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超豪:培養出中科院士9人,臨終遺願讓人淚目

2020-12-03 不二書

「任何一門學問,都要有興趣和愛好!」

2012年6月24日,我國著名的大數學家谷超豪先生與世長辭,眾人似乎還記得在80歲高齡的時候,谷超豪先生還在說:80古稀今不稀,他的願望是繼續奮鬥在一線,多奉獻幾年時光,為我國的教育繼續做貢獻。

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值得被世人銘記一生。

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谷超豪先生的一生歷程。

1926年5月,谷超豪先生在浙江溫州高盈裡古氏宅院之內,溫州被稱之為「商賈之鄉」,可是它還有一個別稱叫做「中國數學家之鄉」,在這片浙南土地上,孵育了許多數學家。

比如現代數學播種人姜立夫先生、現代第一幾何學家蘇步青先生、中國第一本數學雜誌的創始人黃慶澄先生等等……當然,還有數學家谷超豪先生。

谷超豪先生從小就對數學充滿了興趣,因為這種興趣從而培養出了數學思維,什麼叫數學思維?在他三年級的時候,當他遇到「雞兔同籠」、「童子分桃」等數學應用題,別的同學都按照老師的方法求解,但谷超豪先生卻在想能不能不用老師的方法,尋找更簡單的方法來找出答案。

這樣的思考一直伴隨著他的童年時光,從而在這樣的基礎上,他在數學上的領悟比童年階段的孩子高出了許多。

1938年,谷超豪先生考入了溫州中學,這個中學的教育水平在浙南地區,乃至於整個江浙地區都是首屈一指的,裡面有許多學霸,而谷超豪先生則是學霸中的學霸,特別是在數學這個科目上,谷超豪先生更是永遠的第一人。

大家都知道,1938年日軍轟炸溫州,對於那個時代的學生而言,學習知識是艱難的,日軍的飛機常常帶著巨大的轟鳴聲從溫州上空掠過,炸彈落下爆炸聲讓人驚心膽戰。

但這樣的艱難並沒有抹滅那一代少年刻苦學習的決心,因為他們知道,此刻的他們不能上戰場拯救祖國於危難,但危難過後祖國的崛起需要他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並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話。

對於谷超豪先生而言,年少目睹祖國的屈辱,更加堅定了谷超豪努力學習日後報效祖國的信念。

在1943年穀超豪先生考入了浙江大學,在這座大學裡,谷超豪先生遇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數學大師蘇步青,蘇步青先生對於谷超豪先生影響非常大,特別是蘇步青先生講解數學時那種條理清晰、圖文並茂的方式,讓谷超豪先生非常著迷。

從而在1948年大學畢業後,谷超豪先生選擇了留在浙江大學,並繼續跟隨蘇步青先生學習。在1953年又跟隨蘇步青先生一起來到了復旦大學從事古典微分幾何的研究,這項研究是國家制定的10年科學規劃中的一部分。

這個時期,我國在計算數學、概率論、偏微分方程這些領域中還很薄弱,所以那一代的數學大師們一頭扎進了這些領域,為的就是讓我國能夠在這些領域中能夠挺起腰杆來。

當時間來到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上天給了世界很大的震動,上級找到谷超豪先生說要公派他到蘇聯學習,此時的谷超豪先生在他所研究的領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去蘇聯學習意味著要放棄現有的研究歸零重新出發,這對於任何一名研究者都是艱難的。

但是,谷超豪先生沒有絲毫猶豫,因為他知道祖國需要解決空氣動力學的數學問題,自此谷超豪先生去了蘇聯。

在兩年的學習中,谷超豪先生從莫斯科大學的物理數學畢業,獲得了該科學類目的博士學位,對於他而言,個人的成就他並不覺得有多重要,因為如果這些成就僅僅只是幫助自己,不能為祖國貢獻力量,那麼這些成就就是無作用的。

在學術上,從1960年開始,谷超豪進入到了學術的豐收季,在他所專研的流體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問題,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些成功對於他個人、對於祖國、甚至對於全人類都非常重要。

從而在1974年,復旦大學組成了科研組,這個科研組的領頭人就是谷超豪先生。這個科研組有多牛呢?當時楊振寧先生早已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在研究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時,他找到了谷超豪先生這個科研組,與之合作最終證明了這一規範場初始問題的局部解的存在性。

而除了研究學術,谷超豪先生也不忘為祖國培養後繼的人才。

早年穀超豪先生的恩師蘇步青就說過:我的學生谷超豪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我了,但有一點,谷超豪沒有超過我,那就是他沒有培養出像谷超豪似的學生!

