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CDC專家吳尊友談應對氣溶膠傳播 正確佩戴口罩 每天開窗通風
●氣溶膠不是主要傳播途徑,對流行的影響有限●一般工作生活條件下,正確佩戴口罩就可以得到有效保護●建議每天至少保證有一定的時間開窗通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能通過氣溶膠傳播嗎吳尊友認為,即便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形式,其佔比也極小,屬於「非主流」。如果是以氣溶膠傳播為主,在流行病學調查時會出現一種現象,即很多病例找不到明確的傳染源。因為氣溶膠會相對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可能一個人並沒有與感染者有過近距離接觸,就會因吸入懸浮的氣溶膠染病。
-
德國研究人員發布建議措施,幫助人們避免在室內感染COVID-19
據外媒BGR報導,德國研究人員分析了新冠病毒通過呼吸道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風險,並提出了簡單的手段,幫助人們在室內避免感染COVID-19。研究人員建議,使用專業的N95口罩,結合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部衛生,以及室內空間和公共運輸手段的適當和頻繁通風,可以降低COVID-19的傳播風險。研究人員還指出,使用二氧化碳監測儀、安裝空氣淨化系統、建立新的通風系統,可以提高學校等公共場所和其他可能吸引人群的室內環境的安全性。
-
研究發現:絲綢生產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國外研究發現:絲綢生產的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帕林(Adam Parlin)拿起了一張絲綢面膜。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絲綢口罩在抵禦COVID-19方面可能比棉質口罩或合成口罩更有效。
-
德雷克方程與COVID-19
現在我們發現,該模型也可以用於估計COVID-19的傳播機率。原版德雷克方程只基於7個變量,提供了一個"易於理解的框架",用於估算外星文明數量這樣看似不可知的東西。"關於COVID-19的傳播途徑仍有很多疑惑。部分原因是缺少共同'語言'方便人們更容易去理解其中的風險因素。"
-
手消毒、正確佩戴口罩、儘量減少聚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5日19時4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高考來臨,各考點如何做好個人衛生防護?今(5)日,重慶市疾控中心專家專門就涉考人員手衛生、正確佩戴口罩和減少聚集等三方面進行詳細解答。手衛生所有考生、考務工作人員必須隨時做好手衛生。
-
積極發現與管理病例:遏制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措施
通過研究模型估計,如果沒有實施這些圍堵措施,中國COVID-19患者數將增加67倍。[34]據此模型評估,發現並隔離病例、追蹤和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是圍堵策略的最有效措施——較旅行限制和減少接觸的措施更為有效,能夠避免更多的人員感染。[34]當這些措施與其他非藥物幹預措施綜合運用時,效果更強。
-
防pm2.5口罩如何正確佩戴
最近幾年,各大城市相繼出現霧霾,且出現霧霾的情況年年似乎有加重的趨勢,為了健康,外出時戴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戴那種專門防pm2.5顆粒的口罩的人越來越多,那麼防pm2.5的口罩應該如何正確使用佩戴呢。首先在佩戴之前,應洗淨雙手,防止手上的細菌感染到口罩的內部。
-
加拿大一項COVID-19口罩研究為健身愛好者帶來好消息
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健康的人在戴著三層口罩運動時,並沒有出現血氧飽和度或肌氧飽和度的問題。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解決了一些與戴口罩有關的爭議和說法。雖然在一些地區,去室內健身房仍是不可取的,但在封鎖和保持社交距離期間,堅持運動是很重要的。薩斯喀徹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評估了在從事劇烈運動時佩戴三層口罩的潛在影響,發現參與者的表現並沒有受到影響,他們的血氧飽和度或肌氧飽和度也沒有受到影響。這項研究規模不大,涉及14名被描述為身體健康和活躍的參與者。
-
...敦促人們放棄大型家庭聚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② 拜登在...
