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甫: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

2021-01-15 人民網

原標題:2015網絡輿論場新角力

  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非理性繁榮,在底層社會有較穩定的市場

  當下中國意識形態領域橫跨網上、網下兩個空間,表現出甚為複雜的特徵,存在諸多不確定性,面臨一系列的新問題、新變化,可概括為如下諸方面:

  第一,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表達的新空間、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在線下,意識形態安全網相對牢固。在傳統媒體上,意識形態領導權、話語權基本穩固。非主流意識形態難以在傳統媒體空間發聲,即便發聲,也經常是邊緣性的。但是,在網際網路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存在感遭到稀釋。主因是,非主流意識形態恣意反彈,迅速佔據網絡空間,經常與主流意識形態對衝,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近一兩年來,主流意識形態加大了網絡空間的存在感,在話語語法再造、話語表達策略以及傳播策略方面均有了顯著改進,管理者同時加大了對網絡空間秩序的治理力度,改變了此前主流意識形態與非主流意識形態網絡空間力量對比懸殊的被動局面。

  第二,主流意識形態與時俱進,價值輪廓更趨明晰,逐漸彰顯主場優勢。主流意識形態不僅要為執政黨的統治合法性提供辯護,還需呼應時代的要求,回應社會的訴求。十八大以來,主流意識形態與時俱進,賦予自身新的內涵。「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等表述,充實主流意識形態內涵,優化其邏輯結構,使主流意識形態的輪廓趨於明晰,社會認同度也在提升,漸漸彰顯其主場優勢。但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力仍有局限,未能下沉到社會底層,未能真正主導網絡空間。

  第三,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非理性繁榮,形成「流動性過剩」。在非主流意識形態中,社會意識形態是流動性最大、影響面最廣的意識形態集群。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光譜並不明晰,它是由一系列涇渭不分的非主流意識形態集結而成的意識形態群落。與主流意識形態相比,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屬於「散兵遊勇」,大面積存在,形成「流動性過剩」。由於其浮遊於社會底層,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關聯,在底層社會有較穩定的市場,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網絡化生存是社會意識形態的顯著特徵。其在網際網路空間鶯飛草長、非理性繁榮,對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雖然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群落魚龍混雜,良莠並存,但其在對待主流意識形態的態度上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解構主流意識形態的權威。凡是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它就會反對。而且,很多反對缺乏理性支撐,為了反對而反對,即情緒化、標籤化的反對。比如,主流意識形態倡導的歷史上的英雄,在網上會遭到網民的顛覆或嘲弄。諸如「邱少雲在烈火中捐軀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虛構」、「劉胡蘭精神有問題」等刺耳言論在網絡上遭到跟風炒作,那些曾光耀歷史的著名英雄,在網民眼裡,成了調侃、抹黑、質疑的靶子。這種虛無歷史、解構英雄的現象在網上大面積存在,稀釋了主流英雄主義話語正能量。非主流社會意識形態中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具有雙向的力量:一方面它們是網上仇官、仇富的社會意識「酵母」,對於網上那些招搖過市或被反腐擊中的獵物,會蜂擁圍堵,群起而攻之;另一方面,它們也會成為眾多網民照單全收的精神食材。仇富和羨富是一個硬幣的正反面。網民一邊同仇敵愾地仇富,一邊則是流著口水羨富,使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以多種形式滲透於網絡意識形態空間。

  第四,「極右」意識形態沉底。在當下意識形態領域,「極右」意識形態有邊緣化之勢。極端右翼意識形態對主流意識形態未構成大的威脅,明火執仗的極端右翼意識形態表達較為稀少。但「極右」意識形態在當下出現新的趨向:其沉降到社會底層,一般不會在意識形態主戰場與主流意識形態對決,捉對廝殺的更稀有。而且,「極右」意識形態鮮有條分縷析、邏輯敞亮的辯論和說理,很多時候以社會情緒的形式存在,淡化理論和理性表達。一旦遇到合適的機遇和出口,這些情緒化的意識形態就會報復性地宣洩出來。而且,這些沉底的情緒化的極端右翼意識形態,在社會底層會獲得大量的道義同情者,借一些輿論事件得以宣洩,成為網絡意識形態空間的一大景觀。

