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口罩材料在咳嗽時的效果

2020-11-03 夏寶小媽咪

一個研究小組測試了從t恤、襪子到牛仔褲和真空袋的各種口罩材料,以確定哪種口罩材料在捕捉可能含有SARS-CoV-2病毒的超細顆粒方面最有效。SARS-CoV-2病毒是導致COVID-19的病毒。

來自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測試了不同織物在高速下過濾0.02至0.1微米(大約是大多數病毒的大小)顆粒的效果,這種過濾速度相當於咳嗽或呼吸急促。他們還測試了N95和醫用口罩,這兩種口罩在醫療機構中更常用。

之前的研究只在穿戴者正常呼吸、粒子以較低速度排出的情況下對一小部分織物進行了研究。研究更多的織物並以更快的速度測試它們,為織物口罩的有效性提供了更可靠的證據基礎。

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開放》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用於非臨床口罩的織物都能有效過濾超細顆粒。N95口罩是非常有效的,儘管可重複使用的HEPA真空袋實際上在某些方面超過N95的性能。

在自製口罩方面,多層織物製作的效果更好,而通常用於加強衣領的襯布製作的口罩性能也有顯著提高。然而,這種性能上的改進也使得它們比N95口罩呼吸更加困難。

據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得知,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不同織物受潮時的性能,以及它們經過正常的洗滌和乾燥循環後的性能。他們發現,在潮溼的情況下,這些織物工作得很好,而且在一個洗衣周期後工作得很好。然而,之前的研究表明,反覆洗滌會降低織物的性能,因此研究人員警告說,口罩不應該無限期地重複使用。

「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織物口罩已成為我們許多人的新必需品,」劍橋大學工程系的第一作者尤金尼亞·奧凱利說。「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N95口罩極度短缺,許多下水道和製造商開始自己生產織物口罩,以滿足供應鏈無法滿足的需求,或者提供更便宜的選擇。」

雖然網上有大量的資源可以幫助人們製作自己的口罩,但對於什麼材料最合適,卻沒有什麼科學證據。

奧凱利說:「人們一開始對PPE和其他類型的口罩以及它們的有效性感到恐慌。」「作為一名工程師,我想更多地了解它們,不同的材料如何在不同的條件下工作,以及什麼是最有效的契合。」

在目前的研究中,O'Kelly和她的同事們建造了一個由管材組成的裝置,中間有一個織物樣本。在儀器的一端產生霧化顆粒,並在它們以類似咳嗽的速度通過織物樣本之前和之後測量它們的水平。

研究人員還根據用戶的定性反饋測試了每種織物的呼吸阻力。奧凱利說:「一種能很好地阻擋顆粒物但限制呼吸的口罩並不是有效的口罩。」比如,牛仔布可以很有效地阻擋顆粒,但它很難通過呼吸,所以用一條舊牛仔褲做口罩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N95口罩比任何過濾水平相近的織物組合都更容易呼吸。」

在為這項研究做準備的過程中,研究人員諮詢了在線縫紉社區,以找出他們用來製作面具的布料類型。由於當時N95口罩嚴重短缺,幾家下水道公司報告說,他們正在試驗將裝有高效微粒過濾器的真空袋插入口罩中。

研究人員發現,一次性和可重複使用的真空袋在阻擋顆粒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要注意,一次性的真空袋不應該用於口罩,因為它們在切割時就會分解,而且可能含有吸入不安全的成分材料。

「這是一個找到正確平衡的問題——我們希望這些材料能有效過濾顆粒,但我們也需要知道它們不會讓使用者吸入有害的纖維或棉絮,」奧凱利說。

研究人員警告說,他們的研究有幾個局限: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研究fit在過濾粒子方面的作用。在一個相關的項目中,O'Kelly一直在研究如何在醫療保健環境中改善口罩的適合度。此外,許多病毒攜帶在液滴上,這些液滴比目前研究中觀察到的液滴大。

