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盛蓓蒂:數位化時代核心驅動力是數據洞察 可以提高企業效率

2020-11-27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11月20日消息,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位化轉型的紅利藍海」在京舉行。聯想企業科技集團首席市場官盛蓓蒂出席主題為「『上雲』——數位化時代的基礎設施和普惠服務」的圓桌論壇。盛蓓蒂表示,上雲是適應企業快速發展非常必然的趨勢,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很多企業迫切需要非常富有彈性支撐的定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進入到數據智能影響產業變革智能化的時代,數位化的時代更多的核心驅動力就是數據的洞察,數據的洞察決定了企業的未來。決策層可以更加快速高效、透明實時地洞察企業的方方面面的一些運營的情況。

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各位嘉賓大家好,歡迎來到第一場圓桌對話,上雲這個話題我原來想沒有特別多的話要談,2006年的時候上雲就提出來,感覺上雲大家都應該了解才對,實際一看不是這麼回事。對雲計算這個事情來講的話,涉及到大企業跟小企業不太一樣,今天的嘉賓很多都是大公司為主。現在企業上雲已經相對普及,尤其是根據企業信息化程度不同,企業上雲自身最大的傷害是什麼,怎麼克服的,有什麼新的,五位嘉賓哪一位先發言?

周昌:我來自石化盈科,實際上雲計算上雲也是近十年流行的,從感覺來講,從企業首先考慮更多的是安全的問題,我們原來都說系統的,企業的系統都是從整個伺服器包括網絡到應用系統的建設,這樣一個建設過程,上雲以後所有數據都是在雲端,大家都擔心安全,再一個就是維護,原來都是專業的公司進行專業的維護,還有一部分就是上雲的成本,原來都已經有系統了,上雲以後肯定要增加一些與開發相應的成本,企業考慮上雲的時候都有顧慮,中國石化前幾年一直要求上雲。從安全角度,我們從孤立的一個一個系統,計算機都是用硬碟,硬碟本身也有,我們數據同樣也是上雲,現在可以做安全的策劃保證數據安全性。反過來在維護上,我們有更專業的公司,中石化有一百多個單位,不可能每個企業都有專業的安全的或者建設的專家通過雲上平臺在維護上的兼容,再一個成本上,看起來前期增加了一些成本,包括我們建設實踐過程中成本上雲以後大大降低了,這是我的一點認識,謝謝。

董紀冬:我們是機器人的企業,大家看到送白皮書的機器人就是我們九號公司的產品,我們企業相對來講是比較新的企業,2012年成立,從企業成立之初應該說已經開始上雲,但是我們公司上雲是兩朵雲,一個是公司自己管理運維,我們基本上實現了業務流、現金流、人才流,還有一部分是企業沒有的,就是機器人,機器人是物聯網的組成部分,機器人和人一樣,他在外面工作,工作的績效怎麼樣,用戶使用情況怎麼樣,是需要我們進行管理,需要我們進行數位化,需要進行分析。所以隨著機器人未來市場越來越大,機器人的雲也是越來越大,機器人這個雲和內部員工不是太一樣,對機器人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也不太一樣,這個可能是我們作為機器人企業和其他企業有點不相同的地方。

主持人:對您來說沒有雲業務沒法做。

董紀冬:對,沒有雲,機器人就沒法運行了。

劉順春:上雲過程中我感覺到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遇到一些挑戰和障礙,最大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企業級的應用,雲化的改造難度非常大,究其根本,雲計算發展源於網際網路業務,與傳統的企業級應用有很大差異,要進行拆分改造難度非常大。第二個挑戰就是信息風險安全較大,特別是雲計算實現了信息資源的貫通,勢必會造成安全事故出現以後會容易慢下來,一些一點突破之後有可這能形成整體性全局性的風險,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採取了全基礎站的安全防護和全流程安全防護的策略,貫穿整個雲計算的設計建設應用和運維全過程,在我們paas層和運維層分別採取有針對性的安全防護,面向雲內應用的構建也實施軟體開發,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開發,從基礎設施到上升應用,從平臺建設到運行維護多層次縱深的防護體系,來保證雲環境下的應用安全。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基礎要素,雲計算的角色也是將要從早期的平臺管控向業務賦能和價值創造進化,作為一個信息化的工作者,我覺得我積極擁抱變化,主動調整信息化建設的模式和方法,在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轉變了原來的方法,轉變成面向業務的規劃,支持企業數智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就說這麼多。

