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天氣轉涼,靜靜媽在孩子穿衣問題上又犯了難,不管穿多少衣服,孩子小手摸起來總是涼涼的,明明都裹得嚴嚴實實的了,難不成還要加衣?
每到換季,家長就開始給孩子上演「亂穿衣」,本著寧可多一件也不能凍著的原則,把孩子能裹成一個球。但你用來判斷孩子冷熱的方法真的是對的嗎?
我們習慣用摸手的方式來判斷孩子冷熱,但孩子手涼涼的才是正常的,因為小寶寶生下來四肢末梢循環發育的還不完善,加上自身溫度調控不成熟,所以手腳常會處於發涼的狀態。如果寶寶手一直是熱熱的,反而是火氣大的信號呢。
正確的判斷方式是摸孩子的頸背部,更能準確地獲得孩子的冷熱狀態。如果頸背部冰涼,說明孩子冷了,要加衣;如果頸背部發燙流汗,說明孩子熱了,要減衣;如果頸背部摸起來溫暖乾燥,則說明穿衣剛好合適。
在許多人眼裡,孩子都是嬌嫩的、怕冷的,穿衣也是越多越好。其實小孩子新陳代謝快,加上日常活動量大,稍微動動就能出一身汗。如果穿衣過多,汗散發不出去,容易產生不適感,萬一再捂病了,更是得不償失。並且過多的衣物會讓孩子受到束縛,導致行動不便,運動的興趣下降,不利於身體發育。
正常情況下,孩子穿衣看娘就行了,大人穿多少,就給孩子穿多少,小孩子並沒有你想像中怕冷。
網上流行「26度穿衣法」,對於人體來說,26度是最舒適的溫度,不同的衣服會給人體增加不同的溫度,具體如下:
厚羽絨服相當於9℃,薄款羽絨服相當於6℃,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是3℃,厚的棉毛衫是2℃,薄的棉毛衫是1℃等。
舉例:如果今天溫度是13度,那麼穿一件厚羽絨服和厚羊毛衫,13+9+4=26,將溫度控制在26度就可以了。
這種方式雖然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每個人對於冷熱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家長可別死搬硬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