然而,奧凱利說,研究結果可能對下水道和製造商在選擇製作口罩所用的布料時有用。「我們已經證明,在沒有N95口罩的緊急情況下,比如在疫情爆發的早期,纖維口罩在過濾可能含有病毒的顆粒方面出奇地有效,即使是在高速運行的情況下。」海外看病機構和生元國際會及時給大家更新更多的國外資訊。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DIY口罩在阻止高速飛沫方面「相當有效」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在疫情初期,人們對使用自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存在一些爭議,公眾對這些普通材料是否能適當減緩空氣中飛沫的擴散表示擔憂。一些研究已經驗證了這些口罩的使用效果,不過他們關注的是較小的飛沫,而不是打噴嚏時排出的較大飛沫。
  • 研究發現:絲綢生產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國外研究發現:絲綢生產的COVID-19新冠病毒口罩比棉花口罩的保護效果更好 加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亞當·帕林(Adam Parlin)拿起了一張絲綢面膜。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絲綢口罩在抵禦COVID-19方面可能比棉質口罩或合成口罩更有效。
  • 新研究證實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彭茜)戴口罩目前被認為是預防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一項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展示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影像證據,其中無呼吸閥的N95口罩防護效果最佳。
  • 日本超級計算機建模研究口罩效用:不管啥口罩,戴了總比不戴強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華韻佳近日,日本超級計算機富嶽(Fugaku)通過建模發現,無紡布口罩在阻擋攜帶新冠病毒的呼吸道飛沫時效果最強,其他種類的口罩也具有一定的阻擋能力。《日經亞洲觀察》(NIKKEI Asian Review)25日報導稱,超級計算機富嶽對棉口罩、聚氨酯口罩(海綿口罩)以及無紡布口罩的性能進行了研究,並對上述口罩阻擋佩戴者咳嗽所產生飛沫的能力進行了模擬。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於24日公布了研究結果。
  • 研究發現即便正確佩戴口罩 如果距離過近仍有感染COVID-19風險
    如果不重視社交距離,即便是正確佩戴了口罩也不能完全阻止 COVID-19 的傳播。在 AIP Publishing 出版的最新 Physics of Fluids 中,研究人員在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測試了五種不同材質的口罩應對飛沫的傳播情況。
  • 一項新研究證實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彭茜)戴口罩目前被認為是預防新冠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一項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新研究展示了戴口罩可有效阻擋病毒通過飛沫傳播的影像證據,其中無呼吸閥的N95口罩防護效果最佳。
  • 最新研究解讀:口罩可用電吹風加熱消毒達到重複使用的效果
    中新網上海2月9日電9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建議與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
  • 自製口罩什麼材質最好?研究發現絲綢要勝於棉花和聚酯類
    根據辛辛那提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在自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口罩方面,絲綢要比棉花、聚酯等合成材料有更多優點。研究人員表示,絲綢提供了很多潛在的好處,例如其中的銅含量可以是天然的抗菌劑,而且由絲綢製成的口罩可能會比合成材料和棉花更舒適。
  • 新研究警告自製口罩面料的顆粒物阻擋效果非常有限
    在防止 COVID-19 傳播方面,口罩已經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然而近期的一項研究指出,基於普通布料的 DIY 產品並不能提供充分的保護。在全美將近 12 個州的新冠病毒感染案例出現激增的情況下,這無疑再次向不注重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個人防護用具的人們敲響了警鐘。
  • 外媒:這些材料的口罩,就別戴了
