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歷史叔就看一則視頻,這是來自1930年代的視頻。
視頻中一位穿著滿清服飾,穿著「花盆底」鞋的中年女性,用一口流利英文介紹了當今中國目前狀況以及文化,希望更多西方人能夠看到中國的新的一面。
發音之標準,語言之流暢,即便用現代人角度去看待,也是十分驚豔!
而這位演講者也並非尋常人,畢竟那個年代能說一口流利英文也絕非普通家庭。
她正是曾擔任慈禧太后、出身滿清貴族的裕德齡。
她與妹妹榮齡就像清朝末期的紫禁城雙生花,由於精通多國語言,以及豐富的留洋文化,被慈禧太后召進宮中,充當她與外國公使夫人之間的翻譯者。
自然同時,她們也為那個行將就木的封建皇朝送去了最後一絲清新的光彩。
(圖為慈禧與德齡公主合照)
父親是外交官,她是清朝最國際化的「公主」
裕德齡是漢軍正白旗,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父親裕庚是清朝貴族、外交官。
童年時期德齡全家人就隨著父親到國外赴任,在國外生活6年,讓德齡以及妹妹裕齡對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廣泛接觸,也讓她們領悟到現代文明對人類生活帶來影響。
1902年冬天,父親任滿歸國,17歲的德齡也隨之回京。
由於當時遭受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為了能夠與各國使節和他們的夫人,得知德齡精通多國語言以及西方禮儀,於是便下旨召裕庚夫人帶同德齡、容齡姊妹入宮覲見,成為了慈禧太后身邊的女官之一。
(裕德齡(右)和妹妹裕容齡(左))
除了招待各國使節之外,德齡兩姐妹大多數都是陪著慈禧太后聊聊天、喝喝茶以及試試衣服。
在德齡眼中,眼前這位掌控晚清最高權利的婦人,卻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與好奇,對晚輩們也充滿和藹和親切。
在陪伴慈禧太后兩年,德齡兩姐妹紛紛給慈禧太后介紹國外西方文化,以及西式物件和禮儀。正因如此,下午茶、染髮膏、高跟鞋等也都慢慢出現在紫禁城。
(電視劇《蒼穹之昴》慈禧太后)
同時,德齡也希望朝廷也能夠向西方「學習」,不僅停留在日常生活方式。
但可惜,太后固然對西方充滿興趣,可以照照相、喝喝咖啡,又或者使用法國化妝品,但晚清跌宕起伏的政治風雲,要想變法實屬艱難。
面對腐朽的皇宮裡,德齡也無奈希望能夠及時從漩渦抽身,恰逢在光緒三十年(1905年),在上海當官的父親病重,姐妹兩也就此拜別慈禧太后,陪伴父親上海就醫。
同年裕庚去世,姐妹倆也沒再回京城,德齡嫁給了美國駐滬總領事館的副領事,不久後一起到美國生活,德齡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中文教師。
(1907年,德齡與美國人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圖為兩人的合照)
而在這期間,德齡也隨後將自己生活在紫禁城的那些日子,著作成書《清宮二年記》,也讓西方能夠見識到一個真實而又立體的慈禧太后。
隨後,德齡也相繼出版了《清末政局回憶錄》《御苑蘭馨記》《瀛臺泣血記》《御香縹緲錄》等作品。
事實上,這些書由於夾雜了太多個人感情,並不能算嚴謹的史書資料。
在出版過程,為了能夠增加銷量,德齡也署名為「德齡公主」,但本身德齡父親是漢軍正白旗,與滿清血脈沒有任何關係。
所以有人認為或許是以公主視覺來描述慈禧太后,能吸引美國讀者閱讀興趣。
(穿著旗服的德齡)
但遺憾的是,嫁去美國的這位「公主」,由於文化思維不同,積年累月的瑣碎讓她與丈夫婚姻出現危機,兩人唯一兒子也因一場大病而奪走性命。
而備受打擊的德齡繼續孤身留在大學教書,在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州伯克利被一輛車相撞,歿年58歲,就這樣在異國他鄉香消玉殞。
時光流逝,或許不會有人記得起這位帶著憧憬踏入紫禁城的她們,但唯有德齡筆下這些皇宮故事,也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那個神秘的紫禁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