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解讀|小麥粒重QTL定位取得進展

2021-01-09 中國小麥研究聯盟

小麥是世界35%以上人口的主糧,保證小麥產量穩步提高非常重要,高產也一直是小麥最重要的育種目標。粒重作為小麥產量三要素之一,其主效基因的精細定位是小麥高產分子育種的重要基礎。

本實驗室前期利用90K晶片,在豆麥/石4185構建的RIL群體中,鑑定到11個粒重QTL位點,其中QTKW.caas-4BS橫跨Rht-B1位點,在全部6個環境中均穩定存在,解釋12.1–45.6%的表型變異,但是與株高關係不大。為進一步解析QTKW.caas-4BS遺傳調控機制,通過基因組挖掘和Wheat660K晶片,利用RIL群體在該區間內加密了8個標記,將QTKW.caas-4BS定位至1.5 cM遺傳區間內。利用IWGSC RefSeq v1.0進行基因組挖掘時發現豆麥缺失約483 kb,包括三個注釋基因ZnF、EamA和Rht-B1(圖1)。豆麥Rht-B1缺失 (Rht-B1g) 後理論上為高稈表型,石4185含有等位基因Rht-B1b為半矮稈表型,但豆麥/石4185 RIL群體的遺傳分析顯示QTKW.caas-4BS並不影響株高,可見豆麥中該位點還包括其他矮稈基因。

從遺傳連鎖圖譜來看,有五個基因TraesCS4B02G042400–TraesCS4B02G042800在QTKW.caas-4BS較大的置信區間內,其中TraesCS4B02G042700 (TB-B1) 是玉米TB1同源基因。玉米TB1基因屬於TCP轉錄因子家族,表達量增加會降低植株株高和分櫱。通過qPCR實驗,發現TB-B1在豆麥分櫱節、莖和幼穗中的表達量遠高於石4185(圖2)。TB-B1表達量增加可解釋豆麥缺失Rht-B1後,粒重增加,株高降低的現象,因此QTKW.caas-4BS候選基因可能是Rht-B1b和TB-B1。目前,已構建次生作圖群體並篩選交換單株對該區段進一步精細定位,同時開展了Rht-B1b和TB-B1過表達和CRISPR工作。有趣的是,TB-B1基因2459 bp啟動子區和1065 bp編碼區在親本間無差異,表達差異可能由483 kb片段缺失或遠端調控序列導致,需要深入研究。

據作者描述,483 kb片段缺失後,導致附近的交換頻率降低,給利用交換單株進行精細定位帶來困難;同時審稿人建議用近等基因系做qPCR更有意義。

2019年9月14日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雜誌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小麥品質育種課題組何中虎研究員和曹雙河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生徐登安為該論文第一作者。該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項目資助。

圖1 小麥Chr4BS染色體部分區段基因共線性分析

圖2 候選基因表達量分析

參考文章

Li FJ, Wen WE, He ZH, Liu JD, Jin H, Cao SH, Geng HW, Yan J, Zhang PZ, Wan YX, Xia XC (2018) Genome-wide linkage mapping of yield-related traits in three Chinese bread wheat populations using high-density SNP markers. Theor Appl Genet 131:1903–1924

Xu DA, Wen WE, Fu LP, Li FJ, Li JH, Xie L, Xia XC, Ni ZF, He ZH* and Cao SH* (2019) Genetic dissection of a major QTL for kernel weight spanning the Rht-B1 locus in bread wheat. Theor Appl Genet (DOI: https://doi.org/10.1007/s00122-019-03418-w)

