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 吳振東)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近日落幕。研討會上,15國科學家達成共識: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在近期應優先聚焦「新冠肺炎和其他重大疾病表型組學研究」「表型組研究技術體系與科研基礎設施構建」以及「表型組學研究中的標準操作程序(SOPs)」三大方向穩步推進。
本次研討會以雲端會議方式舉行,與會科學家就「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為千餘名觀眾奉獻了20場前沿報告,展示了人類表型組研究為生命科學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與動力。
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基因與環境(含環境暴露和生活方式)共同決定了表型。表組組,通常指生物體從胚胎發育到出生,生長,衰老及死亡過程中形態特徵、功能、行為及生物學分子組成的所有生物學性狀的集合。眾多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認為,人類表型組學有望策動生命科學新一輪成體系的原始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極大提升了國際社會對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重大戰略意義的認知和期望。在此背景下,與會科學家普遍認為,應把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開展表型組學研究作為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啟動後實質推進的優先方向,為今後實現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有力支撐。
從表型組的定義出發,只有通過對大規模人群樣本開展跨尺度、全周期的人類表型精密測量,獲得海量表型大數據並進行科學分析,才能使科學家發現基因——表型——環境之間、宏觀表型與微觀表型之間的跨尺度關聯與相互作用,最終繪製出相關人群的表型組參比圖譜,為解析複雜生命過程機理提供新一代「導航圖」。與會科學家認為,要實現這一目標,科學界仍要在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表型組大數據計算與共享等領域加快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術體系的創新攻關,建設一系列重要的人類表型組學科研基礎設施。
據悉,復旦大學目前已預研建設了全世界首個跨尺度、多維度人類表型精密測量平臺,可一站式集成測量從微觀到宏觀多個尺度的人類表型。由該校牽頭舉辦的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正在自主開發表型組信息數據共享與處理雲平臺,現已通過初步測試,將儘快向全球科學界開放試用。
推進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還需持續加強全球合作。本次研討會上還同步召開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理事會會議,確定將國際協作組秘書處設於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理事會會議上,各國科學家還以志願報名方式形成了「標準與技術規範」「倫理、法律與社會規範」「數據共享」三個協作組專業分委會的人員組成。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新華社