問題的思考,引發了他關於哲學的朦朧思想,後來在終南山下經過二十多年的潛心探索與思考,終於提出具有創見性的哲學理論——遞弱代償理論,並出版了專著《物演通論》,隨筆集《知魚之樂》,以及彙編本《人類的沒落》。王東嶽曾做過西北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學院的東方文化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