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安吉龍山源打造「院士將軍林」

2020-12-02 中國杭州

149黨政動態/col/col811162/index.html部門工作動態/col/col812256/index.html文衛/col/col812270/index.html

 
當前位置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安吉龍山源打造「院士將軍林」
2018-04-02 來源:「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


 

活動現場

 

  4月2日,安吉龍山源舉辦「院士將軍林」種植啟動儀式,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曾參與「兩彈一星」工作的院士、將軍及其它功勳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坐落於安吉古城遺址旁的安吉龍山源,是一座佔地7000畝、集人文紀念與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大型園區。在規劃建設中,安吉龍山源一直秉持「生態化、藝術化、人文化、公園化」的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孝道文化,打造文化傳承的新高地。
  據浙江綠郡公司總經理池西坪介紹,「國家使命」主題園,佔地65畝,以弘揚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為主旨。規劃有主題雕塑廣場、主題文化紀念牆、手印紀念碑林、院士將軍林等,日後將建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科研精神傳播基地。
  據悉,綠郡公司已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目前正在進行全國5000位「兩彈一星」奉獻者手印的採集工作,現已採集到800多位。
  「從2016年起,綠郡公司帶著敬意和仰慕來營造『兩彈一星』主題園,將此視為1號工程,」安吉龍山源總經理黃模敏說到,「我們有信心把『兩彈一星』主題園建成全國一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研精神傳播基地,讓『兩彈一星』精神永遠傳承發揚下去。」
  活動現場,院士、將軍們與浙大物理學系10多位大學生一起,擼起袖子揮鍬鏟土、扶木培土,一株株櫻花樹迎風挺立。澆頭水、掛樹牌、綁風車,每棵認種的樹上都有院士或將軍的專屬標牌。來自安吉實驗小學的兩位小學生,還在現場朗誦了《讓春天更鮮豔》,浙大物理學系的學生則給院士和將軍佩戴了紀念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世績告訴記者,當年,他們為了國家的兩彈一星事業,為了國家的核武之夢,從大江南北匯聚到一起,共同經歷酸甜苦辣的日子,那些回憶讓人難忘,那些成果更是令人震撼。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座主題園就能呈現在大家眼前,將兩彈一星的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與此同時,「放飛思戀,逐夢遠方」安吉縣第四屆「竹之韻」生態安放儀式也於當日舉行,12位逝者在家屬與來賓的祈福下,安眠於安吉龍山源的青翠竹林中。作為綠色殯葬竹林葬示範點之一,安吉龍山源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竹之韻·生態葬」安放儀式,共有69位逝者長眠於此。(本站記者 張潔君)

 

 

