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2020-11-24 光明網

■本報記者 李晨陽

為什麼同樣感染新冠病毒,有人重症甚至不幸離世,有人就像得了普通感冒,還有人甚至毫無症狀?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免疫學這個傳統學科獲得了空前的關注,更多的問題也隨之湧現。近日,以「免疫學理論前沿與技術應用:挑戰與機遇」為主題的第688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積極探討適合我國免疫學科發展的科研與轉化方向,以促進免疫學技術的應用與轉化,在控制疾病和維護國民健康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答卷待交

「人和病毒的關係就像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貓鼠遊戲』。」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主題評述報告中說,「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關係極其密切。這次新冠病毒來襲,讓我們對這一點的體會更加深刻。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時,免疫學能作出多少貢獻。」

高福介紹,新近的臨床研究表明,儘管機制尚未明晰,但具有一種人白細胞新抗原HLA-B*46:01等位基因的患者,臨床上更容易表現為重症。而他們近期發表的一項成果顯示,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或存在「兩階段」模式:第一階段涉及免疫系統抑制、緊密連接受損以及大規模的代謝紊亂;第二階段涉及部分免疫應答激活,可能進一步導致細胞因子風暴和器官損傷的發生。

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正為傳染病的感染防控和臨床診治提供寶貴的理論依據。

「什麼是『免疫』?」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唐宏說,「我認為『免疫』有兩重意思,第一是免於疾病——預防;第二是免除疾病——治療。而免疫學,就是探索預防和治療背後的物質基礎。」

目前全世界最關注的新冠疫苗,正是免疫學產物。疫苗如何引發免疫反應、該反應與自然感染有何不同,都是免疫學要回答的問題。

「因此,免疫學不僅關乎理論前沿,更要指導實踐,融入應用。」唐宏說,「不管是加強基礎研究,還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都需要免疫學界拿出自己的答卷。」

計劃待啟

傳染病是世界難題,如何寫好中國答卷?

高福呼籲,中國應當儘快開展免疫組學計劃或免疫系統計劃。這一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普遍認同。

「近來整個免疫學界都在探討,需要建立一個大的項目,對免疫學科予以穩定支持。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時機。」唐宏說。

清華大學終身教授祁海則指出,目前的前沿研究總是偏重於機制機理。但在探究一種傳染病時,觀察式的研究也必不可少。「比如,把常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的免疫反應過程描述出來,對我們後續應對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有重要指導意義。特別是開展針對中國人群的研究,能夠積累非常寶貴的數據。」

他表示,像這樣的大規模研究,個別高校和科研機構難以支撐,需要大的免疫學研究計劃予以支持。

「事實上,獸醫研究對免疫學的貢獻是非常大的。但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人醫與獸醫的經驗是脫離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翁長江說,「其實獸醫研究機構積累了多種動物及其常見病原體的研究數據,我們所裡也有家畜和禽類的冠狀病毒疫苗,這些資料在應對人類傳染病時尚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他建議,如果發起免疫學的重大計劃,應該將獸醫學專家吸收進來,拓寬研究視野。

範式待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會上提出,當前免疫研究的範式有待革新,這一話題引發了與會專家的熱議。

「一個學科的顯著推進總是伴隨3個階段:第一是出現新的技術體系,第二是取得新的理論突破,第三就是建立新的研究範式。」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說,「如果免疫研究的範式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是很難取得重大突破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則指出,當前對病毒和細菌等病原體的研究,模式生物種類往往很有限。「比如研究細菌,實驗用的菌種往往就分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事實上我們很容易發現,同屬革蘭氏陰性的兩個菌種,做出來的實驗數據可能完全不同。」他說,「用有限的模式生物去應對變化無窮的病原微生物,是難以解決各種問題的。」

