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偏見也是病毒(鐘聲)

2020-12-06 人民網

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堅守對正義和良知的選擇,堅守對中國的善意,堅定站在中國一邊。憑藉人類同心同德之力,一定能夠戰勝一切病毒之患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與中國同舟共濟、為中國加油,匯成直抵人心的暖流。但是,在這全球同仇敵愾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一些政客卻接二連三大搞詆毀中國的政治秀——他們攻擊中國和中國制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踐踏道德和文明底線,製造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侵蝕正常的國際關係。

這是一個怎樣的反差?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反常!中國防控阻擊疫情的戰績,讓世界紛紛點讚中國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強應對困難挑戰的執政能力。但是,世界對中國讚嘆越多,那些沉溺於零和博弈的美國政客就越坐不住。連日來,他們老調重彈,發表種種險惡言論,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卑劣手法,毫無人類文明基本底線可言,毫無人性可言。他們還有人按捺不住幸災樂禍的心情,公然聲稱疫情之下「中國所失可能是美國所得」,簡直就是迫不及待地昭告自己「利人之所害」的醜惡心理。

說穿了,美國一些政客因狹隘和偏執而心生害怕,怕的是他們攔不住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來、人民生活富裕起來、國家繁榮強大起來。從其荒唐邏輯出發,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是對美國的所謂威脅。但是,無理寸步難行,他們喋喋不休的荒謬之詞成不了主流輿論的指揮棒。國際社會公認,幾十年來,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8億多中國人擺脫貧困、4億多中國人加入中等收入群體,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公道自在人心。最近,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行動又贏得了世界的廣泛尊重和讚佩——「中國共產黨採取史無前例的安全措施,憑藉『中國速度』新建醫療設施和不斷完善預防手段……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出色的治理能力」「中國共產黨採取的政治決策和衛生防控舉措,將成為人類大型流行病管理史上的裡程碑」。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如此負責任、有擔當的中國共產黨,恰恰是中國之幸、世界之福。

可笑的是,美國一些政客早已下定決心執迷不悟,在對現實的誤判中自娛自樂。就在抗擊自然界的病毒對人類之害成為國際社會緊迫任務之際,他們的心眼兒煞是「活泛」,以為散布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的時機來了。於是,有的聒噪「中國已成為美國頭號地緣政治對手」,有的借新冠肺炎疫情挑撥中國與鄰國關係,甚至還有的對媒體散布謠言,稱中國希望通過幫助非洲建立疾控中心竊取非洲大量基因數據。殊不知,無論何時,他們的造謠生事之舉都擺脫不了自毀形象、讓美國蒙羞的結局。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調查數據就說明了問題——有45%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這個世界的重大威脅。可悲可嘆,自作孽對美國的傷害不可謂不大,何嘗不是對美國的重大威脅。世人當清醒,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註定是國際關係的禍患。

