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及啟示

2021-01-1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 >>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 >> 成果選介 >> 學科成果 >> 馬列·社科

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及啟示 ——《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及啟示》成果簡介   2011年05月10日15:10  

  瀋陽師範大學孟迎輝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及啟示》(項目批准號為06BKS024),最終成果為同名研究報告。課題組成員有:鄧泉國、劉玉雁、張豔梅、孫曉玲、盧剛、安平、崔紅、柏琳。

  意識形態作為社會控制和整合的重要手段,歷來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長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十分重視並運用多種方法與措施掌控意識形態,有效地強化了人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認同。我國和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根本目的和任務存在根本差異,但是,這並不排除在一些具體做法上的相互借鑑。西方發達國家有效掌控意識形態的一些具體做法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我們對意識形態的掌控力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西方發達國家政府對意識形態掌控的措施

  為維繫其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採取多種措施。

  (一)教育:公民和道德教育成為國家和社會核心價值的傳承器和有效載體。在表面上西方國家沒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但是他們在實踐中所進行的「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等實際上就是我們所講的思想政治教育。西方國家非常重視思想政治教育,並把其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精心布置。在西方國家,大都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戰略地位,並由中央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統一領導和管理,緊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權,他們根據本國國情制訂公民教育的規劃、綱要、標準,確立公民教育的基本內容,引導理論研究的方向,充分調動和整合各種社會力量,不斷探索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二)宣傳:以大眾傳媒為媒介的輿論引導和政治控制。西方國家普遍注重輿論宣傳對公民的政治傾向和價值取向的影響。為了在實際上引導和控制媒體,西方國家政府一方面通過同媒體精英建立密切關係,另一方面採取各種手段如設立宣傳策劃機構、健全新聞發言人制度、主動出擊等方法巧妙地處理同媒體的關係,從而在實際上引導和駕馭了媒體,使媒體成為宣傳西方國家核心價值與理念的工具。

  (三)教化:凸顯人生的終極信仰,發揮宗教特有的意識形態功能。西方國家普遍實行「政教分離」。但這種分離只是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的分離,而不是宗教和政治的毫不相干,更不是思想和文化的兩不搭界。西方國家在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宗教的作用,政府通過提高宗教組織及其人員社會地位、整合各種宗教教育力量、對宗教事務實行依法管理等措施,有效地實現了對宗教意識形態功能的掌控,使宗教以它特有的方式強烈地影響著社會的意識形態。

  (四)疏導:社會思想多元化和輿情多樣化態勢下的引導。對社會輿情進行調查、分析、預警和引導,是西方國家政府意識形態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當今世界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從而使輿情也呈多樣化發展的態勢下,輿情疏導的作用更加凸顯。西方國家紛紛建立起了包括社會輿情調查機制、社會輿情宣洩機制、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和輿情危機管理機制在內的相對完善的社會輿情疏導機制,從而暢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有效化解了社會矛盾,保持了社會政治認同與穩定。

  (五)管制:以硬性約束手段強化意識形態領域的固有秩序。在通過正面的教育宣傳的同時,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非常重視對文化事業和媒體宣傳等意識形態領域的強制性管制。一方面,通過設立獨立管制機構等組織形式進行專門監管;另一方面通過硬性約束的手段如立法限制、行政幹預甚至使用暴力等措施,把人們的言行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從而保障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合理性及其主導地位。

  (六)外攻:以醜化他國特別是敵對國意識形態來提高本國意識形態的地位。為達到控制意識形態的目的,西方發達國家一貫對他國具有競爭力的意識形態進行攻擊。特別是當國內矛盾比較尖銳時,更是適時提升外攻戰略,向社會主義國家及有關國家發動意識形態進攻。他們不僅通過報刊書籍、廣播電影電視、網際網路等傳媒、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宗教勢力有效地輸出西方價值觀,而且通過培植、扶持和豢養對象國「持不同政見者」、「反對派」, 利用對象國突發事件等問題直接攻擊和醜化他國意識形態,從而達到緩解國內矛盾,加強意識形態控制的目的。