盛蓓蒂:上雲是適應企業快速發展非常必然的趨勢,之前大家也聽到很多專家都提到今年非常特殊,今年疫情讓很多企業加速了轉型,前一陣子我看到了一組數據,疫情之後就有69%的董事會加速數位化,中國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很多企業迫切需要非常富有彈性支撐的定製化產品和解決方案。剛才各位老師都談到企業信息化,我認為很多都是圍繞對企業關鍵和核心的應用,這些應用就非常的重要,我們目前看到的共有雲的勢頭發展的非常快速,但是核心的用戶是在中小型企業,我們看大型企業在真正思考,如何去上雲,把所有業務搬上共有雲的時候還是非常猶豫,剛才老師也提到,一個是數據安全還有業務的流程,還包括了商業模式的獨特的競爭力等等,作為決策層我們要思考應用,大的企業有可能不用共有雲,但是會在內部搭建一個私有雲,還有一部分會把應用用私有雲來做,還有一部分應用變成共有雲來做,這樣變成混合雲的模式,所以什麼運用可以用共有雲,什麼用私有雲,這個非常關鍵,這時候也需要非常專業的服務商做專業的諮詢實施,包括考慮到可靠、安全還有成本的問題。談到聯想,本身是一家非常大的製造企業,服務於全球超過10億用戶,2016年的時候聯想已經實施了智能化的變革的3S戰略,3S第一個S是IOT,智能物聯網,第二個是智能基礎架構,第三個是行業智能。這三個緯度來入手,做整體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變革的布局。如果我們看整體聯想的智能化,我們是圍繞著端、邊、雲、網、智這樣一個智能的平臺,或者智能的體系架構,我們的智能化覆蓋了研、產、共、銷、服所有環節。聯想中國企業要走出海,我們順利完成了一次大的併購,還有全球的整合,這個牽扯到打通兩套非常龐大和複雜的IT的系統,多雲和混合雲管理聯想有非常多的實踐,技術也很強。另外我們在大數據平臺,智能製造還有重要的行業裡面也都有廣泛的應用。

韋光宇:我們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單位,我分享上雲從兩個角度,第一我是幫助客戶上雲,一方面作為一個經營企業上雲他是怎麼想的,幫助客戶上雲,包括周總和劉總都講了,成本、安全、前期投入、場景、適用都是幫助客戶上雲具體遇到的問題,在目前包括政府機構,真正上雲現狀是混合雲,有些領域適合共有雲,比如說網站或者對外服務等等。有些領域適合私有雲,比如說從中央級到省級到地市的管控或者統一的協作,有些領域私有化部署,或者本地部署,因為業務單元更適合組織特有的應用,當這些雲混合起來才能讓組織、IT效果達到最有效的方式。華宇軟體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有七千人,上雲這種決策是一種投資,對於這種投資來講,我們要考慮經營,考慮能力,考慮業務發展,考慮自身整個信息化和能力的配套的過程,從我們實踐當中,我們覺得可能上雲是一個結果,可能不是一個目的,比如說某些軟體在市場上,某些場景提供的服務特別好,我要跟投資人溝通,有一些市場上共有雲軟體很方便幫助我們跟投資人建立聯繫,兩個小時就能拉兩百家機構做溝通,等等,這種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價值,從企業角度上雲是一個結果,某些場景雲軟體或者雲服務能有效的提升效率,大概是這樣。

主持人:上雲過程中我觀察到一個現象,聯想過去有很好的實踐,這個ERP,我們給國家做一些規劃的時候談到很重要的觀點,大企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給小企業用,這時候我們提出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大企業能夠率先開放基礎設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或者說方向,有一個問題想問中國石油,劉總,您是最大的企業了,你們做規劃的時候,我們的雲能否給外部使用呢?

