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藝術講堂:胡應明——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在長沙音樂廳開展。)
星辰在線12月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12月3日下午,作為2020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人文長沙」系列高雅藝術普及講座之一的「長沙藝術講堂:胡應明——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在長沙音樂廳開展。
活動現場,胡應明老師主要以戲劇藝術為例,圍繞危機意識的即時喚醒、現實關懷的精神原鄉、終極情感的溫暖投射等三大話題,並結合疫情常態化的現狀和自身的創作經歷展開闡述。
(胡應明老師首先就對戲劇的認識與觀眾進行互動。)
在第一個話題中,胡應明老師首先就對戲劇的認識與觀眾進行互動。隨後,他提出戲劇是衝突的藝術、戲劇是動作的藝術、戲劇是懸念的藝術、戲劇是危機的藝術等概念。關於戲劇是衝突的藝術,他表示,戲劇常常依賴於外部衝突,但比外部衝突更重要的是內部衝突,即一個人面對逆境、困境、命運的磨難……自我進入到最具張力的情感狀態,疫情便是近期人類共同面對的困境。而他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概念是:戲劇是危機的藝術,比如疫情這一危機到來時,人們難免會產生無力感,會感受到人生的無常,而藝術最珍貴的品格便是表達出這種情感,並且塑造出作者心目中立得起來的人物,來給人以心靈的慰藉或淨化,這便是危機意識的即時喚醒。
「通常人們會把藝術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在第二個話題中,胡應明老師提出「藝術是實現了的理想」這一概念並進行詮釋,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化蝶、《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六月飛雪等,均是在藝術形式中破解危機、實現理想,從而懲惡揚善、弘揚真善美。他表示,在人與現實的多種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尋找到某種依靠,而這種依靠最終會回到人類精神的原鄉。「戲劇作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可以伴隨我們度過我們人生中不可預測的危機,給予心靈更多關懷。」
出生於湖南長沙的音樂家譚盾曾說:「當你喜歡藝術時,這個國家就會充滿了關愛、人情、人性,會對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都充滿了感情,這就是藝術的巨大力量。」無獨有偶,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也曾表露出類似看法,「真正做藝術的人是溫暖的,有人性支撐的」。在第三話題中,胡應明老師重點舉例,並分析後疫情時期如何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後,他總結性提出,在進行藝術創作尤其是戲劇創作時,要懂得調動終極情感,因為藝術關懷包容而又超越,終極情感的真實表達在藝術呈現中是溫暖的投射。
(本次活動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承辦,長沙音樂廳協辦。)
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長沙藝術講堂」作為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對外樹立品牌,從2017年11月24日掛牌啟動,整合了國內和國際藝術資源,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開展藝術講座,是促進長沙市藝術傳播交流的重大活動。
本次活動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承辦,長沙音樂廳協辦。
【藝術家簡介】
(胡應明老師。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
胡應明,男,國家一級編劇,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湖北省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副會長;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北文化名家。武漢大學、湖北大學兼職教授。
創作的曲劇《劉秀還鄉》、花鼓戲《原野情仇》、《生命童話》、歌舞詩劇《家住長江邊》(擔任文學創意撰稿)、京劇《曾侯乙》等多部劇作先後獲國家「文華獎」、「文華大獎」、「文華劇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文聯「曹禺戲劇文學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創作的歌劇《有愛才有家》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2017年度重點項目、2018年度滾動劇目。
另有《再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等多篇藝術論文,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以上論文獎。主持的課題《楚文化與現當代文藝創作淵源初探》獲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並結項出版。多次擔任中國藝術節等國家級藝術節、國家舞臺藝術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及國家級學術活動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