  二、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掌控意識形態的特點與效果

  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掌控意識形態的措施和手段呈現出鮮明的特徵。

  第一,整合各種社會力量,齊抓共管,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掌控體系。在西方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參與者是極其廣泛的,無論是學校、家庭、社區還是大眾傳媒,無論是政黨還是宗教團體,所有的人員、所有的場所、所有的時機都被用來宣傳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形成了意識形態工作中齊抓共管的局面。

  第二,顯性方式與隱性方式交叉結合,隱形方式極為突出。西方國家把意識形態抽象的理論、價值觀融化在日常具體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境中,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具有極強的滲透性和隱蔽性。

  第三,軟硬兼施,正向引導與反向制約有機結合。西方發達國家政府維護意識形態的手段既有正面的宣傳、教育、教化和疏導,也有強制性的管制,軟硬兼施,兩種手段比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提高了意識形態掌控的實效。

  第四,傳統與現代並用,掌控手段日益走向科學。西方國家非常重視對傳統有益方法的承繼,並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研究新的方法和手段,使管理手段日益走向現代和科學。

  第五,對外瓦解與對內掌控並舉。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重視外攻的作用,對外採取各種手段進行攻擊他國主要是敵對國的意識形態,以醜化他國意識形態來達到提高本國意識形態的地位的目的,尤其是當一國矛盾重重導致意識形態發生危機時,外攻戰略會得到非常的強化。

  西方國家對意識形態的掌控強化了公民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增強了對資本主義制度與價值的認同,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從而成為西方發達國家制度合法性的重要源泉。

  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有效掌控意識形態對我們的啟示

  面對日趨複雜的形勢,如何有效加強意識形態工作是我們黨和國家面臨的新課題。西方國家的一些做法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一)堅持政治性,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政治性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價值取向。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為了鞏固其政治統治,都要竭力維護和發展其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在表面上標榜和主張「思想多元化」和思想自由,但實際上貫徹始終地固守資產階級思想的「一元化」。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這是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問題。

  (二)堅持科學化,不斷創新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競爭力和免疫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需要靠自身的科學權威和理論權威來加強,科學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王牌。我們必須以不斷創新的精神,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這是目前我們在激烈的意識形態競爭中,在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處於強勢和擴張地位的情況下,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戰鬥力和免疫力的首要任務。

  (三)堅持「系統化」,形成意識形態工作的合力。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讓黨和國家的意識形態被社會所接受和認同,轉化成社會公眾的社會心理,這個轉化過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西方國家的經驗啟示我們,政府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充分發揮統一規劃和協調的作用,實現對各種社會教育力量的整合,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意識形態工作大系統。

  (四)堅持「滲透化」,積極探索和創新意識形態工作的運行方式。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有效性與傳播的方法和形式直接相關。我們必須在創新形式上下工夫,堅持「滲透化」,將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和觀點滲透到我們工作的各個方面,使其能夠真正做到引導社會心理,充分發揮價值導向作用。

  (五)堅持規範化,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的監管機制。思想和文化領域工作的特殊性,使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階級都要加強意識形態領域的監管。西方國家規範化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鑑。從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必須加速進行以法律為核心的各項制度建設,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的監管機制。

  (六)堅持學科化,提升意識形態工作的水平。做好意識形態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採取科學的態度把其當做專門的對象來加以研究。目前,我國的學科化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因此,作為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黨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必須採取法律手段、財政投入等有效措施,加大學科化研究的力度,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在規律。

  (七)要堅持開放性,積極開展思想領域的鬥爭,增強維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的主動性。意識形態領域歷來是國內外敵對勢力進行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為了保障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對國內外各種敵對思潮進行有力地回擊,把建設與批判有機地結合起來。

  多年來,意識形態問題一直是我國理論界研究的重點。但以往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兩個方面:一是西方國家如何利用意識形態問題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滲透與演變;二是我們如何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相對來說,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自身掌控意識形態的手段與措施等問題,則缺乏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因此,該研究報告對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我國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責任編輯:高巍)