劉順春:中石油內部建立的雲環境在內部是共用共享的,對外部應用還沒有太多的探討,但是我們基礎設施共享的環境是對外面共享的,昌平數據中心招商銀行在用我們的東西。

主持人:請問一下盛總,咱們端邊雲數智的循環體系,就雲而已,雲對聯想會有哪些影響,或者對我們帶來管理效率哪方面最突出,能說一個特別典型的現象?

盛蓓蒂:這是特別好的問題,我覺得我們已經進入到數據智能影響產業變革智能化的時代,數位化的時代更多的核心驅動力就是數據的洞察,數據的洞察決定了企業的未來,獲得這些洞察,我們決策層可以更加快速高效、透明實時的去洞察企業的方方面面的一些運營的情況,幾位老師談到,雲有很多優勢,降本增效,可擴展性,可靈活性,可以快速供給和快速釋放IT基礎設施能力,更好為業務去服務,所以我們看到雲的這種靈活性,它的移動性,實際上讓雲端的數據可以更加有價值,聯想在雲計算數據中心領域有非常多的優勢,比如說我們可以為企業核心應用,包括劉總我們都有非常多的合作,聯想可以提供的是計算力,存儲,還有網絡設備,我們為需要可擴展性客戶有這些需求來提供軟體定義的基礎架構,另外可以為高精尖的像科學生命,人工智慧還有大學氣象局等等可以輸出HPC,這裡面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很多技術優勢,比如說很多地方政府我們都在討論數據中心的建設,要低能耗、綠色,這裡面聯想可以輸出優化的技術,我們叫做頂規,從頂層設計到運營運維智能應用這是一體化服務,第二個就是可以輸出計算力,存儲虛擬化,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的客戶去上好雲,用好雲,玩好雲。所以我覺得隨著新基建時代,我們也攜手更多合作夥伴和客戶,能夠輸出新的產品,新的體驗和新的服務。

主持人:第三個問題想問一下董總,剛剛機器人讓我們眼前一亮,你的發言也讓我們耳目一新,人和機器人上雲協同方面上,或者未來發展趨勢上您有什麼觀點?

董紀冬:目前這個階段我用一句話概括人機協作,目前把人全部取代掉還不是時候,弱人工時代,所以我們需要人機協作,人對於機器人既起到管理作用,同時也會補足機器所不能做到的事情,還是通過人和機器協同實現。所以回到剛才那個問題,機器人的這朵雲和人的這朵雲之間有很多交互的,或者人的雲裡面有機器,機器雲裡面也有人,具體一點的話,在機器人的雲裡,更多的數據,包括機器的數據,機器的狀態,機器的運營的結果,還有一部分數據是機器所服務的人的這些數據,因為我們機器人最終是要服務到我們的客戶,服務到人。這些客戶的數據也在機器人的雲裡面,對於機器人這朵雲的管理,數據的生命性,都是我們在機器人這個雲的管理裡面非常重視的,我們客戶也非常重視,對這些數據的管理,所以基本上是這樣一個模式。

主持人:人機協同,機進人退。第四個問題我想問石化盈科的周總,雲計算如何降低傳統企業的信息化門檻?

