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壽林
日前,一項金融APP測評結果顯示,由於未開展無障礙優化,導致以視障者為主的大量障礙用戶基本無法獨立完成相關操作。
這項測評是由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與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共同開展的。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這份《金融APP信息無障礙研究報告(2020年)》顯示,金融APP的信息無障礙主要存在兩大問題。
大部分銀行APP設置高門檻,導致視障人士無法使用
這項測評從iOS和Android兩個系統綜合評分,共選取12款金融類APP,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華潤銀行等。
也就是說,測評樣本涉及了國有大行、全國股份制銀行、民營銀行。
上述機構通過測評、調研研究得出結論:金融APP整體信息無障礙建設有待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看,Android端12款金融APP最高得分75.58分,最低得分43.92分。iOS端12款金融APP最高得分76.42分,最低得分31.25分。
此次測評發現,金融APP的信息無障礙主要存在兩大問題:一是APP界面不可訪問元素較多。銀行類業務和功能板塊豐富,並多通過H5頁面和小程序等形式展示內容,這類模板形式本身或存在無障礙問題、影響操作。主要問題表現在:H5頁面無法激活屏幕閱讀器;H5頁面朗讀亂碼。
二是密碼鍵盤與輔助工具不兼容。由於金融業務的安全性需求,用戶在使用前需安全登錄,包括銀行系統特設的密碼鍵盤和驗證碼,這兩道關卡也根據操作的業務內容重複出現,但大部分的銀行APP對這兩個安全要求的無障礙支持並不友好,因此對障礙用戶起到了反作用,設置了高門檻,導致無法用。主要問題表現為:密碼鍵盤和驗證碼完全不讀、不可用;讀出來亂碼,位置混亂;引發程序奔潰;需要關閉讀屏,請求明眼人協助操作。
部分網際網路銀行APP無障礙情況顯著優於多個大型商業銀行
由於障礙用戶本身因身體不便,較難獨立出行前往銀行櫃檯辦理業務。因此APP線上業務辦理是障礙用戶處理金融業務的首選方式。但上述研究報告顯示,由於未開展無障礙優化,導致以視障者為主的大量障礙用戶基本無法獨立完成相關操作,使用戶陷於兩難的境地。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網際網路銀行APP無障礙情況顯著優於多個大型商業銀行。相較於傳統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困難,網際網路銀行給障礙用戶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模式,降低開卡門檻,簡化開卡流程,是銀行發展的一大趨勢。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針對網際網路應用就提出,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對於如何加快信息無障礙化,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銀行卡檢測中心)和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共同提出,信息無障礙相關標準是開展有關工作的重要依據,應儘快建設信息無障礙標準規範。
他們認為,應聚焦涉及殘障人士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加速信息無障礙領域標準框架搭建,研製相關標準,強化安全管理,完善我國信息無障礙領域的標準體系。在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持續、穩步推進信息無障礙落地實施,切實解決殘障人士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
他們還建議,建立信息無障礙評測機制,由權威專業的第三方測評機構按照無障礙規範與標準進行符合性測試,穩步推進信息無障礙的落地實施。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