美國人無視疫情和政治領袖的請求,為感恩節家庭聚會冒險出行;① 儘管美國新增新冠病例不斷激增,但美國人仍沒有理會州和地方官員讓他們在感恩節假期待在家裡的請求,引發衛生官員發出新的警告;目前距離疫苗推出還有幾周時間。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也呼籲民眾注意安全,敦促人們放棄大型家庭聚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新冠新研究證明口罩並不會阻礙氧合作用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些措施都可以減少這種病毒的傳播。另外,儘可能避免待在室內空間、為住宅和辦公室通風也可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這些措施必須在任何時候都得到尊重並同時進行。如果沒有保持足夠的社交距離,即便佩戴了口罩、勤洗手也都是不夠的。不幸的是,從健康專家開始建議公眾戴口罩的那一刻起,口罩就成了一個政治問題。反口罩者們已經想出了很多無視佩戴口罩要求的理由,其中包括一項毫無意義的聲明。有部分人稱,戴口罩會限制氧氣攝入從而導致缺氧。早在大流行之前,就有證據證明口罩不會降低氧氣含量。
-
新視頻說明了為何帶呼吸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一項新的流量可視化研究證明了為什麼帶有呼氣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在建議廣泛使用口罩,作為預防COVID-19感染和減緩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重要工具。當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什麼材料的口罩最具保護作用時,其他專家則建議我們需要避免使用某些特定種類的口罩。
-
人類能夠實現COVID-19感染歸零嗎?這或許需要很長時間
目前大多數科學家都同意,為了限制SARS-CoV-2的傳播,我們需要採取嚴格的控制措施,包括有效接觸者追蹤、檢測和隔離,以及保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等,而且韓國、中國和紐西蘭等國家都成功使用這種方法成功地抑制了病毒的傳播和擴散。
-
床旁診斷系統在COVID-19中的應用現狀—最新外文文獻翻譯
2020年9月23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針對COVID-19的血清(抗體)床旁診斷(POC)測試發布了緊急使用授權(EUA)。自2020年7月以來,某些實驗室被授權將Assure COVID-19 IgG/IgM快速測試設備用於緊急情況下的抗體診斷,以幫助鑑定患者是否攜帶SARS-CoV-2抗體,以此反應患者近期或曾感染過COVID-19。
-
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密閉式娛樂休閒場所如何開放...
按照黨中央關於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為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堅持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經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一、堅持預防為主1.科學佩戴口罩。
-
美國最新研究預測,若95%的人戴口罩,將挽救13萬人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95%的美國人持續佩戴口罩,從現在到2021年3月,可以挽救近13萬條生命。然而,如果不採取口罩和社會疏遠等措施,據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的最新研究估計,屆時美國冠狀病毒死亡人數很可能超過51.1萬人。
-
無症狀感染者猛增,你身邊有多少?
3 月份的最後一周,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赫、以色列等國家都下達了強制戴口罩令。而一向強調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美國,防疫政策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4 月 3 日,美國疾控中心修改了佩戴口罩的建議,最新建議是公眾在出門時佩戴自製的布口罩或者圍巾等遮擋口鼻。
-
為什麼有的人戴口罩也能感染新冠,這幾點要注意
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說,戴口罩也可能會給人以錯誤的安全感,這意味著佩戴者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研究還表明,當人們戴著口罩時,呼出的空氣會進入眼睛。這產生了觸摸眼睛的衝動。如果此時手已經被汙染,那麼可能最終還是會感染自己。世衛組織曾警告說,佩戴口罩的人群應當避免觸摸臉部,否則口罩會適得其反。
-
美軍宣布研究成果:民航乘客如果戴上口罩,病毒傳染可能性很低
16日,美國國防部研究發現,在民航客機上如果人人佩戴口罩,新冠傳染的可能性很低。這一研究顯示,可能傳染病毒的漂浮顆粒物,在民航飛機上甚至可能比在家裡還更快消散。,在擁擠的商用飛機座艙試驗環境裡,戴口罩的乘客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其實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