周昌:上中下遊一體化以後,我們現在有三萬多家加油站,包括我們通過電商,又是到金融科技,所以做的過程中集團本身是一個超大規模的企業的集團,我們有上百個企業,多個產品的單位,怎麼集合起來,中國石化2002年開始ERP的建設,這幾年正是因為雲計算的出現降低了我們集中實施門檻,我們在2013年的時候,我們採用了ERP,把中石化122家企業,所有伺服器包括網絡都是在北京,那個時候原來開始建設的時候都是一個地方一個地方,一個一個系統,在集團總部可以開展大數據的分析,同時在智能工廠建設的時候,我們現在打造石油化工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同時也是利用中臺效應,人工智慧的中臺,數據的中臺,可以把所有數據匯集起來,相應開發系統,相應的一些企業可以共同復用,打造智能工廠,智能研究院,都建立在工業網際網路的角度。當然像我們的新零售最早建設期建設在共有雲上,作為企業集團,從數據安全性來考慮,中石化建設私有雲,我們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時候,我們考慮到中國石化的應用,同時可以賦能中小企業,化工企業是很多的,必須採用共有雲和混合雲。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雲讓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謝謝。

主持人:華宇以前做大客戶,中小企業上雲您有什麼觀點和建議嗎?

韋光宇:中小企業上雲應該有場景化應用或者創作力,有好產品能夠為他賦能或者提升能力,這是最關鍵的點,剛才包括騰訊的朋友講,過去消費網際網路是欲望驅動的,人的各種欲望,相對來說速度快短平快,到產業網際網路特點就非常複雜,包括剛才講業務流程複雜,包括企業的核心訴求,關鍵的要素成本降低,這些還是核心的點,這些點對於產品的打造,對於業務的深度挖掘,這個可能和過去消費網際網路完全不一樣,它可能是一個長期工匠精神在裡面,所以說我覺得在未來產業網際網路裡應該有大量的,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不同場景的所謂的雲服務商為市場各類企業提供服務,比方說話語軟體為例,我們是做法律科技服務的,我們在一些合同糾紛,金融的信貸糾紛,小額的,海量的糾紛下,現階段整個糾紛的方法很有限。我們試著用一種方法,幫一個金融企業批量的把他的相關的糾紛,批量化的做成要素式立案的,到法院端我們做法院業務,法院端解決供給的問題,如果大量訴訟進來法院端處理不了還是解決不了,所以法院端用自動化審判,對於簡易安檢事實證據還有涉及的法律的點都是相對來說標準的,這種情況下,對於簡易案件採取需求端自動化,供給端自動化,把處理能力提升了10倍,效率提升80%,海量的產品服務商在各個場景提供應用,幫助我們整個各個點的效率都在提升。

