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斌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奶茶店。上大學時,他就是一個奶茶痴迷者,一天能喝3杯,「像你手裡這種中杯的量,我就站在奶茶店門口,幾口就喝完了,然後跟老闆說,再來一杯」。
而現在,33歲的奶茶店店長彭文斌依然保留著這個愛好,甚至還在品牌的固定菜單之外,自己搭配創造了五六種飲品。能喝到這份「隱藏菜單」的,只有一兩百個超級熟客,「他們把菜單上有的都喝遍了,我基本隔一兩天就能見到他們過來」。這是彭文斌和同為「奶茶痴迷者」的顧客們之間的交流密碼。
奶茶痴迷者
「能吃百香果嗎?這個口味偏酸,要不給你多加點蘋果。」「喜歡吃西柚嗎?怕酸的話給你多放一點芒果。」店長彭文斌同時也負責在櫃檯為客人點單,他總是會多問幾句,了解客人的口味偏好,以提供「個性化的奶茶定製」。他相信每個人的口味不同,標準化的食材配比雖然安全,但不一定能和所有客人適配。
在這家奶茶店櫃檯上的電腦裡,還存著一個Excel表,裡面是所有會員的點單記錄,有人喝過的奶茶品種列了十幾行,有的註明了口味偏好:「少冰7分糖」,「喜歡小丸子」,「注重品質,聽說愛玉是綠茶做的才喝」……此外還有一些身份備註:「在做畢業,等快畢業給打折卡」,「在考研,下次打折」……
「有的客人會說,在其他店喝的都沒有我這裡的好喝。」彭文斌對自己的店在積累回頭客上頗為自信,「在往常,一天的客人裡面可能有60%都是回頭客,這和其他奶茶店比起來都算高的。」
4年前,彭文斌從上海辭職,回到長沙決定創業,雖然之前沒有做過和奶茶相關的工作,但他還是沒太多猶豫就選擇了開奶茶店。可以說,這是他大學時的理想,對於一個一天喝3杯奶茶的人,這句話帶有一些說笑的成分,也多少包含了點真情實感,「我還有一個朋友是吃貨,他想開飯店,我想開奶茶店,但那時候也沒錢嘛。」
不過,彭文斌的理想在他大學畢業7年後成為了現實。2016年,他加盟臺灣的水果茶品牌「一芳」,在長沙嶽麓區阜埠河路開店,去年年底,他還在後湖新開了一家店,現已正式營業。
在即將拿到「鐵飯碗」時,決定辭職北漂
從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動力工程系(現為「長沙理工大學」)畢業後,彭文斌在一家電廠做設備調試工。在當時,這份工作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彭文斌做事勤快,前輩和領導們都很欣賞他。工作3年後,單位正要為他這個合同工提供正式編制,還決定讓他升任項目組長,而他卻愈發堅定了辭職的念頭。
彭文斌一直覺得自己不擅長和物件打交道,而更擅長和人相處的,「我手笨,小學快畢業了,系紅領巾還總是打成死結」。但他樂於和人溝通,懂得察言觀色,他的細膩和體貼在經營奶茶店時也都能有所體現。
做設備調試工作,一旦熟練上手,就少了些新鮮感和挑戰性,彭文斌覺得如果再不離開,就要被困在這個舒適區了。但他要說辭職,父母第一個不同意,這麼一個難得的「鐵飯碗」,怎麼能說扔就扔。
拗不過父母,彭文斌乾脆偷偷把行李收拾好帶走,直接辭了職去北京,剛開始的大半年裡,他和父親硬是沒互通過一個電話,直到他的工作有所起色,兩人的關係才逐漸破冰。
去北京,就是做出自己的事業來,彭文斌說,「哪怕就是以後跟別人吹牛,我也能說,你坐過北京最擁擠的公交車嗎?我坐過。」早上6點,公交車被塞得像沙丁魚罐頭,最靠近車門的人臉貼著玻璃,還必須緊緊拉著門上的把手,車一到站,整個人跟著車門一起轉動。
2016年底,彭文斌在上海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工資不低,但想要買房就只能住在郊區,他決定還是回長沙創業,於是有了現在的故事。
關於未來,彭文斌打算等開到第三家分店時,就開始籌劃創立自己的品牌,也許到那一天,他的「隱藏菜單」就能正式掛在店門口,讓每一個來往的客人都有機會品嘗。
瀟湘晨報記者王佳箐 長沙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