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學眼光」看待「取笑農民」也是偏見可笑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日前,籍貫四川的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在某報紙發表了題為《春晚導演莫學「蘇紫紫」》的評論文章,文風潑辣,其中點名對兔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總導演馬東提出質疑。昨日,馬東專門開通博客發表文章《真人版「專家指導」———答清華大學美學教授肖鷹老師》,進行「回擊」,措辭激烈。(2011年2月10日《成都商報》)

春晚需要評論和質詢,需要聽取方方面面建設性的批評意見,這樣有利於春晚的進步,以滿足更多公眾的口味,也能夠讓春晚辦得更好。肖鷹教授「一家之言」的批評,體現了他對春晚的關心。此心可鑑,此情也真。但肖鷹教授用「哲學眼光」和「哲學思維」來評價春晚「取笑大部分農民」的言論有失偏頗。

春晚作為盛裝「藝術盛宴」的一口大鍋,要為13億全國人民奉上一頓「豐盛晚宴」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導演的「烹調」手藝如何,決定著「春晚盛宴」質量的好壞。可「眾口難調」也是不爭的事實,「取悅」農民、「取悅」觀眾更是春晚的主旨。春晚不是政治說教,而是藝術分享。正是由「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的共同組合,才有了春晚藝術的精彩。趙大叔以他特有的藝術形象和草根思維,把一個個普通農民的形象,演繹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因而取悅了觀眾,取悅了農民,贏得了陣陣掌聲和笑聲,也因而贏得了公眾的認可。所以,趙本山的獲獎,就是公眾對他的褒獎。

藝術是大眾的。大眾認可的藝術,就是最好的藝術。肖教授對春晚小品《捐助》的「笑點」是「兩個光棍爭一個寡婦」,《同桌的你》是「兩個男人為一個女人吃醋」,片面地認為是「取笑大部分農民」。如此「哲學思維」來評價本山大叔的小品,過於武斷,也小瞧了農民的智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難道看不出是「取笑」還是藝術?還會給取笑自己的本山大叔鼓掌投票?反之,說別人在「取笑」「大部分農民」,才是真正的在取笑我們的農民們太傻、太天真。按照肖教授的「浮想聯翩」:「看到女人的褲子,就聯想到大腿」,就聯想到「裸奔的蘇紫紫」。用如此「哲學眼光」和「哲理思維」來評價春晚的小品,那麼每部小品都可以說是在「取笑」人了。如此邏輯下,馮鞏的《還錢》是不是在取笑「環衛工」,黃宏的小品《聰明丈夫》,是不是在取笑「無房族」?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取悅」公眾,需要「取笑」的「包袱」和樂子。馬克·吐溫說:「笑話的功能是引人發笑」。小品的功能就是引人發笑的藝術。能把觀眾逗樂了,就達到了「取悅」的目的。批評、質詢、評論春晚導演可以,但「說話要有證據,批評要注意政治」。這個「政治」不是別的,那就是要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小品藝術,而不是用個人偏見的「哲學的眼光」去看待「取悅農民」。如果說「趙大叔」們在「取笑」農民,竊以為,作為中國農民兒子一分子的我,則願意被更多這樣的「取笑」,來搔「精神胳肢窩」。