相關焦點

  • 著名鋼琴家孔祥東在安吉龍山源彈琴吟詩 暢談以美向生生命觀
    ▲安吉龍山源千米櫻花大道這一天,安吉縣2019年「竹之韻」公益生態祭暨「詩·歌生態藝術園」開園儀式在安吉龍山源舉行▲安吉縣民政局副局長李震偉講話2019年,正值安吉縣爭創「浙江省殯葬改革綜合試點縣」和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安吉龍山源開始探索將「生態葬」擴展到「生態祭」。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助力英才「騰飛夢」
    2020年9月8日,由中共青海省委組織部主辦的「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在美麗的青海召開,我會周秉德會長、沈清理事長與來自全國220多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親歷者、兩院院士代表、青年專家學者、高校師生一起,共同出席了這次盛大的活動。
  • 上海市百名將軍活動中心成立10周年暨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公益...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上海市百名將軍活動中心成立10周年暨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公益捐贈儀式」前天在西郊賓館舉行。儀式上回顧了上海市百名將軍活動中心成立10年來的點點滴滴,慰問了老將軍、「兩彈一星」功臣和中國極地科考功臣代表等。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周光召將勳章捐贈寧鄉一中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周光召將勳章捐贈寧鄉一中」工程作出傑出貢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技界泰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主席周光召攜帶代表他一生功績和榮譽的「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回到了家鄉寧鄉,並將其捐贈給寧鄉一中。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9月7日至8日,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220多名「兩彈一星」研製工作的親歷者、青年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和有關方面代表,相聚大美青海、來到美麗的金銀灘草原,共同參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與會代表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原子城紀念館,觀看《永懷之歌》,聆聽《「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報告,分組參加邊會討論,共同發布了《金銀灘倡議書》。
  • 「兩彈城」:見證偉大功勳,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在我國總共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這裡指揮完成了其中22次,「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陳能寬等傑出科學家都在此留下了足跡。  「兩彈城」至今仍完整保存著大禮堂、辦公樓、檔案館、模型廳、情報中心、鄧稼先舊居、將軍樓等167棟60年代建築物及防空洞、國魂碑林等眾多紀念實物。
  • 首屆「兩彈一星」精神高層論壇開幕
    中新社記者胡貴龍攝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 (胡貴龍潘雨潔)「『兩彈一星』精神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珍貴的時代價值,是推動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青海是『兩彈一星』重大成果誕生地之一,有理由、有條件弘揚和傳承好這種精神。」17日,中國新聞社原副社長、「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名譽院長周秉德表示。
  • 「兩彈一星」精神「花甲又青春」: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
    圖為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開幕式現場。 張添福 攝中新網西寧9月7日電 (記者 張添福)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7日在青海西寧開幕。期間,與會者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觀看話劇《永懷之歌》、聆聽理想信念教育報告《「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同時,參加「兩彈一星」的時代價值、「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踐行、「兩彈一星」紅色資源的有效運用三個邊會。圖為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宇燕致辭。
  • 中國航天科工舉辦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中國網10月25日訊(記者 謝露瑩)「站在時代前沿、大膽創新」——陳定昌院士用一生推動著我國空天防禦體系能力建設,取得了多項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為我國國防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23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工)在京舉行「傳承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
  • 從「兩彈一星」到「863」計劃,科學精神一以貫之
    「兩彈一星」元勳們在創建歷史偉業的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杜祥琬回憶,以鄧稼先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勳們,深知中華民族曾歷經磨難、飽受屈辱,當國家將這份任務交給他們時,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這樣一句話,「我願以身許國」。當然,成功背後還有很多無名英雄。「當時,大家的共同心願就是把個人的一切都獻給這一崇高事業。
  •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
    中國甘肅網9月21日訊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9月17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和慶陽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慶陽行活動舉行,「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之子錢永剛等5位科學家後人組成的報告團
  •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全息能源與中物院老科協攜手「追風逐日」
    隨著56年前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彈一星」精神逐漸成為指引一代代國防人為國防事業崛起而前赴後繼的精神力量。「兩彈一星」精神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品格,也是所有人做大事必備的一種精神信仰。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無論對於新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是各個行業領域的創新創業發展,都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 「兩彈一星」精神:愛國奉獻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
    2020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當94歲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85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章和證書時,北京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  這掌聲,是對兩位老人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感謝,更是對他們身上閃耀的至誠報國精神的感佩。
  • 第二炮兵官兵關於「兩彈一星」精神的四問四答
    王 秦攝 時間:2015年9月30日(國家烈士紀念日)地點:第二炮兵軍史館目的:緬懷「兩彈一星」英烈,堅定對黨忠誠信念,結合科研工作實際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為此,他們把「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爭做『兩彈一星』傳人」專題教育作為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載體,重點突出抓好經常性、持久性忠誠教育,讓官兵時刻銘記,忠誠於黨、科研報國永遠是軍事科研人的精神坐標。
  • 「兩彈一星」精神:愛國奉獻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
    2020年1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當94歲的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黃旭華院士和85歲的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章和證書時,北京人民大會堂掌聲雷動。這掌聲,是對兩位老人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感謝,更是對他們身上閃耀的至誠報國精神的感佩。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是科技工作者們一以貫之的崇高信仰。
  • 張愛萍將軍之子回憶父親與「兩彈一星」
    中國軍網北京10月16日電 記者何友文、周小敏報導: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50周年之際,中國軍網八一電視對當年領導我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張愛萍將軍之子時隔50年後的今天,兩彈一星精神依然熠熠生輝。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張翔將軍,感受他與父親張愛萍將軍的父子深情,傾聽兩彈一星背後的故事。主持人:張翔將軍你好,你是畢業於哈軍工核物理專業的,你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關於您在軍校生涯裡面的學習情況呢?
  • 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原標題:將「兩彈一星」文化傳承永遠 在「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在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回顧「兩彈一星」偉大功績,重溫「兩彈一星」偉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世紀下半葉是極不尋常的時期。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形成於20世紀50至70年代,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爆炸、飛彈飛行和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中,自覺培育踐行的一種崇高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突出體現,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中華民族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講述「我的父親
    10月2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內蒙古科協承辦的「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內蒙古行」活動在內蒙古科技館舉行報告會,中國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和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緯祿之女黃道群女士作題為《我的父親黃緯祿》專題報告。
  • 這位百歲院士在北京逝世!兩彈一星元勳在世僅餘4位
    2018年11月17日,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僅有4位在世。玻恩共帶過彭桓武、楊立銘、程開甲和黃昆4位中國學生,他們都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彭桓武、程開甲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黃昆曾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玻恩身邊的4年,程開甲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丁格、繆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