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絲綢生產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2021-01-13 騰訊網

國外研究發現:絲綢生產的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帕林(Adam Parlin)拿起了一張絲綢面膜。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絲綢口罩在抵禦COVID-19方面可能比棉質口罩或合成口罩更有效。

生物學研究發現絲綢比棉或合成纖維提供更多的保護。

由於個人防護裝備仍然短缺,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哪種普通的家用織物可能最適合用來遮蓋面部。

UC發現,除了一次性使用的N95呼吸器或醫用口罩,一隻飢餓的小毛毛蟲可能是最好的替代品。蠶絲面膜舒適、透氣、防潮,是對抗空氣傳播病毒的理想品質。

加州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生物學助理教授Patrick Guerra說,或許最重要的是,蠶絲含有天然的抗菌、抗菌和抗病毒特性,有助於抵禦病毒。

研究表明,特別是銅,可以在接觸時殺死細菌和病毒。Guerra說,這就是這些小毛毛蟲擁有超能力的地方。

他說:「銅現在大熱。絲中含有銅。家養蠶蛾吃桑葉。它們將食物中的銅元素融入絲中,」Guerra說。

派屈克Guerra

加州大學助理教授Patrick Guerra對蠶蛾的研究啟發了他研究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最佳口罩。供稿:Joseph Fuqua II/UC Creative

許多醫護人員會同時佩戴醫用口罩和N95呼吸器。外部覆蓋有助於延長壽命的N95呼吸器保持清潔。格拉的妻子伊芙琳(Evelyn)是一名醫生。她說,絲綢可能是這種外面罩的特別好的選擇,因為它們的作用類似於目前供不應求的外科口罩。

「棉花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但是蠶絲是透氣的。它比棉花還薄,幹得很快。」Guerra說。

隨著COVID-19在美國部分地區激增,口罩已成為預防的重點。

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關鍵問題。醫護人員仍然沒有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即N95呼吸器或基本的外科口罩。

在加州大學的生物實驗室,研究人員測試了棉織物和聚酯織物以及多種類型的絲綢,以觀察它們對水的阻隔效果,這些水代表了含有該病毒的呼吸道飛沫。他們發現,絲綢的防潮性能遠遠好於滌綸和棉花,兩者都能迅速吸收水滴。

UC的研究得出結論,蠶絲口罩與醫用口罩結合使用時的效果與醫用口罩相似,但它還有可清洗和防水的額外優勢,這可以幫助人們更安全地遠離空氣傳播的病毒。

「目前的假設是,冠狀病毒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Guerra說。「如果你穿幾層絲綢,它會防止水滴穿透和被吸收。其他研究人員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增加絲的層數可以提高過濾效率。這意味著蠶絲材料可以排斥和過濾水滴。而這個功能會隨著層數的增加而改善。」

這項研究發表在本月的Plos One雜誌上。

亞當帕林蠶絲面膜

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帕林(Adam Parlin)拿著一個蓋有絲綢面具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頭。加州大學的生物學家研究了由不同材料製成的口罩對水或霧化霧滴的排斥力。與棉或合成纖維織物相比,絲綢對液體和霧化霧滴的滲透和吸收效果更好。供稿:Joseph Fuqua II/UC Creative + Brand

「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關鍵問題。醫療工作者仍然沒有足夠的個人防護裝備,即N95呼吸器或基本的外科口罩,」Guerra說。

在此之前,Guerra研究了帝王蝶跨越北美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代遷徙背後的神經生物學。現在,加州大學的學生們在格拉的生物實驗室裡培養蠶蛾。

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帕林(Adam Parlin)寫了一本關於如何照顧和餵養飛蛾的本科生指導手冊,他的題目是《如何訓練你的Bombyx》,是對夢工廠(DreamWorks)的龍動畫電影的一個重複。封面上有一張成蟲的照片。大腦袋,大眼睛,扇動的翅膀,蠶蛾確實很像電影中的夜怒。

「這些小傢伙很有趣,」他說。

一段延時視頻顯示,一隻蠶在72小時內造了一個繭。信貸:亞當Parlin

作為他研究的一部分,帕林研究了毛毛蟲是如何形成保護性的蠶繭的。當毛蟲到達生命周期的某個點時,它們就會變成狂躁的工作狂。整整72個小時,它們不停地旋轉著自己的蠶絲,創造出一個豪華的、透氣的堡壘,在那裡它們可以安全地蛹化為毛茸茸的白蛾。

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硬紙板舞臺,在中心有一個木釘,毛蟲可以在木釘上吐絲作繭。這些毛毛蟲不停地有條不紊地工作,一開始就像帳篷一樣從木釘頂端與紙板成一定角度地吐絲。帳篷一搭好,他們就認真地在帳篷的一角搭建起葡萄大小的繭。