相關焦點

  • 引導公眾用哲學眼光審視生活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解釋世界,也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改造世界。要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活化,不僅要確保理論內容契合大眾生活,構築大眾傳播平臺,科學理順好生活中的各類關係,還要嘗試用哲學對接生活情境,滿足現實生活訴求,採用哲學眼光去審視生活。
  • 《相對論究竟是什麼》——物理學也可以是看待生活的一種眼光
    那更是科學史中的高峰,「玄而又玄」的代表——這麼說吧,估計學會相對論就吃飽飯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而普通人要是一張口只會用相對論作為話題,估計根本當不成普通人,只會被其他普通人當成天才或瘋子。總而言之,每個人都對科學有著自己的想法,所以,也都會以自己的「人生哲學」去判斷「學習科學有什麼用」,並闡述自己的觀點。
  • 怎樣看待形上學,及其它與哲學、自然科學三者關係淺談
    比如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發展的,因此我們看待任何事物都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任何事物都有量變和質變的過程,量變是相對緩慢積累過程,質變是到了臨界點突然由現存事物變成新的事物,是事物性質的改變。這個規律可以武裝人們的頭腦,成為我們的世界觀,也就是對世界總的看法,然後根據這種世界觀,去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所以哲學又是方法論。我前面說的發展的眼光、量變質變等哲學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哲學觀點除了唯物主義,還有唯心主義,還有二元論,但實質上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類別。
  • 意識形態偏見也是病毒(鐘聲)
    但是,在這全球同仇敵愾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一些政客卻接二連三大搞詆毀中國的政治秀——他們攻擊中國和中國制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踐踏道德和文明底線,製造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侵蝕正常的國際關係。這是一個怎樣的反差?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反常!
  • 人民日報鐘聲:意識形態偏見也是病毒
    但是,在這全球同仇敵愾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一些政客卻接二連三大搞詆毀中國的政治秀——他們攻擊中國和中國制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踐踏道德和文明底線,製造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侵蝕正常的國際關係。這是一個怎樣的反差?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反常!
  • 盤點高中生物課本大尺度內容,請用科學眼光看待
    其實這次直播間被封禁,至少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平臺在遇到學術問題的時候,到底是以學術的態度對待,還是以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其實我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一直懷著忐忑的心情,不知道平臺會以何種態度對待我的這篇文章,因為我今天要寫的就是「盤點高中生物那些大尺度的內容」,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說明平臺還是以學術的態度在對待。
  • 普通人為什麼要讀哲學?
    哲學並不是無關痛癢的辯論,從諸子百家到宇宙心學,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哲學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每個人,影響著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看待自己的方式。 中國人為什麼如此看重穩定? 為什麼喜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哲學眼光再看紅樓 新銳汪宏華重解名著
    就像他自己說的,哲學能讓自己的思想新陳代謝,往往寫了幾十萬字的文稿,真正有價值的只有最後幾萬字。他對很多作家、學者拼命地為自己過去作品的缺陷辯護很是不解。古人尚且英雄不提當年勇,更何況知識變化一日千裡的資訊時代。時間會讓一切相對真理成為過去,作者應該比讀者先一步用更完善的作品將過去的錯誤或平庸淘汰掉。他常說人的一生最後能剩下幾句話、幾個公式流傳下去就很有價值了,自己據理力爭是沒有用的。
  • 從玉林福綿機場談農民蜂蛹而至去看飛機看法
    如果覺得好笑,或者是拿來取笑玉林人民的,是忘本,是一種清高。別忘了我們以前是什麼?是農民,中國沒有改革開放之前,90%的人是農民,好笑嗎?這是一個地方由落後走向發展必經的過程,是一個階段,那些覺得好笑的,只不過是你們提前感受到了機場,提前坐過了飛機。其實,中國還有好多地方沒有機場,還有好多人沒坐過飛機呢。