蘇步青先生的這句話讓谷超豪先生非常汗顏,所以他立志在做學術之外要好好培養學生,讓祖國以後也能有新鮮血液。

所以從教60年,谷超豪先生給出了一份讓他老師蘇步青先生和祖國滿意的答卷:

谷超豪先生從教60年,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其中湧現了像李大潛、陳怒行、洪家興等9位中科院院士。在2008年教師節,谷超豪當選中國教育功臣,為新中國的教育貢獻了不朽的功勳。

在2012年穀超豪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7歲,臨終時他的遺願依舊和教育有關:「希望能跟夫人一起,再培養出幾位新的數學優秀人才。」

以前有人問新中國崛起的原因,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有這些老科學家們不留餘力的為祖國做貢獻,這就是我們祖國崛起的原因。

對於教育谷超豪先生是專業的,而對於數學教育谷超豪先生更是有很多心得。

曾經有人問谷超豪先生,說在他的數學學習中,有沒有對其影響很的書或者人,谷超豪回答: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它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劉薰宇是誰?

他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

他有多厲害?

先給大家介紹一所神一般存在的中學,說完這個中學,大家就知道劉薰宇有多厲害了!

這所中學名叫:春暉中學。

這所學校有多牛呢?

校董陳春瀾:著名實業家。有一個說法叫做:前有胡雪巖,後有陳春瀾。校長經亨頤:著名教育家。美術老師:豐子愷。音樂老師:李叔同。國文教師:朱自清。自然科學老師:張孟聞,動物學家,中國生物科學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書法課:于右任,百年學法第一人。此外,還有蔡元培,蔣夢麟,何香凝,葉聖陶,張大千,廖仲愷,黃炎培,陳望道等等前來常來春暉中學講座。

那麼數學老師是誰呢?

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劉薰宇。

在數學教育這個領域,劉薰宇絕對是民國大師級的存在。

對於很多孩子而言,數學是枯燥的,它不像語文那麼討喜,但卻非常重要。大家可以觀察下自己孩子的班級裡面,數學成績不會像語文成績那般,從及格到良好到優秀,一級一級。數學一般除了優秀就是及格或者是差。

語文小學沒有學好,到初中還可能惡補一下跟得上,而數學小學基礎沒有打好,初中絕對跟不上,初中跟不上那高中就真的沒有辦法了。

數學是一門啟蒙基礎極為重要的學科,我有個侄女剛剛上五年級,女孩子一般對於數學都不太喜歡,但自從給她看了《劉薰宇數學四書》這套書之後,她開始覺得數學原來這麼有趣,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這套書一共四冊,第一本是《馬先生談算學》

這本《馬先生談算學》是劉薰宇先生以第三人稱——「馬先生」的口吻進行書寫的:

主要圍繞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裡面收集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這套書是以故事為框架書寫完成的,讓小孩子們從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裡弄懂算數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

這本《數學趣味》所收錄的都是劉薰宇從日常生活中隨處拾來的數學文章。

這些文章裡的內容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難、令人頭痛的數學題材,但經過經過劉薰宇的巧妙書寫,枯燥的算術都變成趣味豐富、令人愛讀的文字了,可以說能讀懂字的人都可以看懂。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數學的園地》這本書比較系統地說明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

這些抽象、枯燥的高等數學內容,經過作者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

第四本是《因數和因式》。

這本是把算學中有關因數的部分和代數中有關因式的部分抽取出落,加以整理和綜合,集中而有系統地說明其基本形式,總結有效的思考與演算方法。通過幫助孩子融會貫通,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因數和因式這個理論體系。

可以說通過這四本書,可以讓小學到初中的孩子打下一個紮實的數學基礎,數學和其他科目不一樣,像語文、英語基礎沒有打好,還可以惡補回來,但數學基礎沒有打好,過渡到高中就很難扭轉過來了。