主持人:幾位嘉賓發言我感覺有三個趨勢,一個說的產品化,石油有石油的雲,法院有法院的雲,製造有製造的雲,機器人有機器人的雲。第二種趨勢一體化,未來不一定提供存儲,提供算力,算力存儲也是一體化,第三個今天沒有談到,邊緣化,邊緣計算發展的非常快,機器人自主的計算能力都在機器人端完成的,小區周邊是不是也有邊緣的計算中心,這個計算中心帶來合作跟補充的關係,將來感覺到邊緣化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這是我聽了幾位專家分享的感受,時間關係,我們第一場論壇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幾位嘉賓,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聯想集團副總裁阿木:VUCA時代,聯想用智能化打造核心競爭力
    聯想「以智應變」VUCA時代 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全球疫情的爆發和走向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競爭態勢變化頻繁,加速了VUCA時代的到來。身處其中的企業都必須從自身做出改變,重新定位自己,從而深度洞察客戶。在這一時代巨變中,聯想率先做出應變。
  • 數據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CIO如何最大化數據分析的價值?
    近年來,國內產業數位化升級進程不斷加快,以物聯網建設、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基建全面發力,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鍵動能,這其中數據作為核心元素的價值也越來越凸顯。
  • 數據驅動的數位化轉型: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
    傳統的企業運營模式是工業化生產的理念,流程化的管理,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將一個價值鏈分解成一個個的流程節點,然後將一個節點對應到一個小的組織,由這個組織來負責這個節點的工作。這樣,整個一個價值鏈可以並行的運轉,然後通過流程把工作串起來。這在過去的工業化時代,的確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帶來了規模化的生產。
  • 《解碼未來企業——論道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創新與發展之路》報告...
    最後企業還需要像科技企業那樣,將科技能力作為第一驅動力,將自身定位從技術使用者轉變為創新應用者與賦能者。B.賦能員工,數位化工具幫助員工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原動力。構建無界辦公環境是前提,首先需要整合溝通渠道,通過一體化數位化辦公工具,尤其是移動辦公工具,集成日常溝通、會議、郵件、文件協同、業務處理等工作內容,使得時間、空間不再成為障礙。
  • HPE 朱海翔:如何在洞見力時代成為以數位化為核心的企業
    嚴峻的疫情讓多數企業不得不用數位化轉型應急,接下來還需要應對因疫情而產業的商業環境的變化,因而進行商業模式的調整。這樣,相同的遭遇會讓我們即便在多年以後,也一定會記往慧與公司(HPE)在2020年發起的這一場成功變革。
  • 數據中臺,將決定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深度與廣度
    國內目前對數據中臺最知名、最成熟的實踐,當屬阿里巴巴的「小前臺、大中臺」戰略,數據中臺為阿里業務帶來的效果,講一件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阿里巴巴用幾百人的運營團隊支撐了幾萬億的GMV,其中60%-70%來源於數據支持的機器決策,機器智能賦能業務,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服務顧客,提供千人乾麵的個性化體驗。
  • 銀行數位化,在效率與個性化服務之間怎麼選|易觀數科解決方案
    首先,就需要銀行對已有用戶按照不同屬性進行分群以及建立畫像,易觀方舟智能畫像產品套件(UP),對接用戶全渠道行為、業務數據,通過面向業務的用戶標籤及畫像引擎,幫助業務人員所見即所得的構建動態的用戶標籤體系,為產品/用戶運營團隊提供日常用戶智能運營工作中所需的數字用戶深度細分和全面畫像洞察的能力。由此精準識別核心高價值用戶,幫助銀行找準運營方向。
  • 聯想集團副總裁阿木:智能化轉型是破局VUCA時代的最好武器
    聯想「以智應變」VUCA時代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的增加,以及全球疫情的爆發和走向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競爭態勢變化頻繁,加速了VUCA時代的到來。身處其中的企業都必須從自身做出改變,重新定位自己,從而深度洞察客戶。在這一時代巨變中,聯想率先做出應變。
  • 美林數據助力大數據時代的軍工企業數位化變革
    4月25日,由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信息中心主辦的「2019第九屆軍工製造業數位化技術交流大會」在廣西桂林召開。美林大數據解決方案總監趙茅受邀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大數據時代的軍工企業數位化變革》的主題演講。
  • Splunk:2021鑑往知來,洞察數據時代的生存策略
    儘管種種特徵早已顛覆了我們的期待,但基於數據和數據技術的預測將指引我們在星辰大海的徵途中洞察最優生存策略。後疫情時代的組織變革將尋求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新冠肺炎疫情猶如催化劑般,大大加速了企業的數位化進程。對於IT 領導者而言,戰略遠景已被大幅壓縮,預計在5年或10年內實現的計劃,已被壓縮到數月或數周的水平。