  •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理性主義是一個很不嚴格的哲學概念,它單不是答主說的演繹邏輯。尼採怎麼能算理性主義?科學又怎能局限於經驗?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都是理性主義的內涵,答主的劃分只是些主觀的偏見。
  •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原標題:習近平如何看待文藝、新聞輿論、網絡文學與哲學社科 責任編輯:鄭莉莉
  • 傳奇女記者法拉奇:希特勒很可笑
    如果你想到這個驟然而至的政權不受任何人的喜歡,他們更多的是遭到反對,而不是受人愛戴,那麼這個答案也是站不住腳的。難道是稱之為懶散的原因嗎?或者說得更確切些,是安於天命,人們不能沒有他們,某些人就該高居在社會金字塔的頂端嗎?也許答案就在於此。但是為了戰勝那種害怕,戰勝那種屈服於某個首領的需要,戰勝那種懶散,戰勝那種安於天命,只要用安徒生童話中那個兒童的目光去看他們就足夠了。
  • 《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寫給現代人看的中國哲學
    其中影響力較大和廣受好評的有:鍾泰的《中國哲學史》、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以及《中國哲學簡史》、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牟宗三的《中國哲學十九講》、蔡仁厚的《中國哲學史》與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等。  胡適先生的「大綱」是用現代學術方法系統研究中國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其創舉與缺陷自不必多說。
  • 哲學說希臘語
    「哲學說希臘語」,城邦——這一新的精神視野,就是古希臘哲學的發源地。但不是所有的城邦都會產生哲學,在希臘半島上活動著的數以百計的大小城邦中,真正產生了哲學的寥寥無幾。當然這些城邦的水準參差不齊,有的還在黑暗和血腥之中,有的已經自由而富庶,但哲學的到來有它自己的條件,它需要有自由的理性與精神結合,需要有文明的傳承與兼容並行。
  • 社會的偏見真的有待消除
    其實這個是為了消除社會對左撇子的偏見而成立的一個節日,也是由一群左撇子的人成立的哦!今天我們來談一談社會偏見這個事情,有多可怕。首先從左撇子和右撇子來說,我們大多會對左撇子持有異樣的目光。為啥?因為跟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覺得他們是真的不一樣。吃飯的時候會特別注目他們,寫字的時候也會特別注目他們。
  • 妥建清:中國眼光,世界意義——中國哲學「主體」思想的現代價值
    中國崛起的事實以及文化自覺意識的顯現,致使探尋中國哲學文化的歷史不僅是為了理解中國哲學的發展理路、彙編思想清單以期認識自身,而且更是以「中國的眼光,為人類目的」,藉由對中國哲學的「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來獲得方向感,尤其是在此不斷籲求依法治國的時代背景下,重新反思宰制中國傳統哲學主流的儒家「道德主體」觀,以此特殊性的中國哲學思想的闡釋來澄明時代精神,超克現時代的困境與危機,意義自然重大
  • 存在即合理,其實也是不合理的
    在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中的原話為:「凡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所謂的「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意思更多是以「事出有因」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事物。但是,這句話也常常被人不恰當地運用於許多場合。
  • 農村這種常見的植物,農民都不喜歡,原來可以治療毒蛇咬傷
    之前給大家介紹過不少有價值的野草,它們很多都是受到了農民朋友們喜歡的,而且還有人專門來種植它們。那麼今天呢,我們主要來介紹一種不同的,它們就是令農民朋友們感到非常惱火的,而且大家只要看到這種野草就趕緊會連根拔掉,所以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介紹一下它們,看看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
  • 翻譯偷換用詞 普京取笑:簡直就是「土匪」
    (觀察者網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0日報導,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取笑了他與瑞典首相斯特凡勒文舉行會談時偷換詞語的翻譯。會談在聖彼得堡「北極——對話之地」論壇之後舉行。當談到兩國經濟關係時,普京提及來自瑞典的投資,將該國商人稱為朋友,但翻譯卻用了一個更為中立的詞--「夥伴」。普京注意到這一點,向翻譯提出了異議。他強調:「我說的是『朋友』,而他翻譯的是『夥伴』,簡直就是土匪, 因為我們將所有投資者和瑞典企業都視作朋友,而在俄瑞典企業有500多家。」
  • ...對於哲學有一定理解,認為對於生活去反思對我自己而言是件很...
    學術研究內容是專注於對於大哲學家的思想闡釋以及哲學史發展脈絡等方面還是自己對於哲學問題的回答和理解?學哲學讀研究生是否只能當教授?3.如果業餘的思考對於一個人來說就足夠了(我自己大概是覺得不夠的),那麼通過自學能否深入哲學深層問題?是否可以選其他可以謀生的專業並且選修哲學?4.國內對現象學,分析哲學,存在主義等近代西方思潮的研究情況如何?5.世界上現代哲學的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