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專家:新冠病毒3萬多個鹼基中只發現了5個鹼基突變

2021-01-19 湖南民生網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2月13日下午,廣東省舉行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發布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介紹了病毒變異的研究情況。他說,目前新冠病毒3萬多個鹼基中只發現了5個鹼基突變。

趙金存說,我國研究人員分離出了多株新冠病毒,並進行了病毒的分離培養。「不同的病人分離出的病毒,和武漢分離的第一株病毒比,還是有變化的。但對RNA病毒,新冠病毒有3萬多個鹼基。有5個鹼基和原始病毒是有差異的這5個鹼基的突變,對於3萬個鹼基來說,只佔很小的一部分。」趙金存說,後期會嚴密監控病毒變異情況,如果變異大或對用藥有影響,會立即向國家匯報。

【編輯】黃潯

特別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人社傳媒,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應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疇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人社傳媒」。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諾獎科學家告訴你:如何破解有3萬個鹼基對的新冠病毒
    新冠爆發以來,80歲的多爾蒂教授不僅躬身入局,活躍在新冠疫苗研發一線,更是筆耕不輟,用他慣有的輕鬆詼諧以一周一會的頻率撰文做「科普」。 新的一周開始,科學家和新冠病毒的「死磕」仍在繼續。小編給大家帶來他最新科普文,解讀人類如何發現的DNA編碼機制及新冠病毒作為一種有3萬個鹼基對的RNA病毒該如何破解。
  • 新冠病毒現有突變並不可怕,但需密切監測新突變
    研究人員對收錄在公共資料庫的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從這些基因組中發現了149個突變點,其中同義突變(不影響其所編碼的胺基酸)43個,非同義突變(影響其所編碼的胺基酸)83個。註:基因組常見鹼基有五種:AGCTU(對應嘧啶或嘌呤),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子,共同編碼一個胺基酸。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所以同義突變不影響其所編譯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已突變!出!現!變!異!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突變,有兩個亞型傳染力有差異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研究發現,在地域分布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
  • 俄專家:新冠病毒突變情況支持病毒為自然起源
    俄羅斯科研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分析了新冠病毒的突變情況,結果支持新冠病毒是自然起源的觀點。資料圖 方非 攝據塔斯社日前報導,俄羅斯科學院信息傳輸問題研究所的亞歷山大·潘欽等人在美國《同行評議科學雜誌》上撰文說,他們分析了不同國家對新冠病毒基因組測序所得的1000多套數據,發現了1251處鹼基突變,其中許多地方的鳥嘌呤被替換為尿嘧啶。潘欽在媒體上表示,如果蝙蝠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那麼蝙蝠細胞和新冠病毒能「和平共處」,病毒在蝙蝠體內突變較少。
  • 單個鹼基突變也能被發現
    原標題:單個鹼基突變也能被發現  科技日報訊 DNA序列中最輕微的變異也會影響深遠,無論對研究還是醫學應用,可靠識別這些序列都非常重要。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和萊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螢光DNA探測分子,能檢查出一段目標DNA鏈中單個鹼基的變化。
  • 新冠病毒不是人工合成,俄衛生部說的「病毒重組」是什麼?
    但病毒重組是什麼?新冠病毒是如何重組的?重組意味著什麼呢?重組是一種自然現象病毒之所以難以對付,最大的難題是變異快。病毒變異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基因突變,即病毒DNA或RNA在複製過程中產生錯誤,形成單鹼基或多鹼基突變。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疫情不斷蔓延的同時,許多人都在擔心同一個問題:新冠病毒是不是也正在變異?分別於5月1日和5日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上的兩篇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已產生突變,並檢測到了一種新毒株。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會給未來的疫情防控形勢帶來一些影響。
  • 新冠病毒變異?論文通訊作者等解讀《國家科學評論》相關論文
    其來源是3月3日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的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但是,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剛剛給出了新冠病毒未發生明顯變異的結論。《自然—微生物學》也發表了耶魯大學流行病學專家Nathan D. Grubaugh等人的評論文章,指出病毒突變符合正常流行病學規律,沒必要引起恐慌。那麼,上述論文應該如何解讀?
  • 中美聯合開發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消除了旁觀者突變