    參考消息網8月11日報導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10日報導,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演示了一種簡單的技術,該技術旨在檢測不同的口罩面料和設計,在減少正常說話時呼吸道飛沫傳播方面的功效。這項研究引人關注的地方是,一些替代性口罩選擇不僅提供不了什麼防護,而且可能比不戴口罩危害更大。
  • 外媒:這些材料的口罩,就別戴了……
    據美國新地圖集網站8月10日報導,美國杜克大學的科學家演示了一種簡單的技術,該技術旨在檢測不同的口罩面料和設計,在減少正常說話時呼吸道飛沫傳播方面的功效。這項研究引人關注的地方是,一些替代性口罩選擇不僅提供不了什麼防護,而且可能比不戴口罩危害更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之際,在全世界許多地區,口罩已經成為強制性公共衛生必需品。
  • 14種口罩實驗結果揭曉,沒戴對更易感染新冠,你的口罩效果如何?
    科學家對14種不同類型的口罩進行了測試,發現一些口罩實際上增加了Covid-19感染的風險。兩層棉口罩 14. 無呼氣閥N95口罩 表現最佳的口罩: 專業人士使用的N95口罩在研究中名列榜首。當使用者說話時,這種覆蓋物在阻止飛沫傳播方面效果最好。其次是三層外科口罩和棉質口罩,它們可以在家裡製作,在阻止致命冠狀病毒的傳播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 吃梨能緩解咳嗽?吃對才有效果,少吃4物,多做4事,咳嗽慢慢好轉
    吃梨對咳嗽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吃的方式,因為梨性寒,對於脾胃虛寒引起的咳嗽,建議熟透後食用,可以做冰糖燉梨,把梨削皮,洗乾淨之後挖去核,在中間放入冰糖,然後連同削去的皮一塊放入鍋中蒸煮,直至果肉變成透明即可食用。冰糖燉梨不僅可以化痰止咳,潤肺清燥,還能緩解咽喉幹,痛的症狀,但是切記要趁熱吃。
  • 3秒賣1個的網紅口罩效果最差?4款橫評結果驚人
    但是,口罩的評價是極為主觀的,就算是一款貼合大多數人臉型的口罩,也有可能在你佩戴時氣密性很差;然後,人們很可能會被營銷廣告上誇大的效果混淆,防煙防花粉防病毒防萬物,感覺戴上了這口罩比戴上呼吸機還靠譜,然後安慰劑效應就順理成章地出現了。  事實上,這種口罩賣得還真不少,但是防護效果是否真如廣告中宣傳得那麼神乎其神,就需要打個問號了。
  • 普通口罩對PM2.5毫無效果
    「我們曾經在密閉的實驗環境中進行,用市面上最常見的普通紗布口罩、醫用一次性口罩及醫用N95口罩,對0.3微米的鈉鹽進行檢測。」北京醫療器械檢驗所材料室主任嶽衛華說,根據以往的實驗測試,最普通的紗布口罩防護空氣中的顆粒物效果最差。
  • 戴口罩!感染者電梯內咳嗽,鄰居1分55秒後被感染!司機撿拾冰凍北美...
    自11月21日上午10時,天津啟動「濱城大篩」,至11月23日晚10時,2467411份核酸採樣工作全部結束。檢測結果顯示全部為陰性。【為何天津海聯冷庫與瞰海軒的疫情沒有關聯性?】在發布會上,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女士介紹海聯冷庫與瞰海軒的疫情沒有關聯性,是兩起獨立的發病。
  • 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嚴峻,紋影技術告訴你為什麼要戴口罩來減緩病毒...
    新加坡的科學家利用紋影攝影裝置來觀察戴不同類型口罩,會對病毒的傳播有什麼影響。他們測量從人的嘴中呼出的氣溶膠傳播時,主要是測量不同溫度下的空氣氣流變化。從人體中呼出氣流的溫度在29-32℃之間。
  • N95口罩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我們通常說口罩是無紡布材料,無紡布是相對紡織布來說,就是非紡織的布,是由定向的或隨機的纖維而構成。  而我們經常說的幾層口罩,在口罩的國家標準GB/T 32610中並沒有規定,如果是醫療用口罩,至少應該是3層,即我們說的SMS(2層S層和1層M層),目前國內最高的層數是
  • 心臟病突發時咳嗽幾聲可保命
    眾所周知,咳嗽是呼吸道感染或有異物時人體自然作出的一種表現,但咳嗽也是老年心血管病人的「貼身救星」,很多人會大惑不解。但讀完下面的介紹您就會明白這並非是天方夜譚,而是千真萬確。  醫學專家研究證明,主動、有效、發自肺腑的咳嗽確屬一種行之有效的心臟意外和暈厥的自救術。在美國,在許多大醫院的心臟病監護病房,病人都要首先接受一種咳嗽自救訓練和告誡,以便在心臟發生意外來不及呼救或醫務人員未來得及搶救時,作為一種應急的自救術。  在老年心血管病人發生猝死時,其中50%至70%緣於心臟意外,而其中半數以上是發病後半小時以內死亡。
  • 納米材料口罩可全天高效殺菌
    新華社華盛頓3月16日電(記者周舟)中美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可高效、全天候殺滅細菌和病毒的納米材料,有望用於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有效避免傳染病疫情暴發。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中國東華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上介紹說,他們開發的這種納米纖維材料不僅耐用、透氣性好,還可以像太陽能電池一樣,在日光下產生抗菌活性,並儲存部分活性,在弱光或夜晚條件下保持抗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