帕林說:「如果繭損壞了,它們就在繭的周圍再蓋第二層。」

絲綢的面具

UC發現,蠶絲的防潮性能優於其他常見的面膜面料。供稿:Joseph Fuqua II/UC Creative + Brand

潮溼的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小氣候,即使天氣突然變化,毛蟲也能保持快樂。

Guerra說:「蠶繭可以防止水分進入,防止動物脫水或乾燥。」

現在Guerra正在調查病毒在蠶絲和其他材料上能存活多久。

Guerra說,由於個人防護設備短缺繼續困擾醫療服務提供者,自製口罩將繼續在保護人們免受COVID-19感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古拉說:「從絲綢之路時代起,絲綢就與我們相伴有一段時間了。」「這不是一種新面料,但現在我們發現了它的所有這些新用途。」

參考:「實驗室研究絲綢織物的特性來評估其潛在的作為個人防護設備的保護屏障,作為功能材料在COVID-19面罩的流行病」亞當·f . Parlin塞繆爾·m·斯垂頓特蕾莎和派屈克 A . m . Culley Guerra, 2020年9月18日,《公共科學圖書館 綜合》。

相關焦點

  • 自製口罩什麼材質最好?研究發現絲綢要勝於棉花和聚酯類
    根據辛辛那提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在自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口罩方面,絲綢要比棉花、聚酯等合成材料有更多優點。研究人員表示,絲綢提供了很多潛在的好處,例如其中的銅含量可以是天然的抗菌劑,而且由絲綢製成的口罩可能會比合成材料和棉花更舒適。
  • 辛辛那提大學:絲綢口罩防護性能良好,可替代普通外科口罩
    ,一種小蟲子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難題:由蠶絲製成的絲綢口罩舒適、透氣、防潮,是N95口罩和普通外科口罩之外的一種理想選擇。辛辛那提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生物學副教授Patrick Guerra在PLOS One雜誌發布的這項研究中介紹,隨著新冠肺炎持續蔓延,口罩已經成為預防工作的重點。為了節約N95口罩,醫護人員往往會在內側罩一層外科口罩,可以保持N95的清潔,延長使用壽命。那麼,探索一種可以替代外科口罩的材料,成為了一項值得關注的話題。
  • 絲綢口罩被認為具有天然的抗菌和抗病毒性
    巴黎10月20日電(陳雨)絲綢,是一種可以防止新冠病毒的神奇面料嗎?在9月22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絲綢口罩比棉花或合成口罩具有更好的透水性和透氣性。在個人防護用品(N95或一次性醫用口罩)仍然短缺的情況下,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常見的家用織物作為口罩材料。發現絲綢口罩可以更有效地對抗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的冠狀病毒。在對比使用N95口罩或一次性醫用口罩後,美國加州大學也發現絲綢口罩的優點。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研究不同口罩材料在咳嗽時的效果
    一個研究小組測試了從t恤、襪子到牛仔褲和真空袋的各種口罩材料,以確定哪種口罩材料在捕捉可能含有SARS-CoV-2病毒的超細顆粒方面最有效。SARS-CoV-2病毒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N95口罩是非常有效的,儘管可重複使用的HEPA真空袋實際上在某些方面超過N95的性能。在自製口罩方面,多層織物製作的效果更好,而通常用於加強衣領的襯布製作的口罩性能也有顯著提高。然而,這種性能上的改進也使得它們比N95口罩呼吸更加困難。據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不同織物受潮時的性能,以及它們經過正常的洗滌和乾燥循環後的性能。
  • 可黏貼於口罩上的COVID-19測試條 賦予口罩新功能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粘貼在口罩上的測試條,如果它們在口罩配戴者的呼吸或唾液中檢測到SARS-CoV-2病毒,就會改變顏色。該團隊計劃開發可粘貼在任何口罩(N95、外科手術口罩或布口罩)上的測試條或貼紙。
  • 《Science Advances》口罩大PK:哪款最有效?哪款戴了還不如不戴
    眾所周知,口罩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傳播,但並非所有遮面物都能起到相同效果,杜克大學研究員費舍爾博士(Martin Fischer)想出了一個簡單測試來測量。他沒有特別推薦哪一種特定口罩,他本人使用的就是普通棉口罩,這項研究的重點是,許多種類的口罩都非常有效,但一些遮面物的效果比不戴口罩還差。以下是費舍爾和他的團隊所測試的口罩有效度排名,從高效的醫療N95口罩到幾乎不起作用的護頸。1.
  • 新視頻說明了為何帶呼吸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一項新的流量可視化研究證明了為什麼帶有呼氣閥的口罩不能有效減緩COVID-19的傳播。目前世界大部分地區仍在建議廣泛使用口罩,作為預防COVID-19感染和減緩病毒在社區中傳播的重要工具。當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什麼材料的口罩最具保護作用時,其他專家則建議我們需要避免使用某些特定種類的口罩。
  • 新研究警告自製口罩面料的顆粒物阻擋效果非常有限