相關焦點

  • 李豔豔:警惕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新型話語工具
    在裡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美國等西方國家極力否認發達國家應為其在工業化進程中累積造成的大氣環境汙染「買單」,反而要求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制定更大力度的減排目標。正是由於西方發達國家推諉自身責任並對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進行道義施壓,這些重要的世界性環境會議都未能達成有約束力的文件,使得環境汙染減排的責任難以在各國具體落實。
  • 楊娜:西方發達國家治理體系建構內涵及特徵
    發達國家在治理理論的形成與完善、治理實踐的探索與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弊端與不足。  發達國家的主要治理模式  一是以引入市場競爭和明確各方職責為特徵的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將政府職能再定位,進而調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 網絡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有效傳播的路徑分析
    另一方面,對於少數挑戰主流價值觀、非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名人博客,要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或關停等處罰。 政府(務)博客是提高公眾對主流價值觀認同度的重要工具。主要政府官員設立的個人博客、政府職能部門開通的政務博客,方便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交流,既有利於政府傾聽公眾的政策見解和百姓的心聲,也有利於公眾了解政府的政策意圖。
  • [環保微講座]發達國家大氣治理有哪些啟示
    [環保微講座]發達國家大氣治理有哪些啟示 原標題:   作者:張遠航(北京大學教授)、王金南(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  區域重汙染頻發、大氣能見度下降和多數城市空氣品質不達標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環境問題
  • 張濤甫:網際網路成為意識形態競爭主戰場
    一些尖銳、刺耳的「極左」聲音,在網絡空間極易被放大,被人過度解讀,幹擾了中國社會的意識形態視聽。   第六,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競爭全球化的趨勢在所難免。對於中國這樣具有獨特意識形態傳統的國家,突然間被推向全球化的網絡空間,其先天劣勢不難料見。
  • 除西方外,為什麼只有東亞才有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和地區分布圖: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世界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以及大洋洲,這些都屬於西方國家。除此之外,也就只有東亞有發達國家(或地區)了,主要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近代文明在歐洲產生,歐洲具有先發優勢,北美、大洋洲都是歐洲移民建立的國家,它們成為發達國家很容易理解。那麼,東亞又憑什麼有這麼多的發達國家(或地區)呢?1.古代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歷史基礎好。韓國是由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發展而來,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很深,後來又長期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存在,信仰儒家和佛教,使用漢字。
  • 當前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幾種錯誤思潮
    在企業(尤其私營企業)那裡,主要表現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可以不管職工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福利,也可以忽視環境代價;在地方政府官員那裡,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至上、經濟掛帥、GDP崇拜,經濟增長成為最大的政治。另一方面,它還會自覺不自覺地將物質發展水平作為衡量文化先進落後、文明高低優劣的尺度,進而把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作為追求目標。這樣,就很容易產生「文化自卑感」,導致歷史虛無主義,也很容易將追求財富、金錢、消費和享樂完全當成一種個人表達、個人權利和自我價值實現,落入西方宣揚的「普世價值」的窠臼。
  • 社評:歐洲莫押賭疫苗,莫被意識形態左右
    在英國發生變異的新冠病毒有很高几率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西方國家的反應雖然很快,但都表現在與英國斷航上,是恐懼中的自保,歐洲與英國斷航還導致這是英國脫歐遭歐洲在關鍵時刻「遺棄」的聯想。西方的聖誕長假正在開始,儘管一些國家做了防疫宣傳和相應規定,但這期間的人員流動和聚會註定還是會增加,從而使變異病毒找到更多的傳播機會。當疫情洶湧且情況不明時,保持嚴格的社交距離被證明是效果最好的辦法,然而西方社會就是很難做到這一點,這成了西方體制和生活方式面對疫情暴露出的嚴重軟肋。遺憾的是西方社會在政治和輿論層面都不願意正視這個軟肋,也缺乏花力氣補上它的積極性。
  • 維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的四個關鍵
    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意識形態領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陣地,意識形態鬥爭是沒有硝煙、撲朔迷離的暗戰。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緊密聯結在一起,不同思想意識、政治理念、價值觀念相互交流、交融、交鋒,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面臨嚴峻挑戰。1.西方發達國家把意識形態爭奪戰作為實現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 翁鳴江:是否能化解西方話語,走出「文明衝突」的陷阱?
