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我國製酒歷史源遠流長,享譽中外,早在商周時代我國就獨創除了酒麴複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製黃酒,而黃酒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酒類之一。
如今酒文化已經深入了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逢年過節時人們也會拿出好酒好菜來招待親朋好友,就連《詩經》中都有20多處提到過酒,它被賦予了利益、社交和休閒等諸多含義。
和酒文化一樣久遠的勸酒文化,現在很多人在商務談判或者跟朋友喝酒時都會遇到勸酒的情況,比如說幹一瓶酒就籤單子,不喝就是看不起我等等,其實這樣的勸酒方法是不恰當的,我們要根據自己的酒量酌情飲酒。
不過勸酒並非是現代才出現的,它早在古代就與竟出現了,我國早期的勸酒風氣來源於各種持續性吃飯活動。
一頓飯吃時間太長了以後難免會出現話題枯竭的情況,幹喝也沒意思,於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勸酒技巧和擋酒方式。
不過要嚴格來說的話勸酒源於敬酒,敬酒是宗法社會留下來的舊俗,比如說臣子敬君王,兒子敬父親等等,簡單的說就是下對上的互動,而勸酒則是上對下的互動。
不過酒在遠古時代其實是一種奢侈品,主要用於祭祀、慶典、戰爭等重要場合,甚至還被譽為通神之物,也就是「聖液」。
周公頒布的《酒誥》裡表示,造酒的目的並不是讓人們引用,而是用來祭祀天地神靈和列祖列宗,而最早有關飲酒的利益和規定是出於帝王家,被統治階層所把控,後來慢慢的延伸出了一些利益,這也是為了讓統治階級的地位更加牢固。
俗話說得好「小酌怡情、大酌傷身」,適當飲酒對身體並無影響,但是喝多了以後就不好了,而喝酒最多的一般都是男性,不過有些網友卻提出了疑問,社會上有很多男生是「滴酒不沾」的,那男生長期「滴酒不沾」有什麼後果呢?其實身體是不會騙人的,後果主要有3個。
第一個是降低血脂,趕走脂肪肝,有專業的人士做過一個測試,一兩白酒的熱量跟兩碗米飯差不多,要是喝酒喝多了之後比較容易發胖,還會在體內產生乙酸,乙酸很容易聚集在我們的血管中,從而增加患有高血脂和脂肪肝的機率,而長期不喝酒就會讓血脂降低不少。
第二個是腎臟會更強壯,長期喝酒會給腎臟帶來有些傷害,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畢竟消化和分解酒精是需要腎臟的,當它過度勞累後難免會影響到新陳代謝等問題。
第三個是提升免疫力,人的健康和免疫力息息相關,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可是喝酒後我們的神經系統感應外界的能力就會降低,反應也會更遲鈍一點,也就是所謂的抵抗力下降,要是長期不喝酒的話免疫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其實只要大家學會科學飲酒,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適可而止,那偶爾小酌一下是沒有事情的,畢竟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各位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