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麼,昨天的微信和朋友圈,突然被「奶茶」刷屏了……
圖片來源:丁香某小夥伴貢獻
作為熱愛健康的新媒體從業者,丁香醫生的小夥伴們,忍著對奶茶的渴望 ,加班趕出了這篇內容。
文章的主題很簡單:
喝什麼奶茶!會胖的!
接下來就讓我們用證據說話,看看一杯奶茶「讓人胖」的潛力,到底有多強。
說起奶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香甜。
沒錯!一杯奶茶中的糖含量真的不低,那麼不同甜度的奶茶,到底加了多少糖呢?
我們對某品牌添加糖進行了數據換算:
某品牌中杯型(500 毫升)添加糖含量
註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建議每天攝入添加糖最好不超過總能量的 5%,也就是 25 克。
看起來是不是覺得糖確實還挺多的?但還有更能難過的:
「奶茶店的無糖奶茶也有糖」
來看看上海市消保委 2017 年的檢測數據:
上海 51 家主流奶茶店的奶茶樣品含糖量
圖片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從上面檢測結果可以看到,51 份樣品全部含糖,其中含糖量最低的每 100 毫升有 1.2 克糖,而最高的 100 毫升裡就有 13.1 克。
這相當於一杯 500 毫升的奶茶有 65 克糖,和大家最愛的可樂含糖量相比,每 100 毫升高出了近四分之一。
而宣稱無糖的 20 杯奶茶裡,糖含量最高的每杯有 25 克:
細思極恐:無糖奶茶的糖藏在哪了?
奶茶通常由這幾部分組成:牛奶 + 茶 + 小料 + 甜度。所謂的「無糖」奶茶其實指的是「不額外添加糖」,所以拋開可選擇的「甜度」,糖就藏在奶茶底和小料裡。
奶茶茶底自帶五分糖
實際上,大部分我們買到的奶茶茶底,都不是奶 + 茶的組合,其中的奶味主要來自「奶茶奶精」。
看清楚奶精的配料,我們就能大概找到「糖」的來源了:
某電商平臺銷量較高的 3 款奶茶奶精產品
圖片來源:網絡
奶精裡常見的主要成分有葡萄糖漿、乳粉、植物油、二氧化矽和食用香精。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葡萄糖漿。
我們參考其中 1 款奶精的營養成分表,並按照常規配比計算:
1 個中杯的無糖奶茶裡就可能含有 25 克糖
怪不得,不用加糖這奶茶都自帶糖了。
除了常見的珍珠奶茶,還有很多創新的口味,像可可奶茶、養 X 多奶茶、黑糖奶茶……這些奶茶配方裡也各個暗藏著不少糖。
某隱藏菜單裡的阿 X 田奶茶,根據推算可得 1 份中杯量裡面有 12.5 克左右的糖,相當於自帶 5 分糖。
還有酸酸甜甜惹人愛的養 X 多,配料排名第一就是白砂糖,假設中杯奶茶裡加了 1 小瓶的量,相當於直接加了 12 克左右的糖,又是自帶 5 分糖。
我們盤點了常見的 7 種奶茶底,只要出現在你挑選的奶茶名裡,就應該警惕啦!
註明:以上數據來自於電商平臺的奶茶專供產品數據推算,不同奶茶店的原料和配方不同,存在差異,僅作參考。
這裡有個例外,如果奶茶使用的是鮮牛奶,就不用太擔心。
雖然同樣能檢測出「糖」來,但這是來自牛奶自帶的「乳糖」,通常每 100 克牛奶 5 克左右,這並不屬於添加糖,是值得推薦的搭配。
怎麼識別呢?很簡單,通常鮮牛奶的成本更高,商家會在菜單上明確註明「鮮牛奶」「牛乳」「拿鐵」等字樣,價格自然也高出一些。
圖片來源:網絡
另外,喝奶茶多多少少還會再加一些配料,比如珍珠、燕麥、紅豆、椰果、咖啡凍……甚至有人想吶喊「珍珠才是奶茶的靈魂」,小料簡直是奶茶裡的點睛之筆。
但認真研究了所有小料之後,我們發現:
幾乎沒有不含糖的小料
按照糖添加的途徑不同,我們大致把小料分為三類。
第一類:糖醃漬型小料
常見的有:珍珠、燕麥、紅豆等。
這類小料通常本身不含糖,但為了更為軟糯,通常都會經過糖醃漬。
喝的時候你會發現,要是你的奶茶和小料沒攪拌均勻,喝到快見底的時候,好甜呀!
拿大家最愛的奶茶靈魂「珍珠」來說,參考電商平臺商家的配製建議醃漬一份 30 克的珍珠就用到 15 克的糖。
圖片來源:網絡
第二類:本身就含糖的小料
常見的有:咖啡凍、仙草、布丁等。
這些小料不是浸在糖裡,而是本身在製作過程中就加了糖。
要辨別也很容易,通常單獨吃這類小料的甜度和奶茶的甜度並不一致,無論你怎麼攪動奶茶,奶茶自己的甜度並不會變化。
常見小料的配料中幾乎都含糖
第三類 其他:奶蓋、奶霜類
這類小料,通過淡奶油和牛奶打發而成,本身不一定含糖。然而架不住成本的考量,低配版本的奶蓋主要成分就是植脂末、糖和一些增稠劑。
想找到完完全全不加糖的小料,實在是太太太難了!所以,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精簡配料,能少則少。
想知道這些小料到底有多少熱量,後臺回復「奶茶」就可以拿到完整的 13 種奶茶小料的熱量排行榜。
總體來說,奶茶雖然聽起來是簡單的「奶」加「茶」,但實際上裡面的小知識可多了,一不小心沒點對,很容易給自己貼上二兩秋膘。
最後是來自丁香醫生小夥伴們真誠提醒:
朋友圈秀奶茶的朋友們,注意體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