    美國政府的整體對華政策也越來越顯激進,讓越來越多的旁觀者有擦槍走火的擔心。客觀來說,川普政府上臺後很長一段時間,除了對中國惡意挑起貿易戰和科技戰之外,至少川普本人並沒有從意識形態上把中國視為敵人。但是,由於新冠疫情在美國失控,導致經濟衰退等越來越多社會問題之後,川普政府為了轉移注意力,贏得近期的大選,最後還是回到了以意識形態反華的傳統舒適區(comfort zone)。應當看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世界,當前在意識形態上的優越感和傲慢情緒,是在和前蘇聯和中國的長期對抗和對立過程中形成起來的。
  • 裡根政府減稅政策回顧及啟示
    A減稅背景  在美國前總統裡根執政之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普遍信奉凱恩斯主義,凱恩斯經濟學家W·菲利普斯分析了美國1861—1957年的經濟數據,提出了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之間呈現負相關的理論,稱之為「菲利普斯曲線」。在該理論的影響下,政府為了經濟發展往往能忍受較高的通貨膨脹率。
  • 積極掌握意識形態的話語權
    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強有力領導下,意識形態工作更加奮發有為,意識形態工作基礎逐步鞏固。但同時在意識形態領域也有值得關注的苗頭傾向,既有對中央意識形態工作要求的模糊認識,也有歷史虛無主義的沉渣泛起,又有意識形態載體問題的凸顯,還有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與圍攻。總之,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思想分化傾向。
  • 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原標題:從四個維度做好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當前,隨著網絡信息科技的日新月異,意識形態工作呈現出從傳統領域向網絡領域延伸的特點,而網絡意識形態在國際、國家、社會、個人不同場域中所面臨的挑戰及實現的目標指向各異。因此,對網絡意識形態不同場域基本定位的正確認識,既是當前我國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回應,也是有效應對網際網路風險、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 沒有任何理由搞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抗那套了
    中國作為疫情最早的受害者,承受了來自西方的一些媒體、政客特別是反華勢力的不實指責和攻擊,而他們對中國發起的這些輿論攻勢,更多是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政治目的。比如,西方某些政客炮製陰謀論,稱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後來被科學界打臉。
  • 沒有任何理由搞政治和意識形態對抗那套了
    中國作為疫情最早的受害者,承受了來自西方的一些媒體、政客特別是反華勢力的不實指責和攻擊,而他們對中國發起的這些輿論攻勢,更多是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政治目的。比如,西方某些政客炮製陰謀論,稱新冠病毒來源於武漢病毒研究所,後來被科學界打臉。比如,中國在疫情暴發之初,採取了嚴格的封鎖措施,並對病患進行集中隔離,一些西方媒體將之解讀為對自由人權的侵犯。
  • 傳統、理性及意識形態的多重變奏——傳統觀問題再探
    本文著重揀選出傳統觀問題上較為顯著的存在的兩種概念之分、兩種觀點之爭以及兩種態度之變的矛盾,從傳統的兩種用法、傳統與理性的關係以及傳統與意識形態的關聯性的幾個視角重新審視傳統。此三者不僅是傳統觀上較被忽視和有待深入理清的幾個問題,而且作為不同視角彼此之間又互為佐證和補充,恰能得出共同的結論與啟示。這也為我們持有一種更加理智與明確的傳統觀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 倫理道德與大眾意識形態領域的「中國問題」
    兩部報告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首批重大招標課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的思想道德與和諧倫理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託項目,「當前我國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兩大課題研究為依託,集中呈現了歷時五年,在對江蘇、廣東、廣西、新疆四省(區),政府公務員、企業家與企業員工、青少年等六大群體「萬人大調查」基礎上,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包括了十三份倫理道德狀況報告和二十三份大眾意識形態狀況報告
  • 新時代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面對新時代加強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這一緊迫而重大的時代課題,學術界從不同的角度對此予以探索研究,湧現了一批相關的學術專著和論文。本文以能力建設為視角就國內學者有關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研究現狀做綜合性評述,以期為進一步推進黨的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的研究和貫徹落實提供一定的啟示。
  • 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 奪取意識形態鬥爭新勝利
    在新時代,我們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引領、科學整合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廣泛凝聚社會不同階層建設者的共識、力量,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發揮了引領作用,在抵禦西方對中國的意識形態滲透、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偉大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霸權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人民日報》刊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的文章,文中稱意識形態鬥爭是中共面臨的八大「新的偉大鬥爭」之一。「強權政治和霸權國家試圖對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們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招牌,大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6月上旬,中紀委曾批中國社科院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