所以我建議家裡面有孩子的親們,如果數學成績不理想,可以給孩子買一套回去看看,只要用心讀完這四本書,相信他對數學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成績提升也會慢慢顯現出來的。

這套《劉薰宇數學四書》原價是148元,現在出版社給我們的折扣價是99元,99元也就是一張電影票,一桶爆米花的錢,現在電影院不能營業,正好把錢省下了。用這99元為孩子購買這樣一套數學寶藏書,怎麼都是值得的。

畢竟在這個應試教育的年代,成績雖然不能決定一切,但成績卻能在決定之外有更多的選擇性,這非常真實。

點擊下面橫條便可參與購買,現在下單,我們明天就安排發貨,爭取早點把書送到孩子手中。

相關焦點

  • 谷超豪院士:數苑嘗百味 人生大胸懷
    1926年穀超豪院士出生他是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在當今核心數學前沿最活躍的三個分支——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及其交匯點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數學大師;他亦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從教幾十年,培養了李大潛、洪家興、穆穆等9位兩院院士和一大批優秀的高級數學人才
  •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病逝 復旦大學生作詩紀念(圖)
    新聞原標題:谷超豪:「處處留心皆數學」  張炯強 傅曉暄  「數理巨擘出西關,種下芬芳桃李園。後學亦當多努力,不負春暉報湧泉。」昨天,當一代數學大師谷超豪院士逝世的消息傳進復旦大學校園,一首紀念谷老的詩便在校園網傳誦,它的作者是復旦數學科學學院2008級本科生趙磊。
  • 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數學王國的"戰略家"(圖)
    談學生——我的老師蘇步青先生曾經說:「谷超豪有一件事不如我,那就是沒有培養出超過他的學生。」他希望我能夠好好培養學生,現在我覺得這一點我應該也做到了。研究數學和教學生是我平生兩大樂事。我的思想都可以貢獻給學生,我的研究都可以為學生開路。  談夫人——我們家庭的研究氣氛很濃,我們的樂趣在於我們都是研究數學的,她做的事情講給我聽我能夠理解,我做的她也能夠理解。
  • 相交相知二十載 溫籍院士孫義燧解讀谷超豪
    核心提示:談到谷超豪的成長曆程,孫義燧總結兩點:一是那一代人讀書風氣盛,深受永嘉學派經世致用的學說浸潤;二是他們都很愛國,一生堅持科技強國的抱負。【專題】溫籍院士谷超豪逝世溫州網訊 「像谷先生這樣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出一個。 」中科院院士、溫籍天體力學家孫義燧如是感慨。這句感慨道出谷老離去之後的共同憂慮:他留給後學的財富,我們社會怎樣繼承,曾經孕育大師的沃土如何才能再出大家?
  • 谷超豪:加減乘除的人生
    (網絡圖)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揭曉,中科院院士、著名數學家谷超豪獲此殊榮,以表彰其在純粹數學和應用數學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及其在是航天工程的基礎研究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谷超豪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谷超豪:學海茫茫欲何之人生幾何學幾何
    新聞視點:蘇步青先生對您有這樣的評價,「谷超豪只有一點沒有超過老師,就是沒有培養出像谷超豪似的學生來。」對蘇老這樣的評價您有什麼看法?  谷超豪:對蘇老的評價我愧不敢當。我帶的研究生中有3位已經是院士,一些年輕的教師的科研水平也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對待學生比較嚴格,盯得比較緊。
  • 谷超豪:徜遊在數學的海洋裡—新聞—科學網
    在哥哥谷超英的影響下,谷超豪積極參加讀書會的活動,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寫文章、貼標語,為抗日宣傳做後勤工作,逐步開始信仰馬列主義。1940年3月,經同校學生馮增榮介紹,年僅14歲的谷超豪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世界著名數學家谷超豪逝世
    本報駐溫州記者 甘凌峰    世界著名數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谷超豪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昨天凌晨01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谷超豪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有很深的溫州情結。
  • 「能得人和事不難」——谷超豪與中國科大的非線性科學研究
    1988年9月20日谷超豪校長主持郭沫若銅像揭幕儀式郭光燦教授和俞昌旋教授先後於2003年和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辛厚文教授的一項成果也獲得了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谷先生一直對我們強調,要在理論上做深入研究或者在應用上真正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而不是發表多少文章。同時,他要求對研究生也要注意交叉培養,這些使我獲益匪淺。」李翊神說。
  • 4次落選院士,卻意外當選美國院士,她的一句話讓人淚目
