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周光召將勳章捐贈寧鄉一中

2020-12-05 搜狐網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周光召將勳章捐贈寧鄉一中

NEWS.SOHU.COM  2003年12月08日11:16  長沙晚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在舉國上下仍然沉浸在歡慶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之際,為我國「兩彈一星」工程作出傑出貢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技界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攜帶代表他一生功績和榮譽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回到了家鄉寧鄉,並將其捐贈給寧鄉一中。昨日,市委、市政府在寧鄉一中舉行捐贈儀式。

  周光召在理論物理的各主要領域都有過傑出的創造性成果,在國際物理學界享有盛譽。因其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重大貢獻,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國務院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他對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也十分關心,去年還為寧鄉一中九十華誕題詞。

  周光召說,「兩彈一星」勳章是幾十萬人為了一個共同目標長期奮鬥而獲得的榮譽。獲得勳章的23個人只是這幾十萬人的代表,當年參加這一工作的同志現在都已過了退休年齡,有很多已去世。他把這枚獎章送給寧鄉最好的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以回報寧鄉父老的厚愛,並希望年輕一代發揚自強不息、科學嚴謹、團結協作和獻身祖國的「兩彈一星」的精神,成為振興中華民族的英雄。

  市委副書記餘合泉主持儀式。周光召夫人鄭愛琴,省領導和老同志甘霖、羅海藩,市領導周裡冰、曹亞等出席捐贈儀式。

  「兩彈一星」功勳榜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後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位科技專家分別是: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

  功勳獎章直徑80毫米,為99.9%足金所制,重量約515克。獎章主體圖案以五星、長城、橄欖枝和光芒組成。五星象徵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既象徵著中華民族精神,又象徵著堅不可摧的國防和眾志成城、捍衛祖國的主權;橄欖枝則表達了我國研製「兩彈一星」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深遠意義。獎章還配有紅木外盒及江澤民同志親筆籤章的證書,整體顯得莊重、華麗。(稿源:長沙晚報)(作者:程放軍)