  第五,「極左」意識形態間歇式活躍。「極左」意識形態以政治正確和道德優勢之名,高調表達或扭曲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對主流意識形態構成較大幹擾,甚至有攪局之嫌。一些尖銳、刺耳的「極左」聲音,在網絡空間極易被放大,被人過度解讀,幹擾了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視聽。

  第六,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競爭全球化的趨勢在所難免。對於中國這樣具有獨特意識形態傳統的國家,突然間被推向全球化的網絡空間,其先天劣勢不難料見。問題是,在網際網路空間,標榜信息自由的西方發達國家佔據網絡意識形態話語權,以普世之名進行意識形態推銷,這無疑對中國意識形態尤其是主流意識形態構成了空前的衝擊。

  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傳播技巧

  當前中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凸顯期、社會危機多發期,也是意識形態敏感期。如果在意識形態上橫生枝節,就會把社會矛盾升級為政治衝突,將社會危機激化為政治危機。處理當下意識形態問題,對執政黨的挑戰更大、更艱巨。有人認為,對於當前的意識形態之爭,應採取強行幹預的措施,強力糾偏。這種思路有點操之過急,會引起更大的麻煩。意識形態問題的處理輕不得,重不得,既不能用力過猛,也不可掉以輕心,需要有大的政治智慧和傳播技巧。

  第一,優化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在邏輯。當下主流意識形態的總體輪廓趨於清晰。這是主流意識形態與時俱進的結果,但其內在邏輯性尚待優化。在完全開放的社會語境下,主流意識形態的提煉應該是打撈中國社會的「疊加共識」。所謂疊加共識,就是說,主流意識形態不是一元價值觀念的單行線,而是最大限度地概括不同意識形態區間的「交集」。當下主流意識形態意在「中國夢」的統攝之下,將國家意識形態、社會意識形態、外來意識形態以及傳統價值觀念整合為一套具有說服力的話語體系,這種整合後的話語邏輯是自洽的、有力的。

  第二,注重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接。主流意識形態不能停留在上遊循環,需要與社會意識形態兼容、接續,不僅需要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價值邏輯的兼容和對話,同時須有傳播的有力助推。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對接,不能僅滿足於民族主義層面上的局部對接,也不能停留於「反腐」形成的短期共識。兩者的對接,尚有很大的空間亟待開發。只有最大限度地將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意識形態的「疊加共識」提煉出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廣泛共識,才能實現上下對流,避免主流意識形態懸空。

  第三,規範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秩序。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網絡化、無序化生存,不利於網絡意識形態生態的良性發育。在保障多元意識形態表達權利、尊重意識形態生產與傳播規律的前提下,如何合理規範網絡意識形態秩序,成為當下中國面臨的重要課題。在當下非主流意識形態與主流意識形態博弈甚為激烈的語境下,博弈雙方應儘可能祛除傲慢與偏見,少一些任性的自負,多一些理性的對話互動,最大限度地擴大共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新秩序。

  第四,遏制極端意識形態。不僅要遏制極右意識形態,同時也要謹防極左意識形態攪局。如今,再回到主流意識形態「獨角戲」的時代,顯然是不現實的。在多種意識形態並存的現實語境下,不妨採取適度的寬鬆政策,不過度給非主流意識形態施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鞏固。只要非主流意識形態不僭越底線,能夠認可主流意識形態的合法性,可以給它們一定的表達空間。更何況,當前的主流意識形態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說服其他意識形態的地步,這個時候若用粗暴的方式去壓制不同的聲音,可能會引起非主流聲音的反彈。保持適度節制,恰恰是要為主流意識形態最終掌控意識形態主導權贏得時間,爭取空間。再從目前的輿論環境來看,現有的輿論格局是:民間輿論場波瀾壯闊,主流輿論場則是深水靜流;西方輿論場操縱國際輿論話語權,中國輿論場遭受孤立。在這種情況下,過度介入意識形態論爭,對於主流意識形態甚為不利。特別是在民間輿論充滿不理性、西方輿論充滿偏見的情況下,陷入意識形態「戰爭」,對於主流意識形態而言是弊大於利。