    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她卻意外當選了美國科學院的院士,而且是第一位獲得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榮譽的中國女科學家。更何況,美國科學院院士只是一項榮譽,美國人自己也並沒有看得那麼重,也不會因為有了院士的頭銜,就更容易申請到經費。
  • 中科大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其中4人是外國院士
    四十多年來,中科大少年班共培養出5位院士:張亞勤,1978 級少年班學生,澳大利亞國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總裁。駱利群,1981 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莊小威,1987 級少年班學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學教授。以上5位院士,只有1位是中國的院士,其餘4位是外國的院士,這著實讓人覺得惋惜。少年班培養出5位院士,這是該贊還是彈?
  • 著名數學家谷超豪6月24日於滬離世 網友:巨星隕落
    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今天上午發布消息,證實谷超豪先生去世   (資料照片)    東方網記者唐漪薇6月24日報導:著名數學家谷超豪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24日01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消息於今天上午9:29時許公布於復旦大學官方微博,不到40分鐘,即被轉發1230餘條,人們紛紛向這位偉大的學者致以哀悼。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送別我國唯一小兒內科院士胡亞美,生前仍掛念惡性腫瘤患兒
    10月7日早上9點,胡亞美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實習生 張晨陽 圖10月7日,連續陰冷幾日的北京難得放晴,但空氣中仍夾著寒意。上午9時,裹著棉衣棉服的人們絡繹來到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我國唯一小兒內科院士胡亞美。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共有61人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其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3名溫籍科學家榜上有名。已逝世的溫籍院士有:張肇騫、蘇步青、夏鼐、施立明、鄭振鐸、伍獻文、谷超豪、王克明。在今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名單出來前,健在的溫籍兩院院士中,年齡最小的是鄭曉靜,出生於1958年,年齡最大的是伍榮生,出生於1934年,今年已是83歲高齡。而本次當選院士的4名溫州人則紛紛刷新了溫州院士的最小年齡。沈志勳出生於1962年,滕錦光和謝作偉出生於1964年,吳朝暉出生於1966年。
  • 七夕情人節~院士情侶如何撒狗糧?
    「人氣」不相上下的還有另一位科學家,她就是李蘭娟,是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建議的女院士。那天她發了條朋友圈:「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房刀。」錢三強逝世後,何澤慧一直居住在他們中關村的老房子裡,家裡也保持著和錢三強在世時的原樣,即使後來老房變得破舊不堪,即使有更好的院士樓供何澤慧居住,她都拒絕了。這或許是他懷念丈夫最好的方式吧。
  • 14歲入黨的谷超豪 人生多傳奇
    讀初中時的谷超豪  昨天,聽聞谷超豪逝世的消息,電話那頭的馮增榮,語調黯然:「超豪比我還小几個月,他是1926年5月生的,我是1925年12月生的。當年讀書會的老同學、老戰友,如今一個個都去了。  馮增榮與谷超豪的哥哥谷超英,是最早參加這個讀書會的幾個人,讀書會的主要內容就是引導同學們讀馬列主義的書,比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等等,同時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動。  不久,谷超豪也跟隨哥哥參加了讀書會。在馮增榮的記憶裡,少年時代的谷超豪,敏於事,勤於學,心向革命,貌似靦腆,心若磐石。
  • 老人臨終前,為何會出現「迴光返照」?是不舍離開?真相讓人淚目
    在生活中,可能有的人有過親人離開的經歷,會發現他們在離開之前,會有一段時間出現「迴光返照」了,會以為這是身體好轉的跡象,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如此。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親人不舍離開嗎?別錯過最後告別的機會,看完答案,真的讓人淚目。為何老人去世前,會出現迴光返照?
  • 《遺願清單》:有的人徵服星辰大海,有的人依然囿於晝夜廚房和愛
    古埃及人對死亡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靈魂來到天堂的入口,上帝會問他們兩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將決定他們是否能進入天堂。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樂趣?第二個問題:你是否為他人帶去快樂?這個美麗的傳說來自於2007年的美國電影《遺願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