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精神「花甲又青春」: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圖為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開幕式現場。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9月7日電 (記者 張添福)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7日在青海西寧開幕。

期間,與會者考察「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觀看話劇《永懷之歌》、聆聽理想信念教育報告《「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同時,參加「兩彈一星」的時代價值、「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與踐行、「兩彈一星」紅色資源的有效運用三個邊會。

圖為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宇燕致辭。 張添福 攝

「青海是精神高地,是『兩彈一星』精神的誕生地,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的重大歷史責任。」青海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宇燕說,五六十年前,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建設者,來到青海省海北州金銀灘草原,以板房帳篷為家,以戈壁黃沙為伴,做隱姓埋名人、幹驚天動地事,用智慧、青春和熱血,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偉業。

「人們用精神的『原子彈』,創造出了物質的『原子彈』。」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計劃與經營開發局副局長,原221廠黨委書記、廠長王菁珩說,從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第一個核武器試驗基地221廠人,腳踏荒原,履行國家意志、肩負國家使命,凝練出了「兩彈一星」精神。

圖為中新社原副社長周秉德參加傳承「兩彈一星」精神青年英才論壇開幕式。 張添福 攝

「『兩彈一星』精神大家耳熟能詳,但去過研究基地,更多了解『兩彈一星』研製的歷程和參與者的感人事跡,我們還是受到很大震撼。」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介紹自己水稻基因組學和遺傳學研究時說,「我很享受這項研究,但是現在做得還不夠,未來還有很多重要的、關鍵的技術需要攻克。已經上了這條船,就勇往直前。

中組部、團中央第20批來青博士服務團團長,青海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李瑞說,在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上,我們都是追夢人,「深刻感悟科技先輩們無比的英雄氣概和至誠的愛國情懷後,釋放了小我、懂得了大我。」

圖為有關方面頒發「兩彈一星」精神傳承特邀顧問聘書。 張添福 攝

中組部人才工作局副局長、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牛偉宏說,希望大家在愛國奉獻中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在砥礪奮鬥中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在自強自信中爭創一流業績;在協同創新中勇攀科技高峰。

當日的開幕式上,有關方面向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計劃與經營開發局副局長、原221廠黨委書記、廠長王菁珩,中新社原副社長周秉德等,頒發了「兩彈一星」精神傳承特邀顧問聘書。(完)