    中美聯合開發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消除了旁觀者突變 2020-07-20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西媒:病毒變異會否讓新冠疫苗失效?
    西班牙《公眾日報》網站12月15日發表了題為《病毒都出現了哪些變種?會不會對疫苗研發產生影響?》的報導稱,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大多數毒株很快就消失了,但有些突變意味著病毒的改良,因此此類病毒很可能繁殖得更多,並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病毒的變異過程其實就是達爾文提出的進化過程。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獲取一個病人的病毒,讀取病毒的3萬個鹼基;隨後再去找另一個病人,獲得他的病毒,再讀取病毒的3萬個鹼基。
  • 專家:突變是病毒生命周期一個自然過程,不等於更危險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論文發現,新冠病毒的突變率很可能與SARS病毒處於相同的數量級,而且並不能排除會出現宿主內變異(intra-host variants)傳播,從而變得毒力更強的風險。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並不代表著人們需要變得更加恐慌。
  • ...科學院、川大合作新成果!DNA鹼基編輯器或能誘導大量脫靶RNA突變!
    2019年6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四川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DNA鹼基編輯器能夠產生成千上萬個脫靶的RNA單核苷酸變異(SNVs),同時通過將點突變引入脫氨酶或能消除這些脫靶的SNVs;本文研究揭示了此前DNA鹼基編輯器風險中被忽略的一方面,同時研究者通過引入工程化的脫氨酶或有望解決這一問題
  • 全球病毒獵手「拆解」新冠病毒,反駁陰謀論:RNA不會撒謊
    在此前的研究中,實驗證明如果SARS-CoV由亮氨酸突變為苯丙氨酸(即新冠病毒的F486),則會顯著提高病毒與人體受體結合的親和力。然而,該突變在自然宿主蝙蝠和穿山甲的相關冠狀病毒中都早已經存在了,也就不能說這是刻意人為生成的突變。作者們還提到,不僅是F486,新冠病毒中其他5個關鍵胺基酸也與穿山甲的胺基酸序列完全一致。
  • 《自然通訊》:新冠病毒已發現1.2萬種突變,沒有增加傳播風險
    倫敦大學學院Francois Balloux,Lucy van Dorp等多位病毒遺傳學家研究組從99個國家搜集了4.6萬個病毒樣本,通過實驗及數據證明這些突變都是中性的,沒有一個比當前的病毒平均傳播力顯著增加。新冠病毒的D614G突變是近期以來關注的焦點,此前多項研究稱這種突變使病毒結合力增強10倍,有可能導致感染風險驟增。
  • 上海、廣東發現境外變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專家稱尚無證據證明其...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1月2日,廣東省疾控中心也在一名英國輸入確認病例中發現了B.1.1.7突變株,與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高度相似。目前,多國已檢測到變異病毒,世衛組織也通報了其他幾種變體。變異病毒目前如何診斷?
  • 新冠病毒太狡猾 突變不讓人類察覺?這可能是誤解了
    論文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 103 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 149 個突變點,其中 101 個可歸類為 L 和 S 兩個亞型。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到,此次研究共選取了 103 個病毒基因組序列,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 149 個突變點,其中包括 43 個同義突變( synonymous mutation )和 83 個錯義突變( nonsynonymous mutation ),而 70% 的病毒序列具有7 個相同的正義突變,外加 1 個相同的錯義突變( L84S ),從而影響了病毒 6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一般來說,RNA病毒每10^3-10^7個核苷酸中就會出現一個錯誤鹼基,而DNA病毒突變率相對較低,沒10^9-10^10個核苷酸會發生一次這樣的錯誤。 實際上,作為RNA(核糖核酸)病毒中的一種,人們對新冠病毒的突變無需感到驚訝,「它自己在複製過程中的複製機器就沒有像人類基因複製那麼準確,這是RNA病毒的一種『天性』。」張林琦表示。
  • 一文讀懂所有的鹼基編輯器技術!
    反應結束後DNA鏈的切口處會形成處在動態平衡中的5』 flap和3』 flap結構,其中3』 flap結構的DNA鏈攜帶有目標突變,而5』flap結構的DNA鏈則無任何突變。細胞內5』flap結構易被結構特異性內切酶識別並切除,之後經DNA連接和修復便實現了精準的基因編輯。用科學網博客上的話講就是:在優化後的先導編輯中,新DNA有較高概率撬動原有序列,通過細胞自帶的鹼基修復機制連接到基因組上。
  • 廣東報告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55歲南非籍飛行員
    原標題:廣東疾控:從南非籍新冠肺炎病例的咽拭子中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2021年1月6日,廣東省疾控中心成功從一例境外輸入南非籍新冠肺炎病例的咽拭子中分離出501Y.V2南非突變株。
  • 新冠病毒並非實驗室產物!自然子刊發文:有兩種自然選擇假說
    通過比較α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作者們確定了新冠病毒具有2個顯著的特徵。第一,在結構研究和生化實驗的基礎上,新冠病毒似乎更適合與人類受體ACE2結合。第二,新冠病毒的S蛋白通過插入12個核苷酸,在S1-S2邊界處有一個多功能的多鹼基酶切位點(弗林),同時導致了該位點周圍出現3個O-linked 的聚糖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