疫情見良知,患難見真情。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堅守對正義和良知的選擇,堅守對中國的善意,堅定站在中國一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已成為國際社會主流,已化為各國人民攜手合作抗擊疫情的共同行動。人們完全可以相信,憑藉人類同心同德之力,一定能夠戰勝一切病毒之患。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1日 03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鐘聲:意識形態偏見也是病毒
    但是,在這全球同仇敵愾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一些政客卻接二連三大搞詆毀中國的政治秀——他們攻擊中國和中國制度,挑撥中國與他國關係,踐踏道德和文明底線,製造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病毒,侵蝕正常的國際關係。這是一個怎樣的反差?實在是不可思議的反常!
  • 沒有任何理由搞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抗那套了
    據《華爾街日報》12月1日報導,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科學家11月30日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去年12月13日至16日期間收集的39份來自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華盛頓等州的血液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這表明早在去年12月中旬美國就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
  • 沒有任何理由搞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抗那套了
    11月15日,米蘭腫瘤研究所與義大利錫耶納大學的學者在《腫瘤學期刊》(Tumori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指出SARS-COV-2病毒最早在2019年9月就出現在了義大利北部地區。今年夏天,巴西、西班牙的學者也曾發現,去年的下水道廢水樣本中存在新冠病毒。
  • 張雪魁丨美國的意識形態霸權正加速走向衰落
    另一方面,「醜陋的猶太人」這一崇高客體,也是暴露了納粹意識形態的不可能性,因為它通過轉移矛盾堵塞了社會變革的道路。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在川普政府的抗疫意識形態中,也隱含著兩個引人關注的「崇高客體」,即移民和中國。
  • 俄專家:「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危害更大
    參考消息網3月5日報導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教授尤裡·塔夫羅夫斯基3日在俄羅斯伊茲博爾斯克俱樂部網站發表文章稱,由意識形態偏見和雙重標準引起的「政治病毒」比新冠病毒危害更大。還有一種名為H1N1的病毒,它源於代表「民主」的美國,奪走了美國和其他國家數十萬人的生命。說到天災,這裡順便提一下2011年橫掃日本東部沿海多個縣市的大海嘯,它幾乎摧毀福島核電站,並將整個日本置於災難邊緣。這是「日本特色資本主義」的責任嗎?事後分析發現,當地政府及核電站所有者最初想做的,即使不是瞞報,也是人為低估災害規模。
  • 張濤甫: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
    在線下,意識形態安全網相對牢固。在傳統媒體上,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基本穩固。非主流意識形態難以在傳統媒體空間發聲,即便發聲,也經常是邊緣性的。但是,在網際網路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存在感遭到稀釋。主因是,非主流意識形態恣意反彈,迅速佔據網絡空間,經常與主流意識形態對衝,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
  • 中國駐雪梨總領館發言人十問《每日電訊報》,批駁其無知、偏見和...
    全文如下:近期,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就新冠肺炎疫情刊登多篇涉及中國的報導和評論,字裡行間充斥著無知、偏見和傲慢。我無意逐一回應,但想向《每日電訊報》提10個問題:一、病毒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需要聽取科學、專業的意見。目前病毒源自何處,尚無定論。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新冠病毒命名為「COVID-19」。
  • 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鐘聲)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    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
  • 不要用意識形態差異幹擾「一國兩制」
    因為「一國兩制」政策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是不可輕易變,也是沒有必要變。但這種現象表明,在回歸已近20年的香港社會仍然存在著用隨意政治眼光看待中央決策,並對此抱有極大不信任的情況。其中,既有香港居民的國民身份認同問題,也有對香港民主政治發展的方式和步驟問題;既有意識形態的價值觀的認識差異問題。也有中央和香港特區之間的關係問題。對於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只要在「一國兩制」政治框架內,不持對抗立場,是可以通過理性協商,探討來加以解決的,但香港的反對勢力選擇了對抗。
