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學會議聚焦疫情,專家呼籲: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2020-11-25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為什麼同樣感染新冠病毒,有人重症甚至不幸離世,有人就像得了普通感冒,還有人甚至毫無症狀?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答卷待交

  「人和病毒的關係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貓鼠遊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主題評述報告中說,「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關係極其密切。這次新冠病毒來襲,讓我們對這一點的體會更加深刻。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時,免疫學能作出多少貢獻。」

  高福介紹,新近的臨床研究表明,儘管機制尚未明晰,但具有一種人白細胞新抗原HLA-B*46:01等位基因的患者,臨床上更容易表現為重症。而他們近期發表的一項成果顯示,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正為傳染病的感染防控和臨床診治提供寶貴的理論依據。

  「什麼是『免疫』?」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唐宏說,「我認為『免疫』有兩重意思,第一是免於疾病——預防;第二是免除疾病——治療。而免疫學,就是探索預防和治療背後的物質基礎。」

  目前全世界最關注的新冠疫苗,正是免疫學產物。疫苗如何引發免疫反應、該反應與自然感染有何不同,都是免疫學要回答的問題。

  「因此,免疫學不僅關乎理論前沿,更要指導實踐,融入應用。」唐宏說,「不管是加強基礎研究,還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都需要免疫學界拿出自己的答卷。」

  計劃待啟

  傳染病是世界難題,如何寫好中國答卷?

  高福呼籲,中國應當儘快開展免疫組學計劃或免疫系統計劃。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認同。

  「近來整個免疫學界都在探討,需要建立一個大的項目,對免疫學科予以穩定支持。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時機。」唐宏說。

  清華大學終身教授祁海則指出,目前的前沿研究總是偏重於機制機理。但在探究一種傳染病時,觀察式的研究也必不可少。「比如,把常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的免疫反應過程描述出來,對我們後續應對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有重要指導意義。特別是開展針對中國人群的研究,能夠積累非常寶貴的數據。」

  他表示,像這樣的大規模研究,個別高校和科研機構難以支撐,需要大的免疫學研究計劃予以支持。

  「事實上,獸醫研究對免疫學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但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人醫與獸醫的經驗是脫離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翁長江說,「其實獸醫研究機構積累了多種動物及其常見病原體的研究數據,我們所裡也有家畜和禽類的冠狀病毒疫苗,這些資料在應對人類傳染病時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他建議,如果發起免疫學的重大計劃,應該將獸醫學專家吸收進來,拓寬研究視野。

  範式待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會上提出,當前免疫研究的範式有待革新,這一話題引發了與會專家的熱議。

  「一個學科的顯著推進總是伴隨3個階段:第一是出現新的技術體系,第二是取得新的理論突破,第三就是建立新的研究範式。」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如果免疫研究的範式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是很難取得重大突破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則指出,當前對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的研究,模式生物種類往往很有限。「比如研究細菌,實驗用的菌種往往就分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事實上我們很容易發現,同屬革蘭氏陰性的兩個菌種,做出來的實驗數據可能完全不同。」他說,「用有限的模式生物去應對變化無窮的病原微生物,是難以解決各種問題的。」

  「我們要跟著問題走,而不是跟著模式走。」邵峰說,「這是當下免疫學研究範式亟待改革的地方。」

相關焦點

  • 香山科學會議:中國當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11月19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旨在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如何寫好傳染病中國答卷?專家呼籲: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香山科學...
    5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承辦的主題為「中國地基大口徑光學紅外望遠鏡的科學與技術發展戰略」的香山科學會議第562次學術討論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大天文單位的60多名專家強烈呼籲國家「十三五」期間儘快立項建設中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
  • 第369次香山科學會議簡介
    369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吳瑛、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魏麗萍、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吳柏林擔任會議執行主席。來自全國20多個單位的近40名多學科跨領域專家學者應邀出席了會議。 吳瑛作了題為《國內外孤獨症研究現狀及前沿問題》的主題評述報告。
  • 「阿秒光源前沿科學與應用」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阿秒光源前沿科學與應用」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2019-08-26 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為主題的第65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
  • 中國科學家:啟動「免疫大計劃」正當時!
    11月19日—20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祁海拋出的問題道出被疫情困擾的人們的心聲。現實是,這樣的疫苗「定製」目前無法做到,甚至在疫苗使用後,學界也無法回答能否給予永久免疫的問題。「應對關口前移,少不了免疫應對計劃!」
  • 中國科學家:啟動「免疫大計劃」正當時
    11月19日—20日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上,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祁海拋出的問題道出被疫情困擾的人們的心聲。為此,何維、曹雪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田志剛,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教授王福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等多位中國免疫學者共同呼籲啟動「免疫大計劃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喚醒「沉睡」的貴金屬催化劑被譽為現代化學工業的心臟,90%以上的化工過程與催化技術有關。
  • 科學網—多位專家呼籲:儘快啟動國家層面的罕見病研究
    中國科協第50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召開
  • 第S12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超強太陽風暴和太陽周異常行為
  • 「深地過程與地球宜居性」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深地過程與地球宜居性」香山科學會議召開 2020-09-24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字體:>小】 語音播報   9月21日,以「深地過程與地球宜居性」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
  • 清華發起的香山科學會議「能源網際網路:前沿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
    清華發起的香山科學會議「能源網際網路:前沿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研討會在京召開清華新聞網4月23日電 4月21-23日,由清華大學發起的香山科學會議「能源網際網路:前沿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學術討論會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
  • 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準備就緒,世界重量級專家確定參會
    11月29日,記者從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了解到,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籌備工作相關準備基本就緒,將於12月1日至2日在北京香山頤和賓館舉行。
  • 專家:青頭潛鴨已極度瀕危,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3月19日-20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鑑於青頭潛鴨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並加強對青頭潛鴨棲息地管理,特別是繁殖棲息地保護
  • 北京香山論壇視頻研討會在京舉行,探究如何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
    那麼,中外專家學者在討論中達成了哪些共識?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的大背景下,各國應如何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安全新挑戰?北京香山論壇秘書處副主任趙小卓介紹,今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社會在非傳統安全領域面臨的安全挑戰尤為突出,各國應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共克時艱。
  • 香山科學會議唯一受邀原料單位,福瑞達憑什麼?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出口國,而中國排名前五的玻尿酸原料商全部位於山東。其中,作為率先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實現玻尿酸量產的山東福瑞達集團,打破了玻尿酸被國際企業壟斷的局面,帶領中國玻尿酸行業大跨步向前。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曾參與SARS(非典)疫苗研究的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吳玉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疫苗研發至關重要的III期臨床試驗需要對症人群,在目前國內新增確診病例銳減的情況下,臨床試驗或將在海外展開。另一位曾參與非典疫苗研發的免疫學專家則向澎湃新聞表達了他的擔憂。
  • 學界達成共識: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優先聚焦新冠肺炎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 吳振東)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近日落幕。研討會上,15國科學家達成共識: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在近期應優先聚焦「新冠肺炎和其他重大疾病表型組學研究」「表型組研究技術體系與科研基礎設施構建」以及「表型組學研究中的標準操作程序(SOPs)」三大方向穩步推進。
  • 深圳風溼疾病發病率達10% 專家聚焦免疫學新進展
    同時,此次大會還舉辦了2019年深圳市醫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及深圳市風溼免疫專科醫聯體聯盟會議。據了解,風溼類疾病是廣東地區的高發病,據近年來的統計,深圳人風溼疾病發病率達10%,包含了100多種疾病,風溼病種類繁多、病因複雜、治療比較棘手、致殘率較高。目前深圳大概有100萬至150萬風溼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