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我國唯一小兒內科院士胡亞美,生前仍掛念惡性腫瘤患兒

2021-01-10 澎湃新聞
10月7日早上9點,胡亞美院士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廖瑾 實習生 張晨陽 圖

10月7日,連續陰冷幾日的北京難得放晴,但空氣中仍夾著寒意。上午9時,裹著棉衣棉服的人們絡繹來到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送別我國唯一小兒內科院士胡亞美。

就在4天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亞美因病逝世,享年95歲。按照臨終遺願,她的遺體將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

「胡老高風亮節,做出了很多貢獻,不光是為首醫,也為首都的兒童醫學事業乃至全國兒童醫學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我們希望以後能遵從老人家的遺願,把她的遺體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繼續用於祖國的醫學研究,人才培養。」 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孫力光鞠躬告別胡亞美後,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首醫一定牢記胡老的囑託,全力以赴推進醫學工作的發展。

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告訴澎湃新聞,胡院士生前最為掛念的就是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患兒。

終其一生為兒童健康

公開資料顯示,胡亞美出生於1924年4月,是我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終其一生致力於兒科醫學事業發展。

20世紀50年代,胡亞美研究制定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小兒營養性貧血治療和預防方案。60年代,她悉心研究嬰兒腹瀉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臨床特點,制定並推廣了新型輸液療法,使該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

1976年,兒童白血病嚴重威脅兒童健康,她將研究方向確定為兒童白血病及腫瘤性疾病,經過不懈努力獲得突破,至1982年,胡亞美團隊已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五年無病存活率提高到50.6%,從而改變了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傳統觀念。

孩子的健康是其一生的牽掛。她曾說過:「沒有什麼比把孩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更令我感到高興的了。」

李景梅曾在胡亞美身邊當過一年多的秘書,常隨她一起出門診,胡老為多給一個孩子看病廢寢忘食的樣子讓她倍感心疼。

「很多白血病的孩子,家裡是農村的,沒什麼錢。」李景梅印象深刻,當年一個12歲的孩子,每個星期都要從老遠的村裡到北京兒童醫院來打抗癌藥,但為了省住宿費,只能當天到。

「孩子父母一早賣糧食,換一百塊錢,緊趕慢趕到兒童醫院也已經12點半了,我們要給他打針又得半個多小時,胡大夫那時候就是從早上來一直不吃飯也要給這個孩子看完。」李景梅稱,有時候給這個孩子忙完可能都到下午兩點,那時候胡老已經70多歲高齡,而且還有胃下垂的毛病,身體也不好。

「她總是習慣性地先想著別人。」李景梅還記得,胡老不喜歡人們叫她院長,胡大夫是她最喜歡的稱呼。

但白血病患兒的胡奶奶還是走了。更令人感慨唏噓的是,胡亞美還是我國唯一的小兒內科院士,這無疑是兒科領域的巨大損失。

據《北京日報》報導,我國兒科界一共只有三位院士,全部都在北京兒童醫院。諸福棠院士早已駕鶴西去;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張金哲院士在今年9月25日剛剛慶祝了99周歲的生日。胡亞美院士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也是我國小兒血液病學科的創始人。

「作為晚輩,這(胡院士去世)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原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主任吳敏媛是胡亞美的學生,在她印象中,胡老對工作兢兢業業,自始至終為事業奮鬥。

倪鑫說,胡院士生前最為掛念的就是血液病和惡性腫瘤患兒。

而如今院士掛心之處也迎來了好消息。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准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成立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牽頭組織全國相關醫療機構共同開展疾病監測、規範化治療、早診早治等工作。」倪鑫說道。

親和慈祥,助後輩成長

除了關心兒童健康,在生活中,胡亞美也是一位極為親和,不遺餘力幫助他人成長的人。

倪桂臣1965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兒童醫院,當時胡亞美是科室主任。

「她當時給我們授課,不僅僅是教我們怎麼做學問,還以身作則,教我們怎麼做人做事。」倪桂臣難忘恩師情,「她是我最敬愛的老師」。

比倪桂臣稍晚,吳敏媛1970年進入北京兒童醫院,當時院裡秩序比較混亂,她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做起。正在茫然之時,胡亞美給了她指點,借給她內科書籍學習。

「1993年,她又我送到美國去進修。」吳敏媛說道,「她很慈祥,心地善良,胸懷開闊。」

李景梅還記得胡亞美家香味十足的火鍋雞。

「儘管她是院士,院長,人大代表,但是平時特別平易近人,還會請我們到她家吃火鍋雞。」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李景梅說,「當年年輕的時候,工資還比較低,胡老已有出國的機會,就會悄悄把我們一群年輕人帶著,這樣我們也有機會出去開眼界。」