    在防止 COVID-19 傳播方面,口罩已經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期的一項研究指出,基於普通布料的 DIY 產品並不能提供充分的保護。在全美將近 12 個州的新冠病毒感染案例出現激增的情況下,這無疑再次向不注重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個人防護用具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 14種口罩實驗結果揭曉,沒戴對更易感染新冠,你的口罩效果如何?
    科學家對14種不同類型的口罩進行了測試,發現一些口罩實際上增加了Covid-19感染的風險。兩層棉口罩 14. 無呼氣閥N95口罩 表現最佳的口罩: 專業人士使用的N95口罩在研究中名列榜首。當使用者說話時,這種覆蓋物在阻止飛沫傳播方面效果最好。其次是三層外科口罩和棉質口罩,它們可以在家裡製作,在阻止致命冠狀病毒的傳播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 加拿大一項COVID-19口罩研究為健身愛好者帶來好消息
    加拿大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健康的人在戴著三層口罩運動時,並沒有出現血氧飽和度或肌氧飽和度的問題。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上,解決了一些與戴口罩有關的爭議和說法。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很多人對前往健身房鍛鍊有一個明顯的顧慮--人們往往聚集在一個相對狹小的空間裡,他們會將飛沫排出到空氣中。
  • 江蘇億茂口罩檢測通過,新冠病毒滅活率達99.19%
    雖然中國已有5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但也面臨病毒變異等新挑戰。在疫苗大範圍接種之前,除了做好防護、戴好口罩幾乎沒有更好的辦法。然而,普通口罩真的有用嗎?在河北疫情的新聞報導中,我們發現很多感染者是佩戴了口罩的。雖然難以置信,但正如世衛組織的提醒:僅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
  • 為什麼有的人戴口罩也能感染新冠,這幾點要注意
    儘管各國因為COVID-19疫情的出現而不得不關閉邊界,但科學家們的合作卻從未像如今這麼緊密。隨著我們的研究的進展,對新冠病毒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本文著重從三個角度向大家介紹科學界對於新冠病毒疫情及其相關措施的不同看法。 口罩 我們已經知道新冠病毒通過咳嗽,打噴嚏和說話時的飛沫傳播。為了阻止病毒的傳播,在許多國家/地區,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已經成為強制性措施。
  • 研究發現即便正確佩戴口罩 如果距離過近仍有感染COVID-19風險
    如果不重視社交距離,即便是正確佩戴了口罩也不能完全阻止 COVID-19 的傳播。在 AIP Publishing 出版的最新 Physics of Fluids 中,研究人員在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測試了五種不同材質的口罩應對飛沫的傳播情況。
  • 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靈魂拷問:美國人為啥不好好戴口罩?
    8月初發布的一項預印本研究(未經同行評議)發現,與其他地區相比,常態化使用口罩的地區,人均死亡率的周增長率僅為其它地區的1/4。另一項研究考察了美國各州政府在4月和5月強制使用口罩的效果。研究人員估算,這使新冠病例的日增長量減少了2個百分點。他們謹慎地表示,和保持社交距離等其它措施一起,這可能使病例數減少了45萬。
  • 口罩的有效性:數據怎麼說
    到了7月,Benn和她的團隊已經知道了要如何提供一些關於口罩的必要數據,並希望能幫到幾內亞比索的居民。在一項隨機對照試驗中,他們分發了數以千計的當地生產的布口罩;該試驗可能是世界上對口罩防止新冠肺炎傳播的有效性的最大規模測試。
  • 新冠疫苗突傳大消息,這些股應聲暴漲!6天5板的口罩概念股卻跌停
    據新華社報導,新冠病毒疫苗有了新突破,兩款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疫苗的新突破引發了投資者對前期漲幅較大的口罩、生物醫藥等疫情相關概念股的拋售,景峰醫藥、衛信康、福安藥業等個股跌停,亞太藥業、海正藥業等跟跌。相關疫苗股,康希諾生物,國藥股份紛紛上漲,帶動生物疫苗指數V型反轉。先來看看,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突破?
  • 南京工業大學研發新技術讓N95口罩生產提質增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周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N95口罩的關鍵技術在於其緻密、能有效隔離病毒的的濾芯層。用1噸我們研製的材料,利用我們的技術可以為20萬隻N95口罩提供濾芯層,或者是80萬隻同樣可用於防疫的普通醫用口罩。
  • PTFE納米口罩—是未來口罩發展的新方向
    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納米口罩,現部分節選轉發給大家:佩戴口罩是隔絕病毒傳播,保護易感人群,實現有效個體防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