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內窺鏡診療技術應用於臨床,減輕患者就醫心理負擔

2021-01-09 三秦網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2020年是全國建設5G網絡的加速之年,不少專家表示,遠程手術、科學分診,甚至是傳染病管控等智慧醫療場景,有可能在5G通信的高速傳輸下很快走進現實。那麼,5G在胃腸疾病診療領域會有哪些應用呢?

7月23日下午,在「5G+智慧醫療」胃腸疾病診療學術研討會上,為了讓大家進一步了解5G技術在胃腸疾病診療領域的應用,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內鏡室主任張勇針對《5G+AI內窺鏡診療技術的臨床應用》進行了講解。

消化道內窺鏡(胃腸鏡)檢查,是內科醫生在診斷胃、腸疾病時的首選診療方式。因為內窺鏡可以進入人體,直達病灶,仿佛一臺體內的照相機,可以幫助醫生近距離觀察消化道內部真正的健康狀態。但因為普通的胃腸鏡檢查非常痛苦,讓很多人提起胃腸鏡檢查就感到害怕。

活動現場,張主任介紹,內窺鏡診療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革新,對於胃腸疾病患者來說,在5G+智慧醫療高速發展的今天,為幫助患者精準檢查胃腸問題,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引進國際最先進的奧林巴斯無痛胃腸鏡,其擁有全球先進的成像技術所能達到的高解析度,可以獲取高精度數位化圖像,其放大鏡功能可以將病變部位的局部或整體放大觀察,可清晰地顯示胃腸道黏膜面的改變,尤其對於—些微細結構的觀察理想,能精確診斷胃腸疾病,讓胃腸檢查無死角,這大大提高了胃腸疾病臨床診療的準確性與高效性。