相關焦點

  • 遺傳圖譜構建及QTL定位的基礎知識點
    基因定位最有效且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構建遺傳連鎖圖譜進行基因定位,該方法對於數量性狀和質量性狀的基因定位都適用。
  • 知識學習|利用兩個基因組已知的親本構建群體定位大麥控制粒重的關鍵QTL位點並預測候選基因
    在高產栽培條件下,由於單位面積穗粒數受到限制,粒重成為影響產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了解粒重的遺傳基礎對於進一步提高大麥產量尤為重要。然而,大麥基因組比水稻、玉米更加複雜,粒重基因的精細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進展相對緩慢,現階段國內外研究主要圍繞籽粒基因的初定位及其遺傳效應展開,並已在大麥7條染色體上鑑定到多個QTL位點,但是均沒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 提高小麥粒重的途徑,這幾個很關鍵
    這裡面是有很多學問的,要是沒有一個好的方法,那麼對於增加淨重量是較為困難的,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該怎麼提高小麥的淨重量。小麥的粒重取決於籽粒的容積和飽滿程度。故提高粒重,需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1.增加籽粒乾物質的來源,即「增源」小麥籽粒中乾物質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抽穗前莖稈、葉鞘中的貯藏物質,二是抽穗後各綠色器官形成的光合產物,前者不足1/3,後者佔2/3以上。
  • 漯河24小時,視頻解讀漯河在發生什麼?
    漯河24小時,視頻解讀漯河在發生什麼?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出彩河南故事,河南省委網信辦聯合河南日報新媒體部開展「光輝歲月·河南24小時(地市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製作系列微視頻、全省18地市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河南各地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
  • 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地震波傳播與地球內部結構研究組在滑坡快速準確定位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提出了基於地震臺網記錄的背景噪聲以及滑坡產生的地震動信號的滑坡快速定位方法,提高了在稀疏臺網情況下的滑坡定位精度,為滑坡災害預警提供了新思路。近幾十年來,破壞性滑坡事件不斷發生。這些滑坡及其引起的堰塞湖和海嘯等次生災害往往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麥粒黃又黃,伸竿釣魚忙」,夏釣使用麥粒餌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魚諺云:"麥粒黃又黃,伸竿釣魚忙",說的是麥粒黃的時候又到了釣魚人垂釣的好時節。此時季節輪迴,也到了夏季,麥粒由青泛黃,作為素餌之王就隆重登場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麥粒這種釣餌的有關使用技巧。麥粒是小麥的種子,與玉米,紅薯並稱為三大傳統釣餌。
  • 河內塔 西洋棋棋盤上的麥粒
    河內塔高中數學教學內容有數列這麼一章,先講數列的概念和通項公式,再講兩個特殊的數列——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講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最常引用的有趣例子非「西洋棋棋盤上的麥粒」莫屬。故事我們不複述了,我們撿最關鍵的說:棋盤上有黑白相間的64個小方格。要求第一個方格中放1個麥粒,第二個方格中放2個麥粒,第三個方格中放4個麥粒,以後每個方格中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方格所放的兩倍。問放完第64方格以後,棋盤中要放多少個麥粒?我們是這樣計算的:第一個方格中放有麥粒數:第一和第二個方格中共放有麥粒數:
  • 一作解讀|ph1基因誘導染色體重組特徵解析
    本研究,利用小麥及小麥-黑麥部分同源染色體工程材料為對象,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結果如下:  1.比較小麥--黑麥小片段易位T-9中的1BS與四種普通小麥(HE、BE、#55、LC)1BS端部同源片段在  Ph1  和  ph1b  背景下的重組頻率,發現
  • 專家解讀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工作已經完成。為了讓公眾更好地理解各項進展的內容和意義,加強對基礎研究工作的宣傳,今天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和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正式對外發布遴選結果,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十大進展逐項進行解讀。
  • 解讀2017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 日前,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0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本版特邀高校專家對2017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入選項目進行解讀,剖析科技成果的深層意義。
  • 【關注】解讀2017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日前,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的評選自1998年開展以來,至今已20屆,這項評選活動對提升高等學校科技的整體水平、增強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並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贏得了較高的聲譽。
  • 麥粒親自確認與科迪戀情:是我的菜!
    麥粒親自確認在和Cody Simpson約會" longdesc="http://n.sinaimg.cn/ent/transform/568/w477h891/20191005/8e9f-ifmectm3522429.jpg" data-link
  • QTL 綜合性檢索資料庫
    這次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檢索多種類型QTL調控的資料庫:QTLbase(http://mulinlab.org/qtlbase/index.html)QTL與xQTL
  • 麻辣雞因一句歌詞正式開撕麥粒,讓人感到尷尬的卻是夾在中間的她
    不過今天小編跟大家講的並不是水果姐和黴黴,而是樂壇的另外兩位。她們分別是麥粒 Miley Cyrus 和麻辣雞Nicki Minaj。一位是樂壇流行創作女王,一位是饒舌界一姐。兩位在歐美流行樂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都被稱為Billboard榜單常客。
  • 鄭州大學物理學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
    我院在水溶液中碳納米點磷光發射研究取得新進展從遠古時期神農氏的「夜礦」,到《搜神記》記載的「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的隨侯珠,再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懸黎」和「垂棘」之璧,「晝視之如星,夜望之如月」的夜明珠的傳說和神奇故事在人類歷史文獻中屢見不絕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由於蛋白質上潛在的修飾位點非常多,對修飾進行精確的定位是研究修飾對蛋白功能調控的前提。目前質譜技術是蛋白質修飾研究的主要方法,對質譜數據的開放式搜索會產生大量的候選修飾位點,其假陽性率目前很高。 近期,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面向開放式質譜數據分析的高精度修飾定位概率算法PTMiner,該算法通過一個迭代過程自動地從質譜數據中學習修飾先驗概率以及質量匹配誤差分布和匹配譜峰強度分布,利用更新的先驗概率和兩類分布更精確地估計修飾位點的後驗概率。
  • 麥粒窩料這樣泡,才是大鯽魚喜歡的味道
    注意看啊,下面正文開始,需要準備的材料是:麥粒偶然發現,麥粒窩料這樣泡,就開啟了拉大鯽魚模式麥粒1斤,一斤只是參考比例,不要問我脫皮的麥粒行不行,脫皮的麥粒沒靈魂,做不出那個味道,而且經不起時間的打磨,泡的時間長了,成了漿糊。
  • 麥粒錘弟貢獻9年八卦,終於結婚了,網友:這不會又是空歡喜吧?
    麥粒錘弟貢獻9年八卦,終於結婚了,網友:這不會又是空歡喜吧?今年的娛樂圈的消息真的是特別多,很多明星都在趁著2018年即將要過去之前,把該辦的事情都辦了,這不,只剩下一周的是受貢獻了9年新聞素材的麥粒和錘弟,終於迎來了結婚的消息,這讓很多磕這對的CP粉終於是如願以償了。
  • 一作解讀|NPR1在小麥中通過NB-NPR1融合蛋白的新作用模式調控對銹病的防禦反應
    編者按:最近,我們國家小麥抗病遺傳研究上連續出現幾個重要進展!令人振奮!今天,我們推送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黃俐教授和澳大利亞CSIRO的 Evans Lagudah院士三個團隊等單位合作揭示NPR1基因對銹病防禦反應的新模式。特邀請一作王曉靜博士進行解讀,具體內容如下,敬請賞析。
  • [重磅] Nature|一作解讀|10+小麥基因組項目:揭示全球小麥當代育種材料豐富的變異
    我們還對所組裝的15個六倍體小麥在全球小麥資源中的定位(註:部分變異數據來自He et al 2019) 進行了分析, 發現其遺傳距離或資源定位與系譜、地理位置、生活習性(春小麥冬小麥)等相符, 且大部分組裝小麥品種與中國春小麥有較遠遺傳距離,提示其可能包含了不同於中國春參考基因組的遺傳變異(圖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