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後接受藝術薰陶 湘江畔聽胡應明分享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

2020-12-06 長沙新聞網

(「長沙藝術講堂:胡應明——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在長沙音樂廳開展。)

  星辰在線12月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12月3日下午,作為2020世界媒體藝術之都·長沙市杜鵑花藝術節「人文長沙」系列高雅藝術普及講座之一的「長沙藝術講堂:胡應明——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在長沙音樂廳開展。

  活動現場,胡應明老師主要以戲劇藝術為例,圍繞危機意識的即時喚醒、現實關懷的精神原鄉、終極情感的溫暖投射等三大話題,並結合疫情常態化的現狀和自身的創作經歷展開闡述。

(胡應明老師首先就對戲劇的認識與觀眾進行互動。)

  在第一個話題中,胡應明老師首先就對戲劇的認識與觀眾進行互動。隨後,他提出戲劇是衝突的藝術、戲劇是動作的藝術、戲劇是懸念的藝術、戲劇是危機的藝術等概念。關於戲劇是衝突的藝術,他表示,戲劇常常依賴於外部衝突,但比外部衝突更重要的是內部衝突,即一個人面對逆境、困境、命運的磨難……自我進入到最具張力的情感狀態,疫情便是近期人類共同面對的困境。而他認為需要重點關注的概念是:戲劇是危機的藝術,比如疫情這一危機到來時,人們難免會產生無力感,會感受到人生的無常,而藝術最珍貴的品格便是表達出這種情感,並且塑造出作者心目中立得起來的人物,來給人以心靈的慰藉或淨化,這便是危機意識的即時喚醒。

  「通常人們會把藝術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在第二個話題中,胡應明老師提出「藝術是實現了的理想」這一概念並進行詮釋,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化蝶、《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六月飛雪等,均是在藝術形式中破解危機、實現理想,從而懲惡揚善、弘揚真善美。他表示,在人與現實的多種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尋找到某種依靠,而這種依靠最終會回到人類精神的原鄉。「戲劇作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可以伴隨我們度過我們人生中不可預測的危機,給予心靈更多關懷。」

  出生於湖南長沙的音樂家譚盾曾說:「當你喜歡藝術時,這個國家就會充滿了關愛、人情、人性,會對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都充滿了感情,這就是藝術的巨大力量。」無獨有偶,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也曾表露出類似看法,「真正做藝術的人是溫暖的,有人性支撐的」。在第三話題中,胡應明老師重點舉例,並分析後疫情時期如何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後,他總結性提出,在進行藝術創作尤其是戲劇創作時,要懂得調動終極情感,因為藝術關懷包容而又超越,終極情感的真實表達在藝術呈現中是溫暖的投射。

(本次活動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承辦,長沙音樂廳協辦。)

  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長沙藝術講堂」作為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對外樹立品牌,從2017年11月24日掛牌啟動,整合了國內和國際藝術資源,邀請全國知名專家開展藝術講座,是促進長沙市藝術傳播交流的重大活動。

  本次活動由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市藝術創作研究院承辦,長沙音樂廳協辦。

  【藝術家簡介】

(胡應明老師。圖片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攝)

  胡應明,男,國家一級編劇,湖北省藝術研究院原院長;湖北省劇協副主席、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副會長;文化和旅遊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湖北文化名家。武漢大學、湖北大學兼職教授。

  創作的曲劇《劉秀還鄉》、花鼓戲《原野情仇》、《生命童話》、歌舞詩劇《家住長江邊》(擔任文學創意撰稿)、京劇《曾侯乙》等多部劇作先後獲國家「文華獎」、「文華大獎」、「文華劇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文聯「曹禺戲劇文學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創作的歌劇《有愛才有家》入選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2017年度重點項目、2018年度滾動劇目。

  另有《再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等多篇藝術論文,多次獲得國家及省級以上論文獎。主持的課題《楚文化與現當代文藝創作淵源初探》獲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並結項出版。多次擔任中國藝術節等國家級藝術節、國家舞臺藝術基金、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及國家級學術活動評委。