  • 張志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創新
    可以說,改革開放是不斷解放思想、摒棄思想誤區和偏見,推進意識形態創新的過程。3.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實踐與認識之間的關係也是辯證的,在一定意義上說,正確的認識也可以決定實踐,引領實踐、約束實踐。「文革」結束之後,「文革思維」並未隨之而終結,特別是「兩個凡是」等嚴重禁錮了人們思維的意識形態並未終結。因此,如何破除意識形態偏見,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根據不斷變化的國情來制定合適的共同理想和未來發展目標,是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創新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開啟乃至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 看《瘋狂動物城》各個角色如何在「偏見」中逆襲
    然而, 這部電影卻沒講述各種動物遠離偏見、和睦相處的理想社會, 而是強調個性、差異化同時沒有等級的世界。影片本身帶有美國本土化價值觀, 兔子朱迪體現了勇敢創新、堅持不懈的美國精神。最開始籌劃這部電影時, 導演Howard是這樣解釋的:「我們是要講一個關於偏見的故事。」這部電影裡反映的平等就是要相信偏見是現實常態, 偏見無法改變, 要接受偏見, 笑對偏見, 而且相信夢想與偏見並不衝突。
  • [學子論文]「鐘聲」敲響了什麼?
    自此之後,署名為「鐘聲」的文章接連出現,也都基本延續了這一行文特徵。因此,「鐘聲」堪稱展露鋒芒的青年。 截止到2013年9月1日,相較於「國紀平」8年來共計48篇文章的數量,「鐘聲」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已經發表了510篇評論文章。與國紀平針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定位不同,鐘聲的內容指向更具有多向性,能夠相對全面地反映我國的政治主張。從這一角度看,「鐘聲」又是一個勤勞活躍的青年。
  • 人民日報鐘聲:美方大搞文化霸權,威脅全球文化安全
    必須警惕的是,美方唯我獨尊,蠻橫推行文化幹涉的霸權主義,已經對全球文化安全構成威脅美方近日又宣布將6家中國媒體列管為「外國使團」,這是美方對中國駐美媒體和記者的最新政治打壓和汙名化,也是美方基於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嚴重幹擾中美正常人文交流、推行文化霸權的又一例證。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毛澤東同志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更是非常著名的,也是一以貫之的。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中,他強調:「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党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 還是要回到……意識形態的起源和影響
    該書作者從政治意識形態的基本概念及其起源與實踐入手,分梳和澄清了對應於各種意識形態的政治立場(即書中的「政治態度光譜」),然後深入而具體地闡釋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民族主義、自由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法西斯主義一直到女性主義、環境主義等各種意識形態起源、發展以及思想特徵等問題。作者在「前言」中說:「可能最為重要的是,我應該相信什麼,以及我的觀點是怎樣與我身處時代的政治聯繫在一起的?」
  • 奉俊昊日本宣傳《寄生蟲》稱歧視和偏見比病毒更恐怖
    奉俊昊說:「在病毒侵入人體之前,人們在內心製造了更大的恐懼和不安。如果被捲入這種恐懼心理,我們將很難戰勝這次的災難。」他還說,「和《漢江怪物》不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病毒實際存在。但如果我們對此過度反應,再出現對國家、人種的偏見與歧視的話,將引起更加恐怖的事情。」奉俊昊最後表示,他對克服疫情抱有希望,認為「我們就快克服這次的難關了。」
  • 最後的鐘聲
    臘月十五的太陽剛摸到山頂,排捧村小學便響起了上課的鐘聲,剛烈、遼遠、透著一種滄桑,在這個位於湘西保靖縣呂洞山區的苗寨裡,穿心扯肺地迴蕩著……    這是一學年裡最後一天的鐘聲。    55歲的代課老師楊忠明,在這口鐘下敲了整整28年。
  • 大學鐘聲:傳承文化命脈的歷史見證
    每年校慶時,都會有廈大人懷念起母校的鐘聲,也會有廈大人絮絮叨叨地話起與廈大鐘有關的故事,廈大鐘聲已經成為廈大人抹不去的回憶。我與廈大鐘聲的初次結緣是在1987年的五月份,懷揣著夢想,來廈門大學參加博士生考試。當時入住廈大南校門口的招待所,校園的鳳凰花吐蕊未放,每天晨曦初露,首先是南普陀的鐘聲將我從夢境中喚醒,然後在廈大鐘聲的牽引下,摸到圖書館,查閱、看書、複習。
  • 意識形態是怎樣產生的
    意識形態是怎樣產生的 ——讀《意識形態·起源和影響》 劉蘇裡     按照本書作者的觀點,意識形態「通常是針對人民大眾的言簡意賅的陳述,是針對一連串獨特的經濟、社會、政治環境所做的響應。」作者「言簡意賅」的表述,既對政治意識形態下了定義,也解釋了它的起源。    作者認為,「意識形態」一詞首次出現的時間是19世紀初,至今也只200年。第一個提出此概念的是法國人特拉西。特拉西認為:思想的產生來自物質的刺激,因此理念的形成是一種物理過程。而意識形態是對理念形成過程的研究,因而也可以稱之為「理念的科學」。
  •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