  • 聚焦數位化願景 共創企業新未來 「慧聚共贏」數位化營銷創新論壇...
    為企業降本增效一直是慧聰網必備的課程之一,除此之外,找生意和做生意兩個核心重點也讓慧聰網的高效大數據匹配和精準撮合,體現地淋漓盡致。 孫毅先生進行《共享 共創 共贏》主題演講 「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好的時代,也是一個很壞的時代。」就算是遭遇全球疫情的襲擊,但依然可以看到新一代的數位化企業在勇往直前。
  • ...總裁陳強兵: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沒有意識的企業將被淘汰
    2020年11月24日 10:26   本文2205字,約3分鐘「數位化轉型是企業的核心戰略,並不是風口,更不是一種機會主義的表現,也不是某個部門去買一套軟體,也不是某個企業零星的購買軟體,我想更是一種長期的合作。沒有意識的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 能源網際網路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驅動力
    本文先概述信息基礎設施發展過程和現狀,提出信息和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理念,認為能源網際網路是融合基礎設施的典型代表,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驅動力。能源基礎設施支撐下的信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才能進一步支撐智慧交通基礎設施等其他垂直領域融合基礎設施的發展,因此能源網際網路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驅動力。  三、融合基礎設施典型場景  本節舉例說明信息、能源和交通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的典型落地應用場景,有助於對未來新型基礎設施的新模式有個直觀和感性的認識。
  • 新基建創造智能製造新機遇:2020聯想先進位造創新思享會成功舉辦
    聯想企業科技集團製造行業總監宋濤聯想企業科技集團製造行業總監宋濤表示:「聯想正在持續深化以3S戰略為核心的智能化轉型,努力建設『端-邊-雲-網-智』的核心架構,助力製造業客戶實現智能化轉型的終極目標:從業務數據化、數據場景化、場景流程化,驅動整個體系的有機聯動。
  •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佟愛琴:數位化時代,大型企業集團財務轉型...
    當前新經濟形勢下,數位化智能管理已逐漸應用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財務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迫切需要利用數位化轉型推動財務向數位化智能創新轉型升級,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總體而言,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的數位化轉型還處於探索推進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企業集團尤其是大型優秀企業正積極實踐企業財務的數位化轉型。
  • 洞察先機,後疫情時代中國製造業如何重塑競爭力!
    來源:羅克韋爾自動化 近日,MM《洞察》主編李崢與羅克韋爾自動化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院長戴鵬飛先生就疫情後時代企業問題進行深度探討。可以預見數位化作為智能化的基礎必將成為後疫情時代提高製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技術。 從最初的變阻器,啟動機控制器到享譽業界的可編程控制器、變頻器、伺服驅動器與電機,羅克韋爾自動化經歷了從產業電器化到自動化的轉型歷程以卓越的品質與性能,書寫了百年傳奇。
  • 醫藥企業的數位化轉型路徑和發展趨勢在哪?
    在微軟舉辦的「AI心助醫,轉型突圍」的線上專享論壇上,微軟亞太區生命健康行業總經理Keren Priyadarshini提到對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見解「數位化時代,企業成就雲端轉型依賴三大因素:首先是信任,數據不會被貨幣化,而是在授權,不會與醫療健康客戶競爭;其次是全球技能,全球化的雲基礎設施布局以及全球合作生態系統;三是安全與合規,應對任何安全問題。」
  • 企業數位化,來到「多向度」的2021
    釘釘用戶數的快速擴張,得益於2020年的數位化浪潮,然而早在2019年6月,釘釘用戶便已經突破2億,這證明疫情更多是一個助推因素,釘釘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順應了企業數位化從「工具本位」向著「企業本位」進化的大趨勢。
  • 聯想於海:做最懂用戶的工作夥伴,讓職場人體會效率之美
    基於對用戶需求的洞察,聯想智能辦公解決方案將三者完美融合,不斷提升和優化用戶的工作場景體驗。」  本屆大會也是聯想thinkplus智能會議一體機的全球首秀。於海在現場展示了這一最新設備,生動呈現了由thinkplus智能會議一體機和ThinkVision智能大屏共同組成的智能會議解決方案。
  • 科創板上市,誰是聯想的第二發展曲線
    因此,現在業內越來越高的一種呼聲是——在現在的時代,應該是中國股民分享中國誕生、中國發展、主要驅動力在中國的中概股紅利的新時代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科創板,有自己獨特的偏好——對於硬核科技概念股的歡迎。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要改變長期以來中國「製造很強,科技不強」狀況的一種群體性期盼心理在資本市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