相關焦點

  • 新展探秘 | 藝術是冬日裡的小暖爐
    新展探秘 | 藝術是冬日裡的小暖爐 2021-01-08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湘江好房榜|2020,誰在問鼎新湘江?!
    以上候選樓盤初評分通過好房測評專業測評模型得出,並結合10萬網友(來源好房子網、湘江好房匯、湖南好房圈、智寓工場、賦房通微信號及頭條、抖音、百度等平臺) 線上投票成績;300位行業人士票選;100位專家、媒體等實名打分,最終按權重綜合出樓盤總分,最終評選出湘江好房榜上榜樓盤。從坡子街、下河街為代表的1.0時代歷史記憶,到2.0時代華盛新外灘,凱樂國際城各自為戰的獨立寒秋。
  • 鄧黨雄《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
    《金色湘江》(局部),作者:鄧黨雄,176×2088cm 紙本油墨。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孫友平)11月26日,邵陽學院黨委書記鄧黨雄創作的《金色湘江》壁畫捧回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省優秀美術作品銀獎。
  •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藝術教育教你「照鏡子」
    家長們認為,這種方式篩選出來的孩子,也能夠通過自己來提高藝術鑑賞能力。但現實卻並非如此,這種簡單的教育模式儘管效率高,但是讓年輕一代丟失了藝術品味,而這種藝術品味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一、藝術欣賞能力是需要有人引導的在這個缺乏藝術教育的時代,孩子們為數不多的接受藝術薰陶的機會,除了繪畫課與音樂課,便是語文課。
  • 俄羅斯藝術Russian art:藝術修養以及作品欣賞
    俄羅斯藝術Russian art:藝術修養俄羅斯家庭普遍重視兒童藝術興趣與愛好的培養,並不失時機地培養兒童的藝術感受力和鑑賞力,讓兒童從小就受到藝術的薰陶。俄羅斯人還非常重視充分利用社會文化場館對兒童進行藝術感染與啟迪。
  •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疫情後首展:躍入歷史的「海浪」
    文獻區,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現場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在這場疫情後的首展中,文獻佔據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同於以往意義上的歷史資料,出現在展覽中的是由藝術家們提供的個人文獻:你能看到出現在張恩利畫中的舊水管、鐵桶和皮球,鳥頭組合用過的照相機,也能看到八九十年代的磁帶和版本較早的貢布裡希的
  • 經驗分享:給孩子聽每分鐘60節拍的音樂
    事實表明,接受益智音樂薰陶的嬰幼兒學東西更快。Able還在肚子的時候,就開始聽音樂。出生後,除了音樂,還給聽兒歌,一歲多會哼出好些兒歌,而且給他唱一首兒歌或者哼一段旋律,又或者一首有押韻的童謠,他聽了幾遍就會自己將那個調調哼出來。
  • 素有藝術教育界的哈佛、劍橋之稱的倫敦藝術大學,你了解多少?
    倫敦藝術大學(UAL)素有藝術教育界的哈佛、劍橋之稱,但是你真的了解倫敦藝術大學嗎?下面南昌留學雲小編帶你來了解了解這所大學! 倫敦藝術大學將世界上最著名的致力於藝術、設計的六所學院聯合起來,每所學院都有其獨特的學術實力和風格,這6所院校即坎伯韋爾藝術學院、中央聖馬丁學院、切爾西藝術學院、倫敦時裝學院、倫敦傳媒學院、溫布爾登藝術學院。 這六座學院共同使倫敦藝術大學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藝術、設計、大眾傳播以及相關技術的教育中心。
  • 【絕對藝術】當藝術與時代同步,科技化是必然趨勢嗎?
    原標題:【絕對藝術】當藝術與時代同步,科技化是必然趨勢嗎? 徐冰:尋找與時代文明相匹配的工作方法 胡介鳴:技術有新與舊,觀念在本質上不存在新與舊 隨著科技與時代的飛速發展,福樓拜的預言更加得以印證。
  • 英國16所藝術大學,疫情期間的最新信息公告!
    面對海外留學生最常選擇的留學國家--英國,如今面對疫情都作出了相應的政策調整,包括籤證政策、入境政策等等。ACG理解同學們的焦慮,堅定的與每一位同學站在一起! 在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聊聊英國16所藝術院校針對疫情對策,其中院校為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也採取了一些有利措施,為同學們藝術留學之路帶來積極的影響!
  • 日本美術留學:東京藝術大學 GA 藝術管理方向 研究生合格分享
    東京美術塾東京藝術大學 國際創造研究科 藝術管理方向研究生合格 李同學"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待疫情,會發現疫情對整個世界各行各業的運轉規律都有著顛覆性的改變。而作為創作者,疫情給了我們最好的機會去觀察社會。"#INTERVIEWQ1:為什麼選擇來日本留學?
  • 雲南藝術學院迎來60歲生日 桃李相聚用藝術致敬母校