相關焦點

  • 周光召向母校捐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勉勵學子
    周光召向母校捐贈
  • 寧鄉一中今迎來百歲生日 周光召 劉源發來賀信
    本報9月29日訊(記者 王文隆 通訊員 鄧利良)今天,寧鄉一中迎來百歲生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科院原院長周光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等發來賀信。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泰波、廣州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鄧正明等出席慶典儀式。  寧鄉一中最初的校址在長沙古稻田,初名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 長沙寧鄉一中百年校慶 周光召、劉源等發來賀信
    今天上午,長沙市寧鄉一中舉行建校百周年慶典。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等發來賀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98所省內外高校,15所海外大學、校友分會,37所各省示範性中學,企事業單位等各界表示祝賀,近萬名校友出席。  寧鄉一中創建於1912年,建校以來,曾五易其址,七更其名,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
  • 寧鄉一中校友捐贈4萬個口罩給母校
    點擊播放 GIF 0.5M寧鄉寧鄉法官助7名農民工拿回欠款12萬來源:寧視界4月6日,畢業於寧鄉一中的魏子傑向其母校捐贈40000個口罩,該批口罩將用於4月7日高三年級開學後的師生防疫工作。據了解,魏子傑是2013年畢業於寧鄉一中551班,高考後赴美留學,回國後擔任湖南景程醫用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
  • 寧鄉一中教育基金會成功換屆
    自基金會成立以來,共接受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資金達1580餘萬元。  基金會先後共設置了「德教雙馨獎」、「覃菊梅語文獎」、「優秀服務獎」等12個獎項,在每年的教師節、元旦節分別舉行了頒獎儀式,全面落實「三獎三扶」工作。八年來,基金會獎勵優秀師生共計400餘萬元,扶助貧困師生校友共計390餘萬元。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功勳獎章捐贈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當天正值趙九章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捐贈儀式上,中科院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書面致辭,趙九章先生家人、生前的同事和學生代表,以及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員工等近百人共同見證。「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之《趙九章傳》也於當天正式出版發行。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九十歲生日,楊振寧李政道為他賀壽
    2019年5月15日,是「兩彈一星」元勳、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壽誕,也是他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周光召學術思想與科學精神研討會,數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學、朋友及學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周老的學術精神。
  • 「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用紙筆描繪出核彈的模樣
    央廣網8月17日消息(記者王銳濤)「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今天我們邀請軍史專家董保存繼續為您講述「兩彈一星」元勳的故事。周光召,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卓著成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作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湖南省寧鄉市竟然出了這六大名人,寧鄉人的驕傲!
    三國時置新陽縣,寧鄉自此開始設郡縣;唐貞觀元年(627年)以「鄉土安寧」之意置寧鄉縣;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建縣,隸潭州長沙郡;新中國成立後,寧鄉曾歸屬益陽、湘潭兩地區;1983年劃歸長沙市轄;2017年12月,寧鄉正式撤縣建市。寧鄉還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紋鼎、象紋大銅鐃等1500多件青銅器,被譽為「南中國青銅文化中心」。2018年,寧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3.74億元。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助力英才「騰飛夢」
    2020年9月8日,由中共青海省委組織部主辦的「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在美麗的青海召開,我會周秉德會長、沈清理事長與來自全國220多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親歷者、兩院院士代表、青年專家學者、高校師生一起,共同出席了這次盛大的活動。
  • 湖南寧鄉:"五個一"助力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圖片來源:寧鄉文明網  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少奇故裡、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以及寧鄉抗日烈士紀念塔、黃唐起義紀念碑、寧鄉烈士陵園、柘湘公路紀念碑、寧鄉一中周光召「兩彈一星」獎章獎盃陳列室、白馬橋涉臺教育基地、寧鄉七中國防教育基地、寧鄉五中「紅心園」、寧鄉六中謝覺哉廣場、寧鄉企業文化園、英才文化園、市民館「寧鄉四髯廳」等定為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安吉龍山源打造「院士將軍林」
    「兩彈一星」精神 安吉龍山源打造「院士將軍林」 2018-04-02 在規劃建設中,安吉龍山源一直秉持「生態化、藝術化、人文化、公園化」的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孝道文化,打造文化傳承的新高地。  據浙江綠郡公司總經理池西坪介紹,「國家使命」主題園,佔地65畝,以弘揚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為主旨。規劃有主題雕塑廣場、主題文化紀念牆、手印紀念碑林、院士將軍林等,日後將建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科研精神傳播基地。
  • ...記物理科學學院306-308聯合黨支部召開學習「兩彈一星」精神...
    2018年4月19日下午5點半,在國科大雁棲湖校區學園2-114教室,物理科學學院306-308聯合黨支部聯合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宣講團開展了以「兩彈一星」精神為主題的黨員大會。會議由支部書記張萍主持,共有20名支部黨員和3名支部入黨申請人參加。
  • 湖湘縣誌丨百年寧鄉九偉人
    寧鄉人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紅色土壤孕育出了祖國的英雄兒女,在新中國的創建和其後建設過程中,寧鄉一縣之隅誕生了九位傑出人物,他們是劉少奇、何叔衡、謝覺哉、姜夢周、王凌波、歐陽欽、甘泗淇,還有陶峙嶽和至今健在的著名科學周光召。他們被鄉親們尊稱為「寧鄉百年九偉人」。
  • 寧鄉一中提質改造完工,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工程圓滿完成建設內容即將投入使用據了解,寧鄉一中目前所在校區於2001年完成建設投入使用,2016年學校提出提質改造申請,根據市委、市政府安排,由市國資集團投資4550萬元對校園進行提質改造。暑假期間回學校打籃球的寧鄉一中756班學生王海亞說,這次提質改造讓他感受最深的是,教室裡教學設備、門窗和窗簾都換新了,學習環境變好了,教學設備更先進了。專業的籃球場讓運動更安全、舒適,提質改造後更加有利學習、生活和鍛鍊了。「自從雨汙系統改造完成後,校門口再也沒有在下雨天出現過汙水橫流的現象了。」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
    中國甘肅網9月21日訊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9月17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慶陽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等5位科學家後人組成的報告團
  • 周光召:要以人為本
    科學精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人道主義精神,就是要以人為本。科學工作要貢獻與人民,真正有道德的科學家都在向這方面努力。——周光召  人物百科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生於湖南長沙,科學家、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942年,周光召進入重慶南開中學。1947年,便以優異的成績轉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並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80年,周光召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趙九章先生女兒向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捐贈「兩彈一星...
    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的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我們滿懷著對父親的崇敬,和對與他共事團隊的尊重,決定將獎章捐贈給空間中心,希望激勵更多的年經人投身父親生前開創的空間科學事業,創造新的輝煌。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空間中心—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空間中心供圖 10月15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的書面致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
  • 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原標題: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回顧「兩彈一星」偉大功績,重溫「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下半葉是極不尋常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