慟哭!永遠記住他們:十月才來4天,中國痛失三院士

2021-02-22 隆回你好
十月剛剛開始中國接連痛失三位院士

韓其為院士病逝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發布訃告,10月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其為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

韓其為,1933年11月2日出生於湖北省松滋縣。1950-1961年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中遊工程局工作,1961-1965年脫產至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治河系)和武漢大學數學系進修深造,1965年1月-1980年6月在長江科學院工作,1980年調至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作。 

韓其為長期從事泥沙運動理論、水庫淤積、河床演變及工程泥沙研究,建立了泥沙運動統計理論體系,奠定了泥沙理論研究的基礎,有重大創新,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對非均勻懸移質不平衡輸沙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理論研究,開拓了大量新的研究領域,建立了理論體系,推動了學科發展。

韓其為先後主持丹江口水庫淤積、三峽水庫變動回水區衝淤及下遊河道衝刷、葛洲壩水庫淤積、黃河調水調沙和下遊河道衝淤演變規律、淮河幹流蚌埠以下河道治理、長江與洞庭湖關係變化與控制對策、長江防洪治理等研究,破解了工程泥沙多項難題,獲得了很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為我國江河治理和解決工程泥沙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韓其為經常說:「我是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工程院院士。回想我在學習方面走過的那段艱苦路程,雖然曾經羨慕科班出身的同行優良的學習條件,但是我從來不後悔我的經歷,如果可能,我還願意再重複一次。這段經歷,不僅使我發揮了自身的價值,更使我增加了後來在科研中攻克一些難題的信心。」

胡亞美院士病逝

10月3日,北京兒童醫院發出訃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於北京病逝,享年95歲。

胡亞美是我國小兒血液病學科的創始人,被稱為「白血病兒童福音」。

曾經有人問胡亞美,什麼時候最快樂?她笑著說:「我最快樂的時刻,就是經過一番緊急搶救,孩子睜開眼睛叫我一聲奶奶的時候。」

胡亞美出生於1924年,1947年7月畢業於北京醫學院。1955年起,歷任北京兒童醫院內科副主任、主任、兒科教授,北京兒童醫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世紀70年代末,胡亞美帶領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專業組攻克嚴重危害小兒健康的白血病,讓這種疾病的五年以上無病存活率大幅提高,達到世界水平,為全國甚至世界所矚目。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都認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那些治療好的孩子重返社會,遭受到種種偏見。為了消除這些偏見對孩子的影響,她在1979年創辦了白血病康復兒童聯誼會。

在這場特別的聯歡會上,痊癒的孩子們講述他們現在的生活,有的人甚至還上了體校;正在同白血病做鬥爭的在院患兒,受到鼓勵,也變得堅強起來。此後,北京兒童醫院幾乎每一年都會舉辦一次白血病兒童康復聯歡會,參加的人數越來越多。