「我們要跟著問題走,而不是跟著模式走。」邵峰說,「這是當下免疫學研究範式亟待改革的地方。」

來源: 《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香山科學會議:中國當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主題評述報告中說,「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關係極其密切。這次新冠病毒來襲,讓我們對這一點的體會更加深刻。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時,免疫學能貢獻多少東西?」
  • 香山科學會議聚焦疫情,專家呼籲:中國應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主題評述報告中說,「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關係極其密切。這次新冠病毒來襲,讓我們對這一點的體會更加深刻。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時,免疫學能作出多少貢獻。」   高福介紹,新近的臨床研究表明,儘管機制尚未明晰,但具有一種人白細胞新抗原HLA-B*46:01等位基因的患者,臨床上更容易表現為重症。
  • 如何寫好傳染病中國答卷?專家呼籲:儘快開展免疫學計劃
    作者 |李晨陽 中國科學報為什麼同樣感染新冠病毒,有人重症甚至不幸離世,有人就像得了普通感冒,還有人甚至毫無症狀?人們關心的這些問題,只有從免疫學中才能得到答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主題評述報告中說,「免疫學與微生物學的關係極其密切。這次新冠病毒來襲,讓我們對這一點的體會更加深刻。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在面對新冠肺炎這類病原微生物導致的傳染病時,免疫學能作出多少貢獻。」
  • 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微塑料是指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環境中分布廣泛。同時,為了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我國相繼開展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等多個行動計劃,並於2020年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路線圖,全力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同時,為了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我國相繼開展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等多個行動計劃,並於2020年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路線圖,全力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 專家建議:應儘快組織開展環境微塑料汙染現狀調查
    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安立會。  我國近海表層水體微塑料含量處於中低水平  微塑料是指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在環境中分布廣泛。同時,為了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海洋塑料垃圾汙染,我國相繼開展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等多個行動計劃,並於2020年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等文件,制定了塑料垃圾汙染防治路線圖,全力推進海洋塑料垃圾治理。
  • 君實生物:計劃將儘快開展針對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b期臨床...
    該臨床試驗為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I期臨床研究,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張菁教授和張文宏教授牽頭,旨在評價JS016單劑靜脈輸注給藥在健康受試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計劃招募40例健康受試者(男女均有),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公司計劃將儘快開展針對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b期臨床研究,以及針對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I/III期臨床研究。
  • 韓國免疫學專業-啟明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培養免疫學的基礎醫學知識
    1899 年,醫學院起家,是故治學嚴謹,經歷 121 年的發展,在校生規模已達到 28000 人,其中全球各國留學生 2000 餘人,中國本碩博及語言生 1000 餘人。免疫學教室介紹免疫學是研究在疾病控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生物防禦系統和免疫系統調節系統的學術領域.1990年初,隨著免疫學成為一個前沿的學術領域,該大學確定對該領域的教育和研究需求很高。在東山洞醫學院,在4樓開設了免疫學課程。
  • 專家:青頭潛鴨已極度瀕危,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攝3月19日-20日,青頭潛鴨保護國際研討會在河北省衡水市召開,與會專家建議,鑑於青頭潛鴨已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應儘快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名錄,並加強對青頭潛鴨棲息地管理,特別是繁殖棲息地保護
  • 《免疫學雜誌》:曹雪濤院士解析腫瘤免疫逃避機制
    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特聘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研究所所長,第二軍醫大醫學院教授曹雪濤院士繼08年歲末在《血液》(Blood)發表免疫學成果後,2009年開年又於《免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發表文章。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中法聯合中心王鋒/何海濤課題組聯合招聘啟事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是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共同建設的我國第一家免疫學研究所;是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交大醫學院國家「211工程
  • 應儘快出臺小分子團水行業標準
    應儘快出臺小分子團水行業標準
  • 曹雪濤院士在《自然綜述-免疫學》發文,介紹新冠肺炎免疫病理與治療
    應該從免疫學的哪些角度去研究新冠肺炎的機理和治療問題?對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什麼建議?《中國科學報》專訪曹雪濤,請他就相關問題作出解答。《中國科學報》《自然—免疫學綜述》何時向您提出了此次約稿?約稿的背景和要求是什麼?。曹雪濤:3月16日雜誌向我約稿,那時英國的新冠疫情開始受到各方關注。
  • 免疫學專家:病例銳減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或移海外
    曾參與SARS(非典)疫苗研究的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全軍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吳玉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疫苗研發至關重要的III期臨床試驗需要對症人群,在目前國內新增確診病例銳減的情況下,臨床試驗或將在海外展開。另一位曾參與非典疫苗研發的免疫學專家則向澎湃新聞表達了他的擔憂。
  • 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
    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於11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召開。  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文軍研究員主持會議。劉文軍表示,實驗室建立一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績,而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對實驗室發展至關重要。
  • 首屆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順利召開
    2017年5月24-28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中國免疫學會、英國免疫學會聯合主辦,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首屆中英免疫學高峰論壇&2017第五屆醫科院-牛津免疫學轉化醫學中心研討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勝利召開。
  •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2001年免疫學(碩士)
    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2001年免疫學(碩士)一、將醫學免疫學英文縮寫符號譯成中文(每小題2分,共20分)1.TCR 2.TI-Ag 3.F(ab)2 4.PWM 5.C3bBbp
  • 李亦武代表:呼籲「精準醫療」計劃儘快在武漢落地
    在武漢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武漢市人大代表,武漢同濟現代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亦武提出,儘快在武漢建立精準醫療中心,重點開展普惠民眾的精準醫療服務,使其在「十三五」成為武漢經濟新的增長點,讓更多人從中受益。
  • 中國免疫學研究正瞄準世界發展腳步—新聞—科學網
    近日,在由中國免疫學會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上,記者觀察到,在國際免疫學研究飛速發展的背景下,於四十多年前從微生物學中獨立並發展起來的中國免疫學,正努力瞄準世界發展步伐。 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你能相信嗎,我也在玩兒微信。」
  • 呼籲:長治王村機場應儘快謀劃更名
    由於各種原因,長治機場自2003年復航以來一直沿用長治王村機場名,被民航機場界稱為最難聽的名,也被來長賓朋笑稱村裡的機場,所以長治王村機場應儘快啟動謀劃更名,對外展示長治良好形象去年,臨汾喬李機場被批准更名臨汾堯都機場,還有大同倍加皂機場早之前更名為大同雲岡機場,所以長治王村機場更名不存在阻礙因素,希望儘快啟動謀劃更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