  第五,強化主流意識形態創新。客觀地說,主流意識形態理論還沒有強大到足以說服反對的聲音。身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流意識形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將「中國夢」深入人心,成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理念和共同願景;需要加大以「中國夢」為核心的中國話語影響力和競爭力。同時,需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創新,創新傳播形式,把握宣傳的時間節點,拿捏宣傳的分寸感,注重宣傳效果。

  (作者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西藏大學特聘教授)

  【參考文獻】

  ① 《習近平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10月。

相關焦點

  • 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網絡空間不僅是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匯聚的表達平臺,更是不同意識形態爭奪的戰場。由於西方國家推行數字霸權,導致其他一些國家原本的意識形態導向和建設面臨極大的挑戰,也加劇了國際間意識形態的競爭。 國家層面:網絡意識形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基於執政現實的戰略判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過不了網際網路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
  •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意識形態工作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意識形態工作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進行了重大發展,不僅提出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個影響深遠的著名論斷,而且指出,新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定不是自發產生的,也不可能會自發產生,而是一定要在徹底戰勝落後的、反動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基礎之上,通過無產階級政黨的不斷「灌輸」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從而成為工人階級重要的強大思想武器。
  • 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播的路徑分析
    【關鍵詞】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傳播 作為我國的主導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有效傳播,對於全體社會成員養成與之相適應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價值觀,築牢整個社會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網絡時代,網際網路已成為社會思潮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鬥爭的前沿陣地。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 旗幟鮮明...
    他反覆強調要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指出在意識形態領域鬥爭上,我們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時候都不能旁落,否則就要犯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四)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主戰場。
  • 新聞主力軍挺進網際網路主戰場
    通過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上萬名新疆新聞工作者,正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活躍在新聞輿論工作主戰場,縣級媒體工作局面煥然一新。  新疆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工作始於2019年初,到今年10月,全疆85個縣市區的融媒體中心全部建成並接入自治區級融媒體技術平臺石榴雲。在石榴雲平臺的技術支持和內容助力下,各縣市融媒體中心不斷完善自身媒體矩陣建設,實現了華麗轉身。
  • 正確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辯證法」
    學習貫徹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首要任務是研究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特點和規律,自覺按辯證法辦事,統籌好意識形態工作中的若干重大關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堅持意識形態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統一。「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 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中國特色」
    接受敵人或者甚至朋友的用語——意味著不知不覺使自己成為他的俘虜。即使你能換一種方法來理解對方的談話,那麼你也會被他所掌握,因為你並不掌握語言背後的含義,它們往往是多重的,甚至是隱秘的。這樣,在任何爭論中都明擺著會失敗。擯棄了掌握得清清楚楚的現實生活概念,換取了意義模糊不清的偶像概念即換取了意識形態的幻影之後,無數善良的蘇聯人落入了政治騙子的手中。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但現有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體現在對作為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關鍵環節的意識形態話語能力建設問題的研究缺乏更為集中、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這也成為當前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問題研究亟待突破和加以深入探討的課題。