    雲南網記者 趙黎浩 攝製冬日微冷,而雲藝人心裡卻熱情似火,12月12日,雲南藝術學院迎來了60歲的生日,整個校園裡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慶典大會上,雲藝學子學以致用,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表演展示新時代雲南藝術學院的新風貌。據了解,雲南藝術學院1959年建校,「一駕馬車的家當辦學」成為雲南藝術學院的源頭。
  •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將於11月24日在梧州震撼上演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紅34師師長陳樹湘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師長陳樹湘鏖戰到彈盡糧絕,腹部中彈不幸被捕後,寧死不屈,斷腸明志的悲壯故事。
  •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儘管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但西方後現代藝術在我國仍鮮有介紹,它的本真面目國人大都不諳其詳。毫無疑問,這是造成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和詮釋彼此矛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的歲末年初我們不期獲得了一個親眼目睹西方後現代藝術的機會。
  • 「我是科學家」演講:分享科學與藝術交融案例
    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科技傳承傳統文化、科學成果可視化、幾何機器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幕後故事和教AI進行藝術創作等角度,分享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精彩案例與科學故事。「我希望能用科學技術的方法去融合藝術與設計的思想,從而讓傳統文化裡面非常精華的一些元素在科技時代呈現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演講嘉賓王國燕:《用視覺藝術捕捉前沿科學的精彩瞬間》  在題為《如何用視覺藝術,捕捉前沿科學的精彩瞬間?》的演講中,中國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理論專委會副會長王國燕分享了她與前沿科學圖像設計的故事。
  • 藝術機構的教育本質是什麼?
    新時代下 藝術教育及藝術管理者的新思考教育是文化機構內部秉承的核心信條。然而數位化一代的年輕人更習慣於從網際網路、虛擬社交平臺等途徑獲取信息,面對新時代的變革,傳統意義上的藝術教育機構該如何提升其社會職能,如何與時俱進的配合更廣大受眾的終身學習成為藝術教育機構及藝術管理者們共同思考的問題。
  • 俄羅斯藝術的文化特徵
    應該指出的是,俄羅斯藝術不斷張揚的民族性來源於文化傳統薰陶下俄羅斯藝術家的民族意識的發展和愛國主義情懷的傳承。作為文化精英,俄羅斯藝術家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大多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深切的愛國主義情懷。長期生活在國外並在西方國家獲得崇高聲譽的音樂大師拉赫瑪尼諾夫在晚年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說:「我是俄羅斯作曲家,我的祖國無論是在我的精神氣質上,還是在我看問題的觀點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當希特勒軍隊入侵蘇聯,與蘇聯政權格格不入的拉赫瑪尼諾夫多次舉行義演,並將所得全部捐出以支持與法西斯德國浴血奮戰的祖國和人民。
  • 第13屆上海雙年展主題「水體」,11月在上海水畔奏響當代藝術...
    圖說:著名設計師保拉·比拉普蘭納為13屆上海雙年展設計的主題概念圖 官方圖今天下午,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發布第13屆上海雙年展主題:水體(Bodies of Water),同時發布的還有主題概念圖。
  • 【展覽預告】藝術長沙的第十個年頭 迎一場藝術的盛宴
    【編者按】暌違兩年之久,2017年12月16日將迎來第六屆「藝術長沙」開幕,本屆藝術長沙由譚國斌先生策展,受邀藝術家為安東尼·葛姆雷、何多苓、龐茂琨、蕭昱、袁武。自2007年9月以來,「藝術長沙」已走過十年的歷程,既成的五屆「藝術長沙」還贏得了國際藝術界的矚目。本屆藝術長沙有何亮點?五位藝術家將要帶來哪些作品?讓我們先睹為快。
  • 林梅村:黃金藝術所見中外文化交流
    黃金藝術的起源考古發現表明,黃金藝術始於銅石並用時代。在世界歷史中,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進入銅石並用時代。2012年夏,筆者和日本學者林俊雄一起去烏魯木齊新疆圖書館,聽發掘者於建軍介紹東塔勒德墓地。林俊雄在會後點評說,東塔勒德黃金寶藏與阿爾贊2號墓的年代大致相同,當在公元前7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