按照胡亞美院士臨終遺願,她的遺體將捐獻給首都醫科大學用於醫學研究。

相關焦點

  • 當選院士是一種什麼feel?他們這樣說
    此次共有139人當選為院士。 他們正式得知當選消息時在幹啥?會和誰分享當選院士的好消息?此時想到了誰?當選院士後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我們第一時間連線7位新科院士,看看他們怎麼說。 「我當選啦?」
  • 2020年以來我國14位院士離世,他們才是最該追的星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0日訊 據「東華大學」微信公眾號4月12日消息:鬱銘芳,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12日12時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3歲。 隨著鬱銘芳院士的離去,2020年以來,我們已相繼痛失14位兩院院士。
  • 十月初一寒衣節
    十月初一,燒寒衣,寄託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2020年陽曆的11月15日,也是陰曆的十月初一,是傳統的「寒衣節」,也是我國傳統民俗中的三大鬼節之一(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古詩有云:「十月裡來十月一,家家戶戶送寒衣,祭奠先人禦寒氣,敬老孝老世代傳。」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他們倒下了,卻讓中國站起來了!紀念2020離開我們的國家脊梁
    2020年,還剩不到一個月,卻已經有30多位兩院院士永遠的離開我們了。他們是我國科學事業上的領路人,為我國科學取得震鑠古今的成就嘔心瀝血、肝腦塗地。在如今娛樂至死的瘋狂下,他們卻走得悄無聲息,令人心痛。
  • 請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叫韓熱者布
    請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叫韓熱者布。黃河滔滔,大愛無言。8月7日,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七夕節」。而這一天,也是立秋的前一天。雖然夏秋即將「交接」,但依舊烈日炎炎。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下莊村清水河與黃河的交界處,乙麼亥村的三個孩子到河中玩水嬉戲,11歲男孩韓學龍突然陷入泥潭,「救命」的呼喊聲引來了正在河邊勞作的韓熱者布。
  • 院士回家,為他們刷屏
    鍾南山院士抗疫裡展現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副主任在新冠肺炎疫情到來之際,三位院士捨生忘死,逆行而上,充分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科學智慧、專業素養,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在疫情防控、臨床救治、疫苗發展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她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選入外籍院士,她:做人不能忘本
    因為有了它,才讓我們國家的科技、經濟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為他們都知道,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篩選程序其實要比中國院士嚴格得多儘管在國內多次「落榜」,但李愛珍從不抱怨,也不為自己當不上院士而負氣,止步不前,更不會把自己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來作為引證自己應該當選中科院院士的理由。
  • 她是中國科學家,申請院士卻被拒絕4次,人才流失問題引人深思
    她在科研上成就可以說完全達到了成為院士的標準,但是在我們國家,國家院士的評比是推薦制,也就是說想要成為院士必須先要被推薦,然後才有資格進入後面的篩選流程。李愛珍至今親自帶過的學生很少,但是她跟學生講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地球上衰落,你就算再出名,死後也會很快被遺忘,可是『中國』這2字永遠在地球上存在。因此你的生命價值,便是要為國家爭得殊榮。」
  • 今年已有33位院士離世,請記住這些「大國明星」!
    今年已有33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請記住這些「大國明星」! 王補宣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曾感嘆:「50年來我目睹了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力逐漸鼎盛的發展過程,遠超過我青少年時代夢寐以求的對振興民族的期盼。」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4次落選中國院士,卻入選「美國院士」,李愛珍:做學問先要做人 說到上世紀的中國,正是我國探索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也出現了很多對中國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偉人們,比如最著名的就是 錢學森、鄧稼先、袁隆平 等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國劃時代的偉人
  • 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
    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卻是一位一直在默默無私奉獻的科研院士,她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遭拒,最後成為美國院士,卻一直堅守中國,她就是 李愛珍。 一、李愛珍院士 李愛珍,一九三六年福建 人。她的前半生和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
  • 2020年離世的12位中國院士,他們的偉大事跡,讓人感動和淚崩
    面對疫情的考驗,李蘭娟院士,鍾南山院士、陳薇院士等科研專家和醫護團隊,迎難而上,護一方安穩。有一群可愛的人,帶給我們太多感動,他們就是:中國院士。可以說,院士在抗疫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除了醫療領域,在很多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都有很多厲害的院士,為我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爝火燃回春浩浩記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
    2018-10-08 07: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石天星 通訊員 汪曉彤 李珍秀十月的杭城秋意漸濃,在浙江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裡,我們見到了當天的主角——工程熱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岑可法。80多歲的他依然活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每天工作6小時以上。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絕4次,卻堅守在中國
    很多科研工作者在科技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幾乎是很多普通人永遠無法達到的成績。然而,科研雖然是神聖偉大的事業,但大多數的時間也是枯燥無味的時光。並且大多數的科研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漫長的鑽研和累積,可能才能達到最終的成就,有可能奮鬥一生,都不會得到自己期待的結果,但只有熱愛科研的人,才懂得其中的魅力。
  • 利用這套神奇的記憶法,我在7天之內,輕鬆記住了5000英語單詞
    他們跟我說,王老師,單詞太難了,根本沒有辦法搞定,而我告訴他們說,你之所以沒辦法搞定單詞,不是因為單詞太難了,而是你沒有自制力,也沒有一套記單詞的好方法。有些童鞋精於計算,總是計劃得很好,每天背10個單詞,到考試前剛好把所有的單詞全部搞定,但是你今天背10個沒問題,明天背10個也可以,後天你正拿起單詞書要背呢,小明就來找你玩遊戲了,毫無自制力的你高高興興地玩去了,你想得很簡單,無所謂,大不了我明天多背10個就行了,但是第四天小明又來了,第五天小明又來了……當小明終於不來打擾你,而你終於又拿起那本單詞書之後
  • 他擁有9個院士頭銜,最近又獲新任命,卻因4個字至今還被非議
    是的,經歷過這場疫情,人們都記住了他的名字,他是中國疾控中心主任,就因為他的這個職位,他逆行武漢,卻沒有收穫點讚,反而備受質疑。因為,他當時說了「可防可控」4個字,可是,後來疫情肆虐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於是,他因這4個字,遭到非議,甚至直到今天,還有人不依不饒。
  • 《十月圍城》公映 當年十月今圍城重寫革命往事
    《十月圍城》公映 當年十月今圍城重寫革命往事 」《十月圍城》中17歲的李重光在決定當孫中山替身前如此說道。一百多年過去了,講述那個激情年代的《十月圍城》今日公映,電影中有很多人犧牲,看似是為了保護孫中山,但他們有的為愛情而死、有的為兄弟而死、有的為了主人……不管怎樣他們都對未來充滿著期待,現在的我們就通過電影以及歷史,看看先人為了「中國的明天」所付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