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2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75歲的劉蘇明不顧家人反對,打車從成都回到了自己工作的什邡市第四人民醫院,和六十幾年前背著家人踏上西行的列車一樣, 劉蘇明覺得,自己是受到了使命的召喚。
當年的那個聲音是「奉獻青春,保衛邊疆」,如今再赴前線,白衣變鎧甲,劉蘇明只留給家人一句話——「誰讓我是幹這個的呢。」
報名參軍
遠赴新疆
年少時,劉蘇明在家鄉跟著一個江湖郎中學醫,某年,村裡爆發了瘧疾,師傅對少年劉蘇明說,這對咱們來說是個機會,是個好事兒啊。劉蘇明當即反駁道:「你心不好,這麼多人生病,怎麼能是好事。」氣急敗壞的師傅扇了劉蘇明一耳光,挨了打的劉蘇明回到家中苦思冥想了一夜,決定放棄學醫。不久後,他便報名參軍,不顧家人的反對,遠赴新疆,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1964年10月,隨著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劉蘇明所服役的馬蘭基地開始為外人所知,他曾被聶榮臻、張愛萍等接見過,那時候保密工作很嚴,都是後來才知道他們是領導。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在部隊屢次立功後,劉蘇明得到了一個保送去醫學院的名額,進修完成後,他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軍醫工作。至此,他又重新回歸到學醫的道路。
因為核試驗,那裡有暴露於伽馬射線裡的嚴重危險,他和戰友們穿著丁基橡膠防化服,背著30斤的微型冷熱調節系統,每天要在戈壁灘走上十幾公裡。回憶起過去,七十多歲的劉蘇明臉上仍然閃著興奮和自豪的光芒。
轉業地方
盡職盡責
1979年,劉蘇明轉業到什邡市衛生局,幹了幾年後,劉蘇明覺得自己「還是適合當醫生」,而後又主動申請到什邡市中醫院上班。在服務地方患者群眾的工作中,他不改軍人本色,全心全意、一絲不苟,努力把醫務工作做到最好。2005年,本該退休的他被什邡市第四人民醫院特聘坐診專家門診,他又重新回到了崗位。
2019年12月10日,醫院領導為了讓名醫技術傳承,發展中醫藥文化,發揚中醫治未病的作用,特意組織安排了正式的學術傳承拜師儀式,安排了一位年輕醫生跟師,對此,他常說:「領導太抬愛我了,我也一定把我所有學到的東西都教給土地。哪怕有一天,我老得看不動病了,他也能代替我繼續為人民健康服務。」
面對疫情
老戰士再上新戰場
疫情發生之前,劉蘇明每日的門診量在二三十人左右,這對於75歲高齡的他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兒,他時常忙得忘記了喝水,有時候中午2、3點才忙完回家吃飯。
劉蘇明的愛人也曾經是市人民醫院的醫生,雖然很理解和支持他,但見他總是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非常心疼,他卻說:「我的病人好多都是從廣漢、德陽過來的,病人大老遠的來了,都是因為病情急,是相信我,我不能讓人白跑一趟。」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在得知醫院同事全都停止休假,回院上班後,本來在成都與兒子一家團聚的劉蘇明立馬打車回了什邡,面對家人的挽留,他只留下一句話,「我要不是醫生就算了,誰讓我是幹這個的呢。」
回到崗位後,憑著多年應對突出公共衛生事件的豐富經驗,他引領醫院同仁高效有序地做好各項防控工作,親自示範院區消毒,親自指導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及醫院感染科防護隔離工作,「劉老師曾經也在部隊醫院的傳染病區工作過,經驗很豐富,聽他給我們講述過去的故事,在以前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們都堅持下來了,我們也很受鼓舞。」同事張小萍告訴記者。
過去幾十年中,他穿越過羅布泊的強輻射區,經歷過非典的艱難時期,行進在2008年抗震救災的隊伍裡。如今,年過七旬的他再次披掛上陣,堅守在抗疫一線,他總是謙虛地說「我也沒有做出過什麼突出的貢獻,但是每天能看幾十個患者,我心裡就很踏實了。」
識別上圖二維碼進入【抗擊肺炎】家報專題報導
原標題:《他75歲,穿越過羅布泊輻射區,經歷過非典,這次遇上新冠》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