奧林巴斯無痛胃鏡是5G+智慧醫療在胃腸疾病臨床診療領域的應用,它集觀察、診斷及治療功能於一身,對胃炎、胃潰瘍、消化道出血、食道癌、胃癌、大腸癌、大腸息肉、各種腸炎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完成調整
    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完成調整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提升藥品保障水平□ 本報記者 侯建斌隨著2020年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全面完成,新一年人民群眾就醫負擔將進一步減輕。本次目錄調整共新調入119種藥品(含獨家藥品96種,非獨家藥品23種),這些藥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佔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廣泛,患者獲得感將更加強烈。據介紹,不同於前幾輪調整將「所有已上市藥品」納入評審範圍的做法,2020年首次實行申報制,即符合調整方案所列條件的目錄外藥品才可被納入調整範圍。目錄外藥品的調整範圍實現從「海選」向「優選」的轉變。
  • 57種藥品實施集中採購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蔡珂珂 相旺 通訊員 竇輝)濟寧市積極落實藥品集中採購政策,中選的57種藥品降價幅度大、治療領域廣,已在各級各類公立醫療機構採購使用,切實減輕了群眾醫藥費用負擔。77歲李珍華老人患有心臟病多年,每天需服用一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實行藥品集中採購以後,老人用藥經濟負擔大大減輕。市民李珍華說:「以前每月得拿五盒,將近600元錢,自從咱的醫保政策改革以後調了價,這五盒還不到100元,讓我們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黨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為你們點讚,為黨的政策點讚。」
  • 與國際接軌 引領我省乳腺癌診療發展方向
    河南省乳腺癌診療中心參與了多項晚期乳腺癌的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多個項目均為省內唯一一家研究中心,且貢獻病例數質量大多在國內名列前茅,為我國乳腺癌診治方案的優化、新藥的臨床研究及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機會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診治水平    在多次的國際學術會議上,崔樹德代表河南、代表中國發表主題演講,吸引國際同行目光。
  • 對話高端輝瑞:為患者帶來創新診療手段與藥物
    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肩負「為患者帶來改變其生活的突破創新」使命的輝瑞,也加入轟轟烈烈的實踐行動中,積極與國內醫療機構、專家、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動中國診療技術、理念不斷進步,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國患者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 大慶32所公立醫院改革 患者每年可少花5800萬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目標就是破除公立醫院逐利機制,落實政府的領導責任、保障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構建起布局合理、分工協作的醫療服務體系和分級診療就醫格局,逐步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公立醫院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 趙建平:數位化慢病管理解患者就醫難題
    「為降低慢阻肺患者線下就診交叉感染風險,在日常抗疫之餘,我們通過網際網路或者電話對患者進行隨訪,提供用藥指導。此外,考慮到疫情期間患者就醫不便,國家衛健委對處方用量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保障參保患者長期用藥需求。」
  • 內鏡診療器械行業深度報告:聚焦高端,著眼全球
    整體來看,內窺鏡行業三大板塊的行業壁壘軟鏡>硬鏡>配套診療器械,配套診療器械研發耗時較短,因此國產替代進程領先內窺鏡設備。基礎類診療器械是一類應用廣泛,功能簡單的內窺鏡配套診療器械,如軟組織夾、活檢鉗、穿刺器等,產品技術壁壘較低,國內廠商憑藉結構、功能上的微創新完成超越,疊加價格優勢明顯,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替代。
  • 日本研發出1型糖尿病新療法 或能減輕患者負擔
    (原標題:日研究團隊開發出1型糖尿病新療法 或能減輕患者負擔) 中新網
  • 2020年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格局,AI輔助診斷大勢所趨
    全球硬鏡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46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57億美元,年復增長率為5.2%,預計2020年全球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規模為73億美元。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硬鏡在臨床中的運用場景非常廣泛。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內窺鏡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三、中國硬管式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分析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市場規模於2019年達到65億元,2015-2019年年複合增長率為13.8%,遠高於全球硬管式內窺鏡市場的同期增速,預計2020年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規模為
  • ED診療要分型數控技術為性福導航
    數據表明,越來越多的高發疾病侵襲著都市人的身體和心理。對於男性來說,勃起功能障礙(ED)可謂最難以啟齒的疾病。日前, 「男性性功能障礙數控分型診療中心」落戶歐亞男科醫院,這標誌著危害男性健康、影響家庭幸福的男性功能障礙在治療上開始進入一個全新的「導航」時代,為眾多功能障礙患者帶來福音。
  • FDA真相:內窺鏡比你想像中還要髒!疫情下的內鏡檢查如何破局
    FDA稱,雖然自2015年以來與患者感染相關的醫療器械報告數量有所下降,但仍需要重視並提高再處理十二指腸鏡的安全性。FDA表示他們正在探索其他措施。除了細緻的清潔,是否可能提供更有效的選擇,如消毒滅菌。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都不敢相信,為什麼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內窺鏡不用做到嚴格滅菌呢?但事實就是如此,因為醫院無法承受內窺鏡滅菌所造成的負擔。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醫用內窺鏡器械包括內窺鏡鏡體、內 窺鏡配套設備和內窺鏡診療器械,其中內窺鏡鏡體與其配套設備組成內窺鏡系統,負 責提供人體內部的實時影像,內窺鏡配套診療器械是指與內窺鏡配套使用的輔助性、 消耗性診療耗材,在內窺鏡檢查或手術中起到活檢、止血、擴張、切除等作用。 內窺鏡是多學科化的產物。
  •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該健康公益項目將在兩年內為長沙市5000名肺癌患者,免費提供肺癌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診療效果,減輕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   腫瘤是威脅中國百姓生命的第二大殺手。在長沙市,惡性腫瘤已經連續5年位居居民死亡原因之首,而肺癌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均位於湖南首位。
  • 全球醫療AI界首個雙盲RCT試驗成功,AI醫學臨床價值突破顯現
    在醫療AI領域,全球發布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CT)目前有且僅有5個,這其中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是來自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於2019年2月發表在國際前沿期刊《GUT》【IF=17.06】上的一篇關於中國內窺鏡影像輔助診斷企業Wision A.I.的計算機輔助結腸鏡檢出息肉和腺瘤的隨機對照研究論文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
  • 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迎來首位患者
    北京協和醫院本次上線的科室是心內科、內分泌科,運行平穩後將逐步擴大至全院各臨床科室。不同於網上諮詢,網際網路診療能夠覆蓋患者複診的主要流程,支持在院病歷調閱、在線問診、檢查檢驗開具、處方開具、電子病曆書寫等功能。
  • 2020年中國內窺鏡臨床需求不斷增加,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一、分類醫用內窺鏡為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醫療儀器,醫生通過內窺鏡能觀察到體腔臟器的組織形態,方便診斷,且觀察到的圖像能輸出、存儲和處理。醫用內窺鏡損傷小、恢復快,其診療優勢已被醫學界所共識。醫用內窺鏡按應用部位可分為消化道內窺鏡、泌尿生殖道內窺鏡;按結構與用途可分為纖維內窺鏡、硬質內窺鏡。內窺鏡分類資料來源:智研諮詢整理二、市場規模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內窺鏡應用領域不斷拓寬,特別是在微創外科中發揮了突出作用,臨床需求不斷增加,市場潛力巨大。
  • 看臨床診療團隊如何戰「艾」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張福傑開展了我國第一個聯合抗病毒治療的臨床試驗。該研究當時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愛滋病防治工作者和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後,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2003年,對於全國艾防事業和地壇醫院愛滋病學科建設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
  • 2020年中國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國產內窺鏡在部分領域...
    圖表1:內窺鏡產品分類(按用途分)全球內窺鏡的發展趨勢及技術壁壘內窺鏡共經歷4次大的技術革新,從最初的硬管式內窺鏡(1806-1932)、半曲式內窺鏡(1932-1957)、纖維式內窺鏡(1957以後),到了如今的電子內窺鏡(1983以後)。隨著影像質量不斷提升、臨床應用愈加普及,內窺鏡朝著小型化、多功能、高像質不斷發展。
  • 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落戶青大附院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多學科聯繫,一站式服務帕金森患者,解決所有問題。1月9日,膠東半島首個帕金森病一站式診療中心正式落戶青大附院,聯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心理科、康復科等多個科室,減輕了患者就醫環節,大大增強了患者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