「她就是特別會替別人著想。」李景梅感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我國唯一小兒內科院士胡亞美去世 專攻小兒白血病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北京晚報」 我國兒科界一共只有三位院士,全部都在北京兒童醫院。諸福棠院士早已駕鶴西去,今年仙壽120歲;中國小兒外科創始人之一、張金哲院士在今年9月25日剛剛慶祝了99周歲的生日。96歲的胡亞美院士是他們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也是我國小兒血液病學科的創始人。 剛剛,年齡最小的胡亞美院士去世了。
  • 千人送別胡亞美院士
    胡亞美院士(資料圖)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清晨,上千人來到八寶山殯儀館,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胡亞美是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白血病患兒親切地稱呼她為胡奶奶。10月3日17點07分,鍾愛醫學事業的胡亞美走了,享年95歲。生前,她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兒童醫學事業;身後,家人遵從她的遺願,將她的遺體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追悼會結束後,胡亞美院士的親人、生前好友、同事、學生等將她的遺體護送到首都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清晨8時許,八寶山殯儀館的一間告別室內已經響起了悠揚的音樂。
  • 送別胡亞美院士,她曾挽救無數患兒生命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送別胡亞美院士
  • 逝者|院士胡亞美:叩開中國兒童白血病治療的大門
    上世紀70年代,惡性腫瘤成為北京城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白血病排名第一。 作為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胡亞美率先向兒童白血病「宣戰」。十多年裡,在她的努力下,這一絕症的治癒率提高到74%,大量患兒的生命得到挽回。
  • 兒科血液學專家胡亞美病逝,三天內已送別兩位院士
    十月剛剛開始,共和國已送別兩位院士。據光明日報10月4日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兒科血液學專家胡亞美(女),於2019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6歲。胡亞美 光明日報客戶端 圖上述消息介紹,胡亞美,1923年4月出生於北京,194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
  • 小兒白血病不該動不動就骨髓移植
    晨報訊兒童白血病如今已經在小兒惡性腫瘤中佔首位。昨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專家胡亞美教授在南京參加由南醫大二院兒童醫學中心主辦的「兒科高級專家論壇」上提出,對急性白血病治療,化療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她不提倡動不動就做骨髓移植。
  • 工程院院士、兒科血液學專家胡亞美病逝 享年95歲
    新京報快訊 據北京兒童醫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亞美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
  • 永遠記住他們:十月才來4天,中國痛失三院士
    韓其為先後主持丹江口水庫淤積、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衝淤及下遊河道衝刷、葛洲壩水庫淤積、黃河調水調沙和下遊河道衝淤演變規律、淮河幹流蚌埠以下河道治理、長江與洞庭湖關係變化與控制對策、長江防洪治理等研究,破解了工程泥沙多項難題,獲得了很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為我國江河治理和解決工程泥沙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韓其為經常說:「我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工程院院士。
  • 著名兒科專家胡亞美院士病逝 遺體捐獻供醫學研究
    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亞美因病醫治無效,在京逝世,享年95歲。胡亞美出生於1924年4月,作為我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她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兒科醫學事業。
  • 胡亞美院士逝世
    原標題:胡亞美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兒科醫學教育家、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亞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10月3日17時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胡亞美1924年4月27日出生於北平。
  • 竟是得了小兒生長激素缺乏症,這2大病因是關鍵,家長...
    作者: 黃東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小兒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病因大致可分為兩種:一類是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另一類是器質性生長激素缺乏。
  • 兩日內送別兩位大師 今年已有32位兩院院士離去
    兩日內送別兩位大師,今年已有32位兩院院士離去12月14日、15日,中國科學界接連傳來兩條不幸消息。我國氣象衛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首席高級技術顧問孟執中,12月14日因病於上海去世,享年84歲。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10月已送別4位院士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原國科聯巖石圈委員會中國全國委員會深部構造工作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融生先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 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大師遠行,長歌未盡。據「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2020年12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因病在京逝世。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李冠興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在他熱愛的核事業領域,為我國的核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血液病患兒該如何預防接種
    我國現在已經廣泛地開展了預防接種,對於預防兒童患感染性疾病有重大作用那麼,血液病患兒的預防接種該怎麼權衡呢? 1、白血病 化療期間不建議接種脊髓灰質炎、麻疹、腮腺炎、風疹、乙腦等減毒活疫苗;骨髓緩解1年以上或未進行化療的患兒可以接種水痘疫苗。但注意任何正在使用激素如強的松的患兒不推薦接種疫苗。破傷風疫苗可接種於破傷風高風險者,但化療期間不推薦。
  • 大國明星│2019年離世的院士
    2019,痛別32位院士 2019年逝世的科學家似乎格外多 截至目前,我們已送別32位院士!
  • 3年來,共和國已痛失102位兩院院士
    馮端院士推動了納米材料科學在我國的發展,對促進我國物理學和材料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多項國家自然科學獎。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專家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陳灝珠5人逝世。
  • 甘肅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原標題:我省年齡最小神經母細胞瘤患兒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獲成功  中國甘肅網8月31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劉曉芳)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一名年僅3歲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核材料專家李冠興院士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36位兩院院士
    他還曾主持建設了我國第一條重水堆核電站用CANDU-6型燃料棒束生產線,其生產工藝裝備和管理均達到國際水平。在新型特種材料研究開發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拓了其應用研究的新領域,是特種材料在非核特殊領域研發應用的奠基人。李冠興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在他熱愛的核事業領域,為我國的核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千人送別師昌緒院士 親人:他拖鞋都穿出洞
    師昌緒的愛人和親屬與大師做最後道別 攝/法制晚報記者 劉暢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麗)今天上午9時,材料學大師師昌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上千人趕來悼念這位曾推動我國材料科學發展的科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