  • 如何看待網絡信息的意識形態功能?
    核心提示:近年來網際網路發展迅速,無疑成為當今社會最為重要的信息傳播途徑之一,由於網際網路的傳播有著快捷性、便捷性,它所傳播的內容便有著更廣泛的社會影響,我們該如何維護網際網路的秩序也成為了新的課題。
  • 美國沉迷大國競爭遊戲,學者:「意識形態十字軍東徵」註定失敗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近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及相關學者應美方邀請進行關於中美關係的交流活動,在講話中崔天凱指出,現在搞「意識形態的十字軍東徵」是註定失敗的兩國關係正在朝錯誤的方向發展崔天凱指出,目前,兩國的關係正在朝錯誤的方向發展,有人企圖破壞兩國努力了幾十年的成績,希望將兩方推向對立和衝突,美國部分人士處心積慮的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對砍,但是如今合作互惠互利才是大勢所趨。
  • 堅持中心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兩手抓
    比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還很突出,民生保障期望與社會建設進程差距較大,加之社會節奏加快,競爭加劇,由此引發的社會不良情緒、心理失衡增多,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衡心理的任務越來越重。又如,經濟社會的變革帶來精神文化的嬗變,社會環境的開放帶來思想觀念的活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激蕩,有效引領社會思潮、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任務越來越重。
  • 六方勢力入局 產業網際網路「3+1」範式確立
    2020年,企業數位化意識被疫情激醒,產業網際網路理論落地為應用場景,湧現出一批行業特徵明顯的商業模式,億邦智庫在深度走訪百餘家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和超過50位專業投資人的基礎上,億邦智庫認為,產業網際網路在在四方面因素的加持下,已經有六方勢力入場,形成「3+1」範式,未來的發展主線和格局基本確立。
  • 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及啟示
    西方發達國家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一些具體做法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我們對意識形態的掌控力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對意識形態掌控的措施  為維繫其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採取多種措施。  (一)教育:公民和道德教育成為國家和社會核心價值的傳承器和有效載體。
  • 怎樣看待意識形態問題
    作者:中國文化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張國祚  近期以來,有一種誤解,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於是,一些人對高校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不夠理解,甚至產生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意識形態問題為什麼不能迴避?
  • 藍皮書解讀13 | 網際網路巨頭瘋狂競爭的香餑餑:網絡廣告
    在移動智能時代,百度通過投資與併購形成了以AI技術為基礎、智能場景化的生態發展「樹」,不僅使百度搜尋引擎進一步成為網民的一種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與傳播方式,還成為網際網路搜索廣告發展的強大動力。可能現在提起搜索廣告,大家更多想到的是百度「魏則西事件」中的「莆田系廣告」和百度為人詬病的競價排名。
  • 將意識形態領域鬥爭 進行到底
    中國共產黨是由馬克思主義孕育催生和武裝錘鍊出來的政黨,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成為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精神支柱和鮮明的身份標識。回顧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曆程,正是由於有馬克思主義這個共同的思想基礎,才凝聚起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 青平:公平競爭,網際網路行業絕非反壟斷法外之地
    「反壟斷」一詞成為了風口浪尖上的話題。近年來,網際網路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更多需求,更是重塑了全球產業鏈分工,帶動產業成長,推動實體經濟朝著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也正是因為網際網路產業在經濟、生活中如此重要,所以能否維護行業公平公正原則顯得尤為重要。但隨著網際網路產業的迅速崛起,「頭部」企業佔據市場,壟斷行為伴生同行,不僅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秩序,更是阻礙了行業創新發展。
  • 太空低軌道爭奪日趨激烈 衛星網際網路競爭一觸即發
    不過,飛向「深空」只是中國航天的一面,對於習慣了「舉國體制」的中國航天而言,在世界範圍內,還有一個未來更激烈的競爭在那裡等待。這個領域,就是衛星網際網路。不同於人們熟知的通信衛星,衛星網際網路的軌道高度更低,數量規模更為龐大,其提供的服務亦是網際網路信息數據傳輸,是為「天網」。這個領域被視為一個新興的競爭領域,中國作為航天工業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居於領先的國家,自然在這場潛在的競爭中不會缺席。「踏破」ITU「我們得先研究研究ITU的有關流程。」
  • 美國量子網際網路與中國競爭
    我將很快返回不可破解的主張,但首先,讓我們研究一下量子網際網路藍圖涉及的內容。美國能源部新聞發布會在芝加哥大學舉行,透露了2月美國能源部國家實驗室,大學和企業之間會議的細節,該會議敲定了建立量子網際網路的計劃。來自川普總統於2018年12月籤署的《國家量子計劃法案》,與會者為圍繞量子力學原理建立的國家網際網路奠定了戰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