相關焦點

  •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以身許國的科學家們,歷史會記得
    時隔60年,「北京九所」終於揭秘,當年是青春熱血的大學畢業生,現在已經是白髮耄耋之年。當年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麼,現在終於揭開了我國「原子彈」「核試驗」的秘密。這群隱姓埋名的科學家,才終於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我把青春和熱血獻給了我最愛的祖國」。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新時代傳人
    紛紛表示,深深地被兩彈元勳的事跡所感動,被「兩彈一星」精神所感染,一定要做「兩彈一星」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在愛國奉獻中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在砥礪奮鬥中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在自強自信中爭創一流業績,在協同創新中勇攀科技高峰。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形成於20世紀50至70年代,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爆炸、飛彈飛行和人造衛星發射的過程中,自覺培育踐行的一種崇高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突出體現,是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中華民族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 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及核工業精神巡迴宣講報告會在太原舉辦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楊江濤)「從『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到『不忘初心、核鑄強國夢』……」一幕幕精彩的講述,燃起了在場每一位中核人心中那團火。4月10日,在中輻院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之際,由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承辦的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及核工業精神宣講團巡迴宣講(太原片區)報告會在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國際報告廳隆重舉行。報告會分英明決策、發展原子能事業,艱苦創業、「兩彈一艇」驚天地,兩彈元勳、以身許國,不忘初心、核鑄強國夢四個篇章。
  • 讓「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50多年前,在物質技術基礎十分薄弱的條件下,廣大科研工作者培育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創造了成功發射「兩彈一星」的科技奇蹟。站在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有利於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保持銳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敢闖敢幹、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腳踏實地、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新時代的輝煌篇章。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始終將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作為最高追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功勳】于敏: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今天(18日)的特別節目,讓我們走近「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兩彈一星」元勳于敏。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967年6月17日,新疆羅布泊沙漠腹地。伴隨震耳欲聾的響聲,空中升騰起巨大的蘑菇雲,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
  • 「中物院」的年輕人:「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從北京花園路、青海221廠、四川梓潼到綿陽科學城,60多年來,「中物院」幾經易名、幾經搬遷,但其「鑄國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使命沒變,「兩彈一星」精神也薪火相傳,成為凝聚人心、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 「兩彈一星」精神:愛國奉獻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
    「兩彈一星」精神:愛國奉獻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  【探尋精神源頭 彰顯時代價值·第十四期主題:「兩彈一星」精神】  【光明日報社主辦 上海市委宣傳部、浙江省委宣傳部協辦】  1964年10月16日15時,巨大的蘑菇雲在新疆羅布泊荒漠騰空而起,
  • 驚天動地:紀念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馬蘭精神,是一代代「馬蘭人」用心血和汗水鑄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核盾牌的精神動力。核爆後第一時間趕赴爆心的防化兵。取得如此令人驕傲的成績,與咱們的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是絕對分不開的。特別是有一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便是于敏!于敏院士是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23位兩彈一星元勳之一,我國第一顆氫彈的成功試爆,他起到了關鍵作用。
  • 「兩彈一星」精神:愛國奉獻是底色,勇攀高峰不停步
    這是在新中國最艱苦的時期,我國科技工作者從「一窮二白」起步,創造的「兩彈一星」偉業。從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不過10餘年。在這一過程中,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持續接力,用智慧、青春、熱血乃至生命,在祖國的大地上鍛造科技創新的豐碑,鑄就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
  • 中小學生面對面兩彈一星奉獻者 倡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中新網杭州9月26日電 (王題題)「我們勇敢堅貞,學習英雄追求真理的信念;我們知難而上,學習英雄不屈不撓的意志……」9月26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獻身國防、青春無悔」兩彈一星奉獻者紀念園啟動儀式中,中小學生們為兩彈一星的老科研工作者一對一獻花,去了解和傾聽他們的故事,
  • 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原標題:爭做「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傳人 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代科技高峰的徵途中創造的奇蹟。
  • 「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原標題:「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20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核威脅、核訛詐,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製原子彈、飛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鬥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 兩彈一星元勳任新民:一生只幹航天這一件事
    任新民生前曾謙遜地說,我一生只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事實也的確如此。  用炮筒做出第一個火箭模型  故事從任新民赴美開始。  1945年5月24日,任新民作別妻子和剛出生一天的兒子,踏上徵途。在美國,他只用了四年時間,便獲得了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兩彈城」:穿越半個世紀的兩彈精神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2日 19:49 A-A+ 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位先後在這裡工作生活。今天(5月12日)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系列報導,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的「兩彈城」,走近這群幹驚天動地事的隱姓埋名人。
  • 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在川舉行
    本報綿陽11月5日電(記者李曉東、周洪雙)「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是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11月5日,在四川綿陽市梓潼縣「兩彈城」舉辦的首屆科學家精神論壇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的多名院士通過主旨演講,與社科理論界的多位專家學者一道,感悟老一輩科學家的家國情懷,挖掘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價值。
  • 從「兩彈一星」到「863」計劃,科學精神一以貫之
    參觀者在「周恩來與兩彈一星「兩彈一星」元勳們在創建歷史偉業的同時,也給後人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杜祥琬回憶,以鄧稼先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勳們,深知中華民族曾歷經磨難、飽受屈辱,當國家將這份任務交給他們時,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這樣一句話,「我願以身許國」。當然,成功背後還有很多無名英雄。「當時,大家的共同心願就是把個人的一切都獻給這一崇高事業。
  • 初中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中考作文素材: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   以奮鬥精神鑄就青春底色(人民觀點)   ——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有那麼一股子中流擊水的勁頭,有那麼一股子以夢為馬的激情,奮鬥就將成為實現夢想的階梯、走向未來的橋梁   「這是一段紅色青春的奮鬥傳奇」「這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模樣」……
  • 弘揚科學家精神,「科學也偶像」線上頒獎儀式舉行
    9月28日,「科學也偶像科學家精神短視頻徵集活動頒獎儀式在線上舉行。此次除頒出一二三等獎外,還頒出了最佳故事、最具人氣、最具創新、最佳拍攝、最具傳播價值和最佳神剪輯等6個單項獎。獲獎作者來自科普場館、科研院所、醫院、政府部門等多種不同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頒獎儀式的嘉賓也是大有來